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1|回复: 1
收起左侧

寂静人生里的轻柔诉说

[复制链接]

25

主题

76

回帖

3

精华

高级诗友

Rank: 4

发表于 2013-12-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叶暮合 于 2014-1-6 11:40 编辑

寂静人生里的轻柔诉说
          ————读杜绿绿的诗《沉默记》

文∕叶暮合

昨夜路过一个公园。
月桂在阴影下,
你在香气里。

我曾仔细描述过此刻
拖住软弱的身体

而你蓝色的房子
与肮脏的壁纸
张开无声的嘴巴———

学习我低低的发声。


喜欢杜绿绿的诗,是我一直的坚持。虽都是合肥人,却从未谋过面,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杂志上的只言片语。但这不影响我读她的诗,揣测她营造的诗歌境界。她的诗,篇幅都不长,短小精悍。我常常是看一遍两遍模凌两可,就会放一放,下次再读。

读她的诗,需要逐句逐字地推敲,细细地揣摩。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缀着情节或内蕴。这可是难以见到的当代诗人精品,简直凤毛翎角。让人迷恋,她文字的巨大发散能力。

《沉默记》这首诗的诗题,就让我捉摸了许久。通读全篇,它至少蕴含着两层意思,一个背景。它首先,指诗歌中“他”的少言寡语;其次,指出了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即今天),“我”在寂静中的回味(一种没有声响的沉默)。同时,这个沉默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成为人生的一个主题背景。

诗歌的第一段,指出了相遇的地点:公园。诗中“你”和“我”的相遇,绝不是一次有意的安排。“路过”,指出了这仅仅是一次偶遇。“月桂在阴影下∕你在香气里”,这一句运用了“身份互换的手法”。诗人没有点出“我”或“你”在阴影下,偏偏点出了高大的月桂。强调了月桂的低矮,反衬“你”的高大。当然,这是诗人当时的感觉。

“我曾仔细描述过此刻”,指出诗人曾在昨夜,明确地向对方表达过自己的感觉,也就是“他”在自己心中“高大的”形象。“软弱”一词,再次反衬了对方的高大。表达了“我”的一种“依靠的”渴望和冲动。

“房子”和“壁纸”张口发声,当然是不可能的。这只是诗人自己的一种感觉,并且,这不是在当时发生的。诗歌的开头,就指出是“昨夜”,所以,这个“发声”的印象是诗人回忆的印象。而“低低”的状态,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限柔情。

最后两节,强调的是昨夜的“沉默”,和今天的“有声”。沉默,隐含了一种生活无声的平淡。而偶遇时的轻柔诉说,成了这种平淡之中的无限幸福。把一次昨日的偶遇,无限放大,上升到人生或生命的高度。那么,轻声的诉说,将是现实人生中多么美妙的时光。


2013.11.29  13:00晴


杜绿绿简介:原名杜凌云,安徽合肥人,生于1979年8月。现居广州。曾获珠江国际诗歌节青年诗人奖。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267

主题

6290

回帖

18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默记》这首诗的诗题,就让我捉摸了许久。通读全篇,它至少蕴含着两层意思,一个背景。它首先,指诗歌中“他”的少言寡语;其次,指出了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即今天),“我”在寂静中的回味(一种没有声响的沉默)。同时,这个沉默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成为人生的一个主题背景。

这么解释我才读懂哎!这首诗蛮难懂的!会不理解题目和诗歌之间的关联!欣赏好诗好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971879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别山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6-7 23:13 , Processed in 0.07575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