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大别山的一抹绿色——写在《高山松诗歌评论专辑》免费出版之际
守望大别山的一抹绿色——写在《高山松诗歌评论专辑》免费出版之际
2012年9月12日,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对于我高山松来说却是一个难以忘怀和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里,当我接到《大别山诗刊》社长兼主编碧宇女士的正式通知,说《大别山诗刊》第二十二期(高山松诗歌评论专辑)已经全部印刷完毕,正在分装发行的消息时,我真是百感交集。高山何德何能,能得《大别山诗刊》如此垂青,能得碧宇社长如此厚爱,甚感惭愧和不安。
大家都知道,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无论是出版社还是杂志社都是举步维艰,如果你不是名人或者专家学者,要想让出版社或者杂志社为你免费出专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出版社都有明码示价,能够给予适当的优惠已经是非常万幸了。尽管大别山诗刊目前的归宿是安徽省六安市委宣传部和文广新局,但其经费来源依然捉襟见肘,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挂的是内刊的牌,运行的却是民刊的模式。而碧宇社长竟能在如此境况之下为我出一本免费的专辑,让我怎么能不感激涕零。俗话说大恩不言谢,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将我自己完全融入到大别山诗刊的绿色理念中去,与《大别山诗刊》同呼吸共患难。
目前,《大别山诗刊》已经走过了五年的艰难历程,已经出刊24期,在碧宇社长倡导的绿色诗歌理念的支撑下,在重庆子衣、清荷铃子等一大批充满活力的绿色诗歌的守望者的全力打拚下,《大别山诗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全国知名诗刊的行列。我是2010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无意中闯进《大别山诗刊》的,闯进来就深深地陷入了大别山葱郁的绿海里,有人说我陷进的便是楚文化的深渊,有人说我是陷进了心灵的桃源,于是我便将我的灵魂稳妥地安放到了这片绿海里,于是在我的心里便有了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强烈,足以慰藉我所剩无几的余生,特别是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在这个日益浮躁的当下,能找到这样的慰藉又是何其幸运。
五年的风雨飘摇,三年的朝夕相处,这是我与《大别山诗刊》五百年修来的缘分,这份缘里包含有五年之约,也有三年之痛。这五年之约是以绿色诗歌的名义定下来的,这三年之痛更是切肤之痛,因为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已经跟《大别山诗刊》连成一体了,不说相濡以沫,也不可能相忘于诗歌这个江湖。的确,诗歌是一个江湖,特别是用大别山的绿色装饰出来的这个江湖,就成了一片诗歌的海洋,而我们这些大别山里的行者,也都是这个江湖里的泳者,当我们在这个江湖里挣扎的时候,是大别山诗刊将我们浮出了水面,让我们用自己不同的泳姿装点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当这道风景出现在地平线的边缘时,就成了人们心中的一抹绿色,甚至还可以幻化出一道道眩目的彩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进入《大别山诗刊》的时候,无论是在诗歌还是在诗歌评论方面,我都刚刚起步,而《大别山诗刊》这个江湖里的水就如母亲的乳汁一样,给了我足够的营养,我是在与《大别山诗刊》各位兄弟姐妹的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爆出了心灵的火花,让我有了足够的激情。尽管我的作品还不太成熟,也少有精品,甚至还略带青涩的味道,但即使我只是一只萤火虫,也要在大别山诗刊这片绿色的夜空里,有多大能量发多大光,或许能与哪颗星星产生心灵感应,那不就可以用来装饰我们在童年时没有做完的美梦了吗。
能够成为《大别山诗刊》忠实守望者中的一员,完全是被碧宇女士的顽强和执着精神所打动,被碧宇女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碧宇女士是《大别山诗刊》的创始人,也是绿色诗歌的倡导者和忠实捍卫者,尽管她头上没有观世音菩萨那圈光环,但她倡导的绿色诗歌理念对诗歌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在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中也能给诗人们以更多的借鉴和启迪,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还原了现代诗歌的纯净,让其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正因为碧宇女士把诗歌当成是“我的血液,我的气息,我的精神,是我生命的一个部分,身体的一个部分。”,所以她才有了义无反顾前行的目标和动力,她才能够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让绿色诗歌的理念深深地扎根在所有接触过《大别山诗刊》的人们的心里。正如她常常说她只是一枚蒲公英,原来她是在用自己的绽放与凋谢来实现绿色诗歌理念的传播,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凤凰涅槃的过程,那么在浴火重生后,在茫茫的大别山,一定会诞生一片开阔的绿野,不是桃源,胜似桃源。
其实,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这时我才感觉到,文字是多么苍白,诗歌是多么无助,这些竟然都无法承载一颗感恩的心灵,无法让其回归到正常的频率。而我唯一能够选择的只有珍惜,珍惜我与《大别山诗刊》的这一段缘分,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无论五年的历程多么艰辛,多么坎坷,我们都义无反顾地走过来了,这表示我们离那条绿色的地平线又进了一步。尽管路上的荆棘已经刺得我们遍体鳞伤,但在痛定思痛之余,我们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这便是我们值得庆幸的资本。或许从我们的身体里流下的鲜血,就是一首首绿色的诗歌,不知我能不能把她当成我的墓志铭,立在诗人们必经的路旁。
五年的守望,三年的不离不弃,终于催生出了这期《高山松诗歌评论专辑》,这部专辑既是我个人的荣耀,同时也是《大别山诗刊》这个绿色群体智慧的结晶,没有大家一首首精美的诗歌,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别山诗刊》上绿色诗歌的忠实守望者们,你们的诗歌才是我高山松的精神食粮,如果说《大别山诗刊》只是一座桥梁的话,那么我就是这座桥上的一颗钉子,我要把你们的诗歌连同你们的名字紧紧地钉在这座绿色的十字架上。
在《大别山诗刊》这片绿色诗歌的海洋里,我们同船过渡,我们同舟共济,如果说碧宇女士是一把舵的话,那么我的这期诗歌评论专辑就是一片桨,不知能否把《大别山诗刊》这艘渡船快速地划到接近绿色地平线的远方。
2012.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