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误读北岛和左岸的诗作

乱开玩笑不妥,发一下前些年读诗的片片。不当之处,请指正。
                      ————题浅,笑之



《晴空》
  

文/北岛
  
  
    夜马踏着路灯驰过
  遍地都是悲声
  我坐在世纪拐角
  一杯热咖啡:体育场
  足球比赛在进行
  观众跃起变成乌鸦
  
  失败的谣言啊
  就像早上的太阳
  
  老去如登高
  带我更上一层楼
  云中圣者擂鼓
  渔船缝纫大海
  请沿地平线折叠此刻
  让玉米星星在一起
  
  上帝绝望的双臂
  在表盘转动


清音点评:
   这首诗,单说立意。
   好多人都说过一个同样的观点,一个诗人,年轻时写诗,写的花枝招展,写的山崩地裂,而年老时,却写的简单纯朴,写的纯净干练。两个时期不同的风格,都没有错误,那是因为他自己根据自身生活的历练及对诗歌的感悟,写出不同的风格。我们喜欢诗歌的质朴,也喜欢诗歌的华丽。北岛写的《晴空》,争论很大,有争论很正常,好多人无法找到这首诗的立意,都在一边猜测。从原诗的文本自身来看,写到足球场,写到失败的谣言,写到太阳,写到上帝的双臂,这些场景的不断变化,实际上就是电影中常见的蒙太奇镜头;艺术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隐喻的技法。诗有诗眼,《晴空》的诗眼就是体现在“老去如登高/带我更上一层楼”,前边写体育场,写足球比赛,突然写到“老去入登高”,这不是时空转换,也不是场景变换,而是埋下伏笔,开始让人思考,晴空,万里无云,可以理解为暗指一种辽阔的、充满阳光的生活状态,但晴空的反面是阴雨密布,狂风大作,再看原诗开头写到足球比赛,写足球比赛原本就写足球比赛,却写到失败的谣言,这是一个反面,这个反面和阴云密布的天空联想到一起,再和一个人步入老年这个状态联想在一起,就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年轻时候经历的磨难和坎坷,因为磨难和坎坷是生活的反面。这样分析,应该说逐渐接近了北岛这首诗的立意,这时候需要再次正面思考“晴空”及“老去如登高/带我更上一层楼”,这就分析出这首诗的立意应该是写一个人历经年轻时期的坎坷,老年时期更应该有一种热爱生活、淡定奋进的状态。《晴空》这首诗最奇妙、最深刻的一句就是这句“上帝绝望的双臂/在表盘转动”。一块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永远都是按照一种模式机械的转动,目标明确,但方式僵化、机械,时针和分针为什么“绝望”,是不是渴望另一种自由,打破原有的秩序。这首诗的立意到这里就有了深刻的变奏,而且藏得很深,即暗指“一个人遇到不平等的境遇,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老年,但依旧渴望自由,渴望有一种新的秩序或境遇”,这是隐藏起来的一个立意。北岛为什么漂洋过海?联想到北岛的一生经历,第二个立意远比第一个深刻。当然,晴空的另一个对立面是黑暗,诗中提到的夜马、乌鸦的意象,予以支撑,暗指一种“遇到黑暗,遭遇不平等”的现象,这是个反讽。这首《晴空》,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了隐喻、反讽、蒙太奇等,闪光点就在立意的指向上。


《我希望生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病》
  
  文/左岸
  
  树木的生存就是为风暴留下仇恨
  
  闭上眼睛比睁开更残忍
  面前的一切都让我极度疲劳。红色匆匆换上新外套
  有人说,谁撕开历史的灯光研究方向,谁是傻子
  大雪之后,树洞里有我仅存的灯火
  与黑暗相依为命
  
  罪恶穿过心脏的时候是那么自然
  人们疯狂地喜欢魔术,因为造假使它风光无限
  熟悉的东西一夜陌生起来
  假如明天战争来临
  我怕连握紧拳头的能力都丧失了
  
  忠诚的纸,含着泪水死亡,它的体积比原来大
  大比小好看
  广场铜像的目光,像凋零的落叶,不想召唤什么,太累了
  疯子的自由,可以舞蹈,作秀,饮酒
  但嘴必须贴上封条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不要再来伤害我的震旦
  我为之骄傲的黄色
  欢迎大大小小的细菌,侵入我的身体,让我疼痛,让我呼喊
  我希望生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病
  等待诊断。我看见人群里
  
  首先站出来的那个人不一定是英雄



清音点评:
   这首诗的思考深具历史的积淀。
   诗的部分社会价值担当在于,个人对社会发展与变革反思的切入点带给别人震惊的程度。不是说诗的审美性与艺术性不重要,而是看重诗寓及诗意的社会担当功能的洞察深度及表达方式。海子的《亚洲铜》之所以伟大,在于该诗“亚洲铜”深刻的双重象征含义,它既是贫穷祖国形象的精妙比喻,同时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形象命名与概括,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苦难生存景况的深沉广阔的文化反思,具有深刻的大悲意识。《我希望生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病》成功在于,作者突破自我觉醒意识,反思当下祖国变革转型时期遇到的阵痛。情感悲悯,立意深刻,语言精妙,笔力雄健,意象独特。“最伟大的病”即指社会变革。树木的生存就是为风暴留下仇恨,开篇点出两个对立面,有变革就有阵痛。“闭上眼睛比睁开更残忍/面前的一切都让我极度疲劳/红色匆匆换上新外套”。闭上眼睛即意味着漠视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红色匆匆换上新外套,“红色”,即典型的社会制度及东方特征,这个意象具有浓郁的前苏联和我国社会背景。不正视不解决变革中存在的问题,匆匆避过,红色匆匆换上新外套即巧妙的点出来。诗的巧处在于,可以含蓄而准确的陈述。庞德说过,“陈述的基本准确性是写作的唯一道德”。诗中灯火、魔术、铜像、疯子等词语都有准确而特定的指向。“我为之骄傲的黄色”,由红色转变为黄色,看似一场颜色转换,实则思维跳跃,由社会背景转向黄皮肤的亚洲中国黄种人,炎黄子孙是一个优秀而为之骄傲的民族,值此,该诗的立意背景由红色和黄色衬托出来,由生病完成立意导向,同时,强大而隐忍的气场展现出来。我时常把新诗烙下人性、神性、兽性三大特质并加以区分。人性中的悲悯意识是最善良的情感,“欢迎大大小小的细菌,侵入我的身体,让我疼痛,让我呼喊/我希望生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病/等待诊断”,“我”悲苦受难为小,关键是唤起众人的觉醒。拿我做实验,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开出药方,解决社会问题,由小我到大我完成转换。
   该诗的结尾耐人寻味,“我看见人群里/首先站出来的那个人不一定是英雄”,难度思考,升华主题,对这些社会现象,并不是所有人都熟视无睹,站出来的人,可以是普通人,但绝对是有思想的人,可以是你,或者我或者他,觉醒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敢于变革,更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同时,这句结尾也是对当下人们性格深处奴性意识的提醒。奴性是人性的劣根性,作者在这里点出来,也是一种隐形的抨击。《我希望生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病》具有较深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上也有称道的地方,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不可复制,螺旋式上升,沉着坚实而意象诡异,联想精特。经常有人说当下新诗被边缘化,不是新诗被边缘化,而是写诗的人,缺乏社会担当的视野和用语的艺术。我们在诗里面沉湎秘密,探究秘密,但还是朝着自由的方向前进,正因为有了封条,才有唤醒与觉醒意识。从“亚洲铜”,“我为之骄傲的黄色”;“树木的生存就是为风暴留下仇恨”、“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树洞里有我仅存的灯火/与黑暗相依为命”、“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诗句及立意、审美、艺术等途径去对比分析,爱国、悲苦和觉醒三大意识是这两首诗的共同特质,《亚洲铜》倾向于抒情,《我希望生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病》倾向于悲苦。《我希望生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病》结构的多重性也应予以关注,一是情绪意识的转移变化,二是象征物的叠生指向,三是哲性思维的逆向延伸,这三条线索决定了这首诗气质不凡。
[i=s] 本帖最后由 清音 于 2012-10-17 00:07 编辑 [/i]

  
 《远山在落雪》
  
文/左岸

  远山在落雪,这天堂掉下的声音
  得用心去聆听,从一声声断裂的枝条间
  跑出了一群奔马,延伸了新的雪线
  山路空旷,失去贫穷脚印的践踏
  才领悟了曾经的重负,也是一种幸福
  幽蓝的天空下,野兔的长耳朵
  开始搜寻从前,不知道我的那些哭泣和
  骑在炊烟上的欢笑,会被什么果实包裹
  抑或与泥土,为了麦穗一起消瘦
  我都愿意
  
  远山在落雪,远山是我的故乡
  在冰雪厚厚的玻璃窗上
  母亲在呵气化开的
  一小块透明中,天天看我怎样
  由小走到大的一生

清音点评:
   这首诗是献给母亲的,迎面扑来的是让人感动,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触动,触动人们心底善良的神经,让人沉浸在语言优美、气息顺畅的诗句里久久不能自拔。
   手法上主要运用通感、跳跃、拼图、变形等,联想奇特,意象唯美,节奏感强烈,诗性十足。 “远山在落雪,这天堂掉下的声音\得用心去聆听”,一下子就描写出一个美丽的世界。“从一声声断裂的枝条间\跑出了一群奔马”,“骑在炊烟上的欢笑”,构思巧妙,佳句迸现,意象迭出,引人入胜,遐思无穷。第一节描写的是远山落雪下一系列复合意象,第二节点出“远山是我的故乡”,“母亲在呵气化开的\一小块透明中,天天看我怎样\由小走到大的一生”,儿行千里母担忧,中国的俗话,却是涵盖天下所有母亲对孩子一生成长的挚爱。语言的本质是服务主题的表达,没有精妙的语言,情感表达往往会大受折扣。许多诗人写诗,偏重潜意识的情感捕捉,而忽略对语言精准的要求。灵感只存在对某事物深度思考的一种反射,如何把握,取决于自己对语言的悟性积累。左岸对语言的悟性,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具有自己独到精辟的一面,往往具有深沉、洁净、悲悯的情怀。
《旗帜》
  
  文/左岸

  我在很多空间看见你
  一些舌头
  
  与不朽共舞
  沧桑是一张宣纸,飞天泼墨,你们至今竖立依然
  决不允许黑夜躺下来
  与狼的嚎叫在同一个方向
  是我佛祖
  《离骚》以后,英雄遍数中原,裙裾堪称白色纵横
  辩辞汹涌,引黄河散发弄舟
  好不惬意
  汨罗江使君愁,《天问》惊动天堂
  只留脚印在马群。纵有长风年年,不见子归
  荔枝何时了,都在
  莫邪剑的回眸中遗笑,秦砖汉瓦多情于八千寺
  怎记得出塞曲,低于纤纤酥手
  挑灯把盏,书简漫卷
  劝降者置生死于外,午门对寒
  恰似庄周梦蝶,一曲《广陵散》,赢得身后万户侯
  嵇叔夜,我们今夜把你忘记
  就像失手高山流水
  但自由的元素,让汉字的面孔似桃花
  说客更是无数。口吐狂言,书生意气不败
  当属李太白
  刺青的汉字,雾散紫禁城之后
  农民的舌噪,从冷兵器转过身
  在帝王将相面前
  停留一分钟,又匆匆,回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我惊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轻辇一动,东方的政治就破相
  使这位老人,所料不己。吃了书虫的人
  古往今来,不甘寂寞,发言,煮酒,题诗,论天下
  血脉相传,君不见
  舌头阉割莫皱眉,血口大骂,只求一丈夫
  君不见不喊万岁,也算阴谋家
  权利杖柄的使用者,迷恋自己的三条腿,不倒
  是重中之重,而忘记毙命的
  无头骑士们
  才容易接近真理。
  
  在我眼中你有可供想象的
  暗物质,伟大:恰恰是一种看不见的仰视

清音点评:
   左岸的诗作风格多变,主题涉及广泛,由其是一些诗作立足民间,关注社会变革,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又不缺乏诗歌技巧,构思和结构异常巧妙,善用陌生化的语言冷静的抒情,大气、沉稳,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语言美、结构巧、意蕴美,令人称奇。更重要的是,他的这部分诗歌折射了中国某个时代的某些深刻的社会现象,这些诗歌立意难度较高,在陌生化语言的表面上不易察觉。
该诗结构复杂,多条线索平行或交叉推进,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赋味占主角,比兴的手法使节奏感强烈,赋味则使整首诗乐感十足。时间线索上,纵穿古今。内容线索上,涉及汉诗歌的演变、神话故事、文人骚客、权贵阶层、历史人物、理论发明、君王政治、个人崇拜等,这些元素使立意深刻,隐藏很深。第一节以“舌头”埋下伏笔,第二节蜿蜒曲折,却又一气呵成、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第三节突然收尾,转折、变奏、拉升主题。
   诗性的三驾马车:音乐美、结构美、意境美在这首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由诗歌文本主题的多义性及歧义性去看,旗帜,可以涵盖汉诗歌演变的方向,也可衍射叩问帝王崇拜、历史发展演变、人性的善丑等。旗手是谁?英雄人物、英雄主义能否代表历史发展方向?能否代表旗帜方向?这些都是诗作文本衍射的叩问。暗物质是亟待人类破解认知的宇宙元素。该诗的结尾提到暗物质,耐人寻味。因为离骚也罢,天问也罢,与暗物质没有关系,断裂、跳跃、碎片、拼图等现实主义手法可以让人联想翩翩。从总体上看,整首诗连结中国的文字、人物、神话、权势等, 表面上看似简单的现象,揭示的却是一场涉及哲学、人性等方面的精神运动,再由人性的精神运动,叩问每个人的精神旗帜到底指向哪里,是不是与体制与民主有关系呢?
《点燃山峰》
  文/左岸

  没有风,没有故事
  夕阳把对面的山峰点燃,最后的耀眼充满惜别
  一些金色的马车,在万千归鸟的啼鸣中
  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
  
  山羚羊竖起了耳朵
  听从山峰燃烧发出的召唤
  向受伤的果实靠拢,献出柔弱的心
  
  当河水以铅色跃起的时候
  山峰已经是
  一块巨大的黑炭。从它裂开的缝隙里
  飞奔而来的两匹骏马,坐骑上是父女两个看林人
  刚刚点亮的马灯,闪动山峰的味道

清音点评:
   美学价值较大,在含蓄中深邃,在质朴中坚硬。
   这首诗是左岸的组诗《啊,野麦岭》里面的一首,这首诗与那些难度型诗作不同,可以看到左岸在尽情描写、讴歌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这种风格的诗作在左岸诗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作品的生活性、场景感、画面感非常突出。从叙述的风格来看,体现了左岸一直倡导的伪叙述风格:打破平面的客观的叙述,以客观化叙述呈现事物的本真状态,使复合意象、结构意象突出,它既代表着诗人感受世界时自我意识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是诗人在主体感知与世界空间断裂之后的一种产物。“夕阳把对面的山峰点燃”,“山羚羊竖起了耳朵\听从山峰燃烧发出的召唤\向受伤的果实靠拢,献出柔弱的心”,叙述非常客观,意象复合的雅致奇妙。这些句子看似简洁,实则功力精到,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较强。该诗写看林的父女,在父女的身上其实用笔不多,但主旨却是讴歌父女守林护林默默无闻的奉献与执着精神。左岸的组诗《啊,野麦岭》没有直接写野麦岭,实际上是把野麦岭作为一个生活大背景去写,提到逃婚者、看林的父女、身怀六甲的妇女、母亲等,描写的是野麦岭下生活的一个村庄,组诗的立意与主题即讴歌野麦岭生活的人们,是充满向上的一种阳光情感,有血有肉,质朴感人,直抵生存本质,既沉静,也洒脱。史铁生短篇小说《命若琴弦》里的大背景是描写的是野羊岭,左岸的组诗《啊,野麦岭》描写的是野麦岭,二者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躲不过一场雨

文/略

清明,我总是躲不过天上移动的乌云
它总能迅速命中我
在我体内栽下阴影和雨水
栽下遗恨和悲伤
父亲,多少次我在梦中拼命跑啊跑
总是追不上你离去的背影
那年冬天雪地出奇的白
像我披在身上的缟素
上帝那么早地唤回你
硬生生地搬走我生命中的大山
留下巨大的空,青草年年一茬一茬绿
也填不满我心中深深的裂缝
父亲,你走后
风更凉露更重,月光扇不动蝴蝶的翅膀
我总是停留在有你支撑天空的时光
那时,我在你身边笑得像一朵蒲公英
却不知道笑着笑着
就被一阵风吹灭,凋落一地灰烬

简评:现代新诗的结构有平行和线性结构之分,该诗主要遵循线性结构,而这种结构恰恰使某些意象变换奇妙,比如:在我体内栽下阴影和雨水;月光扇不动蝴蝶的翅膀。正是这种支撑,使该诗成熟起来。同时,该诗语言平实,生活感十足,在情感的转换上处理的比较成功,天上的乌云命中我,在我体内栽下阴影和雨水,切入较妙;我在你身边笑得像一朵蒲公英,却不知道笑着笑着,就被一阵风吹灭,凋落一地灰烬,这种反衬转换,值得新手学习。然而,该诗也有不足,比如:上帝那么早地唤回你,硬生生地搬走我生命中的大山,上帝一词,一般出现在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诗句中,在这里出现上帝一词,实乃败笔,当引起注意。
◆离我很远的母亲

文/略

昨晚月光如水
母亲的咳嗽声
又一次走进我的梦里
六个儿女
在上个世纪
把操劳和肺病留给了
母亲
我知道
小家碧玉演过老戏的母亲
希望我到庙梁上那堆黄土前
她的新居
去看她
坐在她身旁
听她慢慢的唠叨
在李家嘴村
母亲的针工女红
与她的长像一样出众
母亲
一个落魄秀才的掌上明珠
于一个春日的午后
在锁呐声中
嫁给了一个民国初年的教书先生
那是我的父亲
一个经纶满腹的人
母亲就这样轻而易举的
终结了少女时代的生活
母亲就这样轻而易举的
绕着锅台儿女转起了圈子
母亲就这样轻而易举的
在乡村
透支着简单而充实田园光阴

简评:把母亲的生平主要经历写了出来,生活感十足。该诗语言实在,属于主流写法,这种写法近年来民间诗人喜欢写,官方诗刊一直倡导且喜欢发表,尤其是《诗选刊》表现十足。但是,这种写法,往往沉迷于断行行文,显得赘述。我大概数了一下,估计超过30行,这30行,完全可以用10行表达出来。诗的力道,不是靠断行去取胜。
支持诗友!
先来占个位子,有时间慢慢学习哈!
辛苦清音老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