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大别山诗刊绿色诗群简介(急要各位管理代表作1——2首)

  大别山诗刊绿色诗群简介(申报《中国诗歌1988——2011<蓝皮书>》资料)
  一、创办经历:《大别山诗刊》论坛先于《大别山诗刊》,论坛始建于2006年,2007年5月顺利出版创刊号,至今已走过五周年。其间,2010年由于乐趣园论坛的关闭,《大别山诗刊》新论坛于2011重新创建。《大别山诗刊》也曾经历过被查封,到艰难复刊的坎坷;创办人碧宇经历过下岗、办刊经费严重不足等诸多困扰。但是,执着的信念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无私帮助,让大别山诗刊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刊22期,并出版了桃花诗会、正东杯全国诗歌大赛、清荷铃子诗歌研讨会等专辑若干部。2012年内,还将陆续出版诗歌赛事、纪念创刊五周年、高山松诗歌评论集等专辑5部。
  二、诗刊性质:民办。
  三、诗歌理念:绿色诗歌。即提倡:绿色诗歌办刊宗旨、绿色创作理念。他们认为:因为绿色除了永恒,还有就是自然、生命,还有爱,甚至一切美好的事物,太阳眷顾万世生灵,在他们眼里都是绿色的。所以,大别山诗刊群体一直追求绿色,提倡“绿色诗歌”写作。
  四、代表人物:碧宇、清荷铃子、重庆子衣、高山松、寒烟儿、松山居士、阡陌等。其中,重庆子衣、清荷铃子、寒烟儿、阡陌均出版了个人诗歌专著,碧宇个人诗歌专著《绿色书》也将于近期出版。
  五、主要活动:
  在创刊人诗人碧宇的带领下,在骨干重庆子衣、清荷玲子、高山松、寒烟儿、松山居士、阡陌、红尘浪子、殷晓媛和十五岚等来自五湖四海诗人们的努力下,通过评选论坛之星、出纸刊、进行诗歌点评、举办诗赛活动等方式,吸引了众多民间诗人。自2008年以来,先后举办过较有影响的诗赛活动多次。主要有:
  1、2008年与六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牵手松潘朗诵会”。
  2、2009年独立举办了“安徽一笑堂六安瓜片”杯全国诗歌大赛。
  3、2010年与《读者论坛》联合举办了“桃花诗会”、“情系大西南”,独立举办了“为玉树祈福”主题诗赛;与《诗选刊杂志论坛》联合举办了“端午诗会”;与六安市委宣传部、六安市文广新局、六安市文联、《皖西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正东杯”庆六安撤地建市十周年全国原创诗歌大赛;与《核桃源论坛》联合举办了“七夕诗会”;与《中国当代诗人论坛》联合举办了“中秋诗会”;与《江门文艺网络选稿论坛》、《核桃源文学报论坛》、《诗深圳文学论坛》和《百家诗社》共同举办了“联合诗会”;与中国大别山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中国市场经济论坛、《中国大别山》杂志社、《大别山》杂志社、《九头鸟》杂志社联合举办“相约大别山”首届作家艺术家大别山之旅文化采风笔会暨2010年度“大别山年度诗人和十佳诗人”颁奖晚会等一系列的活动。
  4、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由霍山县委宣传部主办,《大别山诗刊》杂志社、六安市茶叶产业协会、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共同承办“霍山黄芽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
  5、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由六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六安市文联与金寨县人民政府协办,《大别山诗刊》与六安市诗词楹联学会承办“天堂寨杯”春到大别山全国原创诗歌有奖征文大赛。
  一系列诗歌赛事活动的开展,在中国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大别山诗刊》为安徽省六安市委宣传部主管,六安市文广新局主办,是安徽省唯一准印的纯诗歌刊物,准印号:13—009,它以探索、前卫、包容性的生命姿态,自由、开放、与时俱进的精神向度,高贵、高尚、高雅的诗歌品质,活跃于当代诗坛,并在短暂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品牌和形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形成了《大别山诗刊》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气质。
  《大别山诗刊》出版形式为铅印大16开,96个页码,季刊,彩色四封,中间有彩色插页,设计精美、装帧考究,内容丰富多彩,集名家、新人于一体。“立足六安,面向全国”是《大别山诗刊》一贯的宗旨。以大别山文化环境为依托,依赖中华文化大环境,进行诗歌选稿、编辑、出版、创作、交流、研究、讨论,培养诗歌创作新人和诗歌理论创作新人,挖掘大别山诗歌文化资源,弘扬中华诗歌文化事业,为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服务,是《大别山诗刊》办刊的基本目的。“反伪诗,建立一个崭新的绿色诗歌审美体系的公益诗歌文化产业”是《大别山诗刊》试图抵达的终极目标。
  六、个人代表作品:

  1、碧宇:姓名陶群,女,《大别山诗刊》创始人,中国“绿色诗歌”写作的倡导者。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北麓,淠河出山入淮第一镇的苏埠镇。九岁上学,十六岁辍学,同年参加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创作,完成《供销企业管理》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二十二岁下岗,二十四岁在六安成家并开始创业经商,八年经商,虽尝遍酸甜苦辣、历尽人生坎坷,但也小有成就。八年后弃商从文,专研诗歌,并于2006年10月创办“大别山诗刊论坛”,2007年5月创办《大别山诗刊》。当前有诗歌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类华语报刊。

  《葡萄忘记酸》
  
  葡萄流出甜味来
  是的,葡萄学会忘记了酸
  
  母亲告诉我
  人生其实就是一颗葡萄成熟的过程
  人活着要拥有一颗知恩的心
  对于刚刚过去或正在经历的酸楚
  只需一转身
  
  《童年抵达棉花》
  
  故乡,在月光中。童年抵达棉花
  外婆的影子,恍恍惚惚。流水,早将
  旧渍洗净,童趣随风而回
  
  窗外,霓虹闪烁。月光
  被逼后退。记忆里,石榴熟了
  外婆笑着,站在廊前
  
  板栗,长与刺中。生命
  注定淡于轻烟,外婆在天上洗月
  这皎洁的光,是我的歌
  
  头发随风而长,玉米在绿中掳着胡须
  偷秋了。月光下
  影子晃动,外婆搂我在怀中
  一晃,又是一年中秋
  
  
  2、重庆子衣:女,本名何春先,重庆江津人。现居重庆璧山。生于七十年代。有诗作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潮》等全国各级刊物。有诗作在全国诗赛中获奖。已出版个人诗集《成熟的暗香》,诗歌三人合集《北纬29度的芳华》。诗观为“在词语的温度里,留住美好。”

  《坐在父亲对面》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一座山对面------
  
  跟着他在风中静默
  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
  
  它教会我,在天空下
  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
    
  
  《朝一丛温暖的玫瑰转身》
  
  背向黑暗。朝一丛温暖的玫瑰转身
  生活的欢乐永远在于,有一双达观的眼睛
  看到美好,看到光明
  深重的苦难,一直是这个社会几千年来
  顽固的疾病。我们惟有忍耐,惟有置身于玫瑰的花丛
  才能闻见生活的香气
  
  多么明媚的红呀!这是我飞凌黑暗的翅膀
  在轻舞着玫瑰的花衣。它美好而简单,热烈而超脱
  在苦难的沼泽之上,盛开着温暖,盛开着光芒
  以其磅薄的红,照亮一片
  污浊混乱的天地
    

  3、清荷铃子:原名祁宏玲,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有诗作发表在《诗刊》,《北京文学》,《扬子江》等报刊杂志。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年度散文诗》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清荷铃子诗选》和散文诗集《豆娘》,其中诗集《清荷铃子诗选》入选江苏省作协2010年“壹丛书”文学工程。诗观为“诗歌是我的宗教,我敬畏它像敬畏生命和神灵,并一辈子对它虔诚呵护。”
  
  《青梅竹马》
  
  那些古典山水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芦苇河畔,我抱着大风忧伤地哭
  白云落下来,叫我临水而居
  我隔岸观火,渡了一千年
  仍然是河边的一只丽鸟
  我守着自己的巢,看到菩提花开花又落
  岁月随着河水越流越长
  
  一层薄薄的纸,戳破了,就是桥
  就是从古城到古镇的一座小桥
  雪白的茶花,照亮了小桥上我的忧伤
  因为你,因为那一次水井下肌肤和青春的碰撞
  我守住了内心的寂静和安祥
  守住了一生的火种
  因为你,我抱住了一棵前生的青梅
  我还将跟随这条河流到来生
  看你打竹马而归
  
  《生命的律动》
  
  我羞愧于不能忆起父亲清晰的脸庞
  哪怕能听到父亲的咳嗽,得到父亲的训斥
  那有多好,那有多好啊
  这也是温暖的
  
  父亲在那片雪地里早早睡下了
  与他同时睡下的还有这些风雨里左右摇摆的植物
  他们相互缠绕,相拥而眠
  并保持着多年的沉默
  
  雪一直下着,一直下着……
  
  窗台上的雪又厚上一层,那么多的雪
  压在父亲的心脏上,他能能承受得了吗?
  父亲对我的温暖了如指掌
  这让我非常担心,他会不会来看我
  
  我试图在一张白纸上多敲出些火花
  待父亲来看我时,一定会感觉到了温暖
  他一定会说“这粒种子,在冰雪之下
  从未停止过律动”
  
  4、高山松:本名黄友松,60年代生人,居湖北荆州,《大别山诗刊》网站站长、桃桃源文学网站站长。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散文选刊》等各类报刊,曾获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多次。

  《红灯》
  
  一路红灯
  我是硬闯过来的,骑摩托车
  勿须考虑被扣分,再说
  这一路下来,很少有十字路
  我能选择的机会
  也不会太多,最后一个三岔路
  两边的绿灯都亮了,是该左拐
  还是右拐,这样的选择
  是艰难的,油箱里的油
  所剩不多,后面的喇叭声
  已响成一片
  
  《表哥》
  
  表哥是酿酒的
  表哥在抢购原料的途中
  把腰椎撞断了
  表哥的腰是被生活撞断的
  与青春无关
  我不知道表哥今后的生活
  又该如何酿造
  
  表哥玩过弹弓
  也被弹弓玩伤了左眼,从此
  表哥瞄准目标时
  再也不用装腔作势地
  闭上一只眼
  
  表哥还捕过蝉
  用蜘蛛织成的丝网
  把蝉的翅膀粘住
  看着蝉在丝网上挣扎的样子
  表哥很开心
  也很迷茫
  
  你看,表哥腰里缠绕的那些绷带
  多像这么多年来,时光
  结成的丝网


  5、寒烟儿:本名梁颖,常用笔名寒烟、寒烟儿,粤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云浮市作协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潮》、《广州文艺》、《锐度诗歌》、《作家导刊》、《诗深圳》、《潮白河诗刊》、《湖南诗人》、《当代诗人》、《中国当代诗人》、《大别山诗刊》、《西安商报》、《朔方》等几十家报刊杂志;有多个作品入选各种文学选本;多次在各大文学论坛举办的主题诗文大赛中获奖;首届“大别山十佳诗人”。著有诗集《诗语若烟》。

  《一笛夕烟远》
  
  远山如黛。几缕晚归的夕阳
  迟迟不肯将息。她们深知,回眸一笑
  远比东施效颦更具杀伤力
  这深情的回眸,打湿了我前世的荒原
  我惯水而居
  
  “日之夕兮,牛羊下括。”
  白杨树与风信子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穿越。虚无的豌豆花
  开出虚无的翅膀
  那么多温暖的意象,陪夜失眠
  晨烟站上高处
  你的归程,一念成蝶
  
  她们说,城里的母女越来越像姐妹了
  老板的女人一个比一个年轻
  哥哥,如果我的体温可以抵达
  你是否,愿意用你婉转的笛音,药死那枚
  清冷的月光?
  
  《除夕夜》
  
  除夕夜,我在爆竹的脆响中
  想你。锈蚀的年轮,满袖的风霜
  反复锲入镜子的背面
  我担心村边那条小河
  她温润的河水,是否还能濯洗我
  积压经年的前尘和旧事
  
  土拔鼠篡改了族谱,蜜蜂交换了姓氏
  我一再告诫自己
  对日渐生疏的乡音
  必须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与好奇心
  那对会盖高楼的小燕子,看见我时
  才不至于惶惑不安
  
  寒潮如此动荡。那些隐秘的慈悲
  像烟花般稍纵即逝
  我突然明白,回忆若能下酒
  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
  
  
  6、松山居士:本名陈泽,生于1963年6月,安徽舒城人。写诗较晚,2009年6月开始接触并创作现代诗。诗歌、诗评、散文、小说等作品发表于国内30余家报刊。除少数外,诗歌作品大部发表于民刊。作品入选多部作品集,有诗作入选《中国当代诗卷》和《2009—2011年中国网络最佳诗歌》,30余次获得各级各类征文奖项。诗观为“诗歌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把黑暗变成光明。”

  
  《白杨树,我的北方的奶娘》
  
  蓦然回首,起点处的那道霞光
  已经模糊不清。黯淡的尘霾在向前延伸
  白杨树,我的北方的奶娘啊
  您在我幼小的血管里注入的性格
  已佝偻成75度。正喘着粗气
  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孱弱的弧线
  
  我拄着那柄苍老的拐杖
  异乡的土地尽管泥泞不堪
  可我一直在努力地耕耘着
  然而,我却无法改变恶劣的气候
  白杨树,我的北方的奶娘啊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
  翻阅您的那些干旱的岁月
  翻阅您如何用干裂的空气
  在岁月的脸上刻下一道道憨笑
  
  而我,遭遇了一排汹涌的浊浪
  土地迸裂出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必须独自跋涉,去寻找一把钥匙
  记录剩下的25度
  白杨树,我的北方的奶娘啊
  我的血管里,您的耿直的性格
  依然在流动,依然在流动
  
  
  《江淮的草》
  
  江淮的草
  是高原的愁云路过时
  洒下的,梧桐雨
  
  江淮的草
  是古道的野火烧过后
  留下的,长恨歌
  
  江淮的草
  上半身梳着江南的秀发
  下半身扎着西北的绑腿
  
  江淮的草
  是我,走南闯北
  别在衣襟上的一朵玫瑰

  
  7、阡陌:原名曹华锋,1985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现居广东中山。2007年末开始接触网络文学。2010年《大别山诗刊》十佳新锐诗人。作品散见《大别山诗刊》《星星》《草原》《黄河诗报》《湖南诗人》《中国诗人村》美国《新大陆》加拿大《北美枫》《中山诗群白皮书》等刊物以及入选多种年度选刊。诗观为“诗歌是语言的墓志铭。”
  
  《秋的眼睛》
  
  看见孔雀东南飞。
  看见牛羊下括。
  看见板桥霜。看见流水绕孤村。
  看见炊烟。看见落日圆。
  
  看见西风病马。看见秋水落花。
  看见蓬船帆浪。看见红墙古刹。
  
  看见洞庭木叶下。
  看见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见英雄迟暮。
  看见玻璃池上的美人头。
  看见酒旗临风。
  看见卖花人去香满路。
  
  看见金戈铁马。
  看见隔年的五谷丰登。
  
  看见: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看见:
  我的尸体躺在哀歌之马上……
  
  
  《大寒前夕》
  
  ——致江南秋水
  
  这日,又是大寒前夕
  秩序已定。生不逢时的
  不仅仅是门前生锈的铁狮子
  门楣上清瘦的字体
  
  这日,镜子里梅花陨落
  没有人骑马归来,羞愧
  面颊温暖。没有人挽歌秋水
  断桥残雪的江南
  
  这日,阳光低低的怒吼
  我举杯,对影成三人
  我注定要在纸上以梦为马
  迁徙内心的幽暗
  
  这日,岭南之北大雪
  有人自远方寄来百合的花期
  有人篡改花语
  在风中传递
  
  
  (供稿人:松山居士)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请各位管理提供1——2首代表作于此帖。急要!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阡陌2首:

《秋的眼睛》

看见孔雀东南飞。
看见牛羊下括。
看见板桥霜。看见流水绕孤村。
看见炊烟。看见落日圆。

看见西风病马。看见秋水落花。
看见蓬船帆浪。看见红墙古刹。

看见洞庭木叶下。
看见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见英雄迟暮。
看见玻璃池上的美人头。
看见酒旗临风。
看见卖花人去香满路。

看见金戈铁马。
看见隔年的五谷丰登。

看见: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看见:
我的尸体躺在哀歌之马上……


《大寒前夕》
         
--致江南秋水

这日,又是大寒前夕
秩序已定。生不逢时的
不仅仅是门前生锈的铁狮子
门楣上清瘦的字体

这日,镜子里梅花陨落
没有人骑马归来,羞愧
面颊温暖。没有人挽歌秋水
断桥残雪的江南

这日,阳光低低的怒吼
我举杯,对影成三人
我注定要在纸上以梦为马
迁徙内心的幽暗

这日,岭南之北大雪
有人自远方寄来百合的花期
有人篡改花语
在风中传递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松山居士2首:

  《白杨树,我的北方的奶娘》
  
  蓦然回首,起点处的那道霞光
  已经模糊不清。黯淡的尘霾在向前延伸
  白杨树,我的北方的奶娘啊
  您在我幼小的血管里注入的性格
  已佝偻成75度。正喘着粗气
  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孱弱的弧线
  
  我拄着那柄苍老的拐杖
  异乡的土地尽管泥泞不堪
  可我一直在努力地耕耘着
  然而,我却无法改变恶劣的气候
  白杨树,我的北方的奶娘啊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
  翻阅您的那些干旱的岁月
  翻阅您如何用干裂的空气
  在岁月的脸上刻下一道道憨笑
  
  而我,遭遇了一排汹涌的浊浪
  土地迸裂出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必须独自跋涉,去寻找一把钥匙
  记录剩下的25度
  白杨树,我的北方的奶娘啊
  我的血管里,您的耿直的性格
  依然在流动,依然在流动
  
  
  《江淮的草》
  
  江淮的草
  是高原的愁云路过时
  洒下的,梧桐雨
  
  江淮的草
  是古道的野火烧过后
  留下的,长恨歌
  
  江淮的草
  上半身梳着江南的秀发
  下半身扎着西北的绑腿
  
  江淮的草
  是我,走南闯北
  别在衣襟上的一朵玫瑰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清荷铃子2首:

  ★青梅竹马
  
  
  那些古典山水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芦苇河畔,我抱着大风忧伤地哭
  白云落下来,叫我临水而居
  我隔岸观火,渡了一千年
  仍然是河边的一只丽鸟
  我守着自己的巢,看到菩提花开花又落
  岁月随着河水越流越长
  
  一层薄薄的纸,戳破了,就是桥
  就是从古城到古镇的一座小桥
  雪白的茶花,照亮了小桥上我的忧伤
  因为你,因为那一次水井下肌肤和青春的碰撞
  我守住了内心的寂静和安祥
  守住了一生的火种
  因为你,我抱住了一棵前生的青梅
  我还将跟随这条河流到来生
  看你打竹马而归
  
  
  
  发表在《绿风》诗刊2010第5期,又转发在2011年《现代青年》第二期
  
  
  ★生命的律动
  
  
  我羞愧于不能忆起父亲清晰的脸庞
  哪怕能听到父亲的咳嗽,得到父亲的训斥
  那有多好,那有多好啊
  这也是温暖的
  
  父亲在那片雪地里早早睡下了
  与他同时睡下的还有这些风雨里左右摇摆的植物
  他们相互缠绕,相拥而眠
  并保持着多年的沉默
  
  雪一直下着,一直下着……
  
  窗台上的雪又厚上一层,那么多的雪
  压在父亲的心脏上,他能能承受得了吗?
  父亲对我的温暖了如指掌
  这让我非常担心,他会不会来看我
  
  我试图在一张白纸上多敲出些火花
  待父亲来看我时,一定会感觉到了温暖
  他一定会说“这粒种子,在冰雪之下
  从未停止过律动”
  
  发表在《诗刊》2011年4月份刊
  
  
  
  【简介】清荷铃子原名祁宏玲,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有诗作发表在《诗刊》,《北京文学》,《扬子江》等报刊杂志。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年度散文诗》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清荷铃子诗选》和散文诗集《豆娘》,其中诗集《清荷铃子诗选》入选江苏省作协2010年“壹丛书”文学工程。
  【诗观】诗歌是我的宗教,我敬畏它像敬畏生命和神灵,并一辈子对它虔诚呵护
  【主张】诗歌要与体内血液流动的声音保持一致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初级中学222121
  【邮箱】[email]qinghebiye@sina.com[/emai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居士兄辛苦了,按要求提供两首:

高山松的诗两首:

《红灯》

一路红灯
我是硬闯过来的,骑摩托车
勿须考虑被扣分,再说
这一路下来,很少有十字路
我能选择的机会
也不会太多,最后一个三岔路
两边的绿灯都亮了,是该左拐
还是右拐,这样的选择
是艰难的,油箱里的油
所剩不多,后面的喇叭声
已响成一片

《表哥》

表哥是酿酒的
表哥在抢购原料的途中
把腰椎撞断了
表哥的腰是被生活撞断的
与青春无关
我不知道表哥今后的生活
又该如何酿造

表哥玩过弹弓
也被弹弓玩伤了左眼,从此
表哥瞄准目标时
再也不用装腔作势地
闭上一只眼

表哥还捕过蝉
用蜘蛛织成的丝网
把蝉的翅膀粘住
看着蝉在丝网上挣扎的样子
表哥很开心
也很迷茫

你看,表哥腰里缠绕的那些绷带
多像这么多年来,时光
结成的丝网
  简介:重庆子衣,女。本名何春先。重庆江津人。现居重庆璧山。生于七十年代。有诗作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潮》等全国各级刊物。有诗作在全国诗赛中获奖。已出版个人诗集《成熟的暗香》,诗歌三人合集《北纬29度的芳华》。
  诗观:在词语的温度里,留住美好。
  通联:重庆璧山广普小学何春先
  邮箱[email]hcx710623@126.com[/email]
  新浪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hcx666[/url]
  
  
  《坐在父亲对面》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一座山对面------
  
  跟着他在风中静默
  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
  
  它教会我,在天空下
  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
  
  
  
  《朝一丛温暖的玫瑰转身》
  
  背向黑暗。朝一丛温暖的玫瑰转身
  生活的欢乐永远在于,有一双达观的眼睛
  看到美好,看到光明
  深重的苦难,一直是这个社会几千年来
  顽固的疾病。我们惟有忍耐,惟有置身于玫瑰的花丛
  才能闻见生活的香气
  
  多么明媚的红呀!这是我飞凌黑暗的翅膀
  在轻舞着玫瑰的花衣。它美好而简单,热烈而超脱
  在苦难的沼泽之上,盛开着温暖,盛开着光芒
  以其磅薄的红,照亮一片
  污浊混乱的天地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b]寒烟儿的诗两首:[/b]

[b]◎ 一笛夕烟远[/b]

远山如黛。几缕晚归的夕阳
迟迟不肯将息。她们深知,回眸一笑
远比东施效颦更具杀伤力
这深情的回眸,打湿了我前世的荒原
我惯水而居

“日之夕兮,牛羊下括。”
白杨树与风信子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穿越。虚无的豌豆花
开出虚无的翅膀
那么多温暖的意象,陪夜失眠
晨烟站上高处
你的归程,一念成蝶

她们说,城里的母女越来越像姐妹了
老板的女人一个比一个年轻
哥哥,如果我的体温可以抵达
你是否,愿意用你婉转的笛音,药死那枚
清冷的月光?

[b]◎ 除夕夜[/b]

除夕夜,我在爆竹的脆响中
想你。锈蚀的年轮,满袖的风霜
反复锲入镜子的背面
我担心村边那条小河
她温润的河水,是否还能濯洗我
积压经年的前尘和旧事

土拔鼠篡改了族谱,蜜蜂交换了姓氏
我一再告诫自己
对日渐生疏的乡音
必须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与好奇心
那对会盖高楼的小燕子,看见我时
才不至于惶惑不安

寒潮如此动荡。那些隐秘的慈悲
像烟花般稍纵即逝
我突然明白,回忆若能下酒
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

================================================
个人简介:

本名梁颖,常用笔名寒烟、寒烟儿,粤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云浮市作协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潮》、《广州文艺》、《锐度诗歌》、《作家导刊》、《诗深圳》、《潮白河诗刊》、《湖南诗人》、《当代诗人》、《中国当代诗人》、《大别山诗刊》、《西安商报》、《朔方》等几十家报刊杂志;有多个作品入选各种文学选本;多次在各大文学论坛举办的主题诗文大赛中获奖;首届“大别山十佳诗人”。著有诗集《诗语若烟》。

作者通联:广东省罗定市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 梁颖
邮政编码:527200
电子邮箱:[email]357411926@qq.com[/email]
博客地址:[url]http://blog.sina.com.cn/u/1751250800[/url]
寒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51250800
签收还差碧宇的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这两天跑印刷厂。现在才看到
《葡萄忘记酸》

葡萄流出甜味来
是的,葡萄学会忘记了酸

母亲告诉我
人生其实就是一颗葡萄成熟的过程
人活着要拥有一颗知恩的心
对于刚刚过去或正在经历的酸楚
只需一转身

《童年抵达棉花》

故乡,在月光中。童年抵达棉花
外婆的影子,恍恍惚惚。流水,早将
旧渍洗净,童趣随风而回

窗外,霓虹闪烁。月光
被逼后退。记忆里,石榴熟了
外婆笑着,站在廊前

板栗,长与刺中。生命
注定淡于轻烟,外婆在天上洗月
这皎洁的光,是我的歌

头发随风而长,玉米在绿中掳着胡须
偷秋了。月光下
影子晃动,外婆搂我在怀中
一晃,又是一年中秋

----------------------------------------------------------------------------------------------------------------------
作者简介:碧宇,姓名,陶群,女,《大别山诗刊》创始人,中国“绿色诗歌”写作的倡导者。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北麓,淠河出山入淮第一镇的苏埠镇。九岁上学,十六岁辍学,同年参加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创作,完成《供销企业管理》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二十二岁下岗,二十四岁在六安成家并开始创业经商,八年经商,虽尝遍酸甜苦辣、历尽人生坎坷,但也小有成就。八年后弃商从文,专研诗歌,并于2006年10月创办“大别山诗刊论坛”,2007年5月创办《大别山诗刊》。当前有诗歌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类华语报刊。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路新皖西博物馆2楼《大别山诗刊》杂志社  邮编:237001
电话:13966280123  0564—3370065
邮箱:[email]biyu_1994@163.com[/email]
博客地址:[url]http://blog.sina.com.cn/biyu1994[/url]
站长辛苦
  个人简介
  
  1、碧宇:作者简介:碧宇,姓名,陶群,女,《大别山诗刊》创始人,中国“绿色诗歌”写作的倡导者。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北麓,淠河出山入淮第一镇的苏埠镇。九岁上学,十六岁辍学,同年参加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创作,完成《供销企业管理》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二十二岁下岗,二十四岁在六安成家并开始创业经商,八年经商,虽尝遍酸甜苦辣、历尽人生坎坷,但也小有成就。八年后弃商从文,专研诗歌,并于2006年10月创办“大别山诗刊论坛”,2007年5月创办《大别山诗刊》。当前有诗歌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类华语报刊。
  
  2、重庆子衣:女,本名何春先,重庆江津人。现居重庆璧山。生于七十年代。有诗作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潮》等全国各级刊物。有诗作在全国诗赛中获奖。已出版个人诗集《成熟的暗香》,诗歌三人合集《北纬29度的芳华》。诗观为“在词语的温度里,留住美好。”
  
  3、清荷铃子:原名祁宏玲,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有诗作发表在《诗刊》,《北京文学》,《扬子江》等报刊杂志。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年度散文诗》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清荷铃子诗选》和散文诗集《豆娘》,其中诗集《清荷铃子诗选》入选江苏省作协2010年“壹丛书”文学工程。诗观为“诗歌是我的宗教,我敬畏它像敬畏生命和神灵,并一辈子对它虔诚呵护。”
  
  4、高山松:本名黄友松,60年代生人,居湖北荆州,《大别山诗刊》网站站长、桃桃源文学网站站长。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散文选刊》等各类报刊,曾获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多次。
  
  5、寒烟儿:本名梁颖,常用笔名寒烟、寒烟儿,粤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云浮市作协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潮》、《广州文艺》、《锐度诗歌》、《作家导刊》、《诗深圳》、《潮白河诗刊》、《湖南诗人》、《当代诗人》、《中国当代诗人》、《大别山诗刊》、《西安商报》、《朔方》等几十家报刊杂志;有多个作品入选各种文学选本;多次在各大文学论坛举办的主题诗文大赛中获奖;首届“大别山十佳诗人”。著有诗集《诗语若烟》。
  
  6、松山居士:本名陈泽,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安徽舒城人。诗歌、诗评、散文、小说等作品发表于国内30余家报刊。除少数外,诗歌作品大部发表于民刊。作品入选多部作品集,有诗作入选《中国当代诗卷》和《2009—2011年中国网络最佳诗歌》,30余次获得各级各类征文奖项。诗观为“诗歌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把黑暗变成光明。”
  
  
  7、阡陌:原名曹华锋,1985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现居广东中山。2007年末开始接触网络文学。2010年《大别山诗刊》十佳新锐诗人。作品散见《大别山诗刊》《星星》《草原》《黄河诗报》《湖南诗人》《中国诗人村》美国《新大陆》加拿大《北美枫》《中山诗群白皮书》等刊物以及入选多种年度选刊。诗观为“诗歌是语言的墓志铭。”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编辑出版《蓝皮书》邀请函

       一、编辑导言

       25年前,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遮掩诗歌真相的厚重云层。两年后《红皮书》(《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的出版,则如闪电之后的雷声,持续、有力地把诗歌江湖的英雄豪杰托出水面,托上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至今未被超越的巅峰。

    网络的持续发酵把经过或长或短休眠的诗人/诗歌重新唤醒,唤醒他们珍藏至深的诗歌记忆,唤醒他们深入细胞的诗歌病毒。曾经厚厚掩埋诗歌灵性、良知、悲悯乃至担当的积雪正在消融,诗歌再次回到80年代、回到青春与勃发的加速点。不同仅是,这次加速不在地面,而在空中。

    网络创造了我们不曾预想的一切,网络也必将再造中国诗歌。它以油印、铅印、胶印等等一切纸面传媒无法企及的速度、交流、快意、公平,以及基于自我认定的自由,带给我们一个虚拟却又真实存在的立体空间。每一个诗歌网站都是一个广袤的诗歌村落,我们甘愿生活其中,我们甘愿成为它的公民。

    我们曾提前25年做了一次网页。而在网页无处不在、漫山遍野的今天,我们也愿意用当年相同的虔诚和激情,把无穷无尽的网页收割和珍藏。于是,一部《蓝皮书》的宏图出现在我们的构想中,并在此刻呈现在你们、呈现在诗歌流派和群体此起彼伏的汹涌面前。


二、出版规划

    《蓝皮书》暂定名《中国诗歌流派大系(1988-2011)》,由86大展策展人及《红皮书》主编、著名诗评家、本网主编徐敬亚与本网执行主编韩庆成领衔,本网副主编南鸥、姜红伟、许多余及学术委员担纲,组成实力编辑团队。

    《蓝皮书》即日起面向全国和海外,征集汉语诗歌写作群体及其作品。截稿时间为2012年6月,2012年10月出版发行。不向入选者收取任何费用,也无需包销诗集,出版后向入选的每个流派或群体赠送样书一册。

    《蓝皮书》将由国内著名出版社出版,在全国书展推介和新华书店上市,力求打造新世纪以来最成功的诗歌专集,推动中国新诗走向复兴。

    我们的雄心是:尽多收录大展、《红皮书》以来的当代汉语诗歌流派、群体,全面展示中国诗歌组团近况、最新作品与诗歌理念。

    这将是20年来中国诗歌史上最具规模、最具高度的集团亮相。

三、邀请范围

       1、《红皮书》出版前(1988年)已创立,因故未能收入《红皮书》的诗歌流派和群体;

       2、1988-1999年结社的诗歌流派和群体;

       3、2000年之后兴起的诗歌流派和群体。

    上述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和群体,请提供名称、创立区域、创立时间、流派宗旨、群体理念、活动介绍、成员简历、联系方式、代表作品及最新创作。

    我们欢迎流派和群体在中国诗歌流派网“流派档案”版块建立属于自己的论坛。

    来稿请生成word文档,以附件方式投寄本网电子邮箱:[email]zgsglp@sina.com[/email],主题栏请注明“蓝皮书征稿+流派或群体名称+地域+总页码”。

    如有诗刊诗报诗集实物,请用快递或挂号寄至: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155号黄金广场1幢501室韩庆成收,邮编:230022。我们将择优选登于《蓝皮书》彩色插页。


                                                                                                                                                            中国诗歌流派网

                                                                                                                                                           2011年12月16日

中国诗歌流派网网址:[url]http://www.zgsglp.com/portal.php[/url]
邀请函地址:[url]http://www.zgsglp.com/thread-11043-1-1.html[/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我们的资料用5号字,编了9个页码。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