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现代诗写作技巧之一

  关于诗歌的一些知识(转载之三)
   
    主讲:庭前花开

  诗歌的技巧
  一首好的诗歌,一般都有美的意境,精巧的构思、耐品的意蕴等等很多出色的地方那么,作为好的作品,它们是使用怎样的手段来达到高的境界与好的艺术效果的呢?
  写作的技巧就显示了一定的功底

  先讲四点

  一、关于题目
  1、精心拟题
  题目好比是诗歌的眼睛,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好的题目能很好的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
  比如: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首先它能引起人的一种悬念:什么样的距离是最遥远的呢?
  于是带着这种疑问,我们全神贯注的想知道答案,一路追寻下去。
  还有:《美丽的忧伤》、《一颗开花的树》、《飞霞染红的墨香》等等
  这一类的,题目首先就有浓郁的诗意弥漫了开来
  这些题目可谓独具匠心,作者是花费了一番心事的。
  2、提炼题目
  怎么样为之提炼?就是从整首诗里找出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作为题目。
  比如:惠特曼的很多诗,都是从诗句里直接得来的,并且很多都是以第一句来命题。
  像《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本能的我》等等,都是这样从开篇就切入主题,让人有开门见山之感;
  还有一种就是根据整首的诗意来“找出”诗眼,也就是作者要传递的主题思想作为鲜明的主题单独显示出来。
  这种一定要符合诗的形式与内容,要做到完整与统一。
  第二、词句凝练
  一首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
  有的语言过于冗长,让人看了半天都不知道作者究竟要表达出什么。
  诗歌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并且是一种对语言要求极高的艺术,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像散文或者小说那样,去一一加以描绘或者陈述,它需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浓缩感,在极短的篇幅里,容纳着丰富的内涵,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那么,这就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来承载。
  凝练,无疑是必须修炼的一门技巧。

  这里,我们用余光中的《乡愁》,来欣赏作者是怎样使用凝练技巧的。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在这首诗里只运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鲜明可感的意象来代表乡愁。
  而这四个意象又是如此的精炼与贴切。接着,作者用了四个时间段,来承载这段深沉忧伤的浓郁情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层层递进,层层深入,让我们不由自主被作者的情感牵制。
  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是用狠狠的别离,来表达醇美的乡情与乡愁。这首诗写得情深意切。
  它之所以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手法与技巧的结合运用,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个意象与四个时间段,很切合的组成了四幅清晰可感的画面:
  幼年的告别母亲求学、中年的离别妻子两不相见、而后来又是与母亲的生死不能相见、直至最后的两岸相隔,祖国不能统一的无法相见,写得情感浓郁又饱含深情。
  同时也写出了沉重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表达出了成千上万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强烈盼归之感,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凝练还可以说是从小处来进一步完善主题,使之在结构上、美感上、意境的展现等等方面,做好补充,也可说是做到以小见大,即从一滴水里来窥见海洋,从一叶落来知秋。
  比如从古词开始就有很多成功利用的例子:“大漠孤烟直”这里的“直”既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意境的拓展与虚的绵延,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空旷与辽远之感,简洁的几个字,比如从古词开始就有很多成功利用的例子:“大漠孤烟直”这里的“直”既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意境的拓展与虚的绵延,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空旷与辽远之感,简洁的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了那种黄沙漫卷,寂寥与苍凉之中。
  
  还有很多经典的诗歌,在凝练上都有成功的显示。像我们前一讲里欣赏的《再别康桥》,它也是运用:康桥、金柳、河畔这几个很美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表达那种淡淡的哀伤的。
  
  第三、细节的处理
  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敏锐的感知,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贴近生活,没有空中楼阁之感。那么,比拟和隐喻的运用,就包含了这一点。
  还是说《乡愁》,它里面也有细节的处理,并且是非常精心的表述。比如:诗中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以及“浅浅的”这四个形容词,它是放在同一处,而且是叠词的运用,使得情感低回抑郁,可说是如泣如诉;同时还有四个相对应的量词“一枚”“一张”“一方”和“一湾”这样还构成了一种音乐的美感,由此我们更见作者运用语言的非凡功底。
  
  第四、拓展联想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
  丰富的想象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以及意料之外的惊喜,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想象也是一首诗歌的灵魂之所在,它能增强诗的韵味。
  想象的运用,通常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展示,使情感表达更加浓烈丰富。
  泰戈尔的诗,几乎都展现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常常让我们置身于一种如梦如幻之中,被浓郁的诗意氛围层层包裹。
  在作者笔下,“遍野的鲜花突然涌出,不知道从哪里跑来在青草地上跳舞”多么活泼轻盈的画面,令人美不胜收!
  
  “我真的觉得花朵们在大地下面上学”这种曼妙的诗心以及比拟的手法,让人觉得新颖而别致,不由自主赞叹不已。想象离不开夸张的运用,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就把愁绪浓重的渲染而出,淋漓酣畅。
  
  作业,主题是:秋,题目自己拟定。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沙发欣赏
所有的明天都是新的。
浅显易懂!谢谢!
提。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看来诗歌茶馆打理的不错,居士单列好像没有公告过吧!这么多好内容应当分享的。
向晚的风
学习了
恩,提
学习!
认真学习!虚心学习!
学习,不过有一处重复了
比如从古词开始就有很多成功利用的例子:“大漠孤烟直”这里的“直”既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意境的拓展与虚的绵延,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空旷与辽远之感,简洁的几个字,比如从古词开始就有很多成功利用的例子:“大漠孤烟直”这里的“直”既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意境的拓展与虚的绵延,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空旷与辽远之感,简洁的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了那种黄沙漫卷,寂寥与苍凉之中。
[quote]比如从古词开始就有很多成功利用的例子:“大漠孤烟直”这里的“直”既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意境的拓展与虚的绵延,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空旷与辽远之感,简洁的几个字,比如从古词开始就有很多成功利用的例 ...
[size=2][color=#999999]云朵 发表于 2013-4-19 22:16[/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62460&ptid=21511]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这个就保留吧,也说明诗友认真读过。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向老师学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