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平风凡雨”也能“铿锵有力”

“平风凡雨”也能“铿锵有力”
——《圣地延安》给主旋律诗歌创作带来的提示

文\山西梦人

  延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那是因为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多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从而翻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一页。在那段跌宕起伏、刻骨铭心的历程中提纯出来的艰苦朴素、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延安精神已经内化为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一部分。长久以来,歌颂延安的各类作品层出不穷,面对早已被层层光环笼罩的圣地,面对今天眼光日益挑剔的读者,诗歌还能有多高明的笔触?

  出人意料的,诗人俨俚创作的诗歌《圣地延安》起笔完全避开了圣地的光环,对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只字不提,他只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多角度地向我们描摹出了一个平凡的甚至令人惊愕的延安:那里的山头一点也不高,那里的风雨与其他地方别无二致,甚至于那里石头与土疙瘩都干巴巴的、树木也都稀拉拉的……这样稀松平常的景象,怎么看、怎么想都无法与“圣地”扯上关系啊?诗歌站于现实的基础上在营造出一种广泛认同感之时,也在读者心中画出了这样一个巨大的问号。

  但是,读到这里不禁也有些担忧,难道诗人真的是要拿圣地延安开涮吗?“可我们谁都知道\几十年前就在这么个地方\所有的石头都放射出光芒\所有的风雨都铿锵有力\那些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的尘埃\抬起了头颅挺直了胸脯\那些细碎得不能再细碎的波浪\肩膀并着肩膀胳膊挽着胳膊……”紧接着一气儿读下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前半部分的“山重水复”为的是给后半部分的“柳暗花明”作铺垫。诗人将眼前这些最直观的景象现场拿来,巧妙地作了一个比喻,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时光倒退几十年,在复杂多变的历史大背景中,正是如眼前这些草木、风雨、石头一样普通平凡的劳苦大众,硬是闯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道路,“让那个至上而下都是伤痛的国家\从里到外一直呻吟着的民族\咬紧牙爬起身撑起腰站了起来”。历史还是那段历史,但在诗歌《圣地延安》表面平淡的叙述中,现实与历史相叠合,平凡与伟大相辉映,读后让人感慨万分,不禁也会热血沸腾起来。至此,先前那个问号不解而解。

  重新审视这首诗歌,其下笔非常直接而大胆。因为在他人的笔下,圣地的每一粒石子都很伟大,先人的品格完美无瑕。他们极尽所能,用最华丽的词语为圣地堆砌起了供人膜拜的天梯。或许正是在这种仰视的惯性逻辑作用下,主旋律逐渐变成了歌功颂德的代名词。其实歌功颂德并没有问题,主旋律也理应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关键是在红色记忆逐渐淡化了的今天,那种自我感动、自我陶醉式的表达方式已经很难在大众之间形成共鸣,更别说一些煽情、虚情、滥情充斥其间,无形中又弱化了主旋律的本色。其结果只能是让读者敬而远之、不置可否,让众多创作者心知肚明,却不愿触及,从而使社会几近失去了本该拥有的主流意识,使主旋律几近失去了给社会输出“正能量”的功能,以至于主旋律诗歌逐渐淡出了诗歌自主创作的范围。

  而诗歌《圣地延安》就完全打破了以往主旋律诗歌创作的老套路,以孩童般纯真的视角大胆地褪去圣地的光环,道出了圣地平淡无奇的一面,由此获得读者共鸣之后才切入主题。打破是为了重建,面对延安褪去光环后最真实的呈现,诗人用同样朴实而贴切的句子,重构了那场真实而伟大的革命,给我们揭示出了平凡与伟大这个终极命题。与此同时,也使诗歌在形式与内涵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这种先抑后扬的笔法可以透视出诗人的智慧,这样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足见诗人对历史有着多么深刻的理解。话再说回来,读者有多么挑剔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创作者是否足够聪明,能将厚重的主题写得鲜活,能否收起道德说教的姿态而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引导和感染读者。

  纵观诗人俨俚的大部分作品,主旋律诗歌不一定是他最出彩的部分。但是,如果将他的作品拿到当下主旋律诗歌创作的范畴作比较,那他一定是独树一帜:他的诗歌表面上轻描淡写,实则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打底;他总是从个人最直接的感官感受入手,却往往会将读者的思考引领到很深的层面;非常重要的一点,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让人侧目,正如《圣地延安》给我们展现的那样,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组合竟然都改写了历史,那么至今仍然平凡的我们是否认识到了自身本该也“按捺不住”的意义呢?

附原诗:

《圣地延安》

作者:俨俚

睁圆眼看不到什么雄奇
就那么几个一点也不高的山头
竖直耳听不到什么壮观
也就是那些熟悉的平风凡雨
手指摸一摸窑洞的墙壁
都是些不起眼的灰粉与黄尘
尝尝延河里流动的水花
也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滋味
那些石头与土疙瘩甚至干巴巴的
那些野草与树木甚至稀拉拉的
可我们谁都知道
几十年前就在这么个地方
所有的石头都放射出光芒
所有的风雨都铿锵有力
那些微小的不能再微小的尘埃
抬起了头颅挺直了胸脯
那些细碎的不能再细碎的波浪
肩膀并着肩膀胳膊贯着胳膊
小米与土豆草鞋和布衣
列好队伍一起大合唱的时候
那面朝霞般色彩的旗帜
在巨大的黑暗里拱了出来
根根经脉涌动信念的血液
丝丝纬线喷射精神的光焰
让那从里到外一直呻吟的民族
至上而下都是伤痛的大地
咬紧牙爬起身撑着腰站了起来
几十年后的现在说着想着
我们的全身都炽热起来
现在竟然已经按捺不住了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你分析得不错。问好!
明香回荡透四海,
百花怒放毒草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