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细雨英英:此诗只应天上有

《此诗只应天上有》
  作者:细语英英

  英国诗人阿诺德认为:诗是“人类语词所能达到的最宜人最完美的表达形式”和“人类最完美的言语”。每读一首好诗,都会感到诗是“心灵的舞蹈、思想的体操、情感的喷泉、精神的路标”。认识张烈鹏时间不是很长,近期又集中阅读了他的诗歌,感觉告诉我——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有着良好的文学积淀、诗艺娴熟的优秀诗人。一直想说点什么,又怕自己才疏学浅,说不到点上,迟迟未敢动笔。
  其实我一直在思忖,诗人的诗歌为什么会有着这么丰富且跨度极大的读者群,总能散发出强大的磁场,引领着读者的思维在他的诗海里畅游!每一次的阅读仿佛都是一次生命的探幽,探索到一种美丽的幽绝与静美!每一遍的细细咀嚼似乎就是心灵清澈的探照,让心灵赤裸裸的以诗歌为探照在进行清冽的熨烫,让心灵有一种自然的回归!
  张烈鹏,安徽省霍邱县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1987年开始,先后在《散文百家》、《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杂文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0多篇,荣获安徽省报刊副刊好作品评比二等奖等多种奖项,入选《小小说作家辞典》,文学创作情况被《小小说选刊》、《映山红》、《皖西日报》、《湖北招生考试快速阅读》等报刊推介,并被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徐贵祥在《比小说精彩的是生活》、《淮河岸边的咏叹》、《有感于〈六安国的那一场风花雪月〉》三篇文章中给予好评。
  近日,闲暇之余,一遍遍拜读他的诗歌,每一次都被诗中的真情和内在魅力所打动。特别是读了他写的《梁祝》,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的随着意境的展开,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不应该/只是化蝶/来生的双飞/哪怕完美无缺/又怎能比/今生的日日夜夜//十八里相送/本来就是/不可饶恕的胆怯/相送,谁能说不是离别/更何况/茂林修竹全都心急如焚呢/一次次在风中/摇摆着枝叶/可你们为何看不见/山脚下残阳如血//不如让时光倒流/把爱情的诗篇重写/大声说出/心中的千千结/在红袖添香处/永远牵手/别离人世间所有的离别”,表面上是在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赞颂,实其作品的主题挖掘到了情感的内核结构,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成功所在。衬托出一段难言之情、难绘之景。诗人的诗歌字里行间演绎着人人渴望的真善美,洋溢着被现代人类渐渐遗弃的真善美的清韵。作者很擅长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和绘画艺术里常用的素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和心理。诗歌里蕴含的那种美感有时会让你沉浸在略带忧伤而美的清澈见底的音乐里,犹如聆听那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那首幽怨忧伤而清丽的《梁祝》中,你会随着飘逸而舞动的乐曲,引起你波澜壮阔的心灵震撼;这是传统爱情与现代爱情交织所产生的力量,也是诗人这首诗所生发的力量。
  “我把思念交给夜晚/泪水打湿了远方的帷幔/圆月学着在云层里寻觅/转眼间却也瘦了几圈//我把思念交给夜晚/柔情荡漾成婉约的诗篇/春风好奇地读了又读/不经意羞红了朝霞满天”诗里潜藏着的“幸福感”,引导着我们的阅读,由一个具体的现象,不断地扩大它的外延,含蓄温婉,饱含情感的语句在诗句中流淌,自然和谐的意象,梯次升华的诗意,由此即彼,引发丰富的想象可能性,结尾处点亮这首诗歌的意象,这正好是诗歌迷人的魅力所在。
  最可贵之处,恰恰在于诗里具备真情实感。在他的绝大多数诗篇里,都能让我读出生命的鲜活,读出灵魂的颤动——无论是写月圆月缺,还是风花雪月……都能叫人可读、可信、可感。认真地阅读张烈鹏的全部诗歌,最值得我为之称赞和学习的,就是不虚假,不矫情,不伪装,不造作,每一首都凝结心血,附着真情。读者会在阅读诗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其实读诗多在感悟,好诗的语言不需要多么复杂,我们的日常文字足够我们叙述,或者抒情。意象,是诗的灵魂,一首好的诗,必然有一个或一组突出的意象,一个好的诗人,必然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意象系统。《月亮对话》之所以惹人喜爱,就在于它的文字简单而意味深远。“月对水说——我和你相距千里之遥/你不会知道/我由圆而缺的烦恼//水对月说——没有谁比我更明白你的苦痛/无论是圆还是缺/都逐一铭记在我的心中”起笔即托物起兴,抑或是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眼里,万物不是万物,所有的意象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者想法。探求文字后面的东西,是赏诗之乐事。“月对云说——别再一路上追个不停/你执着的柔情/也许会黯淡了我的光明/云对月说——/就是要与你一路同行/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把你拭为明镜”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从一定角度来讲,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月对花儿说——/一夜又一夜/我在千里之外深情地遥望/你能否读懂我的目光//花对月儿说——我一生中总是在夜晚飘香/因为我知道/夜色里有我最爱的月亮。”通过对张烈鹏诗歌的系统阅读,我发现,他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是月亮。这个词语所占据的空间,所带来的联想,在他的诗歌王国里,月成为他诗歌的主心弦。这根弦一经触动,他的诗便纵横驰骋于笔端。他借助月亮,将情感融入,构画了一个情和景、意和象融合与统一,主观内情与客观物境交织渗透的艺术境界,一个具盈着气韵神采的立体的艺术图。
  “十里杏花/染红村庄面颊/一场心事盛开/艳若枝头的云霞/何时,你撑着油纸伞/站在杏花深处/遥望天涯/让春风心疼得/潸然泪下//杏花红了又红/红的,依然是杏花/还有那年的春风/温情脉脉/一次次/寻找你遗落的牵挂”,说到诗意,除了整体性的情思弥漫外,在通向情感的途中,张烈鹏用语言勾勒着他的真性情、真灵性,也许,这才是《杏花韵事》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诗毕竟是诗人心灵冲动的呈示,一种臆想的美总是不动声色,突然打动你的心。因为把诗推成最高级也最原始语言艺术的,也大多是因为情感——当诗以一种情绪上的感动凝结为一粒粒水晶时,我们才说诗是最切近于感情抒发的高层语言艺术,隽永而多情;而当诗切近着感情时,它也就切近着作为文学的目的:表现在折射的情感中蕴藉着的生命和生存本质,从而使诗成为初始的艺术。
  尽管今天我们的生活节奏是那样快,快得似乎什么都稍纵即逝,但爱情生活仍然不断地点燃诗人的丰沛内心,因此他至今不可忘却的,并用诗行着墨最多的还是比较纯净的那一片爱情心灵的天空。除此,就是因为有了爱,才有了诗、生活的快乐世界。在《这个冬天》中,他对爱是这样刻骨铭心表达的:“这个冬天刚刚到来/你感情的湖面竟然结冰/泛着冷冷的光/展现着铁的坚硬/我大声呼唤你的名字/在冰天雪地里凄然前行//这个冬天终将过去/你爱的枝条在春风中发青/打着绿色的喷嚏/清新了岁月的身影/我伴着春天的节拍/牵你,成为人世间最美的风景”在我看来,无情的诗歌不是真诗歌,无情的诗人不是真诗人,因为每一首由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诗歌,一定是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就都是以“情”动人的。这首诗只抓住了一丝情绪,一缕感觉,就定下了全诗渐渐明朗的基调,蕴涵了无穷无尽的感情倾向,比之海誓山盟的语言与情谊绵绵的浪漫,更能形象地道出《这个冬天》的真谛。
  说到文学上经久不衰的话题,必然有一个就是故乡。在诗歌语言强烈的表现力中,直抒或者间接抒情的诗歌太多,但是总有那么多可以直接表明思念的词语作为诗歌的表现。“我托明月/去看看故乡/明月也染上相思/渐渐地/瘦成了弓的模样//我让东风去拥抱故乡/风儿回来的时候/竟然间/对潇潇秋雨愁断肠//我在梦中描绘故乡/梦真的善解人意/一次次画出了心的形状”这首《故乡的故事》确实让我眼中一亮。整首诗歌在细节方面处理的很好,以叙事的方式推进画面从而给了诗歌完整的空间感。以点取面,然后以面再回到点。这样的情绪经过反复的折叠拉伸折叠,给了诗歌带来了很大的张力。“梦真的善解人意/一次次画出了心的形状”可以说如果这首诗没有这一句,就最多算个词语堆砌。而有了这一句则给了诗歌浓厚的质量。在具象抒情与自我思念进行对比,由小到大的延伸在余韵上赋予了诗歌很大的冲击力。
  诗歌是心灵的力量。用个人的意识空间可以影响到他人,无疑这样的写作技巧是令人羡慕的。《思念无处可放》的每一个画面的开端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开端瞬间拉入读者的思维,然后依靠平静而节制的叙述导入个人的意识空间。诗歌语言节奏的回旋和空间恰到其分的控制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每一个画面的引入都是一个近景的镜头,然后不断的切换,达到无法挣脱的情绪效果。从现实而延伸到梦里,这样一个长长的情感线条在这首诗里轻易的表现出来。月亮对于常人可能觉得没有什么,而敏感的诗人却能捕捉到这些意象,经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维的检验和过滤,一轮弯月触动了诗人敏锐的神经,把思念“放在月亮的肩膀/月儿被压得/瘦成弯弓一张/放在旷野千里/却压疼大地的胸膛/疼出泪如春雨/或是秋叶枯黄//一次次放在梦乡/梦,被撑破/华美的衣裳/放在偌大的心房/心,依然堵塞得/闹市一样//还是把它寄给你/但不知/小小的信封/能否承载如此的重量”用简洁,灵动的语言,以意推进,从一个主体意象和一个意念发掘开来,思想表达自然,亲切,具有张力的美感。
  张烈鹏以一颗无暇之心来观察这个世界,自然会有奇妙的发现。强调自我真实的感觉,让张烈鹏的诗与其它诗人的作品区分开来,形成不同于其他诗人的艺术个性。张烈鹏的每一首诗都是在用语言所“锚固”(罗兰.巴特语)的情感说话,在用情感所凝塑的自我形象说话。他的“说话”,他“持存”着“本质”的说话,为我们凝塑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自我形象呢?
  这是一个略有些多愁善感的形象:“我把夜色攥在手里/手,却在黑夜/不见了踪迹/我用繁星与寂寞对弈/寂寞,却随着星光/洒满了天地//我让晚风去将你寻觅/你,却给风儿/那么多泪滴”——摘自《夜》
  这是一个因为多愁善感而能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发现诗意的形象,在《孤独的月亮》这首诗中,作者这样写到:“谁把月亮丢在天空/孤独地/看夜色浓浓/圆圆缺缺/一处处伤痛/苍白的脸/给长夜/染上苍白的朦胧//真想把月亮摘下来/揣在怀中/暖出/太阳般/美丽的潮红/真想让每一次心跳/星光一样/缀满苍穹/守候月亮的/南北西东”通过绮丽跳动的文字,使读者感受到有意境和美感的律动。一个“摘”字、一个“揣”字,却带出诗歌节制内敛的语言下爆发的强烈的沉重感。这样的诗歌张力对于诗歌整体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升华。通过这首诗,张烈鹏显示出了他圆熟的抒情技艺,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爱的向往。在诗歌的表象叙事与内心诉说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并且让诗作闪烁出灼人的亮点。
  张烈鹏的诗,善于抓住生活场景中的某些细节,从而挖掘出个性化的思考。张烈鹏的诗,让我看见心灵的歌唱。他的诗没有留恋于生活的表象,而是慢慢地沉入生活的里层。然后,闭上眼睛,慢慢地回味、遐想,让我目眩神迷。作者笔下的爱恋等同于人生,所以诗人所写的爱恋诗歌,就有了人世的厚度和隐含在心灵深处的生命美。我有理由相信,张烈鹏有这样敏锐的诗歌感知能力,有多情又唯美的审美积淀,又有执着的诗歌之爱,在肥沃的充满生机的生命大地上,他会握住诗歌的手越走越好。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学习,欣赏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