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6|回复: 0
收起左侧

《大别山诗刊》第444期||视角·诗版图||扬州诗群(二)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6576

回帖

1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6-9-1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别山诗刊》第444期||视角·诗版图||扬州诗群(二)

2016-09-13 卞云飞组稿 大别山诗刊
220016i6wsgwgfiz1ddde4.jpg
视角·诗版图
扬州诗群

扬州慢
七朵组合 - 扬州慢


孙德喜作品
路边一棵树

人们都跑到瘦西湖
观赏万花园去了
我没有跟着去
信步来到你面前
你终日站在路边
与你的兄弟们一样
既没有高贵的出身
也没有娇美的身姿
灰尘遮掩了你的靓丽
尾气催化着你的苍老
偌大的城市里
你似乎可有可无

还是让我用目光
好好抚摸你吧
就像抚摸我
自己的脸庞
我知道我的抚摸
不能让你年青,亮丽
就像我无论如何不会
英俊,潇洒
我还是希望
亲近你下垂的枝条

与我曾有约定的那棵树哪去了

终有这一天
我推开窗子
一下子将我推到千年之后
窗下那棵一直站着的树
不知啥时离开了
一点征兆都没有
也没留下一点气息

负伤前我常带我家聪聪
在你身边逗留
听你头上的鸟儿欢叫
你一直站在那里
不只站成一道风景
而且站成我身边的人
并且要在我窗前
站到千年
站到永远

好长时间未与你照面了
上帝将我软禁在家里
有一天,我推窗一看
那道风景消失了
身边的那个人不见了
只留下我呆呆地望着
土鳖虫一样密密挨挤着的
钢铁占领军

孙德喜,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农村。武汉大学毕业,文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业余写诗,出版过诗集《水的狂欢》。

一得作品
在武夷宫听雨品茗

明天开始将告一段落
雨下得太久,我像是奔赴某个盛大的剧场
在尾声之际赶到
潮湿的山,潮湿的大树,潮湿的青苔
潮湿目光里世界朦胧
美隐藏在里面,神秘的话题从一泡茶开始
便把远山近水拉到面前
距离突然就近了
在彼此的气息之中某个信仰变得至高无上

需要炭火,需要再死一次
把生命里那些琐碎、痛痒、一些人和事
遗忘。贪恋其实是一种酸涩
一不小心就在茶汤中彰显出来
锁住喉舌,影响味觉乃至对世界的审美
这时候要仰仗山的高度和血性
让成熟的香,滋味的醇厚甘甜出来
调和我们的鼻舌身意
然后通透并在一滴水里圆满

五夫莲花


白鹭擦过的开空干净清爽
山岚与白云连在一起
天空矮下来变得亲切不再遥不可及
莲在这里把亭亭写成茂密和辽阔
万亩。概念就是极目处天地之间皆是
碧天莲叶,这时才觉察笔墨的无奈
那些扛着镜头的人神情专注
蹲着跪着用虔诚的姿态诠释内心
对美好的向往,绽放的神圣


纯粹,必须是露珠映照出来
红的、粉的、白的在一起并不凌乱
站得直总是与人卓越的风神
虽然以前的环境是那样不堪,被众多词汇不齿
“信仰的重要,只有有信仰的人才明白”
不屈的灵魂和玲珑心都在无人能见的地方打磨
忍耐是一把双刃剑
“舍得割舍那些看起来光鲜的臃肿并能承受彻骨之痛
就会有自己的天空”


自然的美无法抵挡
从众多的身影可以看出来
当人们把自己扔进这片天地的时候
笑容真实,内心的赞叹
朱子理学再次印证
遵循自然才是最根本的,一切都被尊重
哪怕死亡
像一枝枯萎的莲花
在自己的世界里站成一种风骨,任脚下流水潺潺
在时间之河里等待一次相遇
或许无人会在意
或许根本是我杜撰在想象的虚无中
付予诸多美好
而莲花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
一回回来了又走

卞红进 笔名:一得。70后。扬州市作协会员。有诗歌发表《星星》、《文艺家》、《扬州诗歌》、《扬州日报》等刊物。

张庆作品
艳阳

艳阳以娴熟针刺疗法
面对我的麻木
千万金针,狠狠扎下

我因为羞赧而脸红
一时间汗如雨下
似乎觉察到灵魂出窍

我用全身心奔跑
用向着目标脚步不停
力求表达谢意
艳阳如千手观音,含笑不语

影子

没有裸露就没有影子
温差抬升荫凉身价
一个躲字,出于一种本能

在树底来不及沉思
也听不清知了说些什么
只想多待一会

走出影子需要勇气
迎着热浪,准备对应搏击
不远处会有另一个影子
等着我

张庆,江苏省扬州市人。五零后。扬州市诗歌学会理事。拥有扬州市文艺家张庆工作室。诗歌散见《诗选刊》、《时代文学》、《西部作家》等及部分省市级报刊。著有《古城情思》(摄影/散文诗集)。

苏若兮作品
深自然

稻穗弯垂,向着大地
——那是一幅契合灵魂的画面
夕阳在远树的间隙中耀眼
江湖流向了未知
时间像一只慌张的虫子经过
再等一会
有了凉意的月色,就流淌到一棵孤单的枯树上
露水悬在叶尖,像一声要崩溃的尖叫
在飞转的漩涡深处
人性没有了速度
我们,再不能将光阴喻成马匹
马有累时,而光阴,从不曾停蹄

唯美或秋天的事物

从此,我们都在千里外留连
落叶所代表的
是滋生它的树木,掉落了他的发丝
一根根地掉
一片片地掉
直至你熟视他的光秃

桂花在枝叶间,吃吃地笑
坐了梦境中最静闲惬意的一程
被捏在手心的记忆
让手心出汗
我的宝贝小孩,每天都有新鲜的话语和创举
野间,庄稼丰茂
月亮之河,也接上了深地之气
在悬浮中,我们只谈这一世的变迁
异国他土才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而我们
只怀望迷恋故乡

苏若兮,本名邵连秀。现居扬州北郊。著有诗集《缓解》、《扬州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张作梗作品
秋思

我听到大地的秩序在
秋天“咯噔”停顿了一下,尔后浑如往常。

在所有不曾过问的对物事的感受中,
我的心也“咯噔”停顿了一下,
有如被风托起的一片偶然停在空中的纸屑。——

我们究竟知道什么?——大地的秩序不过是
我们自我勾勒的一幅大地认知图。
它内部的秘密无人得知。

就像在这秋天,在落叶飘零的五线谱中,
大地的演奏“咯噔”停顿了一下,
我的心了无所感,只能回之以象征性地休停片刻,
尔后浑如往常。

我们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发展、周期。
洞悉动物濒临灭绝的命运。
甚至以毁损、污染、战争试图重构我们时代的地形地貌。
但对大地的秩序和它内部的
秘密一无所知。

这就是人的局限性。
这就是人的自我中心论的偏狭性。
当又一个秋天到来,当我偶然听到大地的
某一根神经“咯噔”停顿了一下,
我沉思人如何走到了今天,又如何一步一步,
与大地结仇,走到了它的反面。

雨中采莲

雨点临摹着我遗失在池水中的脸。
雨点像鱼钩,
要垂钓起那脸。

哦这水中的
三岔路口。当蜻蜓像红灯,从
你嘴中飞出,
我的脸被阻止前行;——
那儿,一个还俗的和尚正把雨声扫出寺院。

几点几刻的
浮萍?几生几世的
莲子?——当一个比水面还薄的练声房,
皱缩着,被雨点反复推敲,从
水的五线谱里,一钩闪电破壳而出,
我的脸被雷声感染,
我的脸折断如
一根冰凉的雨丝。

然而没有一阵风来安慰残荷,
没有一声蛙鸣来收拾我这残荷似的、
飘满塘面的脸。
池水阔大、幽深,
空洞一如你的嘴,
持续说出雨点的车流量。

张作梗,本名张海清,湖北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扬州。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在《诗刊》、《星星》、《诗歌报》、《中国诗人》、《扬子江诗刊》、《红岩》、《诗选刊》、《长江文艺》、《绿风》、《诗潮》等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曾参加2008年第24届青春诗会。曾获2013年《诗刊》年度诗人奖。出版诗集两部。

崔小南作品
夏日,荷记

下午3点,室外38度,阳光灼眼,灼肤
一个人在风扇下,在空调房
"等你,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这是手机上友转来的"莲"
不是古运河畔文峰塔下,烈日炎炎中的莲

"一池的红莲如红雨",这样的美
我写不出来了
你能写出沁凉的白,砭骨的痛,灼肤的伤吗?
这个夏天,我既惊惧于北方的大水汤汤,也畏惧我,攥不住的莲心苦

枇杷熟了的时候

有人临帖,有人临水
有人细分茶
夏日渐长,生病的人继续生病
失踪的人,继续失踪
公共汽车,响了一站又一站
有人轻轻骨折,折煞,单衫杏子红

有谁轻叩浅草寺,念旧恩,读旧词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啪的一声,一颗熟了的枇杷,落下来

崔小南,扬州市人。五十痴诗,奔六无成。现在我把写下的诗,当成寄给自己的信,诗留爱,诗抒恨,能感动自己也无憾。

吴长江作品
小雨

下雨了
很小很小的雨,下的很轻
好像雨很忐忑
好像雨,也在犹豫
它该不该从天上跳下来
人们不怕这样的雨
所有的窗户都开着,飘着饭菜的香味儿
赶路的人,把步子迈的慢了一些
侧着头看一看雨,顺便又看了看远处的树
那些交谈的人,甚至客气了一番,在雨中坐了下来
很小很小的雨,落在土地上
不多不少,薄薄的一层
你踢开一小块土地
就像踢醒了一个装睡的人
土地也不怕这样的雨
土地也和这样的雨,开着玩笑

风景

每一栋房子,都有一扇窗口
每一扇窗口,都有一副风景
每一副风景里,都有东西在动
有时,是一个人
有时,是一棵树
有时,是一件衣服
有时,它也可能是
一个人,在树上,挂起了一件衣服

吴长江,1982年生于黑龙江海伦市,现居扬州。2010年开始写诗。

卞云飞作品
战友聚会

我相信,酒是导火索,也是一面镜子。
它可使人原形毕露,
亦可将往昔的荣光、血汗、情义、苦痛
消融于其中,求得一次次慰藉。
可我,越来越害怕这样的聚会了。
它总会将我为之费心筑起的理性堤坝
轻而易举摧毁,并将奔流的情感猛地
拉高后
于某个触不及防的顶点,再骤然砸下。
这是这多年,梦里梦外一直难以
承载的醉呵。

夜游神

这人间啊,黑夜长,白昼短。
夜的神明。你带着的使命,
踱着美女的一字步,在夜色里,在瓦片上
窥视,又藐视。

不远处雷声轰鸣,海水怒卷。
你要牺牲几条性命,才能守住这
满目疮痍的人间。

卞云飞,笔名:如云飞过。70后。武者形,诗者心。江苏扬州人。九十年代末发表文学作品。有拙诗见《诗刊》、《扬子江诗刊》、《绿风》、《星星》、《扬子晚报》等数百家报刊杂志。著有诗集《云的翅膀》。系江苏省作协会员。诗观:遇见诗,是幸福的事情。与喜欢的人做幸福的事情,此生无所求。

汪向荣作品
只爱做送葬人

米,当然是米
就像水当然是水
它们选择不同的爱法
就有不同的活法
八成米爱二成水孕育出干饭
二成米爱八成水
降生了稀饭

吃干饭的习惯仰首望天
似乎高处还有诱人的盛宴
喝稀粥的总是低头看地
仿佛路边还有遗落未捡的稻穗

人世间
干饭和稀粥有时形成陌路
生和死却亲如兄弟
哪家死了人  都能魔术般
变出最多的干饭  给邻里送去尖尖一碗
剩余的仼送葬人  放开肚皮
吃出力气  把抬棺号子喊得全村听见
把坟坑深挖到 野狗
嗅不到亲人一丝冰凉气息

甚至爱别人的死才有自己的活
深夜那么漆黑如墨
唯有鬼火飞舞不息
照亮孩子  不约而同的梦境
------村里天天死人  女人日日哭泣
泪珠如同米粒纷飞
小小的胃口源源不绝  领受到坟茔
一样丰满的干饭
长大了什么也不做
只爱做个送葬人 这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

街心宝塔

见过它的人  都难免登顶的俗念
想爬上去的人  都爬上去了
只是  用的眼光  而非手脚

人世间需要  手脚的地方  越来越多
已无暇  复习  爬树的玩童技能
我们  已不如  壁虎  可以吸附任何
墙垛  甚至  不如蚂蚁  能够轻松
举起一截枯枝  快捷到达树巅
俯视行人  渺小  如蚁

有人  或许真的爬上了塔顶
是一位武功高超的扫地老僧
为了根除野榆树对塔顶的动摇
是一个小和尚深夜  亲眼所见  飞檐走壁
而老僧坚决否认  究竟有没有人  爬上去
如今  已死无对证
反正  见过塔的人  没有人不想爬上去

汪向荣,泰兴市曲霞镇人。定居扬州。曾任仪征日报社总编、仪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涉足多种文体写作,现为独立策划人,创办中华文学园草庐诗歌村。
自1984年以来,先后在《诗刊》、《雨花》、《星星》、《诗歌报》、《新华日报》、《扬子江诗刊》、《滇池》、《西藏文学》等国内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三大诗歌报刊《诗歌报》重点推荐作者,多次获江苏省报纸副刊作品奖。著有《石榴之忆》、《仪征走进你的心灵》、《仪征景观》、《一方水土》、《塔与河的交换》、《乡关两处》等专著。

大别山诗刊
稿件来源:约稿
特约组稿:卞云飞
本期责编:小芹、汤圆
中国绿色诗歌写作基地


公众号ID:dbssk2007
总    编:碧宇
微刊主编:小芹
博刊主编:清凌竹叶
微刊副主编:汤圆
博刊副主编:江苏叶开、若诗
220005yrtq6q909k29r2rc.jpg
汤圆
地址:四川遂宁船山区明月路龙湾一号4栋1单元601
邮编:629000
QQ:91664139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别山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3-29 14:50 , Processed in 0.09957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