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禅茶一味霍山行——霍山黄芽杯全国诗歌大赛终评会追记

禅茶一味霍山行——霍山黄芽杯全国诗歌大赛终评会追记
文/高山松

  2012年3月29日,我是作为评委应邀参加“霍山黄芽”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终评会来到霍山的。此次霍山之行让我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我既不是名人,也不是专家学者,充其量我就是一名网络写手,一位诗歌的执着追求者,能够与人民文学、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安徽文学及诗选刊的一些大编辑们同台评诗,说明诗歌发展到今天确实已经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方向。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诗歌的包容性必将带来一个诗意的春天。

  终评会在安徽省霍山县山城宾馆举行,会议由霍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霍山县文联主席吴南江先生主持,霍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保华女士到会致辞,说明霍山县对本次诗歌大赛是非常重视的。各位评委的认真与敬业是本次终评会最大的亮点,评委们常常为一首诗的评定争得面红耳赤,尽管大家在此之前是按照各自的标准来衡量每一首诗歌的,但经过合议后,又基本达到了一种共识。尽管最终评出来的结果难免会有遗珠之憾,但获奖的诗歌绝对都是本次参赛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会的祝凤鸣先生,萧融女士,黄玲君女士,何冰凌女士和碧宇女士,他们都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对待每一首参赛作品的,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诗歌的尊重,更是极大程度地保证了大赛的公平性。

  在组委会的精心安排下,30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霍山县境内的佛子岭水库。佛子岭水库是淮河比较大型的山谷水库,是淮河流域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坐落在佛子岭镇而得名。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应该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还刮着微风,或许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给我们的这段行程平添了不少诗意,看来诗歌不仅需要阳光的抚慰,还需要雨露的滋润。微风细雨中的佛子岭水库,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妇,隐隐约约中更显其绰约的风姿,这是我们在水库的观景台上看到的情景,走到跟前我们才发现,那大坝的连拱虽说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坚强地挺立着,挺立成屈大夫不屈的腰杆,支撑着我们精神的家园。据组委会的王主任介绍,在两千多年前,霍山与荆州一样,同属于楚国,于是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这座佛子岭大坝一定是由厚重的楚文化堆积起来的,水库里装着半库楚辞,半库离骚,这就难怪霍山黄芽会这么有灵气了,原来是用楚文化的清泉浇灌出来的。登上佛子岭大坝,我们仿佛踩在屈大夫的肩膀上,一些朦胧的诗意,不经意地就涌上了我们的心头,但我们与楚文化之间,始终都隔着一座佛子岭大坝,当我们走下大坝,走进现实生活的时候,我们对这座大坝,只能保持仰望的姿态。我相信这样的高度,一定也是霍山精神的高度。

  返程的途中,经过一座被称为睡美人的山前,我们驻足良久。云蒸雾绕的天气,我们只能依稀看到一点睡美人的轮廓,于是我只能从山下采茶姑娘的实景来想像一下你的长发飘飘,想像一下你穿越千年却勒得越来越紧的细腰。好细腰的楚灵王早已作古,你应该可以扬眉吐气了,你应该可以把你的额头高高扬起了,据说你的肚皮已经微微隆起,你那孕育千年的霍山灵气,应该也到分娩的时候了。不然,霍山黄芽的芽尖,怎么会吐露这个春天的秘密,霍山姑娘的樱桃小口,怎么会吟出这么清秀唯美的诗句。我相信,那些排列整齐的一行行茶树,就是前辈们留下来的诗行。

  当晚的诗歌朗诵会将这次活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诗意的高度。舞台搭在山城宾馆的KTV大厅,半圆形的,如一座站台,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站在这个站台上,将诗歌的元素一个一个注入进去,不仅让诗歌回到了颂读时代,而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了诗意。晚会由我和本届诗歌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凡墨女士共同主持,让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也不可能准备得更充分,因为大家朗诵的节目都是临时报上来的,所以主持的台词也只能现场发挥了。或许是霍山的灵气熏陶了我,或许是大家的诗情感染了我,让我在现场发挥的主持过程中有如神助,不仅得心应手,而且游刃有余,一个个灵感的瞬间爆发,一个个诗意而灵动的句子,将整台晚会串联得天衣无缝,自然天成。而这些功劳,自然得归于霍山黄芽杯诗赛组委会,归于所有参与晚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来自于霍山县小南岳文学社的会员们,你们才是这次晚会的主角,而我,仅仅只是一只萤火虫,用尾部的一点微光,点燃了你们聚集在心里的激情。不知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你可以不写诗歌,甚至你可以不懂诗歌,但你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诗意,没有诗意的生活将是一种缺憾。在晚会的现场,没有领导,也没有评委,大家都扮演了一个角色——主角,大家都只有一个身份——诗歌爱好者,我们都是以诗歌的名义聚在一起的,我们也都是以诗歌的名义站在这个人生站台上来的,是诗歌让我们结缘,我相信通过大家激情的朗诵,必然会将我们结下的这段善缘延续得更远。

  第二天的行程,组委会的安排更是井然有序。首先参观了几家茶叶公司,然后观赏了茶艺表演,让我们再次得到了霍山茶文化的熏陶。我们在参观茶叶公司时,因为新茶还末采摘,所以公司的生产都还没开机,我也就只能假装见证了茶叶制作的全过程,杀青、烘焙、打包装袋等等这些过程都只能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拟的讲解。当讲解人员说到有些成品马上就要出口的时候,我马上醒悟原来我是来为我的亲人送行的,作为同为楚国的臣民,我要把这些清香留在我的心里,不知能否发酵成楚文化的精魂。所谓禅茶一味,当我亲眼目睹了霍山茶艺馆的茶艺表演后,我是完全体验到了她们把茶文化上升到了禅的境界,在那个境界里有一尊卧佛始终不离不弃地守候着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守望着佛子岭水库这座楚文化的宝库。

  据说佛子岭水库是六安的母亲河——淠河的源头之一,那么六安的子民与其说是得到了淠河的养育,还不如说是得到了楚文化的滋润。

2012.6.1

通联: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农场太湖工业园(荆秘路467号)荆州市凤鸣彩印包装有限公司黄友松收
邮编:434026
文采飞扬!赞一个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站长辛苦。收存了
[quote]文采飞扬!赞一个
[size=2][color=#999999]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12-6-1 12:52[/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1632&ptid=24438]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居士。
[quote]站长辛苦。收存了
[size=2][color=#999999]碧宇 发表于 2012-6-1 23:19[/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1740&ptid=24438]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社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