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诗歌是生活的翅膀

——解读《晴朗李寒的诗》
  文/十五岚
  
  四月的一天,我收《绿风》诗刊寄来的2012年2期刊物。拿着这本清雅别致的诗刊,内心有说不出的美好。它小巧典雅的封面,简洁大方的装帧,无不给人以安静恬淡的感觉。翻开诗刊目录《三弦琴》,在那里我找到了诗歌界比较有名望的诗人晴朗李寒老师的三篇杰作。其中《晴朗李寒的诗》(七首),阅读后印象特别深刻。
  《叨叨令》采用的是一组排比。直接切入式的手法,给人带来了朗读上的愉悦。“可说不可说的话”、“可见不可见的人”、“可做不可做的事”、“可交不可交的友”。诗歌所归纳的四个观点,在我看来,无不道出了人情世故的不可把握性,不确切性。诗歌由此递进,最回味的句子就在下面“你走你的阳关大道,也么哥;/我走我的独木小桥,也么哥!”想必我们也听到过诸如“你走你的阳关大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话。却令人感到惊奇,这句看似普通的一句民俗语,被镶嵌到诗歌中,不但自然,而且恰如。彰显出来的诗意如此贴近了生活,传递着生活最为朴实的内涵。
  《欢愉》主题是围绕着一处清雅的景致抒写的。“美,无处不在。”是啊,对于善感情怀的人,只要有一双眼。走到哪里,哪里的风物便是诗,便是美好的寄托。广玉兰未凋,冬草犹碧,拉京胡的大爷和吊嗓子的大妈,还有身边女儿,风……一系列映入眼帘的是那么可亲可爱的东西。都说心明如镜,安适恬淡的时候,看什么都是美好的。而诗人正是抓住了(或许是在散步的路上心有所得的)某一些感触,加以抒发,为读者展现了立体感与可视性的一个画面。
  作者在诗歌的结尾处写到“我沿着卵石铺就的小路,牵着自己的影子,一圈圈诵经。”引申出了自己的心声。
  《春风中,等女儿放学》抒写的是一个父亲接女儿放学回家。作者依然采用了迂回的方式,层层穿越,递进。抵达主题思想。诗歌随着作者的观察“君子兰凋谢,朱顶红开……”渐渐引领着人们来到他的内心。诗中穿插着告白“海子二十五岁就死了,叶赛宁三十……”仿佛内心的感叹与低语。传达的宗旨正是一份表白,看他们都不在了,而“我”依然生活着,多么幸运。“我,用力忍回泪水,微笑着,看我的未来跑过来。”一句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情景映照就这么给刻画出来了,使人倍感共鸣。
  《回龙桥》重在烘托一座桥沉淀出来的历史,意蕴非常深厚。“那些从桥上走过的人,不论官宦,还是平民,都化着了同样的烟尘”。光阴似梭,来来去去。谁能倾听一个像一座桥一样的时光老人,站在历史的河流中。注目着芸芸众生。惟有它替代着轮回复转,桑田变迁。“我读不懂你,回龙桥”。一如“我”的继续探索与追求。诗歌交替运用追忆,现境与扪问的方式进行抒情。
  《一个词,一个人》阐述的一个词与一个人的关系。“一个词,写下来,就旧了。一个人,刚遇见,就老了。”诗歌看似其中相互交叉重叠,而又独立运营构造,一个词是一个人的紧密相连,一个人又使一个词风云突变,如此,生活尽在不言中。只有诗人(相对于生活)他写的诗一直在寻找着生活的真谛,寻找着生活的突破口。诗歌流畅欢快,语言十分精练。
  《自白书》作者穿古引今,宇宙存在而渺小,世界繁华而破败。“我”唯物而又唯心吗?“这一生,我罪孽深重,空怀一颗,感伤之心。”时间,光景,流年……那么多使人承载的东西,或需要填充,或需要安慰,或需要救赎。“而我仅有的文字和泪水,只献给,卑微的事物……”诗人的善感令人感动。作者在这里展示的是他的品质,使人相见了的内心,善感的,怜惜的,甚至融合的悲欣。诗歌气势豪迈,酣畅如瀑,给人以感召的力量。
  《鱼的话》这首小诗,精致简练。拟人手法。暗示生活中的人物,有着不可更改的被误解与曲解。
  以上为我阅读晴朗李寒老师的一组诗作。他的诗总是以围绕生活为底色,以身边的事物(题材)为抒发。底蕴非常丰富。语言传神,画面感立体而生动,读后十分受益。在我看来,诗歌有了生活的相铺相成,就是万物有了土地的滋养润泽。诗歌是生活的翅膀,牵引着诗者一路行走。但见我们相见的那一刻欢愉,正是我们以怀揣着一颗诗歌的颂赞之心,倍受生活的鼓励。
  浅显解读,有不到位的地方请李寒老师和朋友们包含。
  
      2012-5-7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wulan
附上诗人晴朗李寒的博客地址:[url]http://blog.sina.com.cn/qinglang1970[/url]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wulan
好诗,好评!如果附上原诗将更方便。问好岚儿!
向晚的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