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85
- 帖子
- 75
- 精华
- 65535
- 积分
- 76
- 威望
- 76
- 金钱
- 76
- 在线时间
- 1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4-6
- 最后登录
- 2013-2-25
|
1#
发表于 2012-6-11 16:39
| 只看该作者
家一样的太平湖
满怀着朝拜文学圣殿的期待与渴盼,4月6日上午,我们从霍山赶到安徽大剧院的停车场。《安徽文学》的编辑 何冰凌老师,在负责接待从各地聚集而来的学员。跨上由杂志社包乘的大巴车时,张娟已于我们三个先到,特意留好了位置,邀我与她同坐。午时12点,车子准时出发,开往此行的目的地——太平湖渔村。
可能是旅游开发已经相当成熟的原因吧,车子从合肥市区转上高速路,路况一直不错,也没有拥堵。一马平川,风驰电掣的豪情快意,也油然而生似的——大巴车是“春风得意马蹄急”。
一路上,窗外江河滔滔、风景如画。初始有平原。延宕不了多远,就有隐隐的大山。时值四月,金灿灿油菜花开得正盛。阳光下,宛如大片大片的黄云在眼前掠过。芦苇刚抽白,田埂上,池塘边,三两成簇,星星点点散布在皖南和煦的微风之中。
我没有午休,居然也无倦意。坐在身边的张娟,如孩子般欣喜着。不停地用手机,拍下动感的画面,再从相册里调出来,反复欣赏。
约摸三个小时的光景,大巴车稳稳当当地,停在太平湖渔村旅游接待中心的门口。进入接待中心,我见到了一年前认识的《安徽文学》总编——倪和平老师。强抑内心的喜悦,热切的上前打过招呼,就开始办理报到、缴费手续。
创研班的课程安排表和住宿安排表,都贴在右面墙上。看了真是让人兴奋。这次给我们上课的,有未曾谋面的老师:讲授《散文之美》的唐先田、讲授《小说创作态势》的段儒东、讲授《跟小说过招》的李国彬、讲授《后现实主义》的孔阳;有已有面缘的老师:讲授《有灵魂有痛感的写作(诗歌)》的何冰凌、讲授《我看好看的小说》的倪和平。还有,开场主讲《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压阵收官《西方文学》的,是同一个人——著名编辑孙叙伦老师。去年5月,在六安市文联举办的文学培训会上,我第一次听到孙老师的讲课。他那出口成章、儒雅气质和磁性声音,深深印在了脑海。我梦寐以求再次见到孙老师,聆听其“传道、授业、解惑”。谁曾料,在太平湖畔,我梦想成真了呢?
首届安徽文学创研班,是一次组织规模较大的培训。来自江西、广西及全省各地,南蛮北侉的学员有100多人,分别散住在11处左右相邻的渔村酒家。俞亮、张娟和我——霍山小南岳文学社的3个女学员,都住在小平酒家。我们这些文学追梦人,在这里共同度过了5天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住在这里,我们觉得有一种家的味道。小平酒家的孩子,长得欢实,头脑灵活。不仅能招待客人用餐,早晚还楼上楼下的忙着,到客房收水瓶、送热水……虽年少却懂事,如我们的侄儿。
初来黄山,一到太平湖,扑面而来的,是春的气息,还有四月里的花香沁脾。这里给了我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热感。我的家乡霍山,有铜锣寨风景区,素有“小黄山”之称。与驰名中外的安徽黄山风景区的气候、地貌、植被、物种一样。浓厚的乡情、淳朴的民风、乡间民俗也大同小异。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营着茶、栗、竹、菌、鱼等生态绿色食品,当然还有来自风景区的旅游接待。青山钟灵,绿水毓秀。太平湖与我的家乡——霍山县城也是相似的,清丽、洁净、平和、亲切。
放眼整个太平湖,格局奇特。熙来攘往的一条平坦大道,酷似一支如椽巨笔。旁边,就有一泽似圆又似方的湖泊——太平湖,象征着一方“砚池”。“砚池”三面为山,山势于竹木掩映之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线条圆浑简练,外形俏丽挺拔。葱茏竹木、映山花红,在晨光夕阳中,宛如孔雀开屏。有应景的诗作,如:“山当笔架彩云开,天然湖泊作砚台。子孙挥动如椽笔,呼得文昌武运来。”
记得那天,即将与太平湖说“再见”的时候,正巧逢上太平湖的雨天。浇透了的田野,加上山间缭绕的雾气,仿佛是一幅湿气氤氲的水墨画一样,妙不可言!太平湖,人留客哟,天亦留客。
《安徽文学》杂志社组织我们到太平湖培训,不难看出老师们的一番用心了。太平湖,已成为《安徽文学》培养文学新人的见证。太平湖,已成为“首届安徽文学创研班”这支文学皖军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常常梦回的一方乐土!选择太平湖,《安徽文学》就是选择了一个符号。太平湖畔的那方石“缘”,不就是《安徽文学》引领文学皖军征战的通关大印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