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0|回复: 6
收起左侧

诗歌的建行与形式

[复制链接]

478

主题

1万

回帖

93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5-8-3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诗歌的建行与形式

苗雨时






我国古代诗歌,虽有句读,但并不分行,一句句排列下来,与有些骈文差不多,因为两者都押韵,在形式上,诗的意味并不明显。诗歌分行排列还是五四新诗以后的事。这种形式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对此,闻一多曾说:“新诗采用了西文诗分行写的办法,确是很有关系的一件事。姑且无论开端的人是有意还是无心的,我们都应该感谢他。因为这一来,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来,诗的实力上又添了一支生力军”。可见,诗的分行排列,是中国诗歌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它不仅成了诗歌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而且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明显标志。

建行,分行,是诗歌的外在的组织形式。外在的排列,可以使诗具有视觉的形式感和听觉的节奏感,也就是看起来好看,听起来好听。但这种外组织却得决定于内组织,即诗人情感旋律的波动、流转、起伏、强弱的力的排列。外组织属于形式,内组织属于内容。在这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恰如黑格尔所说:“形式,是向形式移行的内容;内容,是向内容移行的形式。”这就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视觉的形式感和听觉的节奏感,在诗行中是一致的,都是物化的外在节奏,这种外节奏,由情绪的内节奏所产生,又把外节奏诱导到内节奏上来。也就是说,诗人为了表达情感的内节奏而创造诗歌形式的外节奏,同时人们从诗歌形式的外节奏而感受到情绪的内节奏。贺敬之在谈到诗行排列时曾举例说过,为什么把“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一句又拆成这个样子:






    呵,生活的

            浪花

               在滚滚

                   沸腾!



因为他觉得连排的一句吟过后不够劲,于是把这一句分成四行排列,使句中的每个词独立开来,再读时,就感到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就是因情建行,以行传情的奇妙效果。

又如,吴琼的《远寄》:



    太阳

    仿佛冻得打颤

    月亮

    却用巨大的感情

    将人类温暖



    别看小草

    在疾风中弯腰

    头——

    被按得低低

    这却是为了明天

    更高地昂起

    ……………



这首诗的主题是写生命的执著。开头一节,第一行和第三行,突出“太阳”和“月亮”,在对比与反差中,表现人生与岁月的联系。第二节主要写小草,表现生命的顽强,第三行“头”单占一行,并用破折号加以强调,意在表明头垂低,但是为了更高地昂起,“头”是生命意志的象征。这样的建行,形式与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但诗歌建行所形成的诗歌形式,也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它并不总是消极、被动的,好的建行对诗歌内容的表达也有一种诱导和规范作用。比如,我国古代的律诗,格式是固定的,它就要求诗人情感的表达符合起、承、转、合的规律。关于形式感的作用,蔡其矫曾以他一首诗的创作过程,加以说明。他在一个自然保护区中被凤尾竹在雾中的景色吸引,他一下子捕捉到了独特的感受:



    泼水在天空凝固,



这是写竹林水汪汪的绿,这一句之后,形式规范要求有所变化,既然这句是自下而上“泼”,那么下一句就应该是自上而下“落”,才对应,于是他写了这样一句:



    碧绿快滴下露珠。



两句诗形成了一种对比形式的张力结构,造成了巨大的空间感。接着他又用光和影填充这空间:



    光明颤动在末梢,

    又象喷泉又象雾。



这就完成了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但这还只是外在的景色,外在的写完之后,就应该转入内心,因为打破单调视觉效应,是现代诗歌艺术规范的一种期待:这样他又写下了最后两句:



    希望就在这一刻复活,

    自失望的坟墓。



不难看出,这些诗行是互相呼应,互相激荡的,而正是这一点造成诗歌情感旋律的波折而又和谐。

诗歌之所以要建行,除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内容之外,还与诗歌的运思方式和表现生活的特点密切相关。诗歌的运思方式是闪跳式的,它不是按部就班地爬行,而是在想象的鼓荡下,从一种意识突然跳到另一种意识,而这表现在建行上,就是行的断裂,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跳层。例如,阿红的《我倾听》:



    我倾听  倾听日    月    星子

            倾听风    云    雷雨



      (它们悄悄向我说着什么)



    我倾听  倾听山    海    河谷

            倾听乌    兽    花木



      (它们悄悄向我说着什么)



    我倾听  倾听泪笑的历史历史的泪笑

            倾听晴雨的窗外窗外的睛雨



这首诗的思维空间是极为阔大的,从日月星辰到山河湖海,从风云雷电到鸟兽花木,从历史到现实,这种思维的腾越与编织,都借助变幻多端的诗歌建行,清晰疏朗、错综有致地表达出来了。如果没有建行,那将把这一切都闭锁在诗中。

诗歌反映生活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而概括的,这就要求以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充分发挥每一个词语符号的作用。建行的目的,就是突出某些词语的地位,集中读者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而且,建行所造成的区别其文体的独特形式,也对读者有一定规范,使他把这种文本当作诗歌来读,不象对散文那样走马观花,只了解大概意思就行,甚至“得意而忘言”。他须盯着每一个语言符号,把它仔细吟咏和再三玩味,极大地发挥它的审美效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之所以为涛,就在于它具有诗的形式——语言的分行排列。

建行是诗歌形式的基础,建行的多种多样,造成了形式的千姿百态。关于新诗的形式,陶保玺在《新诗大千>里,总结了新格律诗的体式和自由诗的结构样式,二百多种,诸如四行体,六行对应体,双节对称体,首尾复唱体,十四行体,新词赋体,小令体,楼梯式,对话式,独白式,奇偶诗行变化式等。新诗诞生至今,不过八十年左右的时间,但诗人们巳经赏试了多种形式的创造,这当然是我们的艺术财富,但时代在演进,诗歌在发展,诗人们不能只满足于已有的形式,不仅因为这些形式有的并不完备,更因为当代新诗在世界湖流的冲击下,其发展显示出一种繁复、多样、多元的趋势。所以,诗人们要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下,创造更多、更好、更美的诗歌形式,以实现诗歌的进步与繁荣。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89

主题

1614

回帖

13

精华

元老诗友

Rank: 6Rank: 6

QQ
发表于 2015-8-3 1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诗歌特别注意这一点,书明老师也是此中高手。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8

主题

1万

回帖

93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文 发表于 2015-8-3 17:57
我诗歌特别注意这一点,书明老师也是此中高手。

嗯,看得出来。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4277

回帖

6

精华

功勋诗友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5-8-3 2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智兄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8

主题

1万

回帖

93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尘 发表于 2015-8-3 20:52
学习,谢谢智兄

小尘客气。问好你!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4277

回帖

6

精华

功勋诗友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5-8-6 1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公智 发表于 2015-8-6 16:15
小尘客气。问好你!

谢谢智兄推荐,让我能看到好的东西,今晚或许发一首,请指教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885

回帖

6

精华

元老诗友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5-8-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handshake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别山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6-8 08:16 , Processed in 0.11981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