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5
- 帖子
- 8175
- 精华
- 3
- 积分
- 8345
- 威望
- 8345
- 金钱
- 8342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105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5
- 最后登录
- 2013-6-30
|
1#
发表于 2013-2-18 22:17
| 只看该作者
《冰冷的背后是烫手的心》
[i=s] 本帖最后由 张宏雷 于 2013-3-17 14:51 编辑 [/i]
《冰冷的背后是烫手的心》
——读阡陌的诗集《桃李无言》
年前二月二号有幸参加市文联举办的《映山红》杂志年欢座谈会。很高兴地又去皖西诗人的娘家《大别山诗刊》编辑部,见到了交往几十年的文友方雨瑞,诗友汪光华和几位市文物馆的新朋友,大家共进午餐举杯畅饮,不胜欢心。在编辑部小会片刻,碧宇主编送我两本诗集,其中就有阡陌的诗集《桃李无言》,在网上第一次看到此书,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要起这个书名,只记得“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
说真的读阡陌的诗很少,只在大别山坛上零星地读过一些,但映像并不深,他的言语表达方式和我不同,感到他写得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有些语言没有完全形象化。但通过这本集子系统性地阅读,让人眼前一亮,有触动灵魂的感觉,却发现自身认识的短见,从前的感觉太表面化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因而没有抓往其诗的核心主题。他的诗,切入点是与众不同的,感悟深刻,才写得入木三分,可以说是理性的思考与写作。读了大家对他的评介以及他的自传式的后记,发现他是有丰富而深厚的生活经历和感触的。从小动过两次手术是从死亡线上爬过来的,后来上学打工又因视网膜脱落险些失明,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击难倒他,相反他看起诗来写起诗来,用诗抒写生活的艰辛感悟与思辩。
有的诗要带着情感觉去读,有的诗却要带着理智与思考去读,读阡陌的诗就要带着理智与思考,这是阅读具有深度的诗的方法,没有什么玩世不恭,也没有什么风趣幽默感,只能用严谨理性来形容,这也许就是他的特点。现实中有思想的人毕竞是少数,有思想深度的人会更少,所以这也是此类诗歌遭冷落,不流行,没有很多读者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诗的语言太冷静太硬,象石头象冰,只能激起思想者的火花,很难激起读者的感情火花。这从反面证明他的诗有了更高的层次,到了弘高和寡的境界。
回忆一下八十代流行的诗歌就会明白:那些都是深入浅出的作品,或者是较直白的作品,这与当今提倡的反渲泄反自我反抒情的理性主张相反,从理性的角度理论的高度来讲,阡陌的写法是正确的,有利于诗歌的进步深入与含而不露。但这却有违“愤怒出诗人情感出诗人”的先例,从而会失去一些习惯了历史惯性的读者。
通常我们找一个对映物——形象来表意,而阡陌大多是臆创一个意象来表达他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他的《次暗》是据有代表性,也具有象征意义;《一个独裁者的自白》是悲凉的,它不同于随想、哲理、感悟。就我们写诗来讲,阡陌的诗确实有深度,也耐读,但从偶教于乐的传统方式来讲,如果没了乐也就失去了教,没有教也就失去了乐,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所以我一直推崇提倡偶教于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
另一个文学作品是特别要讲究个性的,从中国唐诗三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就可以看到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出众而获得流传的,所以文学在坚持共性的同时要讲个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个性就没有文学。阡陌的诗是具有个性的,当然,在坚持个性的同时再参照偶教于乐是有必要的,能使更多的人喜欢你的作品,在喜欢的基础上才会掩卷思考,回味,这样你的作品就成功了,把读者带进你的意境之中,把你的思想情感传递给读者。当然我们从阡陌冷静坚硬的诗的背后也不难看到其温柔热情的一面,所以我劝写诗的人都要看看阡陌的诗,对你的写作大有好处。此外,至于书名叫“桃李无言”言外之意就是让人思考吧?所以我也不多说了,就当我抛砖引玉吧。(201302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