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主编请进(报告初稿)

关于大别山诗刊生存状况及当前处境的报告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
  始创于2006年5月的《大别山诗刊》,即将迎来其五周年诞辰。
  回顾过去的五年,虽然历经艰辛,但《大别山诗刊》通过与主办单位密切协作和配合,相继举办了2009年“‘安徽一笑堂六安瓜片杯’全国诗歌大赛”、2010年“‘正东杯’庆六安撤地建市十周年全国原创诗歌大赛”、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霍山黄芽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和目前正在开展的“‘天堂寨杯’春到大别山全国原创诗歌大赛”等一系列重大诗歌赛事活动,这些借助诗歌,集文化风貌、经济建设、风土人情为一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这本当初还很幼小的诗刊,在创刊人、绿色诗歌理念提倡者碧宇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以坚忍不拔、不屈不饶的意志,以扎根本市、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姿态,正在不断成长、发展和壮大,可以说,《大别山诗刊》找到了一条至目前为止适合自己发展的正确道路。如今,她已成为文学花苑里的一株奇葩。在诗歌界,乃至文化界,只要知道《大别山诗刊》,就会知道六安,知道安徽。反过来,只要说到安徽、六安,就会知道这片土地上还顽强地生存着一本叫做《大别山诗刊》的刊物,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文化界前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广大诗歌创作者、爱好者的关心、关爱和支持。如今,《大别山诗刊》已然超越了当初个人办刊愿景,成为宣传六安、安徽的一张名片,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一个文化窗口和平台。应该说,《大别山诗刊》的办刊宗旨,是完全符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有关精神要求的。
  但是,《大别山诗刊》及杂志社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生存状况堪忧。为此报告如下。
  一、户口问题。市文广新局主要领导说,在即将展开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大别山诗刊》是首当其冲的被清理对象。按照这样的说法,《大别山诗刊》存在着“出局”的险境。但是,我们理解,《大别山诗刊》作为以集社会资源为主要途径的省内纯文学性公益刊物,作为公办报刊的补充,应该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中央决定》在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中就明确指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因此,我们恳求要求市委领导明确:《大别山诗刊》有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和依据,如果户口问题不解决,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别山诗刊将看不到前途,付出的所有心血也将付诸东流。
  二、归属问题。目前,《大别山诗刊》持有的是安徽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准印号:13—009),名义上为安徽省六安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六安市文广新局主办的、省内唯一准印的纯诗歌刊物,但实质上还是民刊性质的。在现有体制下,民办刊物若要生存下去,面临的困难来自于诸多方面,承蒙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尤其是本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爱护,将《大别山诗刊》及其杂志社挂在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名下,并为杂志社补充解决了每年2万余元的办公经费问题(自搬入文广新局后,此项经费已被扣发),这个消息曾经鼓舞了《大别山诗刊》的无数拥趸,他们为能够继续拥有《大别山诗刊》这个学习、交流平台而欢呼雀跃。但是,他们不知道,市文广新局的主要领导对杂志社的负责人说:“《大别山诗刊》是你私人的,国家是不会允许私人办刊的,前苏联的解体,就是因为允许私人办刊办报导致舆论无法控制才解体的。”与户口问题一样,按照市文广新局主要领导的说法,是不允许私人办刊的。
  为此,我们请求市委宣传部能将《大别山诗刊》及其杂志社正式纳入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管理体系,以彻底解决《大别山诗刊》的归属问题。同时,也解决个人编制问题,消除后顾之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三、经费问题。由于《大别山诗刊》持有的是内部资料准印证,因此,就没有发布广告的权利,而没有广告权,就意味着难以用补偿赞助者的形式取得办刊经费,只能通过社会力量自愿资助,以及收取的微弱的会员费(名义上有接近3000名会员,实际上缴纳会员费的人数约为1%,即全年平均收费大约3000元),甚至创刊者自掏腰包用个人积蓄支付印刷费和其他日常杂支费用,这种状况是难以为继的。如果能够解决户口和归属问题,按每年四季出四期刊物计算,每年最低大约需要5万元,缺口部分我们计划通过社会力量资助解决,这样尚可基本保障正常的运转。
  如果市委能够下决心为大别山诗刊取得国家统一刊号,我们有信心让《大别山诗刊》更上一层楼。
  四、个人问题。目前,《大别山诗刊》的日常运转,主要是由社长兼主编碧宇(陶群),及其两个妹妹陶玲和陶俊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完成的。如前所述,由于编制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导致她们,尤其是碧宇个人在政治上的发展也遇到了阻碍。比如,碧宇要求加入民革,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更宽广的视野。碧宇作为本市,乃至在全省、全国诗歌界、文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希望通过正常途径加入民革组织,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完全符合相关规定。但是,文广新局的主要领导说,碧宇不是文广新局的人,他不能代表直属单位签署同意意见。于是,碧宇加入民革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这对一个人的打击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为此,我们恳请上级为碧宇加入民革组织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实现其个人未了的心愿。
  以上问题,是《大别山诗刊》及其办刊人员目前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我们的对策请求。我们恳求上级在研究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时,一并研究解决《大别山诗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答复。
  特此报告,请批示。
  
  大别山诗刊社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格式基本就这样,内容请修改。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大赞!
寒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51250800
好的,谢谢
[url]http://dbssk.5d6d.net/[/ur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