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孙祝田:从诗歌的本质意义价值看诗歌边缘化及未来

  1
  当流浪诗人、诗歌边缘化等字眼和现代诗歌连在一起,或者成了现代诗歌的注脚,诗歌的意义和价值随着朦胧诗歌朦胧了。诗人就像迷途的羔羊,甚至分不清鞭子抽来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挨那许多的鞭子。
  有人说中国现代诗歌存在真正文化内涵的缺失,有人说现在根本就没有诗歌,当然也没有诗人,有人说诗人下岗了失恋了,诗歌本来就是那些不得志的人们疏泄失意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的来说,诗歌在这个时代,没有意义和价值而言了。当然诗人也就无利可图,没有地位了。诗歌自然也就没有将来了。
  我觉得这些论调首先来源于诗歌现状。什么现状呢?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理念的多元化,甚至泥沙俱下,使得中国文学走下圣殿,作家诗人头上不再有以往的光环。生活节奏的提速,使得人们没有了玩味诗歌的闲情逸致,空虚的心灵更喜欢寄托于快餐式的文字。网络兴起,网络诗人来自草根就像草一样顺风顺雨的萌生起来,形成了乱草丛生的大草原。诗人不需要考评,不需要专家认定,也无法考评认证。一个个大小的圈子,就是诗人的滋生地快乐园。
  其次,原因在于诗歌历史给现代人造成不少诗歌诗人存在的假象。这就是诗歌可以获得名誉地位,唐宋年间仅凭诗歌就可以成就一生功名业绩,流传不少身居简陋一诗跃龙门的故事。解放初期,乃至文革后改革初,国家还是给了一些诗人地位声誉及相连贯的利益。这就使得诗歌有了假象,就是诗歌的价值相当程度的具有功利价值。当然也使诗人有了假象,即诗人就是写诗获得功名或盛名的人。
  第三个,是由前两者导致的,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或者极大程度上忽略了诗歌的本质价值和意义。
  诗歌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很简单,诗歌就是抒写性情的一种特殊文体,写小我也好,写大我也罢,写超我也是这样,就是借助这种虽能疏泄情思的文字形式,抒写情思而已。有人强调诗主抒情,这就是强调诗歌内容偏重于情绪。有人强调诗言志,就是强调诗歌内容重在抒写自己志气志向有时候就是哲思。前后并不矛盾,情中有志在,情的特色就是志的特色和趋向。志必然导致情,没有空发的志气,志通过情愫表现出来。两者只是各有偏重,包含在情思二字中。
  2
  语言文字的艺术中,只有诗歌这一体式,最利于直接精炼的抒写情思。散文也是有平铺有叙述讲连贯的,而诗歌最能随情思起伏回旋跌宕甚至飞越,在意象或意境的体现上,会有蒙太奇。而这一切,都遵循诗意的情思,所有的语言行为都是为了抒写情思。我认为这就是前人所讲的诗歌是直抒胸臆的意思。也就是说,诗歌的直抒胸臆,不是语言的浅白直接,而是指情思疏泄的直接。其它的文学体裁,诸如小说剧本等在直抒胸臆这点,在直接疏泄情思上,更加无法与诗歌相比。
  从受众角度来说,诗歌阅读中,我们可以直接受到作者情思的感染和冲击。像小说剧本等,我们就不能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情思,我们直接获得的往往就是情节和那些主人公感染影响。尽管我们清楚的知道,所有的因素都有作者的情思在,但我们不会直接想到,一般受众也不会想这么多。
  诗歌或豪放或婉约,都是这样的抒写自己一时一地的感触抒写激荡的情思。
  或地位有高低,或种族有差异,而人皆有感情有思想,人皆有需要疏泄的情思,倘若掌握了疏泄的这种文字体式和相应的艺术手法,这人就可以写诗了。写得好,写得多,甚至有了理性的探究和审美的追求,这就是本质意义的诗人了。如果诗作影响深远,甚至传世,这就是诗歌大家,就是诗人的杰出者。
  诗歌的本质意义带来诗歌真正价值的认识。诗歌的价值,对诗作者而言,第一就是完美的抒写一时情思和感触,再就是带来自我艺术的愉悦,体现自己的志向和审美;第二就是把前面这些自我的情思精神传达出去,达到一种艺术的交流,其中是知音的寻求;第三就是社会影响和历史价值。此外才是附属性的名利之类。对于真正的诗人,或者今后的诗人而言,得其一二足矣,此外的附属价值任其自然吧。
  3
  诗歌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从创作当时而言就是疏泄情思传达审美和精神并获取交流,这样说,会有误会,就是认为不必考虑其它,比如诗歌的发展啊流派的论证啊艺术手法的多样和审美的多元啊。诗歌发展到今天,古体诗歌的情思表现方式或叫构思方式,几乎难以逾越了,因为无论今人古人,感情总是多传承多相似的,要不我们就不必引用古诗词来帮助表达自己现代的情思了。现代诗歌从一开始,就在形式上在语言结构上效法于西方诗歌,表现手法也大量拿来。其实这并不说,就必须只靠拿来,而忽略民族诗歌艺术的传承。先行者,早就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体现了,东西方诗歌艺术的融筹。这就是即借鉴西方诗歌的精华,更发掘传统的艺术和思想。
  总的来说,诗歌对于诗人来说,最本质的意义在于抒写情思表现审美和精神取向,在艺术上,每个诗人都有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的需要,都有广泛研究,转益多师的必要,都有为促进百花齐放而努力的责任。至少不可以,只认可自己选择,盲目抨击别人的追求。有些诗歌诗论都很好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就觉得,自己欣赏多种艺术探索,喜欢不少人的诗歌,可自己的诗歌,却不被人认真对待,有人还声称其人诗歌不如诗论,是个只会说空洞白话,缺乏实践能力的人。这情况很大程度上,就因为,许多诗人只注重自己的诗歌路子或艺术追求,不去注意研究别人的求索。建议这些人,开阔思路,豁达心胸,广泛研究,只有在大视野高视角又有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诗歌。当然可以拿诗歌当自我的乐趣,寻一二人赏识足矣,历史上不乏其人。但相信诗歌艺术追求的主流,不是这样的,历史会证明这一切。
  4
  有人会说,既然你说的诗歌本质意义和价值,不能给诗人带来相应的实际利益,这诗人不是成了唯精神主义或叫理想主义者了吗?应该正视,诗歌史确实产生过这样的人和现象。但个例不代表全部,我不认为抒写情思就非得脱离社会实践,不认为诗人就非得社会现实相抵触,搞得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诗人,重视诗歌,追求诗意人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上自然有诗人的特色,超越世俗而不脱离世俗,心胸豁达,视野开阔,洒脱飘逸或忧患凝重或闲雅清灵,但到底是人不是神,一般也绝非圣贤。
  从诗歌本质的意义和价值来看,诗歌的现状其实是不错的。所说的边缘化,有其真实的含义。这就是,诗歌不会像古代那样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历史发展到了多种文学并存的时代。网络给主流媒体越来越大的冲击,电脑的普及势必把视听纸媒冲到历史深处。或者把它们卷入网络。网络电视台和网络电台,还有与纸媒匹配的网站,都证明这一切已经开始。网络冲击了诗歌的神圣,却又给诗歌带来了无限生机。
  网络诗歌的春潮滚滚,网络诗人的崛起,就是铁证。更多的人看电视电影听音乐,不少的人读小说看看散文,许多人认为没有时间读诗,或者诗歌没有吸引读者的力量。但是,诗歌的创作是如此形成气候。我不知道别人怎么读诗的,我是喜欢读诗的,我欣赏不少诗友的诗歌,喜欢各种风格和流派的诗歌。简单的说,我喜欢在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中,欣赏古今中外的诗歌,并乐意多种艺术手法的尝试。我的许多诗友也都是喜欢读诗的,并且喜欢读诗论,喜欢读我的诗论,也喜欢读别人的诗论。不知道那些说没有人读诗的说法是否来自调研,或有调研,不知道能否具有代表性。有一点可以理解,诗歌不占主导地位,当然就有很多人不以读诗为主了。这并不能说诗歌就没有读者了。相反,诗歌的读与创都与其它文字一起进入了一个空前便宜的人多势众的时代。
  5
  发展是硬道理,说到发展,有人说作古体诗歌难出唐宋,现代诗歌难胜西方,我不知道这些人靠什么做出的论断。相信会有一大堆道理。但我认为一定没多大道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时代精神,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时代的情绪体验和思想意识。这些的不同,通过不同以往的意象传达出来。是不是就不同于古代西方?为什么觉得,现代文化有什么缺失呢?现代文化,起码要有三部分,一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二是西方文化的借鉴,三是我们当代人的全息思维创新有为。以第三为主,统领全局,就是现代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诗歌是在这样的文化中的情思的疏泄,当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诗歌本质意义和价值来看,有人的存在,就有情思疏泄的需要;有语言的存在,就有借助语言疏泄情思的需要。需要决定选择,诗歌会随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会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很高的诗歌理论,发展的诗歌理论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我赞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