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我对现代诗歌韵律的一点浅见

[table][tr][td]      诗歌是一种韵文,通过韵律的和谐,带给人一种诵读的悦感。古诗词对韵律讲究很多,除了要求押尾韵以外,对诗内在的韵律也要求的极严,一般控制字词间平仄的抑扬变化,达到音律的流畅优美。
      现代诗歌对韵律的要求要宽松得多,或者说现代诗人越来越不注重诗的韵律,甚至出现了许多诗歌无韵律的现象,我不知道这样的分行散文还算不算诗,但我知道这样的文字与诗的本旨已背道而驰。
      我想要说的是以下的几点:
[b]一.现代诗歌还需不需要韵律[/b]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诗的韵律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是好的,我们为什么要摒弃呢?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诗的韵律是好的,打个比方说,诗的韵律就是茶叶,没有韵律的诗就是白开水。既然没有异议的事,又从何谈到需不需要呢?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现代诗的自由性已难以保持传统诗歌的音律严谨。其次是对韵律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三是源于口水诗的泛滥。由以上种种原因,致使现代诗的韵律陷入尴尬的境地,似乎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但反观诗歌的经典,多是韵律自然优美的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等等,韵律的流畅和谐无疑为作品增光填色。可见现代诗的作者从未抛弃韵律,而是始终在做着探索和变革,任何极端的主张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b]二.我对现代诗歌韵律的看法[/b]
      现代诗歌与古典诗词的区别在于诗体的解放,当然也包括韵律的解放。胡适先生曾说过:“新诗用韵方面,可以有多种自由,或用现代的韵,或平仄互押,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我认为这些话现在依然适用,诗的达意是主要的,不能因为追求韵律的美而坏了诗的意境内涵,否则就走入另一个极端,使诗华而不实。韵律的表现也应更多样性,借助于音节节奏的变化,内在气息的通畅体现一种更深层次的韵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这首诗看不出押韵的痕迹,但我们完全可以读出韵律,我们能感觉出一种气韵,贯通其中,我们姑且称这种韵律为意韵,个人认为这是诗歌韵律的最高境界,使韵律由声的愉悦变成了意的美感。可惜能达到意韵的诗歌实在是凤毛麟角了,可能我也只能在古诗词中找这样一个例子。虽然这也是现代诗歌韵律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可能也是可遇而不可求,非诗学大师不能为之。这与无韵无味的口语诗风马牛不相及。对于一般诗歌习作者来说,还是踏踏实实掌握好诗歌的基本功,在韵律上的运用上宁可传统笨重一些,也不可取巧抛弃诗歌韵律的精髓。
[b]三.我对现代诗歌韵律的一点运用心得 [/b]
      古典诗词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我一般也遵循这样的规律,首句可押可不押,因为这样的押韵规律符合汉语的诵读气息,但我不会完全拘泥于此。不会为了押韵而强行植入某个词句,而使诗意僵硬。在韵脚的选择上没有什么忌讳,平仄均可互押,只要同一韵母即算同韵,甚至近声字也可纳入押韵范围。这样就扩展了韵脚的范围。对诗歌的内在韵律一般不会去考虑平仄等因素,但会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句子读起来是否拗口,同声字、近声字尽量不要扎堆,音调的变化最好高低错落等。在押韵的方式上,除了一韵到底外,还常采用抱韵、变韵,交叉韵等形式。注意句子的长短结合,以节奏气息的顺畅弥补韵脚的不足。针对诗的内容浓淡选择韵脚的疏密,一般在整首诗的起首和结尾要押下韵,灵活运用押韵的方式,感觉韵重时适当缓一缓。韵不在句尾时可通过句式的调整来体现韵律,如用断句的方式。同时对诗的内韵也加以运用,韵脚不一定在句尾,只要是同韵字错落于各句词间,一样可起到押韵的效果,有时若有若无的韵律更耐品味!不押韵的情况也是有的,但一般都是短诗,长诗完全不考虑押韵,可能就会变成散文。只是零散地谈点体会,我对现代诗歌的韵律运用还在探索之中,缺乏深入的研究,还请方家多指正教导! [/td][/tr][/table]
欣赏赞成文中的观点-----------新年问候!
多谢蔡老师肯定!但只是一点肤浅的看法,还望多予指导!祝春安!
很有见地!欣赏,问好
这个观点多明朗,不对诗歌有一定了解的人,写不出来。
赞同,亦欲践之。
白板的这篇论文的观点几乎与我的固有观点完全一致!我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现有诗歌可以证明!
我酷爱着这类诗歌。但也感到她处在古体诗和散文诗的夹缝中,被忽视,被冷落!其实她正好可以弥补这片
空白地带,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非常支持白板的论点!问候!
847530063@qq.com
韵律的流畅和谐无疑为作品增光填色。
非常正确。赞同白老师的观点。
意见中肯,问好!
我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份;
我只要这地面,情愿安分地做人。——徐志摩

http://blog.sina.com.cn/999linpo
赞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这首诗看不出押韵的痕迹,但我们完全可以读出韵律,我们能感觉出一种气韵,贯通其中,我们姑且称这种韵律为意韵,个人认为这是诗歌韵律的最高境界,使韵律由声的愉悦变成了意的美感。
赞同!再提!
学习了,问好白老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