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舒婷:当今诗歌创作比80年代诗歌写作更纯粹

8月31日晚上,2012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宾国文学之夜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刘震云、舒婷、黄晳暎、黄东奎等四位中韩著名诗人和小说家通过朗诵彼此作品、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的形式,分享了他们的文学精神与艺术创作。
  此次文学之夜,中国诗人舒婷和韩国诗人黄东奎、中国作家刘震云和韩国作家黄晳暎在分别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交换朗诵了对方的作品后,彼此之间、与现场读者之间展开了生动风趣的文学交流。

  韩国作家黄皙暎是个经历传奇的人:他不但在工地做过苦力,在寺庙当过行者,还曾加入海兵队参加过越战,并在南北韩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只身去了北韩,并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无法回南韩只好亡命德国。黄皙暎说这些以往的经历为他成为一个作家奠定了心灵的基础:“尽管过去的岁月充满了坎坷,但不管提笔,还是赘笔,我一直都生活在文学中。直到死亡,作家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文学。”而刘震云与黄皙暎颇有渊源,他在韩国出了八本书,第一本书的序言即为黄皙暎所写。

  在被问及为何选择做诗人时,黄东奎说小时候想当作家,但发现自己五音不全,只得选择与作曲家最接近的诗人。事实上,黄东奎曾公开表示:“为了摆脱生活的安逸,我成了诗人。为寻找新的世界、新的感受、新的人类,使那焕然一新的人类多少成为我的所有,我开始提笔写诗。在诗歌的世界中,我品尝到人类多变的滋味。我希望我的读者也能一尝那种滋味。”对这个问题,舒婷则先开玩笑的说,我识字不多,无法像刘震云老师那样洋洋洒洒一写就几百万字,只好选诗歌,然后才正色说:“我觉得诗歌是个更加轻便的小武器,也是我的梦想。”

  对于舒婷的打趣,在稍后回答现场读者关于生活对创作的影响时,刘震云也“不甘示弱”地“回敬”了回去:“最近有媒体评论我的作品特别绕——我不像舒婷老师,三言两语就能将意思表达清楚,其实我也想一下子就摸到精髓精萃,但生活本身就十分啰嗦,所以我只能用啰嗦的语言一点一点去接近生活的本质。

  此外,当读者问道两位诗人如何看待诗歌的没落时,韩国诗人黄东奎介绍说在韩国尚不存在诗歌没落之说,现在诗歌集在韩国一般能卖到1万册,好的还能卖到100万册。舒婷发言时,则先反问刚提问的读者,你才多大年纪就说80年代诗歌繁荣现在没落,你见到那个时代了吗?然后说诗歌现在在中国其实反而更广泛了,每天都有一个诗歌节在举办,诗歌相较从前实际更热乎了。80年代人写诗有很多的耍酷、泡美眉的目的存在,而现代人写诗,因为无法从外界得到虚荣心的满足,写诗的人反而是因为真正喜欢诗歌而在创作,其实更纯粹、更合到文学性上来了。

                                                    来源:新浪读书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c3b70102e6mt.html[/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诗歌是个更加轻便的小武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