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2|回复: 0
收起左侧

塞宾的左手的诗评文章:诗视角

[复制链接]

410

主题

5220

回帖

16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6-15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品析作品:《诗友群像》(作者:古军岐)
  
  一、老A
  
  故作深沉的一绺美髯
  清扫杂念的拂尘
  努力使诗意的前额
  静如处子
  最是那酒后的长吟
  枝头刺破了天穹
  鸟们全都跌入月色
  现形的唐诗
  便利落地站成一方
  葱茏的田园
  
  二、小L
  
  精巧的虎牙
  米粒的素洁
  曾咬碎一夜的
  杯盏
  齿颊溢满亢奋的
  曦微
  一个声音在摇醒日历
  热爱生活
  是对生命最大的慰籍
  
  三、女S
  
  你是在水一方的
  窈窕淑女
  听厌了
  在河之洲的倾诉
  春风来了
  田园局促不安
  我们就这样
  莫名地把地老天荒
  改成一句
  蹩脚的道白
  让酩酊的风
  信口开河  
  
  
  关于此作的文字本身,我不想单论,或者是就文字而论文字。我所思考的,是一个更为深广的问题——视角观。
  就此篇文字本身而言,它显得有些“顿塞”。我是指,从文字的内质看来,它是欲图彰显某些东西的;而在文字的外在格调与语言特色上,却又有些故意作淡的意思。通俗来讲,就是你原本想说某件东西“真他妈的好”,但唯恐说出来有失风雅,故要故作收敛,而表现出一种韵致。但这种韵致,却与作者本身的情绪存在着一种错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原本统一的东西,只要错了一拍,便拍拍脱节。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有时明明起了高调,要对某个事件作一番宏论,但突然临时想起,你的观点里有一个致命的破绽,于是便顿时泄了劲道,而变得哑口无言。这种东西,我们称之为“顾虑”。或者再通俗点,此作就像是一个边吹边漏的气球。读来,很是不畅。
  但是,造成作者如此发挥的原因,果可一语蔽之以“顾虑”言吗?我想,这是单方面的直观判断。这仅是以单一且主观的视角所得出的结论,故不足为据。所谓将心比心。我们看待一个问题时,最好是能有所体谅;次好的,也要有多一种的看问题的方式。因为我和作者相熟,我会想,他写这些文字的背景状态;我会想,这些文字的成立与他性格的关联。而我的结论是:他是一个喜好清静与清净的人。而这些文字里,恰好有这些素质的存在。于是,他貌似是想通过这些文字,来表达一种与人相交时,需恪守的清净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颇有成效的实践。
  于是,我们便涉及到我此篇文字的关键——一个重要的理论性问题——视角观。这是我一开篇便提出的。那何为视角观呢?可以这样解释:创作,需要维持一个固定的视角。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视角是否过于主观。当一个视角过于主观,它便会过分地放大其对我们有利的方面。而不利的方面,会相对地淡薄。于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客观的“读者视角”(读者的主观),来看待我们的“作者视角”(作者的主观),以求找到一条可以通顺的阅读路径。简单说来,就是“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局势”。
  这个理论,放到这件作品里来说,便是:作者过分地专注于“清净”的塑造,而形成了对于这种视角的执迷(也就是主观性),而执迷一旦形成,其后果便是:你只能从这个视角看待问题,而根本无以发现,更遑论介入一个普遍与客观存在的视角。
  这个时候,除非外力出现,否则,自我的突然觉醒,已然是一种奢望。我觉得,这很难避免。因为创作总是主观的,而这种主观性,只要你对这篇作品的印象还尚且热络,便不会消亡。所以,拿来作品,给他人呈见;或是敝帚自珍一段时日,再来复读。都是有效的手段。由旁人或是一段时间后的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提供一个客观的视角。由此,我们便得以获取一个惯常的、首选的“读者印象”。
  一个惯常的、首选的读者印象,是一个平常人,将一篇文字拿到手里,所产生的第一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直观印象”。我们必需这种印象,它犹如镜子,唯此,可以自见。近日,我忙于修改、辑评数月以来的文字。恍然发现,五个月前的作品,在今日看来,某些篇章里,已然有许多不近人情而故弄玄虚的旧迹。在某些篇章里,我甚至是歪曲了自己原本的意图,如今方才有能力得以纠正,并重制其轨。而我以上对这些作品的评价,便是一种“直观印象”的作用。通过一个读者的视角,我可以懂得:如何的表达,方才最是容易接受的。
  而对于这件作品的直观印象,我前面已然说明,是一种顿塞。这种顿塞,是通过文字的“表面”,通往“里面”时,所受到的阻碍。而在“里面”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这个道理,就比如你家来了客人,你去开门一样。从门内走到门外,你觉得,是没有任何阻碍的。那么,从门外走回到门内,是否也同样没有阻碍呢?在这里,作者就想当然地这样认为了。这显然是种疏忽。因为,作者忘了还有“锁”这个物件。而作为“客人”,我们没有“钥匙”。所以在从里到外顺通之后,我们需要继续探查的,是这条道路,在哪里上了锁。而所谓的“直观印象”,就是一个没有钥匙的陌路之人对你作品的看法。如果他都能走到你文字的核心,那便是你文字的“民主”之大成了。我们需要足够的空间,允许自己的文字,没有太多的“加密”。如是,你可出去,别人也方可进来。
  至此,我便讲清了视角差异的成因:“作者主观”与“读者主观”的非同一性。也讲清了获得“读者主观”的途径:四散见读与陈放复观。同时讲清了“读者主观”的重要性:它犹如镜子,是唯一可以看清并辨识自我的途径。
  明白了这三点后,我们便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作者主观”对我们的文字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可以保持一种文心的相对把握。
  但其唯一的难点便是,“读者主观”的获得。诤友难得,一个值得托付的朋友,是不易遇见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是你的福分。当然,更多的人不能时常获得有建设性的意见。那么,便要遵从第二条路:自查。而其实,我们人人都有必要建立一个“自查机制”,定期的对自我进行梳理。我这个“期”,只是一个阶段的意思。期,到不一定就是周期。阶段或长或短,只要是你有一天,感到了自己的进步或变迁,那么,你就有必要复查一下你过往的“文献”。从中,你所获得的裨益,一定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这正是我现在正经验着的事情。
  文至此,可结也。侃侃而谈,随性而来,竟不意间著成学说一笔。可见,文者兴也。但愿吾之“高兴”可于君有益。吾愿足矣。
本名陈泽,安徽舒城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别山诗刊编辑。新浪博客(点击链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别山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4-28 12:13 , Processed in 0.07104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