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quote]  由敬畏汉江到抛洒阳光
  ——湖北十五岚获奖诗歌《穿越汉水(组诗)》赏析
  
  田禾曾谈到,写乡土诗,“对乡土要有敬畏感……用心灵用生命用灵魂去感知去领悟乡土,用最真挚的情感去唤醒乡土,并在乡 ...
[size=2][color=#999999]那木 发表于 2011-8-31 00:03[/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8367&ptid=8163]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问好那木!这么浩荡的一大篇章,想必是费尽了你大把的时间与精力,很感动。此诗评全面细致,对自己的拙作,给予了一个深层次的提高。收藏后再细读。再次问好,感谢。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wulan
[i=s] 本帖最后由 兰馨幽幽 于 2011-8-31 17:13 编辑 [/i]

深沉的爱
---------落云听雨的获奖作品《拿什么来爱你,我们的原野》简析
文:兰馨幽幽
从这篇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而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对故乡之热爱呢?她通过《田野情愫》、《镰之语》、《秋野》、《一小朵光芒》、《感恩的麦穗》这五个故乡最基本的元素来寄托对故乡深深的爱。读了诗,使我们不能不对作者这深沉的爱所打动。
从题记“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来看, 这两句写得朴实平易,却有着惊天动地的撼人力量。因为这“泪水”里,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啊!千言万语,不用说了,一切的一切,都含在这“泪水”里了。虽是借用艾青的诗句,但也是这篇诗的主题。
落云听雨在她的诗观中这样说:“诗是字的音乐、心的舞蹈、灵魂的歌唱。”诗言心声,让我们看看她是怎么用美妙的诗句来舞蹈的!
首先让我们看她的第一首《田野情愫》。第一段,“最初 你是清寂的土坡/裸露犁开的沟壑/后来你是朗朗的新绿/流淌着叶的柔波/最后你是灿烂的童话/挖掘丰收的喜悦”诗人从春天的清寂,夏天的成长,到秋天丰收的喜悦,简短的几句诗,就把故乡田野的画卷徐徐打开。这说明诗人生长在这块土地,对这块土地观察细致。诗人从平凡入手,领起下文。
接着第二段“而时光的扫帚清除凌乱的记忆/在那些变暖或变寒的日子/我的爱人  寻找你的眼睛/汗水漫过你的脸庞/青丝被风霜染成白发/看大片大片绿色的花朵/金色的果子/把田野溅起一片喧嚣/烘得沸沸扬扬”。这段紧扣主题,诗人用大段的文字抒发自己对故乡田野那份如痴如醉的情愫。这儿诗人并没有直接用第一人称写,而是通过几个意象,借用我的爱人来从侧面写不悔对这片田野的付出,进而表达诗人对故土这份深沉的爱!手法独到,章法娴熟,值得读者玩味。
最后一段“折叠的翅膀已经打开/我在辽阔的原野放声歌唱/渴望长出的是富足是希望/是一个世界拥抱另一个世界的安详”。这段诗句可以说是这首诗精华所在。诗人用“折叠的翅膀”比喻梦想,折叠的翅膀已经打开,说明诗人的梦想在这片田野打开,渴望长出的是什么呢?是富足,是希望,是一个世界拥抱另一个世界的安详。很朴实的愿望,却表达了不平凡的爱。这份爱是深沉而热烈的,是充满希望的!
田野生长着庄稼,庄稼需要人来打理,春播,夏理,秋收。而最重要的是收获的辛劳和喜悦了。第二首《镰之语》,诗人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一代代人为土地的付出,来体现对土地细腻而深沉的感情。“没有什么能阻止我/站进深海的遥望/”这首诗的切入点非常自然,用情也相当深,这份感情没什么能阻止的。深海,是指一望无际的稻田。站在这浩瀚的稻田,诗人的感情也是波澜壮阔的。下句接的也非常巧妙,“我的呼吸埋没于无边的浪/风轻云淡  秋之薄凉/稻子在我的手臂下轻哼/一个又一个急促的吻/望眼欲穿于一个季节的祈望.”这些诗句形象而传神,把一个劳动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有主宰这片土地的骄傲和神圣。
第二节的“粗糙的手指打磨于一个个茧花/无法比拟那些沧桑的模样”。这句的“茧花”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不正是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体现吗?这些沧桑就像落在劳动人民手臂上鸟语花香,充满了诗意。诗人“用赤诚和大爱抚慰原野的苍茫。这爱是那么朴素,那么真诚,那么深沉。

第三节情节的安排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尽管那么辛苦,但是“在这个季节我不可能选择退场/必有一只手插于大地深处/将魂魄握紧  翻转/让飞奔的汗滴如野马般驰骋想象”这结句令人振奋,给人力量。
这首诗想象丰富,结构巧妙。修辞,意象,手法娴熟。题目是《镰之语》,可是大家在这首诗中却没有看见她在写镰,这就是诗人的艺术魅力,含蓄而巧妙地借物抒怀,不露些些痕迹,但是情感却很丰富,足见诗人的写作功底。
故乡的田野总是那么让人留恋,而秋天的田野更是令人着迷。第三首《秋野》更是让人对故乡充满了眷恋!因为这儿有“玉米大豆高粱的身影”,它们让诗人“想起某些炽热的爱/一次次布满我湿润的呼吸”这种爱是那么炽热,以致令诗人呼吸湿润。这精彩的诗句,令人如美味在口,回味无穷!
诗人在第二节是这样写的“那些玉米大豆高粱在与大地相思”这种情感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有,它是那么让人感觉亲切!你看“曾与风雨雷电亲切交谈/金属的光泽披挂全身/这是他们的归宿/秋阳下执着静谧/一种气定神闲的满足”这些诗句,意象生动而具有灵性,让人难以忘怀!
“目之所及  秋之语/漫山遍野  飘散万里的果香/充斥老牛迟暮的鼻息/那些苍翠的落叶/逐渐隐去身形/一点点降低再降低”。这段从事物的表象,漫山遍野,硕果累累,香飘万里。只一句“充斥老牛迟暮的鼻息”便深入了,便把万里果香写活了。为什么诗人突然笔锋一转,写隐去身形的落叶呢,这儿表达了一种怎样深沉感情呢?作者把这个空间留给了读者,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让人叹服!
拿什么来爱你,我们的原野?《一小朵光芒》能代表我的心么?这首诗就那么自然地呼之欲出。“奔驰的原野  渐进在我的视野”----/这一句的原野,为什么作者要用“奔驰”呢?这让我们想到流失的岁月。“一朵菊花在我的生命里怒放/”-----而这一朵菊花就暗指诗人。“苏醒的大地  平息一切阴暗/隔离时代的潮湿/让我想起渊明的东篱/ 清照的帘幕/雷雨来临时的缄默  神明前的肃穆/一支岁月的歌如丝如缕飘过.。 ” ----每句诗作者都有她特殊的含义,如:苏醒的大地,是指万物复苏 那尘封的梦想 在太阳温暖的沐浴中 在清风的吹拂下 满满的舒展开来,给读者许多联想 。理想  信仰  最后都化为江河流淌/让我想起日出之前的凝望/露珠摇坠之后的震颤/万语千言 忘记一世邀约/遥念暗夜中的星斗/兀自璀璨在寂静的荒原”。最后几句也是跌宕起伏,有现实,有梦想,有追求,有对这块土地的执着。
最后一首以《感恩的麦穗》来结束这个伟大的主题,句号画得非常完满。使读者不能不佩服诗人构思的圆满和成功!
让我握紧这黑色的土质/我的血液和你流在一起/植于你的身体  是你的子女/让季节的心充满静谧的气息/我的呼吸随着你的节拍而战栗-----这段文字充满了深情,“握紧着黑色的土质”、“血液流在一起”“植于你的身体”这几句把诗人对故乡的感情表达的是淋漓尽致,让人潸然泪下,非常有震撼力!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怀一颗感恩的心来完成这完满的乐章!“铭记将盛夏抵达金秋的誓言/掩盖着生活巨大的磁场”----诗人用麦穗这个物象,来表达心中的那份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她时刻铭记秋天的誓言,在盛夏以感恩的心回报土地母亲。“忘掉那些哭泣的影子/将秋风承载不走的愿望/把我的心一并呈上”----这句也就是说,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是如何卓越地把握住了自己的情感,又是如何卓越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啊!

    什么是好诗?这种疑问常常在我的脑中回旋。的确,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往往又是很难回答的。不过,好诗毕竟是好诗,它是有着人们公认的道理的。

艾青曾说过:“诗好坏,不能以看得懂与看不懂作为衡量的标准;也不能以为人理解的程度作为衡量作品的价值。”落云听雨这篇《拿什么来爱你,我们的原野》,声情并茂,诗句优美,语言感很强,节奏也把握的非常好,开合有度,构思精巧,妙语迭出。这篇诗对于原野的感情如何?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一些意象间接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最后连“心”也一并呈上,可见其用情之深!读罢让人震撼!



由于本人第一次写评析,才疏学浅,不妥之处还望作者和读者海涵!

   



附作者原作:

拿什么来爱你,我们的原野!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文/落云听雨
              


     田野情愫

最初 你是清寂的土坡
裸露犁开的沟壑
后来你是朗朗的新绿
流淌着叶的柔波
最后你是灿烂的童话
挖掘丰收的喜悦

而时光的扫帚清除凌乱的记忆
在那些变暖或变寒的日子
我的爱人  寻找你的眼睛
汗水漫过你的脸庞
青丝被风霜染成白发
看大片大片绿色的花朵
金色的果子
把田野溅起一片喧嚣
烘得沸沸扬扬

折叠的翅膀已经打开
我在辽阔的原野放声歌唱
渴望长出的是富足是希望
是一个世界拥抱另一个世界的安详


       镰之语

没有什么能阻止我
站进深海的遥望
我的呼吸埋没于无边的浪
风轻云淡  秋之薄凉
稻子在我的手臂下轻哼
一个又一个急促的吻
望眼欲穿于一个季节的祈望

粗糙的手指打磨于一个个茧花
无法比拟那些沧桑的模样
与落在手臂上的鸟语花香
是那么的相象  日出日落
吐故纳新于即将离去的痛感
用赤诚和大爱抚慰原野的苍茫

在这个季节我不可能选择退场
必有一只手插于大地深处
将魂魄握紧  翻转
让飞奔的汗滴如野马般驰骋想象


        秋野

路过夏天  时令渐次转身
玉米大豆高粱的身影
让我想起某些炽热的爱
一次次布满我湿润的呼吸
真想大声喊  让我落泪的眼睛
以丰满低垂的姿态
射出时光的箭矢
远离某些曾经的端口

那些玉米大豆高粱在与大地相思
曾与风雨雷电亲切交谈
金属的光泽披挂全身
这是他们的归宿
秋阳下执着静谧
一种气定神闲的满足

目之所及  秋之语
漫山遍野  飘散万里的果香
充斥老牛迟暮的鼻息
那些苍翠的落叶
逐渐隐去身形
一点点降低再降低


  一小朵光芒

奔驰的原野  渐进在我的视野
一朵菊花在我的生命里怒放
苏醒的大地  平息一切阴暗
隔离时代的潮湿
让我想起渊明的东篱
   清照的帘幕
雷雨来临时的缄默  神明前的肃穆
一支岁月的歌如丝如缕飘过

理想  信仰  最后都化为江河流淌
让我想起日出之前的凝望
露珠摇坠之后的震颤
万语千言 忘记一世邀约
遥念暗夜中的星斗
兀自璀璨在寂静的荒原


    感恩的麦穗

让我握紧这黑色的土质
我的血液和你流在一起
植于你的身体  是你的子女
让季节的心充满静谧的气息
我的呼吸随着你的节拍而战栗

目光里  你将我打捞上岸
纯纯的颜色  溢满尘世的光芒
也曾张惶  接踵而至的暴风骤雨
你守候着  一个人的邀约
铭记将盛夏抵达金秋的誓言
掩盖着生活巨大的磁场

收获光明和爱情  都成了
落日曙光中的一个个纯粹的字眼
死亡却让我忘掉黑夜
忘掉那些哭泣的影子
将秋风承载不走的愿望
把我的心一并呈上
在壁枕霞,临溪饮露,持数瓣心香,开作一花一世界

随风播种,落地生根,居三分弱土,结成几果几须弥
[i=s] 本帖最后由 山林退士 于 2011-8-31 13:13 编辑 [/i]

[b]乡情友情汇聚

——浅析小芹《乡土诗会》获奖作品《匆匆故乡行》[/b]

      小芹诗友的81号参赛获奖组诗《匆匆故乡行》是一组乡情浓郁、友情缠绵的靓丽诗篇
现就本人的阅读心得,浅谈一下个人见解,不足和翏误之处望诗友们补充指正。
    第一首 <春天的约会>首句:“春风,从东一直向西,昨日的料峭悄然而退”开门见山的一语双关:“春风”是春风,“春风”是心情,诗人从上海返乡时,思乡、念友的心情就象温暖的东南季风从沿海一直向西吹入内地、奔向皋城。工作中的烦恼,家庭琐事的疲劳此时一扫而空,带着乡情、友情和美好祝愿象枯树上一支嫩绿,怀揣忐忑。憧憬着,前去约会。故乡,万绿笑迎,故乡的酒,装进浓浓的乡情,故乡的茶,弥漫沁人心脾的诗意,那充溢温暖的小聚,注满春意,令人兴奋!
    第二首 <夜幕下的皋城>(六安古称皋城)古城新貌跃入读者视野。第一印象,四通八达的道路、景观灯奢侈亮丽的街道,接着是月亮岛、橡胶坝、中央森林公园,一串美丽的名字,早已让读者婆娑迷离!那波光粼粼的大沙河、形若飞虹的大桥、已不再干枯的大沙河沙滩,也涂上了世界的颜色。故乡以惊人地速度还在变化着的前景,已颠覆诗人昨日的思维,大大超越游子归乡前的预想。当然让诗人的诗情,在故乡俏丽和浓浓的暖意里萌动,如痴如醉,至今似在梦里!
    第三首<同学> 以一个电话,一场盛宴打开友情的闸门,让友情洪涌倾泻,来聚焦岁月的蹁跹!比如“召之即来”“小伙”“同学的含义” “肆意地”“吆三喝四”等等用语,无不显示友情浓重,返回同学时代天真无邪的友情,激情。此刻达官显贵也确实显得苍白,只是沉寂的,略显低调了。但回到现实中,同学们早已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更有悬殊,求助于人,受托于人在同学之间也会发生,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同学都是“招牌”呀!
    第四首<女友> “此行,忽视了女友,因为铁,才为一切让路”。这“忽视”并非忽视,是因为“铁”、“闺蜜”,太知己,不会因时间匆匆不能相聚而产生误会。一次次电话中的,“略显惆怅”、“蓄积的热情喷发”、“直言嗔怪”证实了“铁”、“闺蜜”, 空白许久的话题本想一吐为快,匆匆的,等不及抉择,那么只好等来年故乡行时,一定把你,稳稳地放在心的第一位,让诗歌也为你让行了。
    第五首<寂寞空屋子>“ 总以为这是家”,就是说现在已不像“家”了,但家的感情依旧温馨,自然放弃已安排的住宿,住进“推门,满眼灰色的,连烧水壶也病了”的空屋子,虽然是冷冰冰的床,呼吸着冷冰冰的空气,满屋子的寂寞,一夜辗转无眠,可见诗人在一夜无眠中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老屋的每一件物品都会引起诗人一段回忆,诗人对童年的回忆,对亲人的回忆,对挚友的回忆,桩桩件件象过电影一样在诗人脑海里澎湃和荡漾!尽在不言之中了。
    纵观小芹这组抒情诗歌是抒发乡情,友情的成功之作,是很有深度,过目难忘的好诗。
    这是我的个人浅见,难免错误,敬请诗友们批评指正。

附:小芹诗友原作

【乡土诗会】匆匆故乡行(组诗)
文/小芹

春天的约会

春风,从东一直向西
昨日的料峭悄然而退
捎带去,枯树上一支嫩绿
怀揣忐忑,前去约会

一片、二片,万绿笑迎
那酒,装进浓浓的乡情
那茶,弥漫沁人心脾的诗意
那景,满屋充溢温暖的小聚

无需矜持着出场
春天本是热情与明媚
更无需承诺,与诗歌约会
心里已注满春意

夜幕下的皋城

无论怎样穿行
车子总能抵达景区

景观灯奢侈了
但如果没有这星星点点
今夜,此行会黯然失色

月亮岛,多美的名字
橡胶坝,一条沉睡的龙
大沙河已不似从前干枯
亲水的沙滩,已涂抹世界的颜色
行驶在中央森林公园里
我早已被婆娑迷离

在这春寒的夜里
看到了波光粼粼
看到了一桥飞虹
看到了皋城东西南北
变化着的前景

已颠覆昨日的思维
仅仅是浮光掠影
我的诗情,在故乡俏丽
和浓浓的暖意里萌动
至今似在梦里

同学

一个电话,一场盛宴
聚焦岁月的蹁跹
那召之即来的“小伙”
用候着,诠释同学的含义

我有点飘飘然
肆意地吆三喝四,此刻
达官已显得苍白
只是沉寂的,略显低调

这一切无关紧要
什么时候
同学都是“招牌”

女友

此行,忽视了女友
因为铁,才为一切让路

第一个电话,略显惆怅
第二个电话,蓄积的热情喷发
第三个电话,已直言嗔怪

我们是闺蜜
空白许久的话题
本想一吐为快
匆匆的,等不及抉择

来年,再有故乡行
一定把你,稳稳地
放在心的第一位
让诗歌也为你让行

寂寞空屋子

总以为这是家
放弃已安排的住宿

推门,满眼灰色的
连烧水壶也病了

冷冰冰的床
冷冰冰的空气

无眠,一夜辗转
满屋子的寂寞

房子和人一样
需要打理才有生气
847530063@qq.com
祝贺!……
各位的诗歌评论,一并学习了。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beilinzi
让月光的回归,沿着乡土
——浅析中沙河组诗《月光,故乡的宗教》

作者:雨然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守护它身旁,若有一天能重逢,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若有一天能重逢,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读着中沙河的《月光,故乡的宗教》,在我脑海里就响起了许美静这首《城里的月光》。这是一壶陈酿的老酒,越久越香,越久越醇,而围绕着月光的主线,诗人中沙河给我们展示一幅浓情的乡村画面,“东家的鸡鸣,西邻的鸟唱”,诗人在解读心中的乡村的时候,手法轻盈而独到,尤其是配合月光的本质,把一个在俗世行走的苦行僧和思念故土的信徒,展现得淋漓尽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外出打工也成了时代的大潮,同时也酿造了一代中国人的心理思维。他们在城市里摸爬滚打,不得不忍受着冷落、讽刺、嘲笑,甚至还有“落井下石”,为着生计而“北漂”“南移”,而他们有却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白天劳作,一旦到了晚上,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乡情就淋漓尽致地凸显,而多年后的事业有成,再回首时,总是免不了空虚和落寞,在乡村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源头,也找到自己心灵的皈依。诗人的诗让读者感同身受,体味着“将沉默,高高地举在头上,只在疲惫的时候,才打开行色匆匆的囊,把故土的乡音和泥腥,一遍遍反刍,安享”,正是这一心理过程的演变,继而升华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整首组诗用语贴切,形象而生动。诗人用“一条忍辱负重的蚯蚓”,贴切地形容了游子的漂泊,“蚯蚓”是乡土的产物,而“忍辱负重”则说明了在城市生活的艰辛,也让笔者听到了诗人最真切的表白,而诗人的语言搭配和准确,更是让人难以企及。在整首组诗中,诗人的用于也集中体现了这一风格,“它许我用一方沉甸甸的磨难,将弦月,反复擦得锃亮”,让月光的明亮和诗人对理想的坚定,一目了然。
俗话说叶落归根,一棵大树不管如何生长,如何遮天蔽日,总是离不开土地,一首诗歌也是一样,离开了它耐以阅读的价值,那么诗歌的意义就会显得苍白而乏力,而当下很多诗歌依靠颓靡与奢华,又滥情或者矫情,总是让我们嗤之以鼻,也让诗歌走入死胡同,丧失了大部分的读者。而中沙河的诗歌是朴质的,正如他的乡村,“面一盆,水一缸,盐一罐,醋一坛”。整个篇章中,一些代表乡村符号的元素,更是让这首诗歌的乡味十足,诸如“泥腥”“烤红薯”“木槿”“放牛娃”“鞭子”“篱笆”“五谷和杂粮”“神龛”等,都是乡村中易见的事物,在诗人精心的布局下,就构成了一部记录片,诗人心中的乡村正是“大嗓门”“厚手掌”“矮额头”“宽脊梁”……正是“娘晒的老辣酱麻酥酥的香”,诱惑着穿开裆裤贪睡的小儿郎。浓情的画面,让人深陷其中,也足以勾起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怀。
在最后一首诗歌中,诗人集中阐述了书写乡村的主旨,那是“能有一处安静的祈所,一个灵魂昄依的方向”。继而与前文的辛酸遥相呼应,首尾连贯,让诗歌的整体性更加完美,也有着诗歌与思想、人生与生活合一的效果,从而与读者一起探讨,乡土诗歌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让心灵回归原始,让灵魂得到洗礼。
而纵观本次“乡土诗会”,参赛作品上百件,优秀的诗人云集,中沙河的能够入围,显见作者的作品很是受到欢迎,也同时对作者的实力予以肯定。希望作者以后继续支持五家论坛!

附:月光,故乡的宗教 <组诗>

作者:中沙河

<<低吟浅尝>>

这些年,行走在异乡的僻壤
多象一条忍辱负重的蚯蚓
将沉默,高高地举在头上
只在疲惫的时候
才打开行色匆匆的囊
把故土的乡音和泥腥
一遍遍反刍,安享

彼时,我在乡思的囹圄中思忖
故乡,多象一位久不谋面的乡党
它的大嗓门,厚手掌
它的矮额头,宽脊梁
时时挠痒我的喉龙
将我身上那些僵硬的骨头
摩挲得酥软滚烫

相对于流浪,我退避三舍
故乡于百忙中,也难来探我一趟
它许我用一方沉甸甸的磨难
将弦月,反复擦得锃亮
许我随意打开一窖窖往事的珍藏
将乡情,醉成满世界的月光
和着欢笑和泪水,低吟浅尝

<<旧年时光>>

那道密集的篱笆上
木槿花俨然已经开放
母亲迟钝的双手
轻易地撩开浅薄的晨光
一个香喷喷的日子
像一枚甜滋滋的烤红薯
在父亲的吆喝声里新鲜出膛
东家的鸡鸣,西邻的鸟唱
打着哨的放牛娃,鞭子抽得脆响

面一盆,水一缸
盐一罐,醋一坛
娘晒的老辣酱麻酥酥的香
只不见了那个贪嘴的小儿郎
他藏在篱笆的深处
一双狡黠的眼睁得晶亮
那是我的童年
穿一条褪色的开裆裤
隔木槿,不停地向我张望

<<月光,故乡的宗教>>

我始终不懂,那首<<月亮之上>>
它远不及月光本身通俗,众口朗朗
它让狂躁的白昼安静下来
变得乖戾,安详
它静心地安抚着
被阳光炙烤的五谷和杂粮
它让母亲的乳房变得润泽和丰满
它让经过村庄的每一条河流
都溢满奶香

我想,我大概是故乡渗出的一滴水
可以随意赋形
为云,为雨
成浩,成荡
但本性天赐,极易溶于月光
由此,我不得不说
月光,是故乡的宗教
炊烟,就是一柱柱焚香
它让我在迷茫时
能有一处安静的祈所
一个灵魂昄依的方向
它倡导我做一个合格的信徒
将故土 与乡亲
虔诚地供奉到灵魂深处
那具圣洁的神龛

(仓促之作,且笔者知识有限,如有不当,还望中沙河作者见谅!)
[i=s] 本帖最后由 眉入画 于 2011-9-2 16:25 编辑 [/i]

[b]灵魂的朝圣  血脉的呼吸[/b]         
[b]  ——简析琪轩获奖诗歌《落叶归根》[/b]

    初识琪轩,是在中财论坛中的明月清风。拜读过她的很多诗作,每一首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腻轻柔的诗语,空灵唯美的诗意,丰满温润的诗情,这些从生活的细节中采撷而来的美,感染着、温暖着每一颗触碰她的心。后来我十分荣幸地成为大别山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没想到在这里又遇上了琪轩,这也许就是缘份吧!在大别山诗刊组织的“乡土诗会”比赛中,琪轩的《落叶归根》榜上有名,而我,又非常荣幸地被安排与之互评。说实话,接此任务之时,心里有着些微的不安,怕解读不好这灵性的文字。认真读过《落叶归根》,这是一首用思想、用灵魂铸就的诗作。整诗意境优美,层层递进,用女子细柔独特的情感抒发着对故乡的虔诚膜拜。一首诗就是一颗深邃的心,就如琪轩对自己的简介:一个用真诚赋予文字生命的人!在这有血有肉有魂的字里行间,我再多的言辞都显得苍白!不能锦上添花,就当是为自己喜爱并崇拜的对像,送上的一朵裹满真诚的笑容吧!
    参赛的绝大多数诗人都是通过描写自己家乡的景物来抒发乡情,而琪轩却没有运用家乡风物,她只借助一片“叶子”这个具象,对“回归之路”灵动地展现了乡愁。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落叶归根》中的前两节,诗人运用了大量西藏地域文化的元素,如果把这理解成是为了意境的渲染或者是后期情感的铺垫,似乎有些不全面。因此,个人斗胆认为,整首诗中,除了叶子对根的眷恋之外,还有着另外一层情感的表达——用虔诚的膜拜向着西藏那片神秘而圣洁的高原献出自己的灵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处净地,也许,那里是这个锦心绣口女诗人的灵魂家园。这也是诗人赋予文字灵魂和生命的特性吧。《落叶归根》总体上由四节构成,但我把它分为两大部分加以简析——灵魂的朝圣和血脉的呼吸。

                             [b]  (-)灵魂的朝圣[/b]   
    第一节中“外展的指尖”和那“不可预知的眼神”暗喻着一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邂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邂逅呢?是那圣洁的土地与诗人灵魂的邂逅,是诗人灵魂的归宿。接下来“佛的素手托出大片哈达/包住我的头颅,还有昨天青涩的梦”,佛是人们心中真善美的化身,哈达是藏族敬献给贵宾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珍贵礼物,诗中这两个具象的运用都在引渡诗人亲近那片灵魂的净土。“多想走近路标向远方示好/村口那晚归的牛羊和藏香猪/常常啃食我裸露的追逐”,这种祼露的追逐其实是思想的游走,潜伏在诗人心底的一抹隐痛,是诗人想亲近那片圣地却又不得而入的无奈。 “胡兀鹫”是圣地的使者,每年都要“走下云端”,为一颗漂泊的心祈福“诵经一次”,这就更加深了诗人对圣地的向往与虔诚,从而使诗人涅槃出“用毛发填平道路之间的缝隙/用生命去守候一个柔软的归期/用生长去诠释虔诚”的一种震撼之美,这条道路,这个归期,是诗人永恒的信念和坚持。虽然“思想的洪流中搁浅大块岩石”,但不屈的信念让“理想把僵直幻化成不朽”,可现实是不尽如人意的,“一颗心,不远千山万水/像一朵浮云掠过我的年轻 /只留一段伤心/给我”,诗人一颗坚持的心在跋涉了千山万水,在自己的青葱岁月已消逝后,还是没能抵达心中的家园,一种感伤,一丝落寞由此而生。即使这样,心灵的家园却还在“等成一棵冬天的树/把对我的思念开成雪莲/静静地/为我守护熟睡的文成公主”,在这里,诗人对情感的把握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不正面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眷恋,而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再加以“树”和“雪莲”的渲染,以此烘托出心中的向往与朝圣。作为读者,不得不折服于诗人在这一节中对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经营以及情感的传达上,所表现出来的娴熟老练的笔法。
    如果说第一节是诗人挚热情感的绽放,那么第二节就是绽放过后的婉转呢喃。“季节的边缘”是一种现实的生活,诗人“踮起脚尖”,是带着期盼和希望的孺慕之情的。“看距离天堂最近的红树昂起八月的头颅”,这棵昂着头颅的树是心灵圣地的一个意象。接下来诗人用了“群鸟远徙”这样一个情景的描写,由“倦怠的羽毛”联想到“多年前丢失的泪滴”,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在适度的空间里,让读者听到丰富的回响,一种“同命相连”在诗人自然沉稳的笔下毫无呻吟矫情之态。“当夕阳饮下远处的炊烟/余辉将一片又一片牧草灼伤”,夜幕即将降临的场景总给人些许伤心,温暖自然会“恍若隔世”,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沮丧,而是带着一双遐思的翅膀飞到家园,在藏语中代表幸福的“格桑花”正“悄悄绽放在林间小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六字真言”也正“迎风扑来”,在这渡世的六字真言中,心中的那棵树透着“高原牧女”神圣的“柔美”,这种柔美与诗人的心灵无限接近。诗人“返青的诗句已忽略霜雪”,这又是一种情感的绽放,是从心灵当中流淌出来的那一声“叮咛”。这里诗人又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佛教七宝之一的“一枚火红的玛瑙”,红玛瑙自古以来一直被作为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被诗人珍而重之地“镶嵌在母亲洁白的围巾上”,情至深处,爱无尽时!读到此处,可见诗人的技法巧妙,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承接与跳跃不着痕迹,浑然天成,意象素材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诗中“禅”的意味儿竟也透纸而出,这不单是诗人人生阅历的体现,也是诗人用敏感的“诗心”,体味和感悟生活的展示。
    通过这两节可以看出诗人对心之家园的向往和虔诚是多么地令人动容,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在下面的两节中我们将会捕捉到一种血脉的融合与传承,一如人的呼吸休戚与共,不可分割。

                                     [b](二)血脉的呼吸[/b]   
    之前,诗人已经用“树”构造出了家园的一个意象,在第三节中就拥有了共同的“一段脉络清晰的记忆”,这记忆“并结成一张”完整的“网”。“ 你只微笑花就停止妖娆”,这是一种多么浓厚的情感啊!诗人通过优美意象的抒写让读者去感受历历在目的具象,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只需制造一丁点响动,哪怕就是微微一笑,花朵也会就此失色,因有了这个原由,所以“窗前的新月”自然就牵动了诗人脉脉的思绪,发乎于心灵深处的怅然只会变成一声“浅浅的叹息”。而叹息过后,“故乡的年轮就长进骨肉”,留下更多的是融入血脉之中的思念。试图冲破这份思念的“那些脚印”被“藏在夕阳身后”,成为“一枚枚发黄的邮票/多少年来,一直幽居在我的伤口”,看得出诗人一直不轻意地去触碰那经年的伤口,但今夜的“新月”却勾起了蛰伏在诗人血脉里的“清晰的记忆”,哪怕是空空的“墙壁”也会变成“镜子”和“荧屏”,能看见自己的血脉中所注定的前世今生,“一回头,呼唤被春天再版”,诗人的这一回首,终于暴发出了灵魂中经年的希望。诗人自己就是一片在呼唤根的叶子,“漂泊的秋天注定墨守陈规”,这是一种欢快的回归,而非秋风落叶的萧瑟,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心中徒然迸发出的激情。
    第四节就是以一片叶子为主导意象,这片叶子就是本我,也即诗人本身,以“昨天纷纷坠落的无数个夕阳”又作为叶子的延伸意象,而这两种竟象竟同时折射在了“人”的身上,这个人拥有“一颗跳动在抛物线上的心”和“一行从青葱走向苍白的步履”,套用一句歌词: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世间万物都有轮回,秋天的收纳也正是为了下一个“春天的流向”。“如果蝴蝶是一名间谍/没人愿意猜想桃花要扮演什么角色/打繁华中策马,当尘埃落尽”,灵魂在这里得以复原,洗净尘世铅华,还一个素面朝天的真我,感悟到“自己才是故乡寻找多年的那片落叶”,与第一节中“等成一棵冬天的树”遥相呼应,突出主题,可见诗人的用心之处。这一节中诗人并没有简单直白的写出回归的迫切,而是将一些美丽的意象诸如“风雪”“蝴蝶”“桃花”等印照其间,可以说诗人对意象的运用是十分老道的,看似纷呈却又紧密相连,曲折回环,借助于意象让读者反复品味,并发现深层意蕴的内涵。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
    整首诗中,“灵魂的朝圣”是诗人对一方净土的向往和追求。“血脉的呼吸”是对“落叶归根”这个主旨的探索和感悟。琪轩写的不是一隅一地之故乡,而是人类共通的文化心态中的那个故乡。从诗人心里折射出来的乡愁是灵动的,是有血有肉的,是带着鲜活的呼吸且融进灵魂和血脉中的。老诗评家谢冕曾说:“失去了灵魂和血脉的诗,充斥着私人性的吟咏,充其量只是个人的小小悲欢的玩味。”琪轩的《落叶归根》中,灵魂和血脉共存,是一首灵感和神性兼之的创作,有着大胸襟。诗歌中的语言不应该是一种表达的工具,它是有生命力的,能与每一个读者进行对话。琪轩在这一点上掌握得极其到位,她的这种对诗歌理解的真功夫,不是从冥想意念中得来,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大海中提炼筛选,通过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过滤得出来的深刻感悟。最后也希望所有的“叶子”都能投入“根”的怀抱,回归心灵的家园。
    这是入画的处女评,才疏学浅,其中难免有偏颇不到之处,还望琪轩及各位诗友包涵和指正。


附诗人原作:
【乡土诗会】落叶归根
作者:琪轩

1、
指尖外展总会遇见不可预知的眼神
佛的素手托出大片哈达
包住我的头颅,还有昨天青涩的梦
多想走近路标向远方示好
村口那晚归的牛羊和藏香猪
常常啃食我裸露的追逐

胡兀鹫走下云端,每年为我诵经一次
如果可以用毛发填平道路之间的缝隙
我愿用生命去守候一个柔软的归期
用生长去诠释虔诚

思想的洪流中搁浅大块岩石
理想把僵直幻化成不朽
一颗心,不远千山万水
像一朵浮云掠过我的年轻
只留一段伤心
给我

你无法寻觅高原下作古的仙踪
只能站在这里等我
等成一棵冬天的树
把对我的思念开成雪莲

你是一棵冬天的树
静静地
为我守护熟睡的文成公主

2、
踮起脚尖站在季节的边缘
看距离天堂最近的红树昂起八月的头颅
风起处,群鸟远徙
那些倦怠的羽毛像多年前丢失的泪滴

当夕阳饮下远处的炊烟
余辉将一片又一片牧草灼伤
温暖晃若隔世
格桑花悄悄绽放的林间小路上
六字真言迎风扑来
只有红树,像高原牧女那样柔美

我返青的诗句已忽略霜雪
你能听见,从晚霞里传来一声叮咛
一枚火红的玛瑙
镶嵌在母亲洁白的围巾上

3、
你和我一样
手掌都有一段脉络清晰的记忆
并结成一张网。窗前的新月
点亮浅浅的叹息,你只微笑花就停止妖娆
风把草籽吹进酒杯
故乡的年轮就长进骨肉

藏在夕阳身后的那些脚印
是一枚枚发黄的邮票
多少年来,你一直幽居在我的伤口里
乡思乏氧
只在今夜回光返照

墙壁是镜子,也是荧屏
一回头,呼唤被春天再版
你能看见一片叶子模仿鸟鸣
鱼儿扛起一条河
漂泊的秋天注定墨守陈规

4、
一片叶掂出乡愁的分量
昨天纷纷坠落的无数个夕阳
河水呻吟,都不足以阐明秋天的态度
一颗跳动在抛物线上的心
一行从青葱走向苍白的步履

它要告诉我的是关于春天的流向
风雪握不住半句流言
轻易地击碎冬天坚硬的外壳
美丽破茧而出
像我的文字一样沾满了血

如果蝴蝶是一名间谍
没人愿意猜想桃花要扮演什么角色  
打繁华中策马,当尘埃落尽
自己才是故乡寻找多年的那片落叶
黛眉轻舒宜入画
[i=s] 本帖最后由 落云听雨 于 2011-9-2 13:35 编辑 [/i]

[size=3][color=darkred][b]     自然与朴实的交织——读兰馨幽幽的获奖诗歌《故乡的切片》[/b][/color][/size]
[color=#000080][/color]
我第一次写诗评,有些不得要领,如若写的不到位,请作者谅解,以后,若有时间,再向各位诗评高手学习赐教。
初次看到兰馨幽幽的网名,是在【天下诗歌】论坛,她是论坛的超级版主,诗歌相当受到追捧,精华数相当的多,她主要写古诗词,说实话,我对古诗词的平仄格律转换等是不太了解,因为我也挺忙,无太多时间探讨,所以我对古诗词版块向来是敬而远之,但是这不妨碍我对兰馨的钦佩,感觉能够精通古诗词并有所造诣的女子,必是一个追求执着,情趣典雅的人,不过这次,兰馨的这次获奖诗歌是一组现代诗,能把古典诗词写好,需要相当的造诣,把现代诗写得引人入胜,也需要一些悟性,能把古典诗词和现代诗都写得精彩,相当益彰的诗人为数不多,少之又少,然而,兰馨做到了这一点,古典诗词写得很棒,现代诗也写得灵性十足,游刃有余,让我们来看看兰馨的这组获奖诗歌《故乡的切片》。
这组诗由三首诗组成,每首诗都围绕着乡村乡情,但关系是层层递进,意境越来越深,体现出极高的美学境界,传统诗性艺术美与现代美相结合,有着经得起审美的意识。
先看第一首   麦收季节
六月,金色的麦浪波澜壮阔
我惭愧没有比它壮丽的诗篇

麦芒像扎在父亲指尖的刺
使他一刻也不得安宁
唯恐一个疏忽
金豆子会从指缝漏走
作者试图把琐碎的生活同更高的存在揉合,是个我历验和历验中的事物摆拖瞬时性 用一种简洁,举重若轻的言说,尽可能剥离混沌,华而不实的东西,回到自然,真实,能触摸到事物基质而又绝不停留于此。
每到麦收季节,是非常繁忙而辛苦的,抢收抢种,紧张的要命,虽说辛苦,但看到劳动成果还是十分欣喜,这这首诗的前三小节写了收割麦子的艰辛,麦芒扎在手里,很不好受,但是又不能放下农活,只能忍着,这时候,如果有机器代人收割,劳动强度要小得多,接下来,
日子在麦场翻转
如今,六月被轻松地一笔带过
那个喝油的大铁牛,缓缓走过麦田
金色的颗粒就老老实实回家了
母亲张着没牙的嘴
笑着••••••
美梦成真,收割机代替镰刀进行收割,父母亲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自然要笑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飞跃,作者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写了农村的新变化,每一点每一滴的改变都欣喜于心。
再看第二首   玉米
乍一看标题,似在写植物,但是再端详字里行间,又在写我,或者,我与植物是融合的,不分彼此的,而且,有着许多关联,
妈妈说:女孩子应该笑不露齿
我没能控制好
露出了满口玉牙
当然这里的我,也不是真的自我,这是诗中的我,是为诗歌文本服务而特设的,当然,还是不排除作为人类的一些共性,比如,爱美,是每个女孩子特点。
欲嫁东风春已远
只好嫁与西风做秋吟
中秋时节
我抱着胖娃娃站在秋风里
父母由衷地笑了
每个女孩子最终要嫁人,欲嫁给什么样的人,女孩子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毕竟关系到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可谓头等重要大事,她选择嫁与秋天,其实,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虚拟描写,把植物拟人化,又加以物化,秋天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女孩子变成了女人,完成了人生中的转变,而玉米在秋天,果实成熟,完成了植物的使命。作者用细节的细密的描述,远比宽泛的,宏远的描写,来的更加动人。
再看第三首    秦腔
写的是乡音,在生命的最深处,终难忘却,流浪在外的人,难忘故乡的影子,也难丢掉故乡的方言,这是骨子里留存下来的,很难改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乡音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
那一声吼
我的心就醒了
那边鼓、那铜锣一敲
我就振翅欲飞
语意在逐步递进,乡音泊在梦中,永不消失,凸显了乡情,在生命里的弥足珍贵,每个人都有家乡,那是孕育我们生命的地方,即使什么都忘掉,也不能忘掉自己的根据地,自己的根。
这一首诗写的气势铿锵,语调高昂,非常令人振奋,如果说第二首是小女孩似的以物言志,透着柔婉,而第三首则是激越的,振聋发聩的乡情再现,由高调到低声,一动一静,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让我们再看看作者写的有关乡愁的古诗词,风卷乡思挂月钩,浮萍枕梦度春秋。
       门前苦楝青青子,可有儿时旧味留?
写的是乡愁,也写的是对旧时光的留恋,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的身边溜走,请把握珍惜现在吧,只有更真挚的热爱,才能不辜负这片热土。
这一组诗经过作者巧妙地安排,令人读来舒畅,家乡的山水深入骨髓,家乡的建设等着你我去完成,一种思乡怀旧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诗歌文本,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借用一位诗友的话结束本文,其实诗评写的好与坏本无定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尝试,而且能够帮助大家理解原创诗歌。同时,又以其隽永的文字解读、剖析,给读者二次阅读以新鲜感和优美氛围,就已经够了。


附原文        故乡的切片


文:兰馨幽幽

--------风翻动记忆的胶卷,故乡的画卷次第打开,那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切取几个薄片,丰盈游子的梦乡

麦收季节

六月,金色的麦浪波澜壮阔
我惭愧没有比它壮丽的诗篇

麦芒像扎在父亲指尖的刺
使他一刻也不得安宁
唯恐一个疏忽
金豆子会从指缝漏走

在龙嘴里夺食需要很大的勇气
看着镰刀下躺倒的麦子
母亲就像勇士
脸上写满了自豪

父亲像蚂蚁
搬运大于身体十多倍的麦山
汗珠子砸在麦茬地上
一只蚂蚱被惊飞

日子在麦场翻转
如今,六月被轻松地一笔带过
那个喝油的大铁牛,缓缓走过麦田
金色的颗粒就老老实实回家了
母亲张着没牙的嘴
笑着••••••


玉米

感觉到骨头一天天变硬
骨节一节一节拔高
看着自己苗条的身段
我笑了

妈妈说:女孩子应该笑不露齿
我没能控制好
露出了满口玉牙

那个年代流行扎小辫
我赶着时髦
让头发自然披散开来
自认为很有风度

欲嫁东风春已远
只好嫁与西风做秋吟
中秋时节
我抱着胖娃娃站在秋风里
父母由衷地笑了


秦腔

这是故乡的声音
悠长地隔山隔水也能飘来

那一声吼
我的心就醒了
那边鼓、那铜锣一敲
我就振翅欲飞

那铿锵有力的声音
一字一句把乡情打开
掬一捧,有黄土地的芳香
眯上眼,如渭水暗涌急流


那婉转动人的音律
如村庄上空的炊烟
飘过我的梦
泊在心的深处
哪位版主不小心将我的评论论贴删除了?我还是自己补上吧!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beilinzi
一次诗会,即产生了很多诗歌佳作,更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诗评作品。一举两得。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从未写过评,有点儿逼上梁山的感觉,欢迎前辈们多多指导!

[b]一天,即一生[/b]

----------试读弦舞烛影诗歌《父亲的一天》

    说实话,读这首诗歌,我是怀着谦恭的心态来阅读的。因为这些短短的诗行,像朴实的乡村兄长在为我讲述一个关于父亲的印象,一个关于父亲一天的故事,一个有关父亲的一生的命题。

    父爱如山,父亲是沉默而形象的。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在辛苦劳作,很早就起来到庄稼地里,迎接第一缕曙光,就像作者写的这样“一缕光,从叶的缝隙/漏到你仰起的脸上/大手在叶间游走/丝瓜,一根挨一根/乖乖躺进臂弯间的竹篮",喜欢这种朴实的语言,生动而且温润;作者用这种语言灵动地把父亲动作形象化了,“也将逃逸的藤蔓/捕捉,牵回/暗夜疯长的顽皮,在/纵横的掌纹中温顺/手背的青筋/和青藤一起凸暴”,呵呵,“逃逸的藤蔓”,多么鲜活的句子;“温顺”“凸暴”,多么强烈的对比!在这些动与静、光与影之间,父亲的劳作早晨,就跃然而出了。真好!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的父亲,平实而且真实,充满了生命力。

    中午了,“麦粒躺在场院/阳光下伸着懒腰”,读到这里,我惊叹与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这样的句子朴实却真实,非常新,也很有力量!“麦粒”在“阳光下伸着懒腰”,多么舒坦幸福,我们何尝又不是父亲麦场里舒坦幸福的麦子!“木锨/朝右上方轻轻扬举/天空,一道金弧/麦粒雨,哗啦啦/唱着你的歌。”文字像流水,缓缓流来,温情饱满,能让人强烈感受村庄的气息,感受父亲对庄稼的深深爱意。

    这是中午,“一顶金色的麦秸秆草帽/老旧的军用水壶冒着汗”,父亲忙作的中午,辛苦的中午,挥汗如雨的中午。幸福而满足的中午(麦粒雨,哗啦啦/唱着你的歌),我们快乐而幸福的中午(一个季节/在你掌中撒欢,奔跑)!

      黄昏了,“夕霞开在了脸上/摇着牛铃打着勒/脚丫,渍出的汗/熏跑了日头”,一样朴实的文字,却散发出不一样的力量,在感动之余还平生丝丝惆怅。也许,无数的岁月像这一天一样就要消失在黑暗中了。可是父亲这赶着牛,行走在夕阳下的形象却如光亮般永远存在我们心中,成为永远的温暖。“一只蚱蜢在前面蹦跳/是你的脚步追逐了它/还是它领着你回家/老牛的扁嘴巴不停地嚼/嚼着这个季节这一天 ”,
    父亲也会老去,或者正在老去,就像作者笔下这头老牛,经常会咀嚼乡村的日子,咀嚼留在记忆中的每一天。

    夕阳下的父亲或者老去的父亲,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会被我们独特地重复。

    在这里,我想说,一个人对自己乡土有多爱,怀抱多深的情谊,他就能写出多动人的词句。显然楼主做到了,他是在用心为乡土书写一些文字。我的理解是:《父亲的一天》,写的是父亲的一天生活影像,也是父亲一生的生活写照,甚至是一片乡土的一生兴衰没落。不知能不能这样理解?

    最后还想说点题外话,当今有些诗者,总喜欢为诗歌穿上华丽的外衣,而忽略诗歌的本质。诗歌,就是要写我们“活着”,活着就永远有诗!写我们的生活,写我们的生存状态,活着的核心其实就是诗歌的本质,我们手里拿着本质,还左顾右盼左右而言他干什么?诗歌只能用心写,用文字表达,即用心写文字,而不是被文字驾驭心情。

    我看出来了,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在用心写文字,语言到位---接近瞬间感受;叙事简单,平凡而不做作。这种努力是能让人感觉得到的。

    初次写评,领旨而写,随便说说,仅为个见,不尽之处,欢迎探讨。

                                                           2011.09.06


附原诗:
父亲的一天

(一)晨

一缕光,从叶的缝隙
漏到你仰起的脸上
大手在叶间游走
丝瓜,一根挨一根
乖乖躺进臂弯间的竹篮

也将逃逸的藤蔓
捕捉,牵回
暗夜疯长的顽皮,在
纵横的掌纹中温顺
手背的青筋
和青藤一起凸暴

(二 ) 午

一顶金色的麦秸秆草帽
老旧的军用水壶冒着汗
麦粒躺在场院
阳光下伸着懒腰

木锨
朝右上方轻轻扬举
天空,一道金弧
麦粒雨,哗啦啦
唱着你的歌

高高地扬起
轻轻地抛下
一个季节
在你掌中撒欢,奔跑

(三)  昏

夕霞开在了脸上
摇着牛铃打着勒
脚丫,渍出的汗
熏跑了日头

一只蚱蜢在前面蹦跳
是你的脚步追逐了它
还是它领着你回家
老牛的扁嘴巴不停地嚼
嚼着这个季节这一天
赞赏互动-----来自蔡启发老家象山茅洋李家弄的问候!更 欢迎多来作客---[url]http://blog.sina.com.cn/caiqifa[/url]
诗会组织井井有条!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