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六安曆史名人(曆代)

英布
  英布(?——前195)因坐法受过黥面,故又名黥布,秦时六县(今六安市城北乡)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暴发农民起义,英布率骊山刑徒数千人起义响应,归属楚项羽。他作战英勇,常为先锋,率部从间道击破守函谷关秦军,使项羽得入咸阳,被封为九江王,都六。楚汉战争中,英布叛楚归汉,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刘邦封他为淮南王,仍都六。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因彭越、韩信相继被刘邦所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至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
  文翁
  文翁(前156——前101),字仲翁,西汉舒县(今舒城县河棚区文家冲)人。西汉景帝末年,文翁任蜀地(今四川)郡守。当时蜀地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文翁到任后,提倡教化,选派郡县小吏张叔等十余人去长安受业“博士”,回蜀后委以重任。文翁在成都创办学宫,招收各郡县弟子入学。并规定凡入学者可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可选拔为郡县小吏。自此,蜀中子弟入学者日增,促进了蜀郡文化的发展。汉武帝曾为此嘉奖文翁,并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蜀郡,设立学宫。《汉书》载:“景武间,文翁为郡守,教民读书法令”,“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据《华阳国志》载,文翁为蜀守时,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发展了农业生产,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后人为纪念文翁,修建了文翁祠,今天的成都市还有“文翁石室中学”。
  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东汉舒县(今舒城县)人。周瑜出生于官宦世家,英俊魁梧。东汉初平年间,孙坚兴兵讨董卓时,徙家于舒。周瑜让出道南大宅给孙坚母子居住,瑜与孙坚长子孙策同庚,交情甚密,结为昆仲。汉建安三年(198年),孙策授周瑜为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故有“周郎”之称,与孙策分别娶乔玄之女大乔、小乔为妻。周瑜精通兵法,多谋善战,深得孙策器重。建安五年孙策逝世,临终前对其弟孙权等人嘱咐“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孙权继位,授周瑜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政事。
  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授周瑜为大都督,领兵讨江夏,打败黄祖。当年九月,曹操领百万之师,水陆并进,直取江东,孙权畏惧,群臣议降。周瑜与鲁肃则主张迎战,并提出联合刘备共同抗曹。他与诸葛亮采用火攻战术,火烧赤壁曹营,大获全胜。赤壁之战,周瑜在南郡大战曹仁时中箭受伤,仍坚持上阵,战败曹仁,夺得南郡,被封为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周瑜领兵取西蜀,行军至巴丘时,因箭疮迸裂而逝,时年36岁。
  周瑜不仅擅于武功,还精于音乐,时人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
  吕夷简
  吕夷简(978——1043)字坦夫。先祖莱州人,其祖父龟祥知寿州,子孙遂为寿州人(今寿县)。举进士。宋真宗时,屡次奏事,取消农具征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初年,刘太后临朝时任宰相,阻止浮费。仁宗亲政后,仍任宰相。西夏用兵,契丹遣使索关南10县地,都由他筹划应付。然增加岁币,增募军队,使支出大增。范仲淹建议革新,被他排斥。因此,大为时人不满。庆历三年(1043年)授司徒,以太尉致仕,封申国公,徙许国公。是年卒,谥文靖。
  吕公著
  吕公著(1018——1089)字晦叔,寿州(今寿县)人,吕夷简之子。幼好学,常废寝忘食,遇事深思熟虑,行动果断。后举进士。宋仁宗、英宗两朝历任天章阁侍制等职。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御史中丞,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旋屡任外职。宋哲宗即位后,高太皇太后临朝,他和司马光同被召用,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废除新法。不久,司马光病死,他独掌国政,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卒,赠申国公。
  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自号龙眠居士,宋舒州(今舒城县)人。李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任大理寺卿,喜爱文物和名画收藏。在父亲影响下,少时极喜爱书法和作画。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中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中任小官,晚年辞官还乡,归隐龙眠山。
  李公麟博学多能,精于诗文、书法、绘画,尤以绘画成就最为突出,善画人物、鞍马和佛道像,亦工山水,博采历代画坛流派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善用线描,运笔如行云流水,多不设色。画意深奥,神态生动,所画《五马图》、《临丰偃牧放图》,被视为珍品。李公麟与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米芾交契甚厚,其作品仅《宣和画谱》上记载的宫廷藏画就有107件。他的艺术思想也很进步,以“立意为先”、“以喻世教”为创作宗旨,被时人推为“宋画第一”。1961年,北京中国画院将其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崇宁五年(1106)病逝,终年57岁,其墓在舒城县城南五华里。
  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寿春(今寿县)人,先世为东莱(今山东掖县)人,故称东莱先生。南宋理学家和诗人。他幼时聪颖,得到曾祖吕公著的钟爱,16岁时因作诗呕血而得疾终身。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赐进士,时年53岁。八年,任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军国大事多所论列,因得罪秦桧而被罢官。
  吕本中对理学颇有研究,诗作中也反映了“贫贱勿压”、“富贵勿羡”,“丝毫之畏,勿萌于心,无有内外,亦无深浅”等思想,有《童蒙训》、《诗友·沆录》等理学著作。诗作在当时亦负盛名,受到南宋爱国诗人曾巩、陆游的推崇。陆游称其为“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震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他自言承江西诗派,但能扬弃江西诗派好奇尚硬、怪僻拗涩之弊病,使其诗呈现浑厚雄奇、清丽平易、不见雕凿、音调谐美的风格。现存《东莱诗集二十卷》,诗八百多首,成为师承江西诗派而又变革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他生平经历了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目睹宋政权不抵抗政策及中原沦陷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期诗作多表达其忧国忧民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感。绍兴十五年(1145年)逝世,时年62岁。
  喻仁 喻杰
  喻氏兄弟系六安州(今六安县)人,生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兄喻仁,字本元,号曲川。弟喻杰,字本亨,号月川,元亨兄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兽医学家。
  元亨兄弟不仅兽医理论知识广博,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元亨疗马集》传世。书中对畜牧饲养、中兽医基础理论、疾病诊断防治以及针灸、中药和验方等都作了论述,内容广泛详尽,实用性强,其针灸学更属兽医界独创。属集古代兽医之大成的经典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并传往海外,为300多年来流传最广的兽医著作,对我国和世界兽医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尊为世界兽医学界鼻祖。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60年出版了《重编校正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一书。
  张野圹
  张野圹,寿州(今寿县)人。明代著名戏曲音乐家,昆曲音乐创始人之一。善弹三弦,善唱北曲,亦登台扮演角色。明嘉靖年间获罪,谪发太仓,娶昆山音乐家魏良辅之女为妻,一起研习南曲、北曲和三弦,精心改制北方三弦,更定弦索,使琴腹稍小而圆,后在南方广为流传。辅助魏良辅对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整理,加工成“水磨腔”(即“昆腔”),经他改造后的三弦也成了伴奏主乐器。
  郭怀西
  郭怀西,六安州西关山岭(今六安市独山)人,字宁庵,清乾隆时期兽医学家。他自幼读书,乡试多次未中,决心学习兽医,攻读很多中兽医古籍,知识渊博,医术高明,行医50余年。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认为《元亨疗马集》虽是一部集前代兽医学之大成的好书,但因多次翻刻,讹谬日增。遂发奋对其考订,查阅古籍和广搜民间验方,将书中要语秘诀、奇针治法、奥义良方一一注明。对每种病症表现,病因分析及古代名医论述、治疗方法,都有详细说明。并编歌诀,绘图形,便于推广应用。所编《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继承并发展了《元亨疗马集》的内容,在中国畜牧兽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安徽省农科所、农业厅和安徽农学院等单位收集整理,1983年由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熊一本
  熊一本(1778——1853),字以贯,号介臣,六安州(今六安市)人。幼年聪敏好学,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被清廷以庶吉士授主事,任刑部总办。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台湾知府,二十三年升任台湾道台兼提学使。任职期间勤谨从政,着意开发,积极加强海防,剿灭海盗,奖励垦殖,兴修水利,并四次主持科考,选拔人才,对安定台湾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均起了积极作用。
  熊一本在台任职13年,后因病回归故里,咸丰三年(1853年)病逝。
  周祖培
  周祖培(1793——1867),字叔滋,号芝台,今金寨县牛食畈人,清朝大学士。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旋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甘学政、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文渊阁直学龄前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兵户吏等部尚书。不仅勤于政事,还长于文墨。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宣宗实录》馆稿本副总裁。咸丰六年(1856年)《实录》告成,赏加太子太保衔。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攻陷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朝廷内外一片混乱,周祖培被授命为留京办事大臣,并拜为体仁阁大学士(实掌宰相之权)。十一年,咸丰帝死于热河,慈禧太后与载垣、端华、肃顺等争夺政权,宫廷内讧,待穆宗携两宫太后还京,周祖培与大学士贾祯疏议“垂帘听政”,并请更正“祺祥”年号,受慈禧太后嘉奖。
  同治六年(1867年)病死于北京,葬于金寨县南溪瓦屋基。
  涂宗瀛
  涂宗瀛(1812——1894),字阆仙,号朗轩,六安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同治元年(1862年)大挑一等,六年知江宁府,九年升任苏松太道员,十年升湖南按察使,后改任布政使。光绪三年(1877)年,任广西巡抚,后改任河南巡抚,七年调任湖南巡抚,后升湖广总督。发迹后建宅第于六安城内二道巷,晚年居此。著有《涂大司马年谱》、《涂朗轩尚书政书》、《重建江宁普育堂志》、《童蒙必读书》等书,同治、光绪年间以“求我斋”、“六安斋”为堂号,刻印书籍20多种、200多卷流传于世。
  杨歧珍
  杨歧珍(1836——1903),字西园,回族,寿州(今寿县城关)人。幼习武术,17岁时随父佐理寿州团练,巡防州境。次年,清廷招募寿勇,与父投营留防于江苏省六合县。咸丰六年(1856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杨歧珍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清政府赐“裴凌阿巴图鲁”勇号。
  光绪元年(1875年),杨率马队三营驻防保定、河间诸境,光绪十年调防镇海。次年正月,法国兵舰两犯镇海,杨率部于招宝山击伤法国兵舰两艘。五月,召回台州,赏头品顶戴,十月补江南狼山镇总兵。光绪十三年,调任浙江省定海镇总兵。光绪十八年七月,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光绪二十年加尚书衔,赐御书“福”、“寿”单字匾两方。是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海疆多事,七月,渡台驻台北府,力筹防务。次年4月,中日两国签订丧权辱国《马关条约》后,杨奉令回闽。光绪二十九年十月病逝。
  孙家鼐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蜇生,自称澹清老人,寿州(今寿县)人。父早逝,赖母林氏抚养成人。长兄设塾教学,随兄就读。咸丰九年(1859年)中状元,授修撰,历任侍读,入直上书房。光绪四年(1878年),与尚书翁同稣一起授光绪帝,任内阁学士,后擢工部侍郎。十六年,授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他力主议和。二十二年,主办官书局。二十四年,以吏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身份掌管学务,管理京师大学堂。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孙任礼部尚书。历任体仁阁大学士,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及学务、政务大臣、编纂官制总司核定等职。三十三年,朝廷设资政院管理国家政务,孙家鼐和溥伦同为总裁。次年二月,封为太子太傅,赐建太傅第于寿州北街。
  晚年积极主张兴办工业。曾与马吉森一起在河南创办广益纱厂,协助侄孙孙多森在上海创办阜丰面粉厂。此外,还向启新洋灰公司、北京自来水厂、井陉矿务局、滦州煤矿等处厂家投资,发展民族工业。庚子事变后,编修官刘廷深上疏光绪帝,责其政事失职,孙不与争辩,自认其过。后皇帝命他推荐御史,孙唯独保举刘廷深,似此不记前嫌,用人唯贤,以国事为重的胸襟,颇受时人赞誉。
  宣统元年(1909)病逝于北京,谥文正公。次年,葬于寿县南九龙乡柳圩附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