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柏青:冷眼“野鸡刊”泛滥坚守纯文学发展

      
  一少半文学,一多半赚钱
  
  我从1983年开始写稿、投稿,只碰到过不付稿费的报刊,还很少遇到过向作者伸手要钱的报刊。即使是有些报刊经费紧张濒临合并或停业,也没有开口向作者要过钱。
  
  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什么东西都向钱看了。文学人出书自费,发表掏版面费。继而一些中规中矩的核心期刊也都瞄上了作者的钱包。曾几何时,期刊收费揭开了其面纱,大言不惭地登堂入室了。我的信箱里经常收到收费期刊的征稿信,声称只要付相应版面费,稿件下个月就可刊用。这些期刊主管单位有行业协会的,有大学的,有出版社的,无一例外地都声称自已是国家一级期刊、核心期刊。收费标准从每版250至1200元不等,图表另算。杂志社收到款项后即在当月刊发文章。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在2000年12月15日就发布了《关于禁止收费约稿编印图书和期刊的通知》,明确规定,任何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向供稿个人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由此而言,靠收版面费来弥补经费不足的做法本身就是违禁的。可是,通知下达了十多年了,期刊收费不见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中国青年报》曾以《云南一官方文学杂志出“野鸡刊”敛财》为标题,报道了著名文学期刊《大家》用同一个刊号出版两种期刊,收费登载各种论文,为杂志社敛财的事件,舆论哗然。有关期刊的生存现状以及道路选择的争论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热议的焦点。
  
  《大家》的做法已涉嫌违规,在其被责令停刊整顿的第二天,曾以3年收取版面费1030万元的数额惊动各方的海口“2?16”非法出版期刊案,经审理作出一审判决,“野鸡刊”主编获刑5年。
  
  事实上,不仅《大家》在办“野鸡刊”。近年来,为了生存,为了“创收”,不少期刊放下身段、降低标准,用收费的方式刊登文章,这样的供求关系几乎已经成为期刊界默认的规则。而如此经营所带来的后果是:文学标准混乱、立场游移、刊物水平严重下滑,曾经的“文学殿堂”沦为了任买任卖的“杂货铺”。部分文学刊物一本变成几本,双月变成月刊甚至半月刊,“一号多刊”、各种“增刊”、“一刊生三”,一刊竟然能生成上半月、下半月、中旬刊三个刊,小说版、纪实版什么的,五花八门,贪大贪多,摊子铺了一大片,但好作品在哪里呢?这就像注水的肉。除其原刊之外的,皆为个人承包的“赚钱刊”。主办者已顾不得什么遮掩了,收费已经成为明码标价,堂而皇之。时间越紧,收费越高。
  
  在这个市场主导文化,商品经济法则深刻影响文化市场的时刻,还有不少文学期刊能够坚持下来,守着这块文学的沃土,恰恰因为还有一大批怀抱着文学理想和情怀的人选择了清贫中的坚守,他们对文学的爱,不仅成全了文学,也成全了他们自己。纯文学的尊严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你选择有尊严地活着,你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选择固守理想,都无所谓,但你要有准备承担这种选择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很显然,对于选择了与文学共命运的期刊和编辑们来说,这种承担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能推辞的,这也正是他们值得大家尊敬的地方。
  
  
  
  假评奖真敛财
  
  近年来,“评奖”中的各种猫腻、乱象,已经渐渐曝光在大众面前。著名主持人倪萍就成了回“托儿”。当时,“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持人倪萍等人获得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称号。事后证实这不过是闹剧一场,被曝光候选人须缴纳9800元。对此倪萍表示自己之前并没怀疑过奖项的真假,以致不小心参与进去。
  
  当前的各类评奖活动泛滥,不少奖项都是“明码标价”。陆续有人爆料:“中国骄傲之星贵宾”评选,须交28800元;“东方文艺奠基人”评选,须交1120元;“世纪德艺双馨艺术家”评选,须交1660元;“中华名人艺术形象大使”评选,须交1180元;“国际知名艺术家”评选,须交980元……
  
  这些评奖中,以“中华****”“中国****”“世纪****”命名的比比皆是。其中大部分评奖活动中,主办方或多或少都会包括“中国****(行业)协会、学会”、“**杂志社、**出版社”等“最大牌”单位,评奖单位的“权威性”为评奖“正名”,参与者往往难辨真伪。
  
  主办者一般采取的做法是:
  
  1、用“全国征文”的方式,在报刊媒体上公开征文启事;故意淡化奖项的有无。
  
  2、只要见了你的投稿,不管稿子质量如何,就向作者发“获奖通知书”,通知上最肯定和明确的是“报名费”“参评费”“入编费”的汇寄,账号、地址凿凿清晰。
  
  3、如果参加了,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交会务各费,不交不给住宿房间钥匙、不给吃饭的餐证;随之就是收讲座费(见名人是有代价的)、奖品成本费(奖证、奖杯),完全体现自己花大钱买自己的假奖。
  
  4、获奖作品的出书和入编非常之了草和糊弄。一本“****获奖文集”竟然做成1000多页的大书,字体用小五号字,密密麻麻的砖头厚,望而生畏,望而生厌,直想抛其到垃圾车上运走而后快。
  
  5、更有甚者,主办方收了入编费、审读费、点评费后,等了二三年也并没有出版什么名堂的书。
  
  作者只落得肠子悔青。
  
  
  
  \资料来源:[url]http://blog.sina.com.cn/beifangfengzhu631212[/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一定要擦亮眼,看清楚,还有要有不为名利的思想,就不会吃亏了
要钱的都不参加。
不要钱的考虑好参加。
明香回荡透四海,
百花怒放毒草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