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我一直在想文字里怎么既可以婉约或许带些忧郁,还能给人一种沉重感,以前理解意识流的文字便会轻浮,或者诗中侧重于一种自我的写法,即使能提高些内在的东西,对诗歌的层次来讲,也不可能写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而看到雪馨老师这几首诗歌算是服了,在细腻,柔和然后带有淡淡的愁绪的文字里,分明没有那种轻浮之美,随之而来的,是打动人的心灵的颤动,落寞的东西,放眼看去,满眼的惆怅,希冀的东西,让我们在岁月后从新邂逅会倍感凄凉,月儿的苍茫与月儿中的光亮,带来的思念萦绕在身边,而在文字里游荡的女子,在月光中只手托腭的女子,此诗也正是情感正浓之时,雪馨老师连续五篇月,从完整的月,到半个月亮,但月朦胧,但秋月,到花好月圆,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过度,诗人举头望月,当时看的是全月,看月之后心有所思,因而泪眼朦胧,月也便随着心里情感的变化而逐渐模糊,变成了半月与朦胧月,而又身居深秋,天上挂的是秋月,因而这种情感升华到了极致,最后写下祝愿,于人于己,实则是一种愁绪满怀之后的呓语。很高兴能在这样的一篇情感长河里享受雪馨老师带有的感情盛宴,好诗,顶。
赏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