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012年山西年度诗歌报告(中)

[b]2012年山西年度诗歌报告(中)[/b]
晋城分会



    王春平,笔名北方,在《太行文学》等刊发表诗作多首。这位“老北国”诗人当年在大学时创作的诗作就深深影响了身边的不少人,近年来他的主创精力并不在诗上面,尽管如此,透过去年发表的一部分作品,仍然可以发现较为充沛的抒情和事无巨细的思辩色彩完美结合的“北方”诗风变得更加明澈直接。

    周广学,在《诗刊》、《中西诗歌》、《光线》、《九州诗文》、《山西日报》、《长治日报》等报刊发表诗作(含组诗)及诗歌随笔若干;2012年7月,《太行文学》“新锐作家”栏目推出《诗十五首》和创作谈《痛苦与爱的双重构建》; 2012年1月,诗作入选漓江出版社《2011中国年度诗歌》;徐沛撰写评论《在岁月中打磨人世的爱与永恒——周广学诗歌印象》,发表于2012年8月19日《太行日报•星期刊》;2012年9月,组诗《生活中有更美好的》获首届“上官军乐诗歌奖”新锐诗人提名奖,并入选《首届“上官军乐诗歌奖”获奖作品集》。诗人唐振良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评论周广学的诗作:“纵观其诗歌作品,绵长含蓄,独成一体。用词妥善,意境深邃。我的感觉:她的诗像一股股清澈透明的溪流,缓缓地流动着、渗润着,有一种水滴石穿的内力。从其字里行间感悟,她的心是深沉的,情是沉淀的,意是飞花的,爱是广博的。”以她发表于《诗刊》的《微笑》为例:“我已经不能够再去悲伤/片刻的郁闷之后,必须马上回过神来/将两个嘴角微微翘起,带动整个面部表情/微笑是一种体操,全身经络正在打通/气行血行。仁慈的女神适时降临/我的眼睛开始放光,我的心灵/被擦去灰尘。一面光洁的铜镜/映照生存的美好:我活着。呼吸//相反的方向已经走得太久/我是那么易于受伤。不止敏感于/一粒石子的棱角,一根藤蔓上的/刺。这个世界究竟赠与我什么/在一切之下,在黑暗之中/生命发出尖锐的吁请:健康/如果我能够像河流一样/不觉得包容,她只是顺畅……”不难发现,诗人近期的创作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敏感、细腻、从容的风格。

    邢昊,在《莽原》、《江河文学》、《黄河》、《精彩》、《光线》、《金台诗刊》等刊物发表诗作若干;作品入选《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2000-2011)、《新世纪诗典》(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11月)、《新千家诗选》、《天涯》2012年五月好诗、《飞天》60年典藏、诗歌论坛《赶路》等;在《都市文学》、《娘子关》发表诗歌理论文章《超乎其外的神奇》、《民间诗歌奖的利与弊》等;获太原市文学院、太原市文联、《都市》文学编辑部颁发的“中国桂冠诗人”称号。2012年5月25日,应邀参加新世纪诗典长安诗会;2012年5月26日,应邀参加长安诗歌节;

2012年10月20日,应邀参加中国诗歌万里行襄垣秋韵采风活动,并作精彩发言。陈洪金在一篇评论里提到:“阅读邢昊的诗,可以感受到一种凝重的愉悦,同时又深深地感受到他的诗所表达的生命诉说和哲思表达。邢昊的这类诗歌,在类型意义上是倾向于对内心体验的展示与思索,诗歌的存在,形成了诗人对自我存在与寻找的轨迹化呈现,因此也是行为个体的自我反思、构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却是一种难得的个性化的完善与不断的重塑。作为社会化的个人,这是难得的回顾与向往。它们的存在,远远地超出了诗歌的社会角色,因而使诗歌出现了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双重促进。”

    张红兵,《太行文学》第二期“新锐作家”栏目推出诗作18首,以及创作谈《算不算一点诗外的功夫》;《诗探索》第二期“诗坛峰会”栏目推出诗作20首,以及个人创作年表和随笔《关于诗歌的几点思考》;在《太行文学》等刊物发表诗作若干。在《太行文学》推出的专栏中,聂尔附了这样一段评语:“张红兵的诗亦如他的人一样,平静的叙述中充满着诗歌应有的张力。他的诗更多地关注人群与孤独。波德莱尔认为,这是两个可以互换的词语,如果你不懂得怎样在孤独状态中充满人群,你也就不懂得怎样在忙碌的人群中感受出孤独。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景象,红颜与悲剧,奢华与败落,有颓伤的记忆,有浪漫的旅行,有庙堂与江湖,有豪门与废墟,我们如何用壮丽而丰盈的汉语来表达?其中表现自然的诗意是如何受到物质环境的逼迫,而人性如何在这中间寻找释放的通道。这种释放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过程。好的诗歌,语言与意义必须同时到位,反过来,诗歌抵达语言的时候,必须同时产生意义。也许这种看法有些陈腐,但语言包含了诗人的生命和人格实践。一个充满诗意理想的诗人对此该有何种承当,张红兵作了很好的回答:‘高高翘起的臀部不由自主地左右摇摆/那情形,真的像一头不愿刻苦的小熊被惩罚(《一个学习熊爬的人》)’;‘我从手机的听筒里触到哪些玉米皮了/那些冰冷的玉米皮,那些紧紧裹在玉米棒子身上的玉米皮(《玉米》)’;‘一切好像是这样,又不是这样/残缺的牙齿,嚼碎生活的苦难(《牙齿》)’。城市的大厦、玻璃墙、水泥、钢筋。甚至城市里存在的每一个元素,都隐藏着人类生存的‘密码语言’。当我们优美、雄健、进步时,红兵却冷静地给予城市人和景物孤独的关注。这应该是诗人的有根性写作,比起依附体制的假性写作,小资的撒娇呻吟,中产阶级的虚张声势,这也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王海云,在《诗选刊》、《绿风》、《山西日报》、《长江诗歌》、《西部时报》、《西部作家》、《湖南诗人》、《特区诗报》发表诗作若干。作品入选《中国2009-2011年最佳网络诗歌》、《中国诗歌》2012年网络诗选、《新千家诗》、大型诗丛《诗》总18卷暨“新死亡诗派20年纪念专号”、《民间诗人一百家》、《中国2011年度诗歌精选》、《纪实中国·山西作家专栏》、《三沙抒怀》(南方出版社)。荣获2012年晋城市“廉政文学”征文大赛诗歌一等奖、高平市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环保杯”优秀奖、2012中国•德阳“龙蟒杯•龙的传人”现代汉诗大赛优秀奖、第二届“悦读天下”大奖赛(现代诗)优秀奖。痴山认为:“王海云的诗,贴近生活,注重真情实感;诗意澄彻,较少晦涩;尤喜爱诗人对丰富情感的热切感受、真切把握、贴切表述。”

杨秀清,七十年代,在《中国诗人》、《诗选刊》、《诗探索》、《惊蛰》、《五台山》、《太行日报》、《太行文学》等报刊发表诗作若干。她的诗清新宁寂,侧重生命经历经验中的体悟表述。以几首小诗为例,《在春天复活》:“任谁也无法阻挡记忆死亡或者复活//我写下春天、夏天/村庄和院落/我也写下纯洁和无邪/善良的家人,面目模糊的故人/满身泥巴、眼神清澈的孩子/大平,秀梅,妮儿/曾经日日站在门口等我上学的姑娘/挑着扁担骑车载我前行的少年//他们都是地里栽种的庄稼/一遍遍消逝/又一遍遍在春天的田野/复活”。《在十一楼》:“在十一楼,我倚着矮墙/落日在眼前一点一点坠落/桔色的光沐浴着我/有风吹过  拂起我的长发/耳边有瀑布轰鸣,有山涧缓缓流淌/远处的空旷写着/自然  安宁  岁月静好/有鸽子掠过/衔着幸福放入我的手掌//这是我爱的缘由/可以凝滞的/一寸脚步  半寸时光”。《每个黑夜》:“每个黑夜都是幸福的深渊/那些点灯的人/那些扑火的人/那些脆弱又坚定的内心/都倚着一棵向上的树//远处“山虚水深,万籁萧萧”/近处照见灵魂/我注定是个天真又疯狂的/孩子”。



晋中分会



    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汾阳会议召开以后,晋中分工委即按照部署,开展了2012年工作。召开晋中分工委工作会议,研究晋中诗歌发展现状,提出全年工作任务、目标,并作了负责人相应分工。与市文联、《乡土文学》、晋中诗歌协会工作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全面安排,有力推进了晋中诗歌发展。组织重点作者参与了文联7月份的和顺采风笔会与文学工作会议。组织出刊了乡土文学第2期晋中太原诗歌联展专号。组织重点作者先后参与了省文联《九州诗文》6月底屯留笔会、长子县尧王故乡行笔会。10月13号,与太原诗歌协会结为友好协会,并举行了隆重热烈的签约仪式,同时组织了两地诗人赴榆次富通山庄老树山庄进行了采风。推荐重点作者参加了省作协赴老艺术家故里采风活动。这些举措为晋中诗人交流、创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诗人创作全年活跃,佳作迭现。

    过去一年来,晋中诗歌创作依然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晋中诗歌协会仍然是晋中诗歌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以会长陈瑞为首的晋中诗群仍然是晋中诗歌创作主体。晋中诗歌活动比较活跃并很有成效,陈瑞、杨治国、杨军相、申太明、葛平、孟繁信、白恩杰、刘晓光、张广闻、李均平、赵世明、李秋红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状态;二是诗歌协会与省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的结合,使晋中诗歌创作非常活跃并大步跃上新的台阶,作品创作发表层次明显有了大的飞跃;姚宏伟、李栋等人诗作在《诗刊》的发表成为晋中诗歌的亮点,给晋中诗歌带来了信心也带来了写作经验,引起人们对晋中诗群的关注;三是出现了一批青年诗人,太谷李栋、王海燕,昔阳王志红,和顺申有科,平遥孟丽红、高巧莲,榆社苏保银、庞巧莲、杨海燕、白云亮,在山西诗歌界逐渐引起注意,为晋中诗群增添了新意;四是出现了以杨丕梁、姚宏伟为首的太谷青年诗群,以申有科、赵世明、邓兰锁为首的和顺诗群,以孟丽红、高巧莲等为首的平遥女子诗群,以苏保银、庞巧莲为首的榆社女子诗群等几个地域性青年诗歌群体,成为晋中诗群的新生力量。晋中诗歌大有希望。目前正在大力组织形成诗歌评论队伍,努力使晋中诗歌更上层楼。

    葛平,在《山西日报》、《大众诗歌》、《都市》、《天涯诗刊》、《并州诗汇》、《乡土文学》、《晋中日报》、台湾《秋水》诗刊等报刊发表诗作(含组诗)数十首。她为父亲所写的祭奠长诗质朴厚重,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孟繁信,在《晋中日报》、《乡土文学》等报刊发表诗作若干。他长于散文创作,在诗歌创作上一直坚持走较为传统的道路。马作楫先生认为:“他不但生活有广度,而且思想也有深度。他想坚持在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试图对新诗进行一些探索,形成自己诗的独特风格。许多诗,他已透过现实生活表层,以情与理相融化的纵深穿透力,展现了诗的活力。……诗人的许多诗,开始多以叙事的手法入诗,刹那又飞流急转,突现诗境的流转、凝重、深沉和感人的魅力。”

    杨丕梁,在《九州诗文》、《都市》、《乡土文学》、《大众诗歌》、《天涯诗刊》等刊物发表诗作若干;评论《非他性的写作体验与探索——谈姚宏伟诗歌写作》,发表于2012年6月14日《晋中日报文化周刊》。李德平认为:“生活体验作为杨丕梁诗歌的血液,使他的诗歌鲜活而丰满,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杨丕梁的诗歌正是他与内心、与世界的对话。”诗人成名较早,大学时期便参加北国诗社活动,写了不少优秀作品。最近几年,他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新的变化,小中得大,诗作曾入围诗刊社主办的诗歌奖并在《诗刊》发表。

    姚宏伟,在《诗选刊》、《诗林》、《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诗作二十余首。出版诗集《内心的江湖》(山西人民出版社)。不少人把诗人的作品定位为乡土诗,卢有泉认为,“姚宏伟的乡土诗是他发自内心的乡土情怀的抒写,是建立在对乡土生活的深层体认上的自觉开掘。因而,他的诗所表现的是真正的乡土情韵,是完全不受城市观念影响的纯粹的乡土诗。”也有评者认为他的作品某种意义上见人所未见、写人所未写,是一种具有实验意义的诗。

    白恩杰,在《黄河》、《知音》、《文苑春秋》、《作家报》、《绿风》、《都市》、《五台山》、《谈心》、《九州诗文》、贵州《经济时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太行日报》、《山西工人报》、《乡土文学》、《六盘山》、《诗林》、《芒种》、《延安文学》、《回族文学》、《我们》、《西部文学》、《齐鲁诗刊》、《梨花》、《青海文学》、《诗中国》等报刊发表诗作数十首。高厚认为,“他的诗写的都十分随意,能够在极为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往往在漫不经心中凸现精彩,让人捧腹叫好。”

    李栋,在《诗刊》、《意文·长春文学》、《诗林》、《西北军事文学》、《绿风》、《山西日报》、《三晋都市报》、《纪实中国》、四川《文学月刊》等报刊发表诗作数十首;荣获2012上海青年时尚文化季原创诗歌征集一等奖、入围19届柔刚诗歌奖提名;诗作入选《2011年度诗歌大典》、《中国新诗精选300首》。我们这里选读他的《一穗一穗的阳光》:“在上安村   在残缺的/提督府  满洲城  行宫院/一扇一扇晚清遗落的碾盘/碌碡被秋风吹动/一排一排的座位/总兵   进士   知县/以及牛氏族谱上的先人/像陈年的玉米/一穗一穗地剥落下来/剩下的秸秆作为柴禾/堆放在崖畔/而 风中/像我这样走马观花的草民/即使轻轻敞开柔弱的内心/也如碾盘周围起落的麻雀/留不下一鳞半爪”。

    王志红,在《诗刊》、《新诗》、《纪实中国·山西作家专栏》、《天涯诗刊》、《 新锐诗刊》等刊发表诗作若干;荣获网络诗选2012年第1季度小奖诗赛二等奖、第二十届柔刚诗歌奖新人奖提名、2012年“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一等奖、“时代冲浪杯”微诗会入围奖、第三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首届“乡梦杯”中秋诗会入围奖、第四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中国新诗精选300首》(林平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世界现当代经典诗选》中国卷二、《中国新派诗人档案》(2012年卷)。

    苏宝银,笔名苏澈,与南方友人合作的作品集《木月雪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她的作品感情真挚,追求语言的意境美。



临汾分会



    过去一年里,临汾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潜心探索,孜孜矻矻,完成了众多有分量的诗作。2012年第11期《都市》杂志推出临汾诗人诗歌专辑,收入了颇有活力的李庆贤、孙忠晓、范晓军、刘晓、王晓鹏、张润所、何妮、陕红艳等诗人的作品,年龄跨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80后,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临汾诗人的创作实力。

    作为一位创作时间较长、诗作丰厚的诗人,裴彩芳始终受到广泛关注,2012年她在《诗刊》、《黄河》等刊发表诗作(含长诗)多首,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新作。许由曾在一篇受邀撰写的年度诗评里提到:“裴彩芳的诗诡异、凄美,首先集中体现在‘音节’、声律、韵位不同凡响的组织、安排上。”金汝平认为,“裴彩芳源于女性独有的情怀独有的视野、独有的审美指向和表达惯性,把语言的触角,探伸到万物的细微之处,具体之处,是局部而非整体,激发了她绵绵不绝的诗意并随语言的韵律、节奏扩散开来,弥漫于阅读者的空间。”

    李庆贤,在《都市》、《山西文学》等刊发表诗作十余首。 大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李庆贤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停顿一段时期后,近年诗人再度回归诗坛,写出一些具有独特感觉的作品。梁志宏曾对李庆贤的诗作谈过看法,认为“庆贤属于内敛型的诗人,他的情感释放方式通常是绵密、细腻和悠长的,但有时也能产生惊涛澎湃的效果。” 最近的作品中,诗人似乎更愿意倾向一种透过世界外物反观生命本质的、类似于自白派的风格。以他的《诧异》为例:“山上一块植被,被一束光照得特别亮/那种颜色像翠绿宝石//其实,比宝石还嫩还艳/只怪我文枯词穷/想不出更多的好文佳句/ /罢了罢了,这一束光尤其在下午出现/照出那一点淡绿时/让我诧异的转不过神来”。

    孙忠晓,在《诗选刊》、《山西文学》、《都市》、《晋南作家》、《平阳文艺》、《西山文苑》等刊物发表组诗多篇。同一篇文章里,许由不乏诗情地这样评价孙忠晓:“他的诗是‘青春’和‘乡愁’的复合体。他是用认真去抚摸那些沦陷的岁月,他更喜欢锱铢必较,用敏感的锐利的牙齿鲸吞浮尘,泡沫;他的至情话语,有着钻石和晨露喧嚣后的清爽,他的诗搀扶着一生的积蓄……”



吕梁分会



    过去一年,吕梁诗人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其中,赵建雄在《青海湖》、《吕梁文学》、《山西文学》、《黄河》、《三峡文学》等刊发表诗作多首。弓福安、侯燕、李艳玲、杨秀春、梁小花、李子浪、刘三虎、白海峰、李峰分别在《吕梁文学》、《山西文学》等刊发表诗作。吕世豪与李峰合编出版《汾州诗话》(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11月)。梁大智,2012年6月出版诗词集《疏影沉香》(大众文艺出版社)。张炯在《吕梁日报》、《吕梁文学》等报刊发表诗作若干;评论《温暖的精神领地》刊于2012年第2期《山西作家通讯》、评论《“盒子”外的“盒子”》收入山西省作家协会出版的《新世纪文化十年纵横论》。

    吕梁诗人群体也被评论界和读者不断关注。以侯燕为例,有评论者认为,山西吕梁地区的人文风物情景乃至晋地千百年来的文化沉积是侯燕个人诗观形成的底蕴或根基,正是那块浑黄土地的苍凉骨感与厚重,潜移默化地植入了侯燕诗歌的流脉里。显然她的诗观积极蓬勃,向上乐观。她的诗行朴素且华美、明丽又清新,读后不尽余味回旋在人的审美享受和认知系统的品味中,久久不得散开,凝成一种芳香的物质,沁人心脾。唐振良在读了《侯燕诗歌精选》后,写道:“侯燕的诗,清新淳朴。开篇就是一种旖旎透明的境界……侯燕诗的语言内涵丰富,如珠贝频频闪亮,却也不时爆发出刚强……出奇制胜的美感,带来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是侯燕诗歌最大的优点” “诗集中最具特色的是她的爱情诗,柔中见刚,力透纸背。能真切地感悟到女性的柔情与幽情,读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善良的心怀,令人心生怜悯,心存感激”。

    对于李艳玲(木头)的作品,温暖的石头评介说:“木头的诗歌让我感觉最深的就是语言的断裂感,这在当下诗歌现场中显得突兀,在女诗人的写作中更是少见。这是一种逆流写作。她有时候甚至不是写什么,而是在呈现一种‘味道’。我们甚至可以叫它‘味道写作’。更重要的是我感觉她很适合这样的表达,或者说那些词语是从她的肉和骨头里剔出来的。”任晋渝认为,“在她的作品中,你很难把握哪一个意象是她固有的,哪一个意象又重复的使用着。她好像只是在有意地捡拾,对于触手而过的每一件家什,每一次经历都难以取舍,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她是在写诗,不如说她是在重建家园。”

    有读者认为,梁小花“是一位深谙‘坚硬的诗质’为何物的作者。她在诗文创作中是倾全力于意象创造,并努力以这些意象为木、石、砖、瓦去营构极富个性特征的深邃意境的。”同样,对于杨秀春的创作,有读者也给予了“体味着诗歌那犹如清泉般流淌的欢乐,如明月清风一样柔和的情愫”的真诚评价。

    白海峰、吕世豪、李峰等诗人古体诗词修养都很不错,因为他们的存在,吕梁各地从事传统诗词创作的群众日渐增多,为当地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待续)
阵容大有成果。不错!
明香回荡透四海,
百花怒放毒草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