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b]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40240&ptid=21852]1#[/url] [i]松山居士[/i] [/b]
《往事,灵魂的宿醉》
                                                                     ——读寒烟儿《大寒前夕》(外二首)
                                                                                                     文/刘加军
    “熟知”寒烟儿还是从欣赏学习她的诗作开始的。
    为了温饱和教育孩子,停笔十三年,2011年暑假,才在朋友的劝说下,拿起笔,续写少年时的梦想。主要写些短文短诗,然而,始终找不到感觉,连学生的作文就不如!读诗歌刊物、建博客、上论坛……想方设法学习、提高。特别是在论坛,逛了一个多月,渐渐喜欢读许多女作者的诗,感觉她们的诗,生活的情味浓郁,细腻真切,加之本人崇尚“真诚为人,朴实为文”的信条,追求“生活入诗,诗意地生活”的境界,因此,在阅读学习中,逐渐喜欢她们的诗作且受其影响。这些论坛上活跃的女诗人中,对我启发较大的,寒烟儿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段时间,曾琢磨几位女诗人的网名与诗歌风格,有的妩媚温柔,有的清丽脱俗,有的峻傲超拔,而“寒烟儿”,可能是冷峻而不失柔美的那一类吧。
欣赏学习寒烟儿的诗作,印象最深的当属那组《童年,如一尾蝉鸣》。反复读了好几遍,儿时甜蜜的记忆翩翩而至,温馨与感动让我赞叹不已!后来多次解构,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对“组诗”的理解,过去只想是几首诗放在一起就是了,不懂得几首诗更讲究内在的主题关联;比如,一首短诗,有一个立足点,一线贯穿足矣,不能枝枝蔓蔓、杂乱无序;比如,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虽体悟肤浅,但毕竟找到了一点写诗的感觉!之所以偏爱这些女诗人的诗作,除了她们的诗作大都是我喜欢的生活的诗,更主要是她们的诗作有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思考、精巧的拓展。至少,读完寒烟儿的《大寒前夕》等三首诗,有这样的感触。

先看《大寒前夕》:
26°高温。寒潮逆流而上
往日的冰肌玉骨,被脆薄的月光裹起
踏雪寻梅的心事
连同那些老掉牙的诗句
被束之于失明的灯塔

疯跑的是月汐。风轻。云亦倦
一千二百二十六年前植下的桃树
开始抽穗。杨花
粉色的谎言撒得满天都是
季节正回光返照
生活多么美妙
这前两节,抓住“高温”一词,铺陈“大寒前夕”的诗意景致,笔触细腻,见思考。“一千二百二十六年前植下的桃树/开始抽穗。杨花/粉色的谎言撒得满天都是/季节正回光返照”,这是典型的秋末小阳春的优美景致,江淮大地较为普遍。而诗人准确捕捉到“谎言”“回光返照”等词,深刻了诗意,即对生活某些忽视事物本质认知的反思,且尾句“生活多么美妙”,又强化了这种意味的表达。
    新闻在联播,多地楼市正遭遇寒冬
哦!原来寒冷的不一定是冬季
就像在天上飞的,不一定是天使
爱“裸”的,不一定是美女
叫拉菲皇后的
也不一定是某位首要的宠妃

夜色依然温软
酒色依然暧昧
在这大寒前夕,季节回光返照
生活多么美妙
三、四节,精巧的拓展,一系列类比,想象丰富,丰满诗意且富有讽刺意味;两个“依然”耐人寻味。反复强调“生活多么美妙”,事实上是一种警醒。整首诗虚实相融,笔触细腻,思考深入。线索分明,不蔓不枝。

再看《年关又至》,这首是我最喜欢的。
    用一枝洁净的梅花,撩开冬的盖头
把大红灯笼挂上腊月的风口
噼里啪啦几声爆竹
就将年味儿,烘烤得脆薄喷香
首节,“用一枝洁净的梅花,撩开冬的盖头”一句,“洁净”一词,写梅也写
生活场景,结构上钩连下文。“把大红灯笼挂上腊月的风口”,以“腊月”修辞“风口”,时空更显辽阔,诗句有了张力。“噼里啪啦几声爆竹/就将年味儿,烘烤得脆薄喷香”一句,“烘烤”用得妙,化虚为实,韵味十足。整节诗,调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凸显年关将至的喜庆气氛。看似轻巧,实乃诗人匠心独运,深思熟虑的结果。
    年二八,洗邋遢的童谣
    把我儿时的小桌子、小板凳
    统统搬到老屋的门前
    用轻盈多汁的目光,来回清洗
    第二节,以童稚的心态,描摹风俗图画,迎新年的喜悦溢于言表。语言清新灵动。如“用轻盈多汁的目光,来回清洗”一句,“轻盈多汁”修辞“目光”,新奇新鲜,准确地传达出喜悦、激动、欢快之情和内心的隐秘。“洗”“清洗”与首节“洁净”呼应,虚虚实实、亦真亦幻,共同营造了优美温馨的意境。
凯旋广场的售楼广告做到了半空中
几盏旋转射灯,变幻多姿
慈祥的目光穿不透厚重的夜色
闪烁的霓虹
照不亮一张回程的车票
照不清母亲
那张满是沟壑的脸
    尾节,宕开一笔,从梦幻般的回忆里回到现实。都市的繁华,吸人眼球,激人亢奋。而年关又至,纠结在诗人心里的是故土、亲人及至纯至美的田园风光,诗意升华。“穿不透”“照不亮”“照不清”,三个“不”字,将生存的无奈、慈母之爱、天伦之乐、思家之情……全都融入这短短的诗句之中,动人肺腑,“江州司马青衫湿”!可谓拓展精巧!

《除夕夜》,手法上与前两首不同,有所突破,着重心路历程的描摹与抒写。“想你”一词是全诗的“诗眼”,有“前尘和旧事”值得怀恋,有对“日渐生疏的乡音”“足够的敏感度”,有对“隐秘的慈悲”“稍纵即逝”的感喟。乡土,是每一位游子的精神高地,是生命至高无上的神器,时时刻刻用心灵去擦洗,永远闪烁着迷人的诗性光芒。“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堪称经典!没有对故土的拳拳眷恋是不会有这种用灵魂“烘烤”出的诗句!思考深邃,给人以顿悟与警醒。
热爱生活,才能写出生活的诗;热爱诗歌,才能惬意于诗意的生活。寒烟儿的诗风冷峻不失柔美,视角独特,笔触细腻,思考深邃,拓展精巧,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生活诗意的大门,给人无限辽阔的审美享受,为她自豪,为她喝彩!更期待她精美的篇章!

                                    2012.3.10.晚于云鹤斋

【附原玉】

大寒前夕(外二首)
文/寒烟儿

◎ 大寒前夕

26°高温。寒潮逆流而上
往日的冰肌玉骨,被脆薄的月光裹起
踏雪寻梅的心事
连同那些老掉牙的诗句
被束之于失明的灯塔

疯跑的是月汐。风轻。云亦倦
一千二百二十六年前植下的桃树
开始抽穗。杨花
粉色的谎言撒得满天都是
季节正回光返照
生活多么美妙

新闻在联播,多地楼市正遭遇寒冬
哦!原来寒冷的不一定是冬季
就像在天上飞的,不一定是天使
爱“裸”的,不一定是美女
叫拉菲皇后的
也不一定是某位首要的宠妃

夜色依然温软
酒色依然暧昧
在这大寒前夕,季节回光返照
生活多么美妙

◎ 年关又至

用一枝洁净的梅花,撩开冬的盖头
把大红灯笼挂上腊月的风口
噼里啪啦几声爆竹
就将年味儿,烘烤得脆薄喷香

年二八,洗邋遢的童谣
把我儿时的小桌子、小板凳
统统搬到老屋的门前
用轻盈多汁的目光,来回清洗

凯旋广场的售楼广告做到了半空中
几盏旋转射灯,变幻多姿
慈祥的目光穿不透厚重的夜色
闪烁的霓虹
照不亮一张回程的车票
照不清母亲
那张满是沟壑的脸

◎ 除夕夜

除夕夜,我在爆竹的脆响中
想你。锈蚀的年轮,满袖的风霜
反复锲入镜子的背面
我担心村边那条小河
她温润的河水,是否还能濯洗我
积压经年的前尘和旧事

土拔鼠篡改了族谱,蜜蜂交换了姓氏
我一再告诫自己
对日渐生疏的乡音
必须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与好奇心
那对会盖高楼的小燕子,看见我时
才不至于惶惑不安

寒潮如此动荡。那些隐秘的慈悲
像烟花般稍纵即逝
我突然明白,回忆若能下酒
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
诗歌点燃生活。
[b]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40240&ptid=21852]1#[/url] [i]松山居士[/i] [/b]
《叙事,在真情实感中构建诗意》
                                                                      ——读黄勇的诗《捆绑》
                                                                                              文/刘加军

    叙事性诗歌始终是与人的诗意情感紧密相连的,不为叙事而叙事,在叙事中将诗意拓展到更宽广的领域中。叙事只是诗的形式,是手段,是在真实情况中过滤去虚假情感,在张扬真情实感中构建诗意,其本质上是抒情的。试看黄勇的诗《捆绑》。
我身上的部件,母亲最熟悉的
是我的这双脚。它最先爬出子宫
一落地就躲在一双鞋袜里生长
它忘恩负义,未等成年就背起书包铺盖卷逃了
但母亲记住了它的印迹并由此推算出
它的尺寸,用饭粒粘合起来的几层棉布
构成我今生的支撑,随手一剪
就是一双26公分的造形
    “我身上的部件,母亲最熟悉的/是我的这双脚。它最先爬出子宫”。诗人的出生,对母亲来说就很不寻常,脚先下来,倒生!这种不正常的出生,母亲所受的痛苦以及其对孩子平安与否的担忧,都融在平静的叙事中。内敛且浓浓的情味,也难以掩藏诗人深深的愧疚!“一落地就躲在一双鞋袜里生长/它忘恩负义,未等成年就背起书包铺盖卷逃了”,不难看出,母亲万般呵护的幸福,千里求学的辛苦已蕴藏在这简练干净的叙事里了。“但母亲记住了它的印迹并由此推算出/它的尺寸,用饭粒粘合起来的几层棉布/构成我今生的支撑,随手一剪/就是一双26公分的造形”。儿行千里母担忧,这牵挂年年月月日,时时分分秒!“推算出它的尺寸”“随手一剪/就是一双26公分的造形”,质朴自然的叙述里,拳拳母子情跃然纸上。首节,以“双脚”为主线,通过压缩叙事,打破时空的叙事,简略概述成长的经历与母亲的疼爱,不着一“爱”字,但“爱”的光芒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到亮堂和温暖。
母亲的鞋垫,孩提时为我绣的是花鸟
青春时是山水。如今这些都省略了
在镶边的布条中央,我见她先用色饼
勾勒上2个笔画不多的汉字,那架势
像她在有些空旷的瓜地搭几根简单的竹竿。一番穿针引线
针解脱了,那段线却被母亲牢牢地
绑在两个大大的“平安”上
    再看第二节,转换为特写镜头。使用碎片叙事,如“孩提时为我绣的是花鸟/青春时是山水。/如今这些都省略了”;运用情景具体的诗意叙事,如“在镶边的布条中央,我见她先用色饼/勾勒上2个笔画不多的汉字……/一番穿针引线/针解脱了,那段线却被母亲牢牢地/绑在两个大大的‘平安’上”;还有插入叙事,如“那架势/像她在有些空旷的瓜地搭几根简单的竹竿”。以简洁凝练的笔法,以生活中常见的“鞋垫”为叙事对象,同时也是抒情对象,以“绣”“勾勒”“穿”“引”“绑”等形象准确的动词刻画了相关的画面,鲜活灵动地呈现出慈母之爱,这崇高、博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找到诗歌中事、境、情和语言的界限,做到了叙事和抒情的深度和宽度的同时扩展。心灵的震撼力不亚于所谓的纯抒情诗作!新叙事理论家詹姆斯•费伦认为,不管叙事的对象是什么,只要“叙事的目的是传达指示、情感、价值和信仰,就是把叙事看做修辞”。黄勇的这首《捆绑》很好地实践了叙事服务于诗意这一本质。
当然,叙事性诗歌不能回避在叙事中同时抒情,像《捆绑》的结尾“一同绑上去的/是我这段中年的藤条”,诗人的负疚、自责、隐痛、感恩等复杂情感的抒发,深化了诗意。单纯叙事是枯燥的,彻底放弃抒情又是非诗的。叙事不是诗歌的本体,只是一种技巧,一种表达内在情感、营造浓浓诗意的技巧。因此,在心灵震撼下调动的叙事才是真叙事。
    就黄勇的这首诗,觉得叙事的语言把握上,虽注意到了避免浅显直白无意蕴,仍显得不够简练利索。如“针解脱了,那段线却被母亲牢牢地/绑在两个大大的‘平安’上”两句,“却”“牢牢地”“两个”,完全可以去掉。语言表现出来的语气、语感和内部节奏与诗意韵味、诗歌韵律还不够和谐。粗识浅见,不妥之处敬请黄兄见谅,更诚望大方之家雅正!
                                         2012.3.22.夜于云鹤斋
【附原玉】
《捆绑》
文/黄勇

我身上的部件,母亲最熟悉的
是我的这双脚。它最先爬出子宫
一落地就躲在一双鞋袜里生长
它忘恩负义,未等成年就背起书包铺盖卷逃了
但母亲记住了它的印迹并由此推算出
它的尺寸,用饭粒粘合起来的几层棉布
构成我今生的支撑,随手一剪
就是一双26公分的造形

母亲的鞋垫,孩提时为我绣的是花鸟
青春时是山水。如今这些都省略了
在镶边的布条中央,我见她先用色饼
勾勒上2个笔画不多的汉字,那架势
像她在有些空旷的瓜地搭几根简单的竹竿。一番穿针引线
针解脱了,那段线却被母亲牢牢地
绑在两个大大的“平安”上

一同绑上去的
是我这段中年的藤条
诗歌点燃生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