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大别山之十五:内心柔软的核桃,兼评萧萧清风的近作《白马》
内心柔软的核桃,兼评萧萧清风的近作《白马》[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 萧萧清风是才到大别山诗刊论坛的,在其他地方发帖仅用了萧萧两个字作为其笔名,而他发在的每一首诗歌确如清风拂面一般,给人带来一份清新,一份惬意。萧萧清风的原名叫王泳冰,江苏南通市人,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走进他的博客,一些获奖和发表作品的照片琳琅满目,每一幅作品都映射出作者智慧的光芒。萧萧清风博客上面的题头有这样几个字“萧萧—内心柔软的核桃”,由此可见,在坚强的外表下,掩藏的是一颗柔美的心灵。正如他的个性小语中所提到的那们:“扔在这里的文字大多是我生活和情感的印记,是我沉思生命的微光;虽拙陋,但还是不能丢弃。要是真能把这些劳什子都抛开的话,也许我的人生就更完美了!”,萧萧清风无论在为人和作文方面都一直在追求尽善尽美的一种境界,有了追求才有了动力,有了动力才有了其创作颇丰的成就。据萧萧在博客上的不完全统计,本年度他发表和获奖的作品已超过[/font][font=Calibri]50[/font][font=宋体]篇(首)了,所谓“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在此我们祝愿萧萧清风创作之源永不枯竭,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白马》是萧萧清风最近发表的诗歌《春天是个空洞(外二首)》其中的一首,我之所以选择这一首加以评析,是因为这一首更加清纯,更具有代表性。这也是本诗最大的特点,全诗一气呵成,如一缕清风般清纯可人,正如我们平时见到一位清纯如水的佳人,我们会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我们读到这样清纯的诗句,便如见到一位佳人般的可口可心。顾名思义,清纯者,清澈纯洁之意也,清澈如水是一种感觉,纯洁如雪也是一种感觉,由此可见,清纯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正如我读了此诗之后,清纯二字便会自然而然地跃入到我的眼前一样,让我透过文字的外表,看到了如水涌流的泉思,看到了如雪铺展的诗魂,这是一种入骨入髓的感觉。这种清纯不是少年的清纯,少年的清纯带有一种青涩,只缘未曾入世,这种清纯也不是老年的清纯,老年的清纯怎么也脱不了一层圆滑的外衣,皆因超凡脱俗,这种清纯不仅仅只是养眼,还养心,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这种清纯是游离在社会和生活之间的一座桃花源,带给我们的是天的蔚蓝,地的博大,是一座在秋天都可以怒放的桃源胜景。[/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质感明晰是本诗的第二个特点,所谓质感是指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所谓明晰当然是指清楚明确,可以是构思方面的,也可以是物像方面的,本诗正是用独特的构思表现出了一幅明晰的画面,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有一种在场感。尽管我们不必刻意地去把这种感觉上升到一种主义的高度,但我们在写作时都会有意无意地用到,因为这种在场感让人觉得更为真实,更能把握,更能让作者和读者达到和谐共振,更能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作为一位成熟的诗人,在意象的运用上无不有其独到之处。萧萧的这首诗正是通过具像的自然呈现,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其中,自然地牵引着读者一步一步走进作者预设的场景,让读者的情感在诗思闪耀间跳跃,并随读者一起奔涌,这是一种诗歌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共鸣的效果。[/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本诗的第三个特点是闪光点和亮点很明确,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点睛之笔。在整首诗歌自然清纯的前提下,再加上这样有声有色的好句子的点缀,应该说是锦上添花了,这样就形成了既有篇又有句的格局,自然就提升了诗歌的档次,当属诗中上品了吧。我们平时经常会提到诗可如画,画龙点睛是一首好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句子,会让人眼前一亮,会让人觉得神情一振,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甚至会拍案叫绝被视为神来之笔。之后还会感叹这样的神来之笔作者是怎么想到的,我怎么就想不到写不出呢。同时我们在感叹之余,不仅为诗人的才气所折服,也会为诗歌的魅力所感染,这就是点睛之笔带给我们的超值享受,也是诗人灵智的大力彰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篇目固然重要,句子也不可忽视哦。[/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第一节直接入题,用一匹白马的意象自然切入,用飞驰带给人动感,用草原和落日来渲染气氛,让这幅用诗句营造出来了画面充满了动漫的气息,在这幅画面中,远方和山河都只是陪衬,可想而知其场景的辽阔和气势的宏大。而这些场景都在作者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感应到作者心胸的开阔,只有开阔的心胸才能有开阔的思路,有开阔的思路才能让我们的思绪展翅飞翔到更远的远方。而草原和落日都在更远的远方静静地呆着,草原是自然的,是清纯的,落日是我们必然的归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匹飞驰的白马,即使飞驰得再远,也会有飞累的时候,正如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漂泊,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心的归宿,是归于草原还是归于落日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吧。这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情结,是人性所固有的,也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渴望,于是更能产生一种通感效应,让读者理自然地融入进来。[/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的第二节就有我们前面提到的精彩句子:“它的鬃毛是不能停息的闪电”,乍看起来,用闪电的意象来表现鬃毛的动态,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我们都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即逝的现象,尽管有瞬间震撼的效果,却不能作为一种长久的动态,但作者在这里打破了这种常规,把鬃毛的动态比作不能停息的闪电,既是对漂泊和流浪的一种夸大,也是对生活的一种鞭策,更是对气氛的一种渲染。没有独特的视角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的,没有灵巧的诗思也不可能有这样大胆的举措,这何止是一道闪电,这明明就是作者的灵光在闪现嘛。再看后面的句子,我们才知道这灵光还没有结束,这闪电在奔跑中还会“竖起美轮美奂的漩涡”。如果把闪电看成是一种个体行为的话,那么这漩涡便形成了一种潮流,一种生存状态,也就是说在路上不停奔跑的又何止作者一个人呢,作者通过漩涡的意象,把读者也卷进来了,让读者的情绪随着读者的思绪一起奔跑,不停地制造闪电,不停地制造漩涡,如此形成的不仅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还有一种延续不断的阔大的场景,置身其中,又有谁会不受到感染呢。[/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第三节又是以一个点睛之笔来完成的,它长嘶,便为我们吹响了冲锋的号角,“白色的身体挡住了黑暗的来临”,让我们在黑白的对照和转换中如有所悟,白马自然是白色的,因为长嘶便有了活力,这种活力是强悍的,可以挡住黑暗的来临。读这样的句子,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表现的手法和表现的境界却各不相同,相对来说“白色的身体挡住了黑暗的来临”更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在优美的意境下带给我们的余韵和想象的空间却是同样的开阔宏大,我们既可以想到一种现实,也可以想到一种人生,或许我们想得更多的是我们所处的环境,这样更为贴切,更容易让我们进入一种迷茫中的重生,更能让人看到希望之光,并为之振奋。当然这是视每个人的境遇而定的,但如此灵动的句子是不可多得的,如此能带给人多重想象的氛围更是营造得精巧而细密,让读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便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的具体体现吧。[/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的最后一节是作者的感悟:“我恍然,天光还没有亮[/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朝露正在它清澈的眼里”,似乎把什么都说了,又似乎什么也没说,正如佛家的“南无阿弥陀佛”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等这样的佛语一样,一切的感悟皆在于读者的见智见仁。是啊,朝露自在它清澈的眼里,而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又何尝不是在我们心里呢,我们读了这样的诗句,又何尝不是百感交集,心中五味杂陈呢。既有回归的情结,又有漂泊的无奈,更有一种“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的感叹,而“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长嘶,虽然能用白色的身体暂时挡住黑暗的来临,但终究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或多或少的阴影,让我们在迷茫中显得更为彷徨,那么我们何不让一切更为简单,让一切更加明了,或许这正是“朝露正在它清澈的眼里”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吧。佛说,不可说,一说就错。那么,请允许我就此打住,一切的一切,还是留给大家去思索,去回味吧。[/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附原作:《白马》[/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文[/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萧萧清风[/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我心中有一匹白马在飞驰[/font]
[font=宋体]它不看远方,不顾山河[/font]
[font=宋体]只想着草原和落日[/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它的鬃毛是不能停息的闪电[/font]
[font=宋体]在奔跑中[/font]
[font=宋体]竖起美轮美奂的漩涡[/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它长嘶,不悲切[/font]
[font=宋体]白色的身体挡住黑暗的来临[/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我恍然,天光还没有亮[/font]
[font=宋体]朝露正在它清澈的眼里[/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萧萧清风的个人资料:[/font]
[font=宋体][/font]
[size=3][color=#2a2a2a][font=Times New Roman][b]个人简介:[/b] [/font][/color][/size]
[size=2]萧萧,本名王泳冰,1971年生,江苏南通市人,南通市作协会员。已在《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诗潮》《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散文百家》《飞天》《延河》《草原》《中国国门时报》《云南日报》等全国各种公开报刊发表诗文等作品四百余首(篇),作品入选多种选本。[/size]
[size=4][size=3]
[/size]
[/size][b][size=4][font=宋体][font=Arial][size=12pt]通联: 226006 [/size][/font][font=宋体][size=12pt]江苏南通市跃龙南路朝晖花园[/size][/font][/font][/size][/b][size=4][b]16幢203室 王泳冰
[/b][/size][font=Arial][size=12pt][b][size=4]E-mail:[/size][/b][b][size=4][color=#0000ff][email=xiaoxiao_nt@126.com]xiaoxiao_nt@126.com[/email][/color][/size][/b]
[/size][/font]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