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三上黄连寺

三上黄连寺

文、斯朋锡


据《同治六安州志》记载:“黄莲寺州西四十里,前有池旧产莲色如金故名。明嘉靖七年重修得断碑载建炎年号。黄湖诗曰:春寺随山泊,寻幽独露矶。晚阴重散步,佳胜感斜晖。后圮康熙三年僧绪祯,慧巧募修,五十八年僧镇玉重修华整。”
历史上的“黄莲寺”,曾有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两厢计房屋五十五间半,寺内天王殿、大殿、地藏殿、十王殿、三圣殿、藏经楼、念佛堂、客堂等一应俱全,有菩萨百余尊,尤其是三尊大佛系用铜铸,每尊重一千两百斤。因而才有“黄莲寺不算穷,还有三千六百斤铜”的戏说。
黄莲寺皖西闻名,还在于它所踞地理位置。黄莲寺是到横排头旅游区的必经之地,右傍商贾云集的皖西名镇苏家埠,左依源远流长的沛史杭金杯支渠,前有碧波荡漾盛开金莲的庙塘,后贴宽敞平坦的苏戚公路,交通便捷。远眺群山叠翠,近观茶绿稻香,古刹幽静、典雅,从古至今,结下了十方善缘。
黄莲寺虽闻名遐迩、历史悠久,但也历尽沧桑。几经兵燹和洪涝灾害的毁坏,尤其是一九九一年洪灾,寺庙建筑多数已成危房。慕名而来黄莲寺是1996年春寒料峭时节,那时候的黄莲寺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大雄宝殿已经造好,着实有些气派,三尊大佛座在千叶莲花上,威仪非凡,晨钟幕鼓分悬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必备,可是宝幡等必须品陈设,尚未告臻。
天王殿也有了,殿前是一片农田。墙角外有两只向天大粪缸,上面架着两条木板,四面均是高一脚底一脚的烂泥地,寒塘枯枝,春意绵冷,处处弥散着萧瑟之境,这是灾后重建之初,虽在风寒之中倒也不乏生机,我是从上海来的,和她们相处了几日,实在觉得她们的生活条件太差,心中便生出许多感慨来。倒是厨房间一位居士对我语重心长的说:“今天脱了鞋,不知明天来不来?”我知道这是她在提醒我,便明白这也是一种修行。
为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各级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支持黄莲寺的开放修复工作。在原住持大安的率领下,僧众齐心协力,进行黄莲寺改建工程。大安师圆寂后,弟子清道继任主持,遵照师训,带领大家节衣缩食,艰苦奋斗。为建设一个融宗教传统、民族风格、佛教活动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黄莲寺而不懈努力。二上黄莲寺是1999年,因清道师的邀请唐山大居士,果晨老师应来黄莲寺讲经,果晨老师与我同事过,且我与黄莲寺也有不解之缘,结伴同行,机会难得,所以我又来了。
这时候的黄莲寺已经有了深红色的围墙和大门,有了地下水的水龙头和斋堂,并新建了厕所。听经的地方很简陋,清道师腾出一块空地放上好多把长短不一的条櫈。讲台上香,听众也不少。
想不到果晨老师从天王殿的四大金刚,弥勒佛讲起,讲到为什么大雄宝殿从外表看上去有两层,而里面只有一层。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果晨老师说法不知疲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什么叫阿罗汉,声闻,缘觉,辟支佛、因果规律等,恶自具足。如果上午讲,下午也讲:光讲一个“佛”字就足足讲了一个星期。特别讲到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转法论涅槃等。……原本我想住一个星期就回去。听着听着老是讲不完。大家听的也很投入,连下雨天都有几位出家人从远处赶来。我只好延长时间住下去。一切宗教都具有神秘性,不可思议之处。就在有几位出家人来听经的那个下雨天,常住黄莲寺的青年比丘尼桥悄悄告诉我说:“她母亲告诉她,听经的地方,在她老人家眼里竟是朵朵莲花。
2011年11月5日,时隔11年,我又上了黄莲寺。这一次来黄莲寺令我耳目一新,大为惊讶!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十几年来全寺僧人、居士的努力,海内外信士的大力资助,使黄莲寺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名刹。今日黄莲寺,一座座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黄莲寺占地面积23亩,寺前池塘水面10余亩,四周围墙为红色涂墙,彩色琉璃瓦。山门门前左右各立一座石狮,山门门楣匾额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书的“黄莲寺”装金大字。
  第一进“弥勒殿”,殿内供奉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和背后护法韦驮菩萨,两边为高大威严的四大天王。
  第二进大雄宝殿,中间有三尊大佛均为丈二金身,背后塑海岛观音,殿内两侧分立18罗汉,后为文殊、普贤。
  第三进观音阁,此殿为多角翘檐多层楼阁设计,款式在安徽尚属罕见。观音阁底层为观音殿,全部雕梁画栋,彩绘天花。观音殿正中二楼以上设计有六角形穹顶,绘有六幅不同造像的观音菩萨,其形态智慧、慈祥,画法精致。观音阁二楼以上为藏经阁,上有描述释迦牟尼成佛故事的图文。 修复后的黄莲寺建筑,为防潮湿、防白蚁和防火,均为钢筋混凝土仿土结构古典建筑。大殿高大整齐,明亮宽敞,雕龙画凤,巍峨壮观。殿内佛龛上菩萨金身,挂件及装饰用品无不体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即使是壁画、书法和匾额也不泛为专家名人真迹。
  寺内还按大殿中轴线规划布局,以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为主体,自南向北。在弥勒殿与大雄宝殿之间,两侧建有东西厢房,东厢内有药师殿、客堂、钟楼、图书馆;西厢为祖师堂、念佛堂、鼓楼、上客堂等。在与大雄宝殿平行的两侧,东为藏经楼、方丈室;西侧为大寮、斋堂等。与观音阁平行一线为五百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七层祖师塔及园林式的碑林建筑,为黄莲寺增辉。
  寺内在建好山门、黄莲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寺前庙塘,将塘一分四池,即:花鱼池、放生池、荷花池、黄莲池。塘中心建凉亭、水榭、喷泉、滴水观音像一尊,以曲径回廊连接四座小桥。建月牙桥、赵州桥、苏州桥、黄莲桥等,以供游人香客浏览休息。
  黄莲寺自1987年恢复佛事活动以来,成为方圆数十公里内唯一的佛教活动场所和旅游观光胜地。黄莲寺每年有大型庙会十余次,平时佛事活动不断,香火旺盛。已经吸引省内外及海外人士观瞻进香,每次多达数万人,平时每天有香客数百人。
  按照佛事活动和旅游的需要,寺内已规划将各通道贯通,每道口设计一雕塑造型;寺内培植银杏、花木、盆景和名贵树种,香客可冠名,将美化环境与广结善缘结合起来;寺里力争恢复原有“槐抱梓”、“梓抱槐”、“槐抱钟”、“回头鹿”、“黄莲池”等古迹。
  黄莲寺现存22尊历代传世佛像,重塑菩萨金身。其中一铜像背刻有“大同三年蒋景为考妣敬造”字样,距今有1467年历史。另一尊铜铸装金观音大士像,高一米余,镌刻有“大明崇祯四年王经保发心捐资铸造的白衣送子观音”字样,距今373年。
我爱好旅游,跨过了黄河长江,到过了北京和边疆。朝拜了四大名山道场,却没有黄莲寺这般使我大开眼界,想不到小小的一个苏埠镇,竟能兴建出如此特色的建筑。
我内心赞叹的不止这些,还有那大雄宝殿前的大宝鼎,大宝鼎有近二丈高,直径约一米八,共五层,四周有捐资者姓名,好奇的我不禁起了童心去数了一下,共一百五十多行,每行三人,计四百六十八人。有那么多人捐资,说明香火旺盛。看到了黄莲寺宝鼎的高度,不禁联想到上海的玉佛寺,龙华寺和静安寺,真相的把这三大寺宝鼎的高度比试比试,说不定还是这里高呢?
大宝鼎前还有一个大香炉,有两米多长,式样完全像个亭子,我不想去描写香炉精致考究的模样,我只想说是香炉是纯铜的,现价三十多万,是信士王广鹏全家敬赠的。
黄莲寺的出家人不多,住庙的居士很少,她们生活清苦耐劳,精进念佛,大都上了年纪。除了上殿、诵经、做法事,各有分工。有种菜的,负责做饭的,管理大殿的,都上敬下和。当家师清道和大众师打成一片,统筹兼顾,一派祥和气派。整个寺院整齐清洁,天天如此,特别是管理厨房的老居士,做了十几年的饭,睡在厨房,没有休息日。护持寺院的每一个人,在我眼里都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通联: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
大别山诗刊博客欢迎光临指导:http://blog.sina.com.cn/biyu1994

竞赛场上,冠军只有一个,依然会有人参加,因为参与的过程是快乐的,我们为快乐而写作,祝贺朋友们,冠军不是第一,而是超越自己。
这篇文章既是一篇精美的游记,也很有文史参考价值。欣赏了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