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站在绿色的火焰之上

——评碧宇的诗集《绿色书》

  
     得到碧姐的诗集《绿色书》是在2013年春节之前,所以今年春节的数个晚上都是它陪伴着我。除夕之夜,我撇下春晚而选择了《绿色书》。短短数日要完全消化这本充满灵性、智慧、博爱的书确实不易。在我得到《绿色书》的那刻开始,我就在幻想着,这里面到底藏有多少绿色的秘密,在这片绿色的空间里面又孕育着多少绿色风暴。

     “请不要漠视我的绿/请不要离我太远/不要让绿色的河流感染病毒/哪怕,只有一次”书的开篇就以中请求的口吻诉说着自己的绿的挚爱。病毒,哪怕,只有一次也不行。这样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纵横交错,处处都流露着爱的浆液。绿色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一种眼福,也是给予我们的一种无上的精神享受。有了绿色才有了生机,有了绿色才有了我们对生命的渴望。绿色一切生灵的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只有我们对绿色时刻保持着敬畏尊重,才会使得我们的代代生息,永葆辉煌。顺着这条绿色的通道,才可以寻觅得到自己一切所需要的。顺着这条绿色的线,就可以抵达黎明/抵达快乐和理想《绿色线》,是的。绿色是希望的标尺,是希望的指明灯,在这里,绿色早已不是平时的花草的那种绿,而是我们心中那至高无上的一种绿,这绿可以让我们辉煌,也可让我们颓废。而在这,我们永远要秉直着一颗绿色的心,“相信有一千条生命可以重活/相信还有几百个生日可以向家人报一声平安/祝福你,因为你我拥有共同的名字,叫绿色。”(《相信有一千条生命可以重活》)。写到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位诗友的诗作《绿太阳》,“从儿时起,我就习惯了这种对视/一个人坐在向晚的一段枯木上/看着一枚枚太阳从地平线一点点陨落/但那时候,我不知道这种默契背后的万世缘由/我不知道,那心头的一禀感觉/是被一种“卧薪尝胆的爱"给击穿/我不知道,一大蓬绿色的汁液将我濯洗。”。在这,我并非是想让这两首作什么比较,而只是想说,绿色已经贯穿了寰宇,哪怕炙热无比的太阳,依然存有着绿色。“绿的村庄,绿的树,绿的炊烟/……/绿的劳动,绿的心情,绿的收成。”(《一切都是绿的,这一片平原》)。在诗人眼中,绿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颜色了,而是一种对人生的鞭策,对人生的拷问以及对心灵的呼唤。世俗的喧嚣,钢筋混凝土的城堡有时使得绿色疲敝不堪,任何人都有疲惫的时候,而诗人又是一群特殊的群体。诗人总是以一颗敏感且细腻的心去触摸着,去感受着这绿色的疲惫,有时他们很想去抚摸绿色的伤口,让其不要让病毒再来感染。这个时候诗人发出了如此的心声:“我爱安静/我只做一片安静的绿。”(《我只做一片安静的绿》)。这里的绿与作者早已心灵相通,天人合一,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吧。人们常说,诗人是定会很诗意地生活,而结果往往并非如此,恰恰相反,诗人永远不能够诗意地生活。

   诗人的生活是多姿的,因为诗人的思想永远都是天马行空似遨游寰宇;诗人的生命是孤寂的,因为诗人敏感的,对世俗的一切都充满责任感;多姿也好,孤寂也罢,我们还是得活的有姿有色,还是得活出个绿色的摸样。“我们坐稳春天的花瓣/用红炉将心中的词语一一点燃/淡定的香里,我们守炉夜话/在诗的膝头,说着花朵,说着火焰——。”(《我们的诗生活》),“三十年后,我们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变老/我们都会回忆过往的季节里/曾经走过的日子,有意或无意/惭愧或无悔/我们都会怀念那些刻在人生石上的/某些人的姓名和事迹。”(《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摸样,我们没有那个未卜先知的能力,有的只是怀念和思量。诗人是敏感的也是多愁的,但这并不能阻挡诗人对人生的拷问,时而的多愁善感只会加强诗人的生命意义的更深一层次的探究。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怎会有如今世间的豪华,怎会有飞天的奇迹呢。也正因为有了诗人的这种性格,相信诗人对生命的探究也会越走越远。

   碧姐的诗歌里面充满了博大的爱,那种情怀犹如绿色染遍大地却无声无息。我想这也是诗人自己提倡“绿色写作”的主要原因吧,骨子里面渗透的血液都充满着新鲜的绿。“一年一度地循环/河水盛下天空的影子,我站在风中/感到和桂花树一样高达、朝气、和蚂蚁一样渺小、单薄/ 我钻进水里,感觉和鱼虾一样自由、无忧/和水草一样柔韧、鲜活,和石头一样坚定、挺拔……/”(《偏爱,秋天》),短短数行诗,就表明了诗人的心境,天下万物都永存心中。高大、渺小、挺拔、柔嫩……一切都是我生命中的缩影,在这再次证明了诗歌不仅是人类的精神产品,也是自然的孕育之品,也是自然之子。待自己与自然完全融合之后。“面对苍天和大地,面对曦光/和即将退隐的星辰/面对刚刚过去的黑暗、风雨和泥泞/我骄傲地说/亲爱的/我是你最坚强、最无畏、最慈爱的王。”(《你是我的王国,我是你的君主》)。此首诗歌虽然是写给《大别山诗刊》的,但里面无不透露出了诗人对绿色的爱,《大别山诗刊》是绿色写作基地,犹如是诗人的孕育的地方。又试问天下有哪位君主不爱王国的道理。
    诗人的每一首诗歌写的都是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累赘的言语会玷污了绿色的衣裳。正本诗集里面很少见到多余的字眼,每个字里面都蕴含着作者的智慧,想必碧姐若是一直以这种姿态来对待诗歌的话,诗歌也一定会还碧姐一片深似且明亮的生命真谛。

      当然笔者水平有限,所写之处也定会有许多不祥之处,在这只想和大家共同分享下着独特的《绿色书》,在这也祝愿碧姐的诗歌路越走越远,《大别山诗刊》越办越亮。
                                                   
                                                                                                             2013年2月22
德清的读后感写得真情、真挚,内容也很难丰满。看好这篇随感。如果提升到刊用的高度,文中还有需要细抠的地方。举几个例子:
1、“相识碧大姐缘于一次偶然的通话”,碧宇不姓“碧”。类似之处,可以直接用“碧宇”、“碧宇姐”笔名及笔名尊称;
2、“她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下”,这句不圆润。可以这样写:“她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即可;
3、“我别开了春晚选择了《绿色书》”,这句一定是笔误。文字发表前、后,一定要细致推敲,多修改几遍。鲁迅就说过:文章是修改出来。
还有一些地方,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花费心血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倍加珍惜。在我登录大别山诗刊论坛之后,除了极少数是应付之外,我一般都以“发表”的精度要求自己,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我的文字水平有多高,而是文字本身毛病不多。
在这里对德清的文字挑出这些毛病,是真心希望这篇文字能够为碧宇所珍视,还请德清谅解哦。
另外,我已将德清老弟给我写的《解读松山居士七月流火》这篇诗评收录于我的即将出版的诗集《第二道痕》(文字错漏之处我做了梳理,在此,请一并谅解)。出版后我邮寄给老弟。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欣觉了。都是真诚的。
问好!
明香回荡透四海,
百花怒放毒草稀!
[b]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4954&ptid=37604]2#[/url] [i]松山居士[/i] [/b]文字方面未来得及修改,匆匆发表于此真是不好意思,还好有居士的提醒。再次在这向你表示谢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