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素手对高世现诗歌《鸿门宴》的批判(本文转自高世现新浪博客)

素手对高世现诗歌《鸿门宴》的批判
——附流派网论坛大众诗人和编辑的争议
            文 /素手

  来诗歌流派网有一阵了,对于诗歌评论这一片我看了一时间,也写过两次评论。由于对于诗歌经典这栏推出来的诗今天大家才有所争议,我才方便说话。对于敢于下手走批判路线的人也特别少,但是内心里有一种对诗歌的担当精神,每当遇到有被批判的小诗我都会顿足,看见说得在理的评论文字就回上几个帖,看见一门子夸奖的评论跟我内心感受相反,那人又不熟悉的我会非常不客气走掉,因为非常担心我话一出口又不知道会得罪多少人,因为时间有限,让我尽量不要让时间浪费在诗歌和诗人身上,但是遇到好诗我会叫好鼓掌,遇到特别低级趣味的东西就不看了。也有这样状况与内心本能没有反应的文字我会跳过去,绕开所有给我设置的文字障,或者被人所逼非要我看,我也会踏上一脚,继续走我的路。说实话,请原谅,我阅读大众诗歌时候是这样!但是,对于一首诗歌无论作者写得好与坏,处于对作者的尊重,有时候可以挑两个句子夸一夸,是对初写者的鼓励才这么做。假如这作者是大诗人或在我心目中可以接近的不是初写者,我就朝他批。一、挑战内心的力量。二、切磋中看诗人的度量。三、选择性地作为朋友和心目中的老师。除此之外,如果这些本能与我内心相反没有任何意义,以后我就不再与诗人延续批判而各行其道。今天早晨打开论坛流派网,看见这首曾看见的诗,说心里话这诗头几天我看见会头痛,因为被韩总管推为经典。我话都没有话一句就走了,因为在我心目中这首诗歌给我感觉不是经典,可是我一张口就要得罪好些人,让我无法使用话语权,非常郁闷。今天,我只能就大家的争论和我本身内心阅读的最初变化说一说我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1、琐碎,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内容,跟生活无关的精神生活该从内心里挖掘,诗人要在苦难中承担。飘起来写的“灵魂”“思想”与现实生活大相违背,只处于内心表达阶段,内容空。但是这首诗歌不是不好,我喜欢诗人们有灵魂,有理想。我这么说一定会有人跳起来还击,因为诗人为诗歌付出的代价很大。
  附诗人的介绍:“高世现,1977年生,广东怀集人。“微诗体”发起人,《新诗经》主编。近年来致力于微博时代的诗歌建设,在腾讯微博主持推出了“首届微博中国诗歌节”、“中国诗人巡礼”、“微诗接力”、“新诗经”等专题。代表作为创作中的超40000行长诗《魂魄•九歌》。系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嘉宾诗人。《魂魄•九歌》全书共九部,目前已完成上卷三部计28752行。《鸿门宴》节选自《魂魄•九歌》上卷第一部《酒魂》第5章,已收录入《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卷)。要耗费七年时间写一部四万行的长诗,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经典意味的壮举。高世现是一个苦吟诗人,也是当今为数极少的不计私利苦苦献身诗歌发展的奉献者(以我孤陋寡闻的了解,在奉献这一点上,能够与高世现比肩的,在网易做《新世纪诗典》的伊沙算一个,自喻为“诗歌的仆人”的南鸥算一个,编《诗歌周刊》后的我也勉强可以算一个……这种奉献,绝不是写一些诗、拿一点钱所能概括)。也因此,我内心对高世现充满敬意。
  《魂魄•九歌》部分章节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纵横古今的飞扬激情,诗中的色彩和乐感,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以上介绍不知道是谁写的,诚信度有多少?我们不要看诗人的包装可以压死一大片诗人,但是不能只看介绍。简介是纸老虎,名诗人更是纸老虎,高世现是不是纸老虎,等他看完我批判后,他的回应才能够知道此诗人的度量,一个有度量的诗人才能成就“大我”诗人,也说不准抓我跟我争吵一下,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说这首诗歌经典,与我内心的诗还有很多差距,简直给我感受这首诗歌是一个初写者的水平,第一眼看上去简直让我忍无可忍!
  以文本说话他的诗歌确实是“浩大”“荡气回肠”因为他让诗歌成为阵营,号令着文字大军像“傻冒”一样战斗,这种精神震撼别人说不出话,但是对我真的不吃这一套。自身感受诗人像是“偏执性”精神病患者一样,明知道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他偏“鼓捣”大餐。明知道诗歌不能给我们"物质“享受,偏又要要耗费七年时间写一部四万行的长诗,这本身是一个极具经典意味的讽刺,这是一个人的壮举吗,还是傻叉行为?是不是“舍身取义”总有“大英雄”姿态,但是这姿态是值得怀疑的,带有这样探索性目光和怀疑的态度,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不会为此介绍给吓倒。因为这首诗歌是文字的罗列,我找不到他诗歌里面生活印记就没感动我,依旧被我喀嚓喀嚓地从内心给杀掉,当成“垃圾”(对不起,是我最初观念)。
  请问这是不是我的错,如果说是我的错,那么还有跟我一样的人继续我的错。他们是先锋派诗人说阅读不来他的文字,一些先锋诗人在我QQ里说读不进去,说韩总不懂诗,把好几个人的不是经典的诗都推为经典,一些抱怨的话该警惕!但是诗人文字一出手总是要鼓励一两嗓子的,他为诗歌做出很大的奉献,非常值得尊重,他写诗歌的精神让人敬畏,但是某一处我又不想浪费时间全部学习。
  2、诗歌的长度与我内心所需要的文字有一定的距离,长诗一定要有自己生活的轨迹,或与人物风景都达成一致,而这里处于天马行空状态“飘”在古今“轰轰烈烈”的状态中,都是初写者所经过的误区,但是你又不能不说这是某一种大气,但是那毕竟是与生活内容不一致,并能感动我的地方太少。这是头几天给我的印象,就真实地说话,我没有看就走啦,非常失望的“经典”,希望作者别难过吆!我内心在想等有批判文字出现,我才来看。不然,对不起我内心的文字与批判内力。假使诗人都这么写下去夺得“诺贝尔诗人奖”我也不对此类诗歌感冒。
  批判文字是得罪人的也好,还是讨好诗人也罢,做一个好诗人先将“我”放下,接受大众的批判,如果连“我”也放不下,也只能在我的感受中成为“诗歌呆子”我不知道批判的结果会怎么样,这个过程很重要。
  所以我要说,我们不要对诗人的文字一个劲地推崇,这是犯罪。这是对诗人和读者的不公平,因为浪费读者阅读时间非常不礼貌,浪费时间等于浪费一个人的生命。韩总编辑就是“杀手”。一个叫“十字阿西”写诗的人在评论里写了几行批判了高世现的文字,但是很片面,没有彻底地写出我想看见的内容,但是跟帖子批判的确实有,有的人搞成了“诅咒”跟帖形式。“逮吗说吗”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说出了拒绝的力量,平时非常认真的编辑开芹回逮开始破口大骂逮啦。这时论坛一阵轰动,震耳发聩_!我不能做到撒斗成兵,对待“轰轰烈烈的诗歌”我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带着疑问早晨一打开机器我看见的批判文字与我想看到的批判大相行径,我想我要说话,因为我不再担心我这个“乌纱帽”被人摘下。因为没有话语权会让人郁闷不如就说真话,我不是混论坛的,女人们既然进帖子里批判,群起批判了,我想我也该说话,使用话语权,一个好的论坛并不是一有攻击一有不同见解就封杀人的IP,这更显得编辑的无能。我是这里的编辑又怎样,挂着一个行头,不能做对不起大众的事啊。
  先附十字阿西的批判帖子和大众的跟帖子争论:
  十字阿西:见高生这首诗歌,流派里阿谀者众。经典与否?多数人不可妄语,但是我要说,这首诗距离经典还差了一大截。至于为毛?我懒得细数不足,我想总有些不曾说话的人心知肚明。当然,既然我打算发出这贴,就该说说自己对这首《鸿门宴》的印象。
  我们先从题目开始。《鸿门宴》,我们不必对此典故重作一番解释,通篇读后,我看不到具体有哪一点契合了“鸿门”,那般惊险、暗涌、潜藏杀机?全诗看来不过是酒气之作,如果大家认为这是豪气,也可以,但是仅凭这一点跻身经典,未免嬉殆了诗歌,不够严肃!说到豪气,是这首诗里仅有的那么一点优势,读完之后,我非常为高世现感到惋惜,写着写着就把它写废了,令人扼腕!
  原本起句气势不凡,但是过于笨拙!“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这一行,如果去掉前七个字,一个“经典”的坯胎就形成了。接下来全是用楚汉事迹贯穿全篇,要命的是口吻戏谑!所以我说它是酒气之作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期间也有出彩的句子,比如:“一场剽悍的大雪”,“今夜我必须在场//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这里,后两个“必须”去掉那多好,尤其前面冒一个“随身听”真是大煞风景,孔子读了会曰靠的!),“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一干而净”,这句本也是好句,如果“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这八个字去掉的话会更出色。除此之外,若不是用来助酒兴,这就不忍卒读了。
  我认为,这应该是写一场大雪的,是上天为众生准备的一场“鸿门宴”。但是,没写出来,就这样子,题目应该叫《斗酒记》。
  顺其自然:喜欢这种声音给你鼓掌!
  汤胜林(编辑):赞成个性化的批评,反对人云亦云!
  蓝煤:滥情的填词式的诗歌,海子后已无人.高踏进了陷阱,却浑然不知.
  木铎:根本就不值一批。机械木马而已。你看伊沙那至今“未完成”的“经典”大厦,用解构的方法反经典,不明事理者,被当猴耍了,还帮伊沙数钱的样子,真是滑八代之大稽。是也非也,此经典非彼经典也。聊供一笑!
  否定(编辑):评论是原作的再创作,这与作者无关。支持不同的声音!
  山城子(编辑)回木铎:回这话未免盛气凌人——不知道都有什么了不起!!!!!!
  草帽(诗人):我觉得这首诗,总体还是好的,文字建设有感人之处。唯一的小瑕疵是,在“我”的定位上弱了,这使得整体的轴心旋转在词汇上。
  山城子(编辑)回木铎风之子(编辑):不同的声音,“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这几句很好,“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豪气云干,非常自信。如阿西所说,修辞的辞令有繁复的现象,调整下可能更好。
  花弄月:言之有理,若说是好诗也还算得,若说是经典未免贻笑大方。
  木铎:大家都不是三岁小孩。这样的作品当经典,高高挂起,把读者当白痴吧。
  山城子(编辑)回木铎:经典不经典,也不是你的眼光能决定的吧?嘿嘿!!
  高世现(主持人):刚从长沙回来,接受批评,任何一首诗总有长短,尤其是我这个新人,诗无止境,批,比评更能鼓励我。谢谢楼上所有发言,批坏,评好,才是批评,我觉得这才真实,原谅我不引用,也不反驳,只感谢对这首诗的发言。
  韩庆成(流派网管理员,事件总体原因制造者,嘿嘿):世现兄的回复很大度。所以,对经典的批评之声,不但可以有,而且必须有。当“重读经典”栏目推介的经典被批评、被质疑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沮丧,相反,我们感到的将是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包容。
  ——引自2月29日《重读经典发刊词》。要耗费七年时间写一部四万行的长诗,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经典意味的壮举。
  ——引自《重读经典》:高世现《鸿门宴》征集评论,做一个补充:《鸿门宴》只是这四万行的沧海一粟。
  木铎回韩庆成:一斑窥豹,依我之见八万行也不见得有见地。杨炼刚出的《叙事诗》就不太成功,何况他本擅长“宏大叙事”。(握手)
  山城子(我尊敬的老师老腐朽):朽言论自由,却不等于可以盛气凌人,说什么“不值一批”云云的话!
  再说点题外话,此坛高人林立,如徐敬亚、梁晓斌先生,想请教一下“经典”的概念如何诠释。我只能从百度百科引用如下:
  木铎的提外话:
  经典:1.【基本解释】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如:经典著作。
  2.【详细解释】(1)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汉书·孙宝传》:“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於经典,两不相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祭祀之理,制於圣人,载於经典。”
  (2)指宗教典籍。如:《圣经》,《古兰经》,《大藏经》等。
  (3)指文献典籍。如: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司马迁《史记》,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等。
  3.【引用范例】《法华经·序品》:“又覩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唐白居易《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佛涅盘后,世界空虚,惟是经典,与众生俱。”《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且说如今三教经典,都是教人为善的。”丁玲《杜晚香》:“杜晚香没有引经据典,但经典著作中的某些名言哲理,都融合在她的朴素的讲话里了。”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箱子里都是袖珍本的经典文学作品。”
  据韩庆成先生说:“做一个补充:《鸿门宴》只是这四万行的沧海一粟。”
  又据作者说“之后有变化,《酒魂》第六章几乎是散文的结构,《人魂》则有几乎是小说的结构,但用的是诗的语言,剧本的一些切换,远镜近镜的转换只为跳跃的思维服务,慢慢来吧,目前全力修改《酒魂》......”
  小子不才,试问一部还在修改中的作品可否称作“经典”。那位高人告我,以解我惑。让我也长长见识。
  (另外得声明一下:此就事论事,只关文本,不关个人,以免伤了和气,原因是既然挂出来了,那就不只是“私产”,而成“公器”)个见。
  草帽:朋友,尊重每一首诗歌作品,这是我们写诗歌人需要具有的胸怀。如果你觉得某个作品不好看,可以舍弃这个作品,但我们还是得尊重写作者的劳动。这首诗歌写了几万字,这也是劳动的成果。俺们还是回到诗歌来谈诗歌,诗歌之外的事情没啥意思啦。问候并帮你消消火气哈。城子兄是我们大家都尊重的长者,说话还是客气些好呀。
  附争议小评:
  豫姝:看到长的诗歌就头痛,为楼主敢于挑战权威的无畏精神鼓掌是否提个建议流派网的经典推荐以后不要领导们个人拍脑门定行不
  要不也弄个精品推荐委员会30进1010进55进1给大家推荐众望所归的精品诗歌!
  逮吗说吗:确实不是经典,能够有耐心读完此诗的人,脑子肯定也有毛病。
  纪开芹(编辑)回逮吗说吗:其实,你也不能这样说的。呵呵……读完,是对诗人的尊重,最起码的。对不对?你写出来的诗,不管好坏,那是你的心血,你是爱它的,自然也很希望有人来欣赏它,珍爱它是不是?好与不好,都是次要的。读完,也未必就是脑子有毛病。因为我就是读完了,而且不止一遍!所以我有必要在这儿回帖,而且说一下,我脑子没有毛病。但你若认为我有毛病也可。呵呵……
  逮吗说吗回纪开芹:你是在拍马屁吧?
  纪开芹(编辑)回逮吗说吗:给你尊重,你自己不知,手拿不吃,用脚夹着吃。不理你,比打你还难看。免得蛆虫沾身,恶心坏了我。
  逮吗说吗回纪开芹:你本人就是蛆,只会说奉承的小人。我说的实话,这首诗根本提不上经典。你是农村泼妇本质暴露了,见不得别人说实话。写诗不是你的事情,还是回家种地吧!
  逮吗说吗与纪开芹(编辑)两女人论仗(免帖):具体内容[url]http://www.zgsglp.com/thread-41420-7-1.html[/url]
  敬石堂批判女人们:素质在争论中灰飞烟灭了..人的本性是什么呢?诗人啊..我建议用诗骂,方显你们水平...
  杨立(编辑)刚看到此帖及回帖,觉得好笑。
  一首诗成功怎样?不成功又怎样?
  我觉得根本不用较真。哈哈。
  不过,对于有恶意骂人倾向的当然该狠狠批!
  (至于讨论的诗到底好不好暂时先不管)
  豫姝:O哈!够狠,诗骂还是国骂?
  张无为(主持人)回杨立:对于有恶意骂人倾向的当然该狠狠批!——正确;但前面不正确——
  一首诗成功不成功是可以也应该较真的,哈哈。讨论的诗到底好不好,很难暂时先不管的。因为讨论之前大多先已认定了。所以,欢迎有理有据地论,尽可就事论事地争。至于最后的结果倒不必在意,应该在意的是争论过程中的相互启示。
  素手(编辑):前几天我很佩服能读完这首诗的人,可能是因为最近对诗歌的疲劳感,感受他的诗的语言已经停留在词语上,就没阅读。个人感觉这是需要有耐心的人阅读的诗。在网络上一天能阅读下来的诗歌简直太少了,因为审美观念不同,对于性格柔和的诗人和有先锋意识的人的区别文本还是有差异的,我感觉各位说的或者都在理,或者没完全表达出来就卡住了,不喜欢看吵,互骂是不正确的,喜欢看评论。如果不喜欢说出不喜欢的道理,喜欢就说喜欢的理由。我不喜欢看长诗,更喜欢看短一些的,因为时间有限,但是这首诗离我心目中的经典有太多的差距,或者我们没走进作者的内心,他要表达历史还是精神,朝高写就越发地显示文字给我带来的疲劳,如果从低一点下手,或者更能打动我。
  我也曾做选稿的时候一天要读几十首诗如果遇到这类长诗阅读不进去,因为没看见生活内容,今天早晨从头到尾看完这首诗,感觉能看进去了,我是不是头脑也有了毛病?但是没什么毛病,因为你们争论了吸引我来看,如果不争论我真不看啦,时间有限,我是珍惜时间的,也希望大家不争吵,逮说话急了点,根据我平时接触逮她为人非常好很善良,也爱说真话。谢谢你们!
  豫姝回素手:一首诗歌如果首先给读者读不下去感觉那么本身就是不成功作品准确讲不是完全成功之作
  素手:这里被推上的经典在我眼里很多不是经典,但是要尊重作者们,他们为诗歌付出太多了,也尊重主持人和管理者。但是,我希望看见好诗在经典里真正出现。“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结尾还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诗歌这么长给人第一视觉有疲劳感是真的。
  豫姝回素手:所以我建议本网经典之作最好也海选一下比较好比如每个月的精华作品全部罗列出来大家投票决定1-3篇这样子虽然不一定是精品但最起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审美。领导拍脑门的事情还是尽可能少出现为好!
  素手:这里需要改革更新观念,并不是诗人的名气大,诗歌就是好诗,你的建议非常好。既然是文字就该拿出来受批,每个作家和诗人都要接受这一点,好诗人更该出来接受批判!
  总结:同意豫姝的建议/本网经典之作最好也海选一下比较好/比如每个月的精华作品全部罗列出来/大家投票决定1-3篇/这样子虽然不一定是精品/但最起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审美/领导拍脑门的事情还是尽可能少出现为好。既然批判就要有不同声音出现,并不是三言两语就打发一个诗人和他的一首诗,他是有缺点的,不能一味的赞美应承,要给其诗人发展的意见有一个建设性意义和给其他人说话的余地,当他要完成诗的时候你要站在“无我”的状态,不要顾忌所有,自己首先要把个体放下,才能说出真话。一个很好的诗人毕竟走到大众中去要经过时间考验,要允许各种批判声音出现,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也是迫不得已得罪流派网诗人,谢谢诗歌,他教我学会担当和对自己的挽救,如果这里我没有了话语权,我还有博客,我也对自己的孤独谢罪!                                                

                                                                         2012/7/13
    高世现,“微诗体”发起人,《新诗经》主编。近年来致力于微博时代的诗歌建设,在腾讯微博主持推出了 “首届微博中国诗歌节”、“ 中国诗人巡礼”、“微诗接力”、“新诗经”等专题。代表作为创作中的超40000行长诗《魂魄•九歌》。系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嘉宾诗人。
  《魂魄•九歌》全书共九部,目前已完成上卷三部计28752行。《鸿门宴》节选自《魂魄•九歌》上卷第一部《酒魂》第5章,已收录入《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卷)。
  要耗费七年时间写一部四万行的长诗,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经典意味的壮举。高世现是一个苦吟诗人,也是当今为数极少的不计私利苦苦献身诗歌发展的奉献者(以我孤陋寡闻的了解,在奉献这一点上,能够与高世现比肩的,在网易做《新世纪诗典》的伊沙算一个,自嘲为“诗歌的仆人”的南鸥算一个,编《诗歌周刊》后的我也勉强可以算一个……这种奉献,绝不是写一些诗、拿一点钱所能概括)。也因此,我内心对高世现充满敬意。
  就作品而言,从我读到的《魂魄•九歌》部分章节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纵横古今的飞扬激情,诗中的色彩和乐感,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应征评论请发至“诗歌评论”栏目,[url]http://www.zgsglp.com/forum-38-1.html[/url])

附录回贴(有跳帖)


我:任何批我的文字我都接受,但我不希望因我引起无端无谓的争端和骂仗,只是一首诗而已,大家都心平气和回贴,不能因此派生"挺我""反我",引起论坛骚乱,那时我则不知向谁谢罪了。我只乞求大家对诗不对编辑不对论坛。
谢谢素手。谢谢所有关注这首诗的人。

萧清:别太较真了,素手。对汉语诗歌经典的甄别,需要时间,起码得50年。看我的那篇《诗坛的乱相》,对于现状就一目了然了。不能要求别人完美,我们本身就不完美。
风之子回萧清:萧清说的极是,对汉语诗歌经典的甄别,需要时间,起码得30~50年,想法基本一致;有的经典(含画作)可能需要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检验与评判。
素手(回萧清):因为本身并不完美所有才有了诗歌
我:还有一点,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不是经典,我自个建议,让这首诗撤下"重读经典"栏目,让第十期空缺或下一位补上,所评出的当普通点评,我这个新人今后再加劲就是,但也不是为了"经典"才写诗的。
再谢所有关心这首诗的人。
木铎:再说点题外话:这场论争给我感受最大的是流派网的管管们对读者的疑问,严肃、认真、负责地回应,最是难得。在一个无经典引领的时代,寻找“经典”,从精神向度、语言向度、现代汉诗写作向度而言,具有必要。但在一个“神隐遁”、“偶像”失落的时代,也即“主体”被解构的时代,寻找“经典”之路当是一条精神上的冒险,一如对“家”的寻找,那是对“温暖”灵魂诗意的追寻....
     给各位上茶消夏。
萧清:写诗就是精神领域的“一次绝对冒险”,对经典的甄别,更是险中之险了。所以,有非议、批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不赞同你说话的观点,但支持你说话的权利”,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论坛就是真正的兼容并包了。
我:韩总的本意也许是"寻找经典",而非"判定经典",我说的这次对我,而我开始也是有过意外的惊喜,但"退出经典"也许使我更轻装,自己还那么年轻,何必用"经典"的大石砸自己,然我"退出经典"也并非怯场了,批与评对任一首诗都有其尺度,我对写诗的信心和恒心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哈哈。自笑一声。释然。
廖又蓉:赞同素手在第一段里的建议:
既然这里是诗歌流派网,不是文人相轻网,就应该海纳百川,一视同仁,进行尽量纯粹的、去人情化的专业批评。那种把自己喜欢的风格和诗人强行贴上“经典”的标签,一看见有不同的声音就紧张起来,马上反驳,又不说出个所以然来的做派,只能给人一种在包装、给自己“内伙子”当推手的感觉(这种人的本能虽然在潜意识里是不可控制的,但在制度上应该可以尽量规范),继续下去只能显出这个论坛的小家子气。
张无为:世现大度参与,很好。欢迎为诗畅所欲言。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的。
里海:高主持要求撤下“经典”是一个心胸开阔诗人的态度。我很敬佩他对诗歌执着的奉献精神和接受批评的度量。
正如很多小说、画作、音乐作品不能被当世认可,却被后世热捧一样。高先生的作品是不是经典,是可以探讨的。不是我们哪一个人说是或不是就算数的,要用时间来说话。就如管党生先生作品,有人说垃圾,有人说经典,也需要时间的检验。静下心,细细读,两位争议人物的作品都有他独到的地方,不是谁一棒子就能拍死的。在诗歌被边缘化的时候,作者更需要的是鼓励和善意的批评,而不是恶语相加。我们不希望出现梵高、海子。
我喜欢高先生的作品,我看到了一个爱诗人的全身心努力。我也喜欢管先生的作品,同理,他也是用心来写诗的。
我到觉得不必撤下作品。我们来作一次《争议经典》,用你的诗评来赞美或批评诗歌吧,不要打无聊的口水仗。
素手回我:非常喜欢你的大度,也不要担心大家对诗歌争议,争吵是不正确的。诗歌被顶了出来被大家评论是必然的,有冒犯处多多担待。
不用撤下来,您的诗歌当被“牺牲”一次,也是一种爱。
我回素手:绝无冒犯之说,能对这首诗所发生的言论都是认真的人,我心存感激,包括另帖的十字阿西,我担心不是个人荣辱,而是怕不必要的"口水仗"影响了大家影响了论坛。其实,我是大傻冒,用不止七年的时间写一首诗,加上之前近十年的学诗龄,虽然今年我才35岁,但实际已写了20年,但在2011年之前,诗歌圈是没有一个人知我的,可以说我的写作来自宿命,我的孤独与生俱来,来自我的身世,可参考[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746b001013waa.html[/url]   ,所以我的《鸿门宴》是为我的孤独而写,也很多人读出我的"孤独"。我也不知何为大度,我只知道作品一出来,我接受批与评是必须的。谢谢你用这种方式关注了我,其实,就算来骂我的无也敌我之分,我只知道那是冲作品来的。握手。
素手:流泪三次,非常感动,也想到自己诗歌创作的几千首,想到自己的疯狂,也想到宝贝的奶奶,甚至我感觉自己也是周围人行同虚假的摆设。大孤独。
我:所以我说:对我的孤独谢罪。谢罪,我是有罪,甚至我的孤独也是罪的。之前有罪,现在依然有罪,每天朝8晚11的上班,我的孤独是画地为牢,每天回到宿舍看到儿子已入睡,天天如是,我与儿子几乎无言语,我的天伦早被掠夺,所以我将我的孤独置于鸿门,千古一宴也醉不倒我,我回到鸿蒙,也没有用......
杨立:按照自己的路子,继续写下去。
任它雨骤风狂,我自岿然。
我:谢兄弟。不为写作而写作,是命,我QQ签名一直没改:诗是我的命,做一个诗人是我的宿命。
杨立:同感。命。写诗的命。
中国诗坛看起来好像蛮热闹,其实,当今这个时代,13亿人口中,有几人还在乎诗歌呢?
我:不是命是什么。
摘录一段:“奶奶对我的好,是永写不完的。那就只重点说一件吧。奶奶,感谢你,为我演义了现代版的“孟母三迁”。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孟子,但奶奶与孟母却是一样的心思,想我好。为了我的学业,你从七十一岁始至八十岁这十年辗转搬了四次的家,跨了两个省。孟母之三迁当其壮年,行动利索,而你却是以一个七十岁以上的年龄完成这些浩大的搬家工程。这不仅仅在于搬运过程中的繁冗,而且每次搬家所带来的周围环境的变迁与邻里的异动,还有买卖房屋的程序和选择日课吉时的习俗都要处理,这多么为难一个老人!每念及此,我更痛心,这七年,我都痴心奋力写《魂魄九歌》,将奶奶太太儿子都凉一边了。《魂魄九歌》从几百行到二万行再飚到四万行,一稿,二稿,三稿,马不停蹄,朝思暮想,夜以继日。那可真算是一次自虐性的写作,写到呕心吐血。这是一次疯狂的写作,正如一场孽缘深大的恋爱,《魂魄九歌》吞吐着我巨大的肉体疲劳,精神狂欢,但也因此忽略了身边至亲的人。因为写作,我成了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丈夫,孙子。我的存在,形同虚设。巴尔扎克对他也许是毒药,雪莱对你也许是陷阱,而写作中的那个我对我的亲人也许是草木。”

木铎回里海:

      支持里海建议,把标题的“重读经典”可否改为“寻找经典”?
      又再说几点个人陋见。高先生《鸿门宴》一诗,当为一首好诗,但称“经典”确有待锤炼。原因如下,说出来与诗友商榷:
      之所以为好诗:仅“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今夜我必须在场/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我的肝胆出来照明”等诗句,即可见诗人的才气,仅这些句串起来,就如一串耀眼的珍珠光彩夺目,不说发绿,飘红也不是难事。
      之所以不是经典:因于其中瑕疵亦不少,我只指出一点:诗中的“我”过于支离(当然也许在过三、五十年,会有新的观照视角“诠释”,如乔伊斯“预言”自己《芬尼根守灵夜》要拗断评家的脖子,是三百年后才能说的天书。或许这些瑕疵,竟完全是“宝贝”也未可知。就我目前个见而言,是为瑕疵。)
      一、肆无忌惮、胆大包天、叫千山归降、大雪顿停、肝胆照明的我,气势轩昂、目空一切、没有对手;
      二、我的心一分一秒干干净净、一寸一厘明明白白、自斟自饮、孤独之我,这是一个“独立自由”的我;
      三、思无有之乡、弃功名利禄如浮云,有隐趣的我;
      四、隔世怔忡的我,史前之我,向我的孤独谢罪之我,可是无意识中之我?
      五、不痛快的我、拼爹、拼马爹利XO之我,即世俗之我等等。
      相互之间随意过渡,互相冲突,如果是意识流之我流动,那会更好,但愿。望诗友指正。

      附录:《重读经典》:高世现《鸿门宴》征集评论

     高世现,“微诗体”发起人,《新诗经》主编。近年来致力于微博时代的诗歌建设,在腾讯微博主持推出了 “首届微博中国诗歌节”、“ 中国诗人巡礼”、“微诗接力”、“新诗经”等专题。代表作为创作中的超40000行长诗《魂魄•九歌》。系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嘉宾诗人。
  《魂魄•九歌》全书共九部,目前已完成上卷三部计28752行。《鸿门宴》节选自《魂魄•九歌》上卷第一部《酒魂》第5章,已收录入《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卷)。
  要耗费七年时间写一部四万行的长诗,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经典意味的壮举。高世现是一个苦吟诗人,也是当今为数极少的不计私利苦苦献身诗歌发展的奉献者(以我孤陋寡闻的了解,在奉献这一点上,能够与高世现比肩的,在网易做《新世纪诗典》的伊沙算一个,自嘲为“诗歌的仆人”的南鸥算一个,编《诗歌周刊》后的我也勉强可以算一个……这种奉献,绝不是写一些诗、拿一点钱所能概括)。也因此,我内心对高世现充满敬意。
  就作品而言,从我读到的《魂魄•九歌》部分章节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纵横古今的飞扬激情,诗中的色彩和乐感,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应征评论请发至“诗歌评论”栏目,[url]http://www.zgsglp.com/forum-38-1.html[/url])

  附:《鸿门宴》原作
  文/高世现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
  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
  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
  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
  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
  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
  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
  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
  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
  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
  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
  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
  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我的对面
  全是空案空座,王霸都自刎了,
  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
  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
  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
  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
  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
  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
  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
  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
  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我看见我正与隔世怔忡的我相逢于苍茫之中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我也瞿然惊见
  史前之我,垓下土,霸上尘,我的右手跟我左手化干戈
  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
  来,要拼就拼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
  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
  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
  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
  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转载地址:[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746b0010174ms.html[/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偶然看到这首争议很大的作品,那里烽火狼烟。诗歌流派网是高手云集的地方,似我等小民,哪里还敢搀杂其中。但是会又说回来,即便作者听到不同的声音甚至批判的声音时,不爽或者很不爽,事后还是要冷静下来,以重新审视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作品,对待他人评判。我赞同一句话:作品出炉之后,即非个人私有,应该经得起浪淘沙。
依我之拙见,高世现诗友的《鸿门宴》外表确实强大,但内芯确实中干,一气高亢并非佳音,有起有伏才是韵律。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围观看热闹!
在诗歌流派网,我一进去,就开始了笔战,有时,只是表达自己一点真实看法,却引起了争战,想想不值。对于里面的经典,我也有一些看法,例如有写四万句长诗的,整首诗没有一个故事情节,都是一些零碎的心理感受,我想这样的诗还是短一些好。但也被捧为经典
我觉得长诗要有情节,要有波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