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风光无限大别山之三十一:从若水的《很美》谈诗歌的中和之美

[font=宋体][color=#000000]从若水的《很美》谈诗歌的中和之美[/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毋容置疑,若水是一位比较成熟的诗人,这是读过他诗作的人得到的最初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娴熟老到,仿佛在不经意间就能流露出很浓郁的诗意,也就是说他是为诗歌而来到这个世上的,在一举手一投足间,都充满着诗意。他的诗歌是随手拈来的,他让我们感觉到生活处处都充满着诗意,而若水,正好有一双敏锐的捕捉诗意的眼睛,还有一颗灵巧的表达诗意的心灵。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没有诗意,而是缺少一颗感受诗意的心灵一样,有了这么一双眼睛,有了这么一颗心灵,那么你便可俯拾皆是诗了,所谓行云流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大凡正因为此吧。[/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或许以上的溢美之词有些过了,我所表达的只不过是我的真实感受和印象,从一开始读若水的诗,我就很羡慕他,甚至是嫉妒,我也曾发奋学习过,但那份天份是学不来的,他那独特的风格也是学不来的。他的诗总是不温不火,不急不燥,既没有令人震撼的力度,也没有让人眼目一亮的振奋,更没有太多奔放的激情,他总是非常沉稳地叙述着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很有耐心地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诗意。因此,他的诗歌的主要特征便是具有诗歌美学中的中和之美。[/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大家都知道,诗歌是拒绝呐喊的,尽管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有很多人把口号与诗歌等同了起来,在那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也确实起到过群情激奋的功效,但口号终归是口号,它只在某一个特定的背景下才会有生命力,一旦背景改变,就会随风而去。有很多人在写诗时都习惯于用十万万的词组,仿佛十万万便是一股汹涌的浪潮,或者是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于是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给你造成一种视觉的冲击力,冲得昏天黑地,冲得让你找不到北。或许那些作者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吧,那应该叫乱中取胜,或者混水摸鱼。但一位成熟的诗人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这并不是说他的诗歌没有了棱角和锐气,而是他的修为已经达到了中庸的境界,于是他的表达都会逐渐显露出中和之美,所谓宁静,方可以致远嘛。[/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中和之美是从儒家美学派生而来的,它的灵魂是和谐,包括天地自然的和谐,情志与道德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物与我的和谐等,只有达到这些和谐的完美统一,才能恢复天地自然的本来面目,才能还原生活的本真,才能在诗句中表达出“哀而不伤”的细腻多变的哲思,呈现出“怨而不怒”的温柔敦厚的君子风度。诗歌属于阳春白雪的范畴,往往曲高而和寡,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因为诗歌是用来品的,如品茶一般,只有细品才能品出味道,而大众所需要的是快餐文化,牛饮方能解渴,所以诗歌永远是属于少部分人的。这就要求诗歌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还要有足够的张力,让读者在细细的品味中有余味无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唯有具备中和之美的诗歌才能达到。[/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品诗如品茶,需细嚼慢咽,若水的诗歌只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段面,真实地呈现出其中的纹路,而这些纹路中所蕴含的况味,牵引出的情丝只有在细嚼慢咽之后你才会有所感觉,所以读他的诗歌如跟挚友促膝谈心,唯有心有灵犀方能一点通。而这些,不正是具有中和之美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吗,除了和谐之外,还有一份宁静,幽深幽深的,如一口古井,让你一眼望不到底,却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深邃。[/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初读若水的《很美》,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的确很美的感觉,至于美在哪里,怎么个美法,有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美是一种感觉,诗歌的美更是如此,而中和之美尤甚,因此我也只能谈谈个人的一点感受,谈不上评论,也算不得解读,只当与作者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诗歌从还没有来得及长出绒毛的小桃子切入,直奔主题,象征性地展示了一份纯真之美,或者说是青涩之美。我们的童年或者少年时光,不正如那粒没有来得及长出绒毛的小桃子吗,现在回忆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心中无不充满的憧憬,同时也会有无限的感怀。纯真的年代无疑是美的,纯真的情怀也无疑是美的,那是一种纯净的美,不掺任何杂质的,有如叶瓣的清露,可以彻视。这样的场景是明晰的,也是纯粹的,是作者在不经意间向我们剖开的生活中的一个层面,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顺着这个段面的纹路,我们仿佛看到了从桃花到小桃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小桃所呈现的便是一种青涩之美了。从桃花的艳丽,到小桃的青涩,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生命中的必需,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这种轻微而美好的角色转换。在这里作者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一笔带过,其实其中所隐含的一些落寞与无奈,是无法用语言加以表达的,桃花的灿烂和艳丽与小桃的青涩和宁静,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在这种对照中生发出来的一股暗流,是作者寄寓的情感纠结,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首次发生的心灵碰撞。无奈之下,作者特意安排在夜里进行,或许这样的安排并不是作者安排的,而是造物主的恩赐,好在无论是桃花还是小桃,都是很美的事物,只不过呈现的方式不同罢了,无论喧嚣还是宁静,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宋体]  美好的事物通过角色的转换,自然都会不知所踪,也会或多或少地带给人们一些伤感,而作者在第三节所表达的是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作者很想给你一些安慰,其实他所说的理由,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他只是很想对你说:“桃花现在住在天上[/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她还会再回来”,这只是一份憧憬,或者说是一份慰藉,当然也可以当成是一份追求和一种信仰。通过作者这样不温不火的表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美好的事物只是暂时的离开了我们,他们是会再回来的,而他们回来后或许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却同样有着美好的情愫。热烈是一种美,宁静同样是一种美,学会欣赏,学会珍惜,美,是无处不在的。[/font][/color]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前面我们说了,很美的事物只是一种感受,但这种感受又会受到很多世俗观念的制约,这些世俗的观念和道德伦理,就如一道无形的篱笆和刺一样,时刻潜伏在我们的心里,规范和约束着我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自然而然熟视无睹或者麻木。看不到美或者感觉不到美都是可悲的,作者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法“我也不再多说”,其实作者已经把所有的关于美的事物都说完了,能不能有所感觉,会不会有所体会,那就要看作者的悟性了。在这里无形之中就把诗意提升到了一个高度,提升到了神性的境界,佛说“不可说,一说就错”,或许正是这个意思吧,与之正有异曲同工之妙。[/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  全诗的意象很简洁,象征很明确,场景也很单纯,通过桃花到小桃的角色转换,通过一些细小的美的特意呈现,无形之中便把我们的思绪牵引到了对美好的事物的渴盼和憧憬之中,同时也打开了读者的心窗,让美好的事物常驻心间。全诗并没有太多精彩的句子,也没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我们所能感受和享受的是一份宁静之美,和谐之美,这便是诗歌的中和之美。[/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附原作:《很美》[/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color=#000000][font=宋体]文[/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若水[/font][/color]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还没来得及长出绒毛[/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小桃子的样子很美[/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从桃花到小桃[/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这种轻微而美好的角色转换[/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特意被安排在夜里进行[/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我很想对你说[/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桃花现在都住在天上[/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她还会再回来[/color][/font]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对于大自然[/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用篱笆和刺刻意守护着的这个小秘密[/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春雨绝口不提[/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我也不再多说[/color][/font]
好诗好评。再次学习。问好二位。
好诗好评,确实辛苦了。 问好高站!
847530063@qq.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