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4
- 帖子
- 3660
- 精华
- 16
- 积分
- 4322
- 威望
- 4322
- 金钱
- 3844
- 在线时间
- 134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3
- 最后登录
- 2013-8-24
|
殷晓媛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出版!!
[i=s] 本帖最后由 北京殷晓媛 于 2011-3-12 10:01 编辑 [/i]
[color=#333333][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简介:软精装,203页。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18元。主要内容版块分为:苍然古韵(格律诗)、意蕴无疆(外语诗)、偶遇机锋(现代诗)三部分,共127件作品。本书受到中国作协杨秀丽女士、著名作家和漫画家宫小桃先生、同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曹建先生,以及文学界、出版界其他多位同仁推荐。[/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作者简介:生于四川,现居北京。迄今在德国文学刊物《桥》、加拿大华人诗刊《北美枫》、报纸《渥京周末》、澳大利亚文学刊物《澳洲彩虹鹦》、美国《新大陆》诗刊,以及国内《中国日报》《诗歌月刊》《环球时报》《世界诗人》《城市诗人》《诗沙龙》《金三角》《尧乡诗词》《玉环诗词》《香稻诗报》《北京诗苑》《意林》等刊物上发表中文、日文、德文、英文作品及译作共上百篇。获得第四届“蔡丽双博士”翻译家奖。有译著:诗集《山不讲话》、小说《华鬼2》、俳句集《诗境芳菲》等。[/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font][/color][color=#333333][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诗友评论:[/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晓媛的诗,正如其集名《印象之内,物象之外》,充满哲学意蕴,深含一个现代人对纷繁生活的拷问与感光,同时折射出一个白领诗人穿越时光隧道的悠悠古意和隐隐禅机:“你尝试过很多种存在。五行、五色、五蕴。菊花瓣/落在DVD机旁,又有谁偶然借了音韵的形体? /我想,我一定要把你从世界的泥土里 /滤出,持一瓣无声的莲花,笑骂着……”[/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前古典的高远与苍凉,后现代的悲悯与温暖。犹如从远古时空豁然划亮心头的一道幽蓝的光。在《苍生的CT室》里,在“卧佛寺礼佛”的诗人,用显微镜审视和觉照众生的灵魂,为“捂着卷面的人”“在《大悲咒》中”“甩掉靴子上/不雅的污泥,一直走到光明”。我至今没有猜出那个天赋才情、大气乃至掺和些许叛逆和张狂、“镰割月影种平川”的姑娘,写这首诗时的她是谁?也不敢预言这个来自“天府”的行者明天是谁?“坚信我佛”慈悲,不会“守口如瓶”。[/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新诗界》主编岱松(李青松)[/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你读晓媛,被纷繁的意象撞击,可能头晕眼花,不知所措,仿佛坠入万丈深渊,难辨东西。
过去已经终结,而未来尚没降临;上帝已经死亡,我们要靠什么来拯救?我们处于一个后现代的绝望的时空之中。
如果说诗歌的基本单元是意象,诗人通过一个个别出心裁的意象的营造,把我们带进一个梦幻般的迷人的世界。那么在晓媛所苦心营造的意象的丛林之中,我看到的是一种对黑暗的挑战,这种挑战已经超越了语言的本身……”——《北美枫》杂志主编北美华人文学社社长 和平岛[/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殷晓媛的诗歌玄徊,迷局,脉络稳健行走与筋骨血性暴伸。在沉郁地行文中流露出意念的底韵,笔力隐忍,有青铜时代的美和乖张。
——《澳洲彩虹鹦》季刊责任编辑、《澳洲彩虹鹦》国际笔会现代诗歌版版主家园北望[/font]
http://static4.photo.sina.com.cn/orignal/50ea206bt9cae382753f3
[/size][/font][/color][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000000]欢迎订购![/color][/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000000][font=simsun][size=18px][b]印象与物象之间的桥梁:参差或巍峨[/b][/size]
[size=18px]——殷晓媛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序
文/杨秀丽[/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晓媛的诗在印象与物象之间架设了一座座桥梁,无论是印象之内,还是物象之外,她丰盈的想象力以及对中西诗歌的结合如云中的月光若隐若现地照耀。[/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我想说,晓媛是才女,她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流连在多语种文学作品之间——翻译——这也是一种类似于架设桥梁的工作,同时她还写作古典诗词,格律以及典故都运用得很是得体,很是挥洒,不由得感叹:这个女生,了不起。她把格律诗《苍然古韵》放在第一辑,显然她自己也为之得意吧。[/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自从一百多年前,中国现代诗歌修筑的沟渠远远地伸向西方,西水东调,消化吸收,到今天,波涛汹涌,波澜壮阔,中国诗歌已经呈现出独特、超拔的气象,差异性写作如同春天的色彩在四面八方铺开……[/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晓媛的创作意图在她的诗歌作品中非常清晰,她一定渴望中西结合,内外兼修,把中西诗歌的传统融铸一炉,她想要一种意蕴如同风,没有边界地吹拂,如同鸟,没有边界地飞翔。同时她又把诗歌看作神灵的赐予,是偶遇的禅意。像《让我们杀掉桥吧》、《没有谁的人生是连载》、《迟到的拳》、《何不让命运一拳打空》、《喊雪》、《站住,晨曦》这样的诗,标题酝酿出机智、陌生化,所以分泌出一定的阅读期待。[/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她的诗歌,在结构上逼近翻译体,颠覆汉字的联接数码,在句式上又葆有宋词长短句的风格,在内容上流淌的到底还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与诗集同名的《印象之内,物象之外》一诗里说到:“铜绿砚台,淡紫远山,黑而冷峻的乌鸦/或者不和谐的歌剧花腔。浮躁的刀具、生僻的段落、/以及光线暧昧的百叶窗……”像“铜绿砚台,淡紫远山”这样的句子,如同她自己写到的:“各种形态、/各种名字、各种时空,把你命名成长短参差的痕迹。”大约可以放到长短句里面去。接着宛若流水小桥,马上伸展到西方现代诗歌的气息。而其内在,“尝试过很多种存在。五行、五色、五蕴。”华美的时尚的袍子里,起伏着金黄的古典内涵的肌肤,所以,她写《漂流的孔明扇》《扁鹊见蔡桓公》这样的现代诗。所以,她写《夸父》、《女娲》、《神农》、《蚩尤》这样的格律诗。《神农》一诗里说:“良将当从隋刃死,断肠烈草锁忠喉。”唉呀,这样颇具历史意味的悲怆的诗,很难想象是女生的手笔。[/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我也喜欢她的《给自己一个庞加莱猜想》:“恕我假设地球状如魔戒……恕我假设地球状如救生圈”。在一种干扰心灵的现实梦魇中,“还会留下‘你’和‘我’这样/对称的称呼吗?”放射出眩晕的灵魂的光影。[/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前两天给一群喜欢诗歌的中学生上课时说过:诗是心灵、自然、时代交融的一个梦。晓媛的诗也有着梦的光彩,阅读时颇有抑扬顿挫之感,她已经开始掌握汉字的魔力。[/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我总以为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翻译到中国来,似乎都能不失其光辉和色泽,大略是汉字的丰功伟绩。一俟中国的诗歌介绍出去时,往往无法显露峥嵘,亮度陡然减小,我们一直在等待同时了解中国诗歌和外国语言的作者,期望晓媛能在这方面能够有所成就![/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晓媛在诗中多次用到“参差”和“巍峨”这两个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你认为她构筑的桥梁是“参差”还是“巍峨”,她的写作有意图地在追求难度,这是今天很多诗歌写作者望尘莫及的地方。在崎岖的道路上攀登,需要勇气,需要天赋,但往往“无限风光在险峰”——正如她在《印象之内,物象之外》一诗里写到的:“森罗万象的世间,/你潜藏得越专注,就越容易被寻根问底地挖出。”这是她对自己的期望,保罗·策兰说过“专注是天然的灵魂祷告”,我也给她祝福。[/size]
[size=18px]
[/size]
[size=18px]
[/size]
[/font][/color][/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000000][color=#111111][size=12px]杨秀丽:女。70年代出生于上海崇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人》杂志专栏编辑。曾出版诗集《梦中的新嫁娘》、《桑之恋》、《城市像琥珀般的花园》、散文集《锦年微澜》。多部合集。现居上海。[/size][/color][/color][/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