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台湾诗人:洛夫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先后在相市小学、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市八中和衡阳市岳云中学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49年7月离乡随军赴台湾。1951年考入台湾政工干校本科班,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1959年于军官外语学校毕业,到金门任联络官。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顾问团”顾问兼英文秘书。1967年11月返台,又入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1973年8月,以海军中校军衔退役。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96年旅居加拿大温哥华。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西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数十年,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南斯拉夫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曾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并排首位。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五十余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灵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众荷喧哗》(1976)、《因为风的缘故》(1988)、《月光房子》(1990)、《漂木》(2001)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叶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1947年开始写诗,1948年在《衡阳力报》(即《衡阳日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散文《秋日的庭院》。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三十多年来评论不辍,英译本于1994年由美国旧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其中多首为美国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选入他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1991年复获台湾“国家文艺奖”。1999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三千行长诗、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漂木》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世界华语诗坛。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增终身成就荣誉奖。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
  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为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由于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洛夫的《边界望乡》和余光中的《乡愁》一样脍炙人口。虽在大陆的名气不如余光中响亮,但在台湾诗界洛夫的名望却在余光中之上。1979年3月,洛夫访问香港时创作《边界望乡》,诗人余光中陪同他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洛夫离乡三十年,近在咫尺却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近乡情切。于是写下了震撼人心的诗——《边界望乡》,传神地表达了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国内外研究洛夫作品之专著颇多,已出版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第二部)》等。洛夫沉潜于书法之探索也已近五十年,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萧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北京、西安、济南、南宁、深圳、杭州、衡阳、广州、上海、石家庄、太原等地展出。
  洛夫在外旅居60余年,始终对家乡心怀眷念,这是他20多年来第五次回到故乡。
  洛夫先生第一次回故乡:1988年
  母亲已经去世,写下《血的再版》祭奠母亲。
  洛夫先生第二次回故乡:1992年
  写下《衡阳车站》追寻乡情。
  洛夫先生第三次回故乡:2004年
  书赠衡阳第一长联,为长联剪彩,举办诗书艺展、回母校衡阳市岳云中学,参观南岳衡山、船山故里、神农耒阳、常宁印山、家乡新县城云集镇、出生成长地相市乡。
  洛夫先生第四次回故乡:2007年
  为母校衡阳市第二中学百年校庆讲话、参观新修的石鼓书院、游览衡阳湘江风光带。
  洛夫先生第五次回故乡:2009年
  2009年4月22日,母校衡阳市岳云中学百年校庆,洛夫不忘家乡情,发来贺电。
  洛夫先生回乡时曾流露:要将全部创作手稿捐赠家乡衡南,意在让自己的诗落叶归根,回到家乡。衡南县政府在县城云集建立洛夫文化广场、设立洛夫文学馆,了却先生心愿、承接诗歌大宝、提升文化品位、发展湖湘文化。
  洛夫先生第六次回故乡:2009年
  2009年10月24日上午,2009秋(中国·衡阳云集)洛夫国际诗歌节在衡阳云集开幕,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地近百华语诗界人士及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百余名领导嘉宾齐聚云集。洛夫与夫人陈琼芳一同为位于衡阳市衡南县城云集镇洛夫文化广场奠基培土。与此同时,洛夫将个人诗歌文学手稿、出版物、书艺作品及照片图片资料全部赠予衡南县政府用于修建洛夫文学馆。
  2009年11月12日,国际著名诗人洛夫《雨想说的》 洛夫先生凭借自选诗集《雨想说的》,获得本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诗歌类最佳作品奖。本书收录了洛夫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和经作品,也节选了他献给母亲的长诗《血的再版》和获诺贝尔文学提名奖的诗集《漂木》。
  洛夫先生第七次回故乡:2010年
  2010年10月18日,衡南籍台湾诗人洛夫先生携夫人陈琼芳归乡。
  上午9时左右,洛夫先生携夫人陈琼芳一行来到衡阳市博物馆,受到在此等候的50余名诗友的欢迎。《山的邀请》、《我在长城上》两首朗诵诗拉开了诗酒音乐会的序幕。一首耒阳版的《与李贺共饮》更是惹得现场笑声不断。闻着秋菊,品着秋蟹,饮着酃酒,听着乡音,洛夫先生笑了,比孩子般更灿烂的笑容里融入了浓浓的乡情。洛夫先生即兴朗诵了他的新作《荷塘月色》、《伤逝》。洛夫感慨地说:“诗人是漂泊异乡的云”。
  2010年10月18日,世界华语诗坛泰斗,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有着“诗魔”美誉衡阳游子洛夫第六次携夫人陈琼芳归乡,首次以衡阳市二中校友名义回母校探望,并勉励二中学子为自己而读书。经过洛夫先生同  洛夫先生与夫人陈琼芳意,该校的“同窗文学社”已改名为“洛夫文学社”。

洛夫专栏:[url]www.shiren.cc/cn/luofu[/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拜读,敬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