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5|回复: 1
收起左侧

什么是诗歌 关于“非诗”与“诗歌不要写得太像诗”

[复制链接]

478

主题

1万

回帖

93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5-10-5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什么是诗歌
关于“非诗”与“诗歌不要写得太像诗”
方海青
·
·

  我对“非诗”一直不存好感。这由一些先锋派前辈诗人所提出的“非诗”以及“诗歌不要写得太像诗”的理念实在让人感觉戚戚。而这理念也由于其缺乏一个成熟规范的诗歌语境,让“什么是诗歌”这个疑问陷入一个更深的迷雾里。中国新诗还没有形成一个在大基础上的自我规范,众多的诗歌作者对新诗的认识只是徘徊在古典诗歌的“意、音、韵”以及西方译诗的新结构和新形式上。在新诗发展的不及百年内,虽然经过不停的掏洗和累积,但新诗离古典诗歌那种大规范的辉煌实在还太远。

  其实对于所有对中国诗歌有所创新和改革的诗歌理念,我们都应加以赞赏和吸取其中精华的。比如“非诗”。从朦胧诗后期第三代先锋诗群的崛起,到下 半身和口语写作等坚持民间立场的诗人们逐渐占据由学院派知识分子写作所掌握的诗歌话语权利,中国新诗就一直处在一种锐意进取的氛围中,这是令人激赏和充满期待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这些诗人们冠冕堂皇的迈进诗歌的殿堂,那种原本锐意进取的草根精神仿佛一下子转变为为自己新身份命名的殚思竭虑。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存在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运转规律,当其原先的运转机能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新的运转机能就会逐渐将其取代。“非诗”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现象。问题在于,以民间立场为基础而运转二三十年的“非诗”理念是否还能担当起对诗歌进行改革和创造的机能延续,并且能更好的对后来者们加以良好的导引,从而让中国新诗继续处在一个锐意进取的可喜氛围里,让我们能有更大的信心构建一个比之古典诗歌大规范的辉煌的诗歌时代?这应该是“非诗”诗人们善意的渴望,但事实并非如此。

  像前面说到的,中国新诗实在缺乏一个与之相辅的良好和相对成熟的诗歌氛围,而这理念的倡导者们也并没有一个更完善和利于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在他们掌握着大部分的诗歌话语资源时,他们也并没有考虑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影响和产生的导向作用。这些原因所导致的结果是,在“非诗”的旗帜下,后来者们以铺天盖地的“不像诗”“不是诗”的分行文字大行其道,并以前人的成绩作为勉励,以为自己掌握了诗歌的诀窍而沾沾自喜,并以此继续生产出更多更“非诗”的自我复制,自他复制,自“非诗”复制的诗歌垃圾来对中国新诗作出严峻的拷问。

  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我们不应该将问题都归咎在“非诗”的理念上。对于一些有着锐意进取的诗人们来说,这不但不公允,而且实非他们所愿。就我所知,“非诗”的倡导是为了区别中国新诗从古典诗歌以及西方译诗身上不断的重新复制所产生的疲弱的诗歌影子效应所作出的回应,这是善的理念。并且他们也在诗歌的实践上作出了不小的努力,也因此获得了诗歌的认可,从而确立了他们的诗歌位置。但问题还是出在于在确立了诗歌地位后的诗人们是否真正的回顾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诗歌位置:“非诗”是否依然是一个具有改革性和创造性的诗歌先锋理念?抑或是一个为了自己新身份的重新命名?

  当对“非诗”质疑的苗头越过那些年轻气盛的“后先锋”“非诗”诗人而追溯到“非诗”的根源上,也就是作为倡导者的诗人们时,他们的回应就成为了我们判断的依据。但结果显然并不让人满意。在摒弃一些阶级境界等等的因素下,“诗歌不要写的太像诗”成为了他们脱身事外的有利工具。这里请原谅我心里的阴暗,这不是出自一种酸葡萄的心理,实在是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对中国诗歌发展前景的焦虑。“诗歌不要写得太像诗”——我只能说这个回应太狡猾和太“话语权”。如果这句话是从一个普通的诗歌作者口中说出并没什么,但问题是由一个掌握着诗歌话语资源的团体或个人的口中说出,影响是难以预料的。而且由于中国新诗的不成熟氛围以及中国社会的特殊环境,这样的影响很容易就会陷进一种恶循环里,由上面提到的一些“非诗”现象可见一斑。

  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对诗歌严峻的拷问:诗歌是什么?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诗歌是什么。“非诗”的诗,“不要写得太像诗”的诗。我估计这个问题大家都很为难,谁也不敢说自己知道诗歌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非诗”和“诗歌不要写得太像诗”在理解上难免就会向着真正的“不像诗”“不是诗”的恶方向误导,而因为“非诗”诗人们所掌握的诗歌话语资源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泛滥的诗歌恶现象。所以这不能不让人存在这样的一个疑问:“诗歌不要写得太像诗”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是否只是为了维系自身位置而半明暗的给予跟从者们一个“正确”的理由,从而让“非诗”这面旗帜更为张扬稳固,同时也给自己的诗歌前途冠上一个主流身份的新命名?——这实在是一个中国式的周全回答。如果不能从“什么是诗歌”这个根本问题上对“非诗”进行有效的导引和判断,那么“非诗”就有可能像一个逐渐丧失生长机能的饱和基因,在它的改革性和创造性逐渐消退萎缩的同时,它的恶果也会逐渐的呈现,加上它占据着一个主流团体的话语权利,它的影响也更加重大。

  或许还会有人将产生这些诗歌问题和现象的原因归在那些“问题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意识上,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所批判的例如体制教育、言论禁严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其实都处在同一个性质上。当“非诗”站在这样的一个话语制约点上,它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顺理成章的,由之所产生的问题的批判也必须得到正视。如果只以一种普遍的群众心理和那种具有隐性阶级意识的隐士面孔独身事外,恐怕,那些“不像诗”和“不是诗”的“非诗”就真的会让它沦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歌笑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非诗”的诗人们还挥舞着“非诗”这面老旗帜而以“诗歌不要写得太像诗”这样的浅面言论作为一种诗歌的模糊规范时,其态度可谓冷漠,其用心可谓可疑。
·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79

主题

5361

回帖

3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5-10-1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学习了。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别山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5-23 23:38 , Processed in 0.07847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