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24位诗人诗集介绍(转载)

  24位诗人诗集介绍

  这几年,我先后收到来自不同省市的诗友寄来的诗集。他们的诗集展示了这些朋友不同时期的创作成绩,体现了诗人整体或者某一阶段的创作特点、风格。这些朋友有的是见面的老朋友,彼此熟悉;有的不曾谋面,但是神交已久;有的只是在网络上有所了解,未曾谋面;有的纯属慕名而来。不管是哪一种朋友,寄诗集来,为我本人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都是好事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及时赏读诗集,没有回信问候,诚请各位诗友见谅!读诗是一种享受,享受的结果,是获得愉悦并愿意沉浸其中;读诗有时也是一种伤害,因为诗歌无端占用了别人的时间,却没有叫人心甘情愿,甚至叫人误入歧途。我衷心希望我不断收到的诗集会像我读到的这些诗集一样,带给我喜悦和享受。
  诗集介绍不分收到诗集和我阅读的先后顺序。无意要点评这些诗人诗作,只为表达我自己内心的一丝歉意!仍有一部分诗人的诗集还没有来得及欣赏,待有时间,慢慢品味。
  
  
  1、成路诗集《雪,火焰以外》  
  
  延安诗人成路这部诗集分为五卷:第一卷《杀死时间的眼睛》、第二卷《札,以及歌》、第三卷《大原,母土之上》、第四卷《大漠里的事情》、第五卷《我的战争》。我在延安的一座宾馆里,接受了成路送与我的这部诗集,并看他坐在沙发上,向右侧着身子,为我签上了他的大名。
  延安是一个有着优秀诗歌传统的革命圣地。李季、贺敬之等老一辈诗人为延安诗人奠定了史诗性的标高。新时期的曹谷溪、梅绍静、高建群等著名诗人都传承了延安诗歌的传统。成路在承续和变革中,展示了新的风采。“女子喷出热浪的小嘴,红披肩/和树林。准确的说,一群立着的薪柴/引伸着铁钻和木头/靠在大地上的一幢脚掌/努力的把雪往实踏,但脚窝泛起了水”(《雪,火焰以外》)大气,豪放,意象奇诡,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也感受到历史在诗人的笔下重新复活。
  也许逝去的短暂的记忆,正是有了诗篇才让其有了永恒的延续,这种延续正是每一个诗人应该给久远的诗歌传统增加的新的链环。这部诗集是成路一个人的心灵史,他的才华和追求正在这部诗集中闪闪发着光。
    
  
  2、王世江诗集《远去的帆影》  
  
  看到王世江的这本诗集,就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之所以感到亲切,是因为,我在王世江出版这本诗集之后一年,也就是1998年,我也曾出了一本和他一样的诗集,归为《诗神》折叠系列诗丛。严格的说,这不是诗集,而是一本折叠诗页,一共只有16首诗歌。但是,它又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五四时期,一些著名诗人出版的诗集,诗歌数量也不过十几首而已,而且有相当部分诗歌在当时和当下流传很广。从这个意义上讲,王世江的这本诗歌折页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诗集。  
  王世江自称为“打渔的”,因为他出生在沧州黄骅市一个小渔村,并一住就是60年,出海捕过鱼,窑厂烧过砖,盐场晒过盐,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汉子。也许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王世江的诗歌内容多是他熟悉的这些生活,透过《八月桂花》、《渔人》、《一方水土》、《远去的帆影》、《小木屋》、《关于汤王城的传说》等诗歌题目可见一斑。其实,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来抒写生活,便有了生活浓浓的气息和深刻的感悟,“或许一次憨笑归来已经面目全非/或许一次轻轻的道别就成为永恒的回忆/在那一瞬间/风撕碎了一个温馨的家/在那一瞬间/雷折断了一支樯桅的背影/那匆匆的一瞬啊/足以使笔尖为壮士/滴下深情的泪水/低下诗人高贵的头”(《渔人》)  
  令我感动的还不只是这些。出版这本诗集之前,王世江已经写诗歌多年;时隔10年之后,年过甲子之年的王世江又牵头集资出版了民刊《沧浪》系列,依然执着于自己的这份对诗歌的热爱。渔人的倔强和坚韧的性格在民刊得到了延续,“远去的帆影”始终没有离开。
    
  
  3、白兰诗集《爱的千山万水》  
  
  我一直认为,诗歌应该背负着人类全部苦难,一部中国诗歌史就是一部苦难史。  
  但是,白兰的诗歌改变了我的这种观点,或者说,白兰的诗歌给了诗歌更多的写作可能,比如,诗歌也可以幸福的边写边微笑的。白兰善于捕捉生活的细微之处,诗歌可以进入事物的细微之处,而每一处如细微的草叶,上面闪动着诗歌晶亮的露珠。  
  在这部诗集里面,没有以组诗的名义出现的诗歌,大都是独立成篇。我不知道是白兰故意没有选择组诗,或者她从来不屑于写什么组诗。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想写就写了,想表达就表达了,诗歌中更多的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从不刻意去雕琢。因此,白兰的诗歌透露出一种天性的透明、清澈、清新和明朗,词句之间给我们的是阳光温暖。“奥,Brandy!一个酒一样的女人/梦幻之外呈现阴柔之美。如果这还不够/就让风与雪花都敞开/让梦幻走进梦幻呼吸挨近呼吸/让骨子里的血液里的真真切切的/都来呼唤我/午夜的星光动了”(《呼唤》)
  白兰呼唤的,是爱的千山万水。她在诗歌中是这样呼唤着,呼唤着微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4、王武章诗集《寂寞的骆驼》  
  
  王武章工作在沧州军分区,业余时间写诗、散文、报告文学。因为个子高,人送绰号“骆驼”,于是就有了这本诗集的名字。  
  由于工作性质,王武章的诗歌大都描写的是时代的风尚,湿润而不潮湿,激动而不窜动,空灵而不空洞。王武章的诗歌是对情思的描摹而不是概括,是提取出交响乐中最震撼人心灵的细部来触动读者心灵最柔软的部分。王武章的诗歌以生活为背景,这个背景是有情有意的背景,是实实在在的世间万物的载体。
      
  5、祝相宽的诗集《感动》    
  
  从“诗根情”这个审美角度来欣赏祝相宽的诗歌,会发现,祝相宽的诗歌的浓墨重彩都放在了大爱上面。诗集囊括了作者2006—2008年间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里面,既有情系汶川、奥运赞歌,又有韶山抒怀、长征纪念;有反贪横眉,雷锋形象,又有亲情乡音、花木抒怀……在这些国事民事天下事中,表达了作者的大爱胸襟,情感境界。作者抒发的大爱情怀和炼造的鲜活意象,为诗集竖起了思想和艺术两个坚实的石柱,支撑起了诗歌品位的高度。
        
  6、温国的诗集《空舟·太阳鸟》  
  
  温国的诗集《空舟·太阳鸟》中的诗歌讲述着他对生活的领悟以及抛洒着诗人心底的呼唤。在这部诗集中,问过的长诗《四月九个情人》、《空涌》、《泥河湾》以及散文诗《幻城》、《空舟·太阳鸟》等是他近年来的力作,给人的阅读是淋漓尽致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深思。 
  2006年,我在河北省第一届青年诗会上认识了温国,面貌和善,说话语速较慢,不温不火,形如笔名。之前我并不知道温国,正如我不知道民间还有许多诗歌大家一样。温国对诗歌的挚爱,从他多年来一直默默编辑着诗歌民刊《守望》可见一斑。对于诗歌的热爱程度,了解温国的人说得好:平淡的生活一直是他的主旋律,多年来他丢掉了很多东西,但是从没丢掉写作;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是从没失去对诗歌的敬意。  
  
  
  7、大虫的诗集《不是没有声音》  
  
  大虫原名汤正元,1971年出生于江苏淮安。这本诗集是一本中英文对译本,诗歌和他的笔名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大气和个性。诗歌《吃的精神》、《一只鸟》、《呼吸》、《诗想者》、《不是没有声音》等作品,从这本诗集中的几十首诗歌中,可看到是人的大爱情结。  
  当我们并无能力埋葬这个混迹于恶魔和毒菌中的世界时,我们还不能去埋葬自己吗?学习埋葬,首先学会埋葬自己的诗歌。大虫正在埋葬自己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歌,是种子。他相信。
    
  
  8、李爱民的诗集《堤上人》  
  
  李爱民工作在沧州,他写的诗集《堤上人》是用诗歌描写沧州素有“华北明珠”白洋淀的风光。诗集收录了李爱民先生新诗42首,或长或短。既有抒写堤上人、堤上事、堤上情丝的,也有讴歌奥运、关注汶川地震灾情的诗歌,等等。从中不难窥见诗人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热爱。  
  整部诗集有作者对新诗的独特理解,诗歌情感大美质朴。诗歌是要吐露真情的,从这个角度讲,每个写诗歌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9、赵枫莲的诗集《枫莲诗百首》
    
  和诗集的序作者蒋子龙先生的感觉一样,相识已久的赵枫莲,给我的印象总是淡淡的,静静的,娇小秀婉,恬然自守。但是,这本诗集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热烈奔放,坦荡阔朗的枫莲。诗歌给了他灵魂极大的自由,赋予她的思想以野性。在诗歌中,她忽而化做一棵树,忽而化作大自然的精灵,忽而又是一只白鸽子……在诗歌里,枫莲展示了诗人的最大幸福,最高的境界,最美好的生命。在她的诗歌里,诗意如芦花在阳光下飞扬。
  
  
  10、孙文强的诗集《大地在笑》  
  
  在《大地在笑》这本诗集中,有关土地情、故乡情、父母情、儿女情、爱情、友情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这些诗歌并非由空洞的感念和口号式的表态所构成,而是字字入血肉、句句露真情。以诗歌《大地在笑》为例,这首诗歌不仅仅是狭隘地指农业和拘泥于形而下的“大地”,而是整个“世界”,这样,诗人的胸怀就宽广起来。
  
  诗集的诗歌跨度很大,从最早的1985年到新世纪。作者和诗歌的关系经历了密切—疏离—密切的曲折过程,但是,作者孙文强却从没有因此离开过诗歌。他的诗歌作品往往从具象出发,最终的落脚点却是形而上的思维结果,作品更为厚重。
  
  整部诗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现代诗,一部分散文诗。两部分各具特色。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11、陈德胜诗集《我们活在语言里》
  
  
  虎山诗会当天。入夜,一个男人慕名找我,手里的水杯泡着浓浓的茶叶,他是陈德胜;在平山诗会上,惟妙惟肖模仿周总理讲话的,是陈德胜。每次笑,总露出两个酒窝,这就是陈德胜。平山诗会结束后,在度假村小路分手时,赶来的陈德胜从汽车后备箱中拿出了这本诗集《我们活在语言》里,并手拿诗集,为我签名留念。陈德胜生于吉林,骨子里具有东北人特有的豪爽。
  
  这本诗集是陈德胜期待已久的书。诗集的诗歌是21世纪最后十年完成的,时间截止到1999年。在陈德胜看来,这是那个十年的思想史,是他的起步阶段。写诗对于陈德胜,不是因为生活多么有意义,记录下来的也不都是有意义的生活,但是只要写诗,生活就有了意义。在我看来,诗歌赋予陈德胜生活无限意义。这是一个虔诚于诗歌诗人态度应有的结果。“一个诗人的存在/就是对整个空间的威胁”(《等一支笔来写作》),活在语言里的陈德胜这样理解着诗歌。和我对诗人韩文戈的理解不同,诗人陈德胜在城市里生活,生于斯,长于斯,描写于斯。陈德胜用审视的目光审视着城市生活。在他的诗歌里,我们总能读书他对城市的判断,个性鲜明,从不避讳自己的观点,“在这座城市你只是住店的人/享受冷遇和寂静/地下室是水泥塌下的地方/匿名者写下的手记堵住老鼠嗑开的窟窿”(《地下室手记》)。陈德胜,真性情。
  
  
  12、沈阳诗集《情人主义》
  
  
  没有介绍这本诗集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沈阳:青年诗人,原名沈劲松。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以来在《上海文学》、《诗神》、《河北文学》、《绿风》、《世界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沧州作家协会主席、诗人何香久曾经说过:沈阳是沧州最有希望的青年诗人。
  
  的确,沈阳是一位颇有创造力而激情澎湃的的青年诗人。这部诗集的温度很高,其中镶嵌着许多炽热甚至白热的诗句,这似乎有点传统、又另类写作的味道。诚然,从诗集的名字来看,他的写作完全是个人化的,他不追求价值的终极评判,自自觉不自觉地在写作中体现出了一种“疏离”的意识,这种疏离,很大一部分是与公共情感,公共情感的疏离,固执的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真位与核心。正如他诗歌写的那样,“什么样的河流在月光中盈盈飘来/才产生这样一种无边的美丽和静谧/和我面对面席地而坐的是我的诗歌”(《谁站在美丽的边缘地带》)
  
  
  
  13、北城诗集《片段的思想史》  
  
  北城是河北隆尧人。这部诗集是北城的第一本诗集。这些诗,大部分是在河北隆绕的乡下写成的,就像撒在大地上的一些庄稼的种子,多年的耕耘、施肥、浇灌才有了这些收获。从1992年9月22日北城写下了第一首诗《七彩阳光》,至今已经15个年头了。15年来断断续续写下了四、五百首诗歌,书橱里还保存着几本编写着目录的手抄本,那些真诚的歌吟,就是一个人片段的思想史,其中凝聚着无数日夜苦思冥想的精神之旅或温婉或铿锵的足音,蕴含着一个追梦少年青涩的凝望。  
  北城的诗歌,重诗意、重个性,喜欢朴素、率真、浅显的语言。在写作的路上,北城不拉帮结派,不自立旗杆,不寻求怪异,也不固步自封。真正的答案,就在这不部诗集里。
  
  
  14、孙建勋诗集《翅膀划过天空》 
  
  这是孙建勋继《一盏灯让我成王》之后的第二本诗集,收集了诗人2007—2008年的部分诗歌作品。作者以简洁明快、深湛真挚、醇厚隽永、蕴藉哲思、去蔽存真、淡中见奇、朴中见奇的诗风,体物察心,为“我”写诗。 
  孙建勋善于从对周边的事物敏锐细致的洞察、捕捉瞬间的感悟,挖掘生活经验的积淀,抒写多彩的人生,以求情感的升华,灵魂的飞翔,从而实现对生命的探索和与这个世界的对话。作家、诗人李浩把孙建勋的诗歌比作“诗咖啡”:向度不单一,有调和的复杂与丰富,但是不过于甜腻,更多的属于微苦,细品之后甜和奶液味才会慢慢渗上来。孙建勋的诗歌是将真情加到哲思里的。
  
  
  15、夜子诗集《弧线》  
  
  很有幸,在这部诗集出版之前,我读到了部分手稿。承蒙夜子的厚爱,在诗集出版之前,她征求了我对本部诗集名字的意见。  
  夜子的诗歌具有强开放性、复杂性,这给予我们阅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每一重阅读都可能挂一漏万,削弱诗歌的意韵,损害诗歌的丰富向度。阅读夜子的诗歌,需要精心,耐心,也需要真诚和耐心。她的诗歌《天晓得》、《忧伤的女儿》、《美的言说》、《辽阔无边的哀愁》等诗歌为我们传递着非明确的指向,看似明朗,其实模糊、明朗、朦胧、似是而非,允许读者将自身的经验进行接驳,获得延展。 
  夜子的诗歌,个性特质是凸显的,他们具有不合时宜的特异,诗歌关联着她的内心、身体、灵魂和梦。
  
  
  
  16、许宁诗集《给你》  
  
  我不认识许宁,他是在我的想象之外寄来了诗歌。但是,读他的诗歌,那种天然的熟悉感,我从没感到意外。
  如果有人问我:最好的人生是怎样的?我想,最好的人生应该是拥有梦想、事业和爱情,这几乎是非常完美的人生。许宁用诗歌说出了这个答案:有了梦想,人生就有了方向,拥有了事业,人生就有了根基,而爱情如梦如影,因为爱情,人生才更生动、丰富、鲜活、饱满。
  这本诗集,精选了许宁从开始写诗歌到现在所有的爱情诗,青春的渴望,热恋的切身体验,对爱的坚持和经营在诗中一览无余。这些诗歌各具特色,多样风格,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感情饱满、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干净利落、自然优美、生动、鲜活、精彩。这位毕业于军事院校的诗人为我们展示了军人的铁骨柔肠。
    
  
  17、冰花诗集《溪水边的玫瑰》 
  
  冰花,沈阳人,旅美网络写手。大学时期开始诗歌创作并发表作品。从2004年开始在网络上发表诗歌等作品,被网友称为青春的女诗人。其作品清新、明丽、隽永和唯美而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  
  在现实生活中,冰花和许多人一样,身处异乡,一颗漂游的心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坐标。但是,一想到在不同的时区,不同的地点,有人在读她的诗歌,总有一股暖流穿越时空直达心田冰花的诗歌大都短小精湛,和符合当前诗歌的阅读习惯:在消遣生活中品味人生的那份恬淡和美好。
  
  
  18、晴朗李寒诗集《空寂·欢爱》和《午夜的缪斯》  
  
  这是晴朗李寒的两本诗集。《午夜的缪斯》是他的翻译俄罗斯诗人阿赫
  玛托娃诗作的一本诗集。李寒注定要与俄罗斯有缘。因为除了汉语,他接触的第一门,也是唯一的一门外语,就是俄语。大学生活,他第一次借到了阿赫玛托娃的诗集。在俄罗斯,他读到了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首作品,那是从市场买回来的一本小日历上的一首诗歌《猎物》,李寒把它翻译成汉语,发表在民间诗报《诗魂》上,后来被《读者》杂志转载。1995年7月在鄂木斯克买到了阿赫玛托娃的诗集《灰眼睛的国王》,并一带在身边。这就是诗人之间的缘分。《空寂·欢爱》这部诗集收录的是李寒的原创诗歌,诗集名字就是李寒曾经用过的博客名字。这是李寒和诗歌的缘分。  
  在著名诗人郁葱看来,晴朗李寒性格中更多的是温和、温情、包容,他对幸福的敏感,对爱的敏感,对温暖的敏感是“超一流”的。这是成就一个好诗人所必须的。这也是我除了喜欢李寒的诗歌,更喜欢她翻译的诗歌和他的原创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因。
  
  
  19、冷雨飞红诗集《精致的时间》
  
  这是一本诗文合集。
  冷雨飞红的写作属于“野路子”,在他的诗歌里,很少能看到固有的诗歌俗套,显出原生态的气脉、冲力和丰沛。他的诗歌,不只是写在纸上,他实际是在和对面的人交谈,和自己的内心交谈,和时间交谈,和在时间中流走的交谈,和在时间中留下的交谈。庞杂的选题几乎将他所有的所见所思和所感都融进他的诗文中。在这部诗集中,冷雨飞红似乎并没有刻意于所谓的深刻,也没有刻意地寻求平和。他的写作,缺少常见的媚态,而是用一种介乎现代与古典的文风表达松弛的情绪。在诗歌中,他是自由的,也因为自由而显出人性中的桀骜不驯和张扬,它用一首古诗词来作自我介绍“偶喜涂鸦文字,全平手随心动,无门无派,野逸空蒙。如荒草,似寒林,难入堂皇之室,权作谴心逍遥游。”难怪网友这样评价飞红的诗歌,“他文章的不拘一格会让你觉得他的思想就像一只脱缰的野马,扬鬃奋蹄,自由的驰骋在辽阔的原野……”
  
  
  20、戴丽华诗集《舞蹈的钥匙》  
  
  与戴丽华同处一座城市,是真正的老乡。但是因为彼此都很忙,见面时间不是很多。这几年,她先后出版了两本诗集,近期送与我的,是这本名为《舞蹈的钥匙》的诗集。  
  戴丽华是个坚信地固守着自己内心的诗人,她诗歌的触角是从最敏感的一个领域探出的。他的诗纯粹而有透明的质地。在这本诗集里,透过组诗《开花的原野》,我们能读到她内心珍藏的那份纯然的天真;在《舞蹈的钥匙》、《等》、《失》这些诗歌里,戴丽华以爱情为主旨,让我们知道了诗歌的另一个名字——爱。这种爱是女性特有的,敏感、多情,带有蜂蜜的粘性,那里不仅有爱的甜蜜,更有爱的刺痛、困惑、伤痕、迷茫;爱的压抑、扼制、抗争。在戴丽华的诗歌里面,有一种天然的诗歌语感,那种不负载更多的文化责任,真实的生活体验,让人体味出一种发乎心灵的抒情韵律,读来叫人心动。
  
  
  21、王雪莹诗集《另一种声音》
  
  
  与来自美丽的东北城市哈尔滨的诗人王雪莹认识后不久,就收到了她寄来的诗集《另一种声音》。在诗集的扉页上,有她的落款,时间是“2007年5月5日”。  
  王雪莹成名于1980年代,是我的诗歌前辈。她的诗歌大都情感真挚,诗思敏锐,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总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感受,语言颇具感染力。整部诗集分为三集。第一辑名为“梦中星辰”,收录了她1984年至1987年的诗歌32首(组)。这一辑作品是年轻的生命力的迸发,描绘出一个情绪微妙、情感丰富的,时而狂妄,时而冷静,时而多思,时而沉默的女子自由不拘的心灵轨迹。第二辑“在盛开与衰败之间”,收录了她1988年至1999年的诗歌37首(组)。这些诗歌,一如既往写了关于爱的主题——这应该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种爱,已经不只是少女对爱情的崇敬和向往,而是妻子对丈夫的爱,母亲对女儿的爱。这种爱,更为专注和深邃。第三辑名为“提灯女神”,收录了诗人2000年至2004年的诗歌19首(组)。这些诗歌仍然保持了原有的诗歌透出的天然、本真的写作特色。三辑诗歌贯穿了198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代三个初期的诗歌创作,诗歌风格的形成脉络显而易见。如果按照收录的诗歌多少来算,三个阶段的诗歌数量恰好给人一个橄榄球的印象:第一辑和第三辑是橄榄的两个尖,第二辑是橄榄的中间段。三辑形成了一条平滑的弧线,流畅自然,如她的诗歌。  
  如果说真诚,对诗歌、对生活的敏感和爱是王雪莹诗歌的“另一种声音”,那么,这种必须的、自然的声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太少了些。
  
  
  22、《井秋峰短诗获奖作品集》  
  
  这是一本获奖作品集,“井秋峰短诗奖”以诗人的名字命名,诗集收录了短诗大赛的获奖作品。诗歌比赛出资者自然也是井秋峰。
  
  诗歌活动主要借助网络,在某个时间段,参加某个主题的诗歌创作,然后上交作品,给作品编号以后,由评委公开投票,按照作品得票多少确定奖项。评委包括安琪、刘不伟、蓝野、殷龙龙、张德明、世中人等,一个民间诗歌奖项,评委阵容还是很强大的。
  
  我因为也参加了这次诗歌奖项的评选,而且获得了优秀奖,诗歌作品才收录到了这本发自“北京市房山区龙阳镇葫芦垡汉诗馆”寄来的诗集,时间是“2009年3月3日”。获奖诗人中有我知道的黑枣、马知遥、孟醒石、十鼓、灯灯、阿卓务林、微雨含烟、羌人六、夭夭、麦克等人。
  
  23、寒玉的诗集《爱的莲语》  
  
  “寒玉”是个笔名,不看这两个字,很容易认为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那个“韩愈”。他的真名叫“刘昕”,我们是通过诗歌,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个非常年轻的诗人。在网上认识不久,他就给我寄来的诗集。  
  寒玉这本诗集之所以名为《爱的莲语》,是因为他“一直怀着感恩的心情”(寒玉语)。在这本诗集里,寒玉的诗歌充满了青春的火焰和激情,“寒冷,是冰的火焰/蓬勃下去,没有了柴/就燃烧我的骨头吧!”(诗歌《寒冷是冰的火焰》)。寒玉的这本诗集中诗歌,语句相对绵长、悠扬,诗歌的句式和语感很有原苏联、英法诗人的抒情味道。如此的才华,如果再加上后天的阅历和对诗歌深刻的理解,寒玉在诗歌方面会有一番作为的,我想。
  
  
  24、桑恒昌的三本诗集
  
  桑恒昌原是大型诗歌刊物《黄河诗报》的社长兼主编,在我眼里,属于诗歌界的前辈,对他仰慕已久。  
  2009年,借助网络,桑老师与我有所联系,并于2009年10月22日寄来了三本诗集,分别为《爱之痛》(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2版)、《年轮·月轮·日轮》(远方出版社,2004年第2次印刷)和《来自黄河的诗》(WAYASBAHDr.HeinzJuryenProbst)。  
  在诗集《年轮·月轮·日轮》中,第一辑是怀念母亲的诗歌,写得催人泪下,这些诗歌精短,意象突出,情真意切,很多诗歌是可以传颂的;第二辑写给臧克家、贺敬之、林孔等老一辈诗人的诗歌,写得一往情深,情感真挚;那些写名山丽水、自然景物、历史名人的诗歌,借物抒情,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写家庭、写生活场景的诗歌又写得幽默风趣,和谐温馨。  
  读桑恒昌这三本诗集中的诗歌,你会觉得,他的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满腔热血“泼”出来的,诗歌的感情总是激情饱满,至真至诚,读来叫人热血沸腾,很有山东大汉的男儿血性。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诗坛有这些好作品而精彩,
居士读的细心。问候
这个是转载,可惜没看到作者是谁。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辛苦松站,难得你这般的用心哈!论坛有你是我们的福气哈!
对13、24俩位作者熟悉些。
明香回荡透四海,
百花怒放毒草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