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876
- 帖子
- 1510
- 精华
- 4
- 积分
- 1670
- 威望
- 1670
- 金钱
- 1634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14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6-6
- 最后登录
- 2013-6-10
|
16#
发表于 2012-7-4 20:20
| 只看该作者
摘录一点:
西方的诗,其实大致跟中国传统的诗是差不多的。我们中国所说的声律,在西方被称为商籁,汉语的平仄,在英语被叫做抑扬。
有一种抑扬格的格律诗,叫做十四行,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是一种严谨而规范的诗体。它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来传到欧洲各国,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之时大为流行。它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十一个音节,韵式为A B B A ,A B B A ,C D E ,C D E或A B B A ,A B B A ,C D C ,C D C 。另一种类型称为“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或“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十个音节,韵式为A B A B ,C D C D ,E F E F ,G G 。
十四行诗在西方很是出名,曾是十六世纪末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上个世纪初,传到中国之后,曾被闻一多、新月派诗人、冯至等人进行模拟创作。
当然,由汉字写作成的十四行,对于它原本的格律形式,只能是借鉴、参考。每句八九字或十几字,句式尽量齐整,按照四、四、三、三或四、四、四、二的分段法分为四段,也就看上去像模像样的了。至于押韵,会押的就押,不会的就不押,也未尝不可。
——新诗部落【十四行诗】专栏负责人:艄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