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1|回复: 1
收起左侧

六安诗人:余建国

[复制链接]

410

主题

5220

回帖

16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6-12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别山之子情系扬州寫詩篇(转载)


——诗人余建国专访(原載城市生活周刊)揚州(2010.10A
  
   记者 陈欣(本刊周三在南京、蘇州、寧波、常熟、無錫、宜興、常州、江陰、鎮江、揚州、泰州、鹽城、淮安、徐州、連雲港、張傢港同步發行)
  
   前言
  
  北方的高梁以殷红的相思/以他那累累的果实/慰藉了南方的红豆/南方啊/那蒙蒙雨雾/使北方憨直的高梁汉子/猜也猜不透/是燕子衔走了南方的红豆/种在北方宽阔的胸膛/萌生了南方红豆的思念/还是红豆涉过黄河连天的波澜/延续了红豆的相思/种在那风雪飘飞的北方/也许红高梁和南方的红豆/是同一家族/他们都有相思的秉性……
  
  这首充满赤子情怀的意境悠远的诗就出自于来自安徽舒城的诗人余建国。秋日里的下午,沏上一杯清茶,在淡淡的茶香中品味余建国先生独特的诗歌文化,走进他那丰富多彩的诗的世界。
  
  革命熏陶他赤子之心
  
   余建国出生于革命老区大别山东麓的安徽舒城,成长在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家庭,他的父亲、叔叔等都曾是老一代革命家,为中国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他本人也受到父辈的影响,早年就立志从军,后在海军某部任职,军旅生涯磨砺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而在军营中小试牛刀,开始创作文学作品的经历,更是为日后诗歌创作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余建国先生回忆起早年生活,认为自己走上诗歌创作之路是直接受到像父亲那样革命家的影响的,少年时代就有了将来继承中华优良精神传统,传播祖国优秀文化的志向。他的每部作品中,都蕴含着对祖国母亲无比热情的深爱。弘扬正气、真情诉说、热爱生活,这是他用诗歌的形式展现给我们的心灵世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奋读书的他,自幼就饱览历代文豪、诗人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余建国先生能够成长为杰出的诗人,也是与其的深厚文学功底分不开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更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无限广阔的素材源泉。一步一个脚印,在诗歌创作的前进道路上,他始终坚持,从未放弃。
  
  创作路上他满腔热情
  
  余先生1974年复员后分配到扬州供电局做过外线工,而他真正走上从事文学创作的道路是在1985年,当年毕业于的中国文学函授大学,。此后在《江苏电力报》《华东电力报》等正式发表自己创作的诗作。他在长期的军旅以及后来的劳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生活体会和人生感悟,厚积薄发,二十余载创作了数十篇优秀的诗集。
  
  其中1989年《殷红的相思》一诗获青年文学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杯"全国青年诗歌大奖赛佳作奖;19914月应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中外诗星》编委会的邀请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诗星笔会",曾被评为"中国诗星"1991年被海南省中国民族文化城文化艺术中心学术交流部授予"91"中国桂冠诗人称号,1992年诗歌《殷红的相思》、《花与情的国变》、《苍海丹心》在"新生代诗人诗选"入选作品赛中被评为二等奖第一名;1993年度被中国新时期文学艺术年会评为"全国优秀文学工作者"称号。1994年由北京会龄出版社出版了《殷红的相思》(诗集爱之潮诗丛之一种编入作品53首)。 2008年余建国先生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创作了诗歌《八位花一样的生命》获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文学最佳奖。纵观他的诗歌作品,充满慷慨豪放之气,阳刚有力,阅读他的作品能感受到蓬勃生机和宽阔的胸怀
  
   余先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都蕴含在名山古迹之中,余先生坦言自己在饱览名胜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宽广胸怀,和爱国的热情。在诗歌创作中也渐少拘泥于小儿女的扭捏,让思想进入了更加深远的境界。在这么多年的创作中他都始终饱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真实情感,绝不发表无病呻吟的庸俗之作。
  
  从《殷红的相思》到《八位花一样的生命》,余先生都擅长将红豆等旧物写出新意,描绘出新的意境,因为他诗歌的题材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个现实性有具体生活的视点。这个视点就是他所在的供电行业。他就是从电业工人的生活园地撷取诗意、构筑意象的,表现工人的壮志,抒发他们的情怀,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工人生活的热爱,真诚地把小我融入电业工人大我之中,诗歌写的很有生气,很有韵味,很投入。
  
  余先生的诗非常讲究语言的工整,其中对偶、排比乃至反衬的应用层出不穷,使你感受到他追求珠圆玉润的辛苦。追求诗歌音律美的同时,诗句却没有堆砌辞藻的嫌疑。他大部分诗歌的语言是简练淳朴的,淳朴的像一位稚气未脱的孩童,但是这是一种繁华脱尽现纯真的美,正如中国古语所云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艺术往往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好像旅行家从A地到B地,再回到原地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回归。他的诗正是体现了艺术上的辩证法。
  
  诗歌发展他关心备至
  
   笔者聊起余先生自己推崇的诗人,他想了想说,古人中他最是欣赏诗仙李白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诗歌,自己在创作时一直也受到李白慷慨豪迈的游侠气质,非常钦佩他天马行空的超凡想象。现当代诗人他也一直研究朦胧诗派顾城、舒婷等人作品,余先生长期订阅《诗刊》,研究最新的诗歌创作风潮。他说读书不缀,能够不断为自己补充新的精神血液,充实自己的人文思想。
  
  他一直认为现在诗歌作品不景气,“曲高和寡”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诗歌为大众所欣赏的工作,他说诗歌是洗练的艺术,欣赏和创作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他有想法把他的诗作朗诵出来,甚至谱上曲子制成音像作品发行,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推广诗歌,容易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最终能让中国优秀的诗歌文学传承下来,发扬广大。他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先人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余建国先生想这些艺术精髓可以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承中华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他补充道。这是诗人余建国也是广大诗歌创作者最想实现的理想。
  
  心中有诗,诗在心中。“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余建国诗人的诗歌情怀必将感动越来越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知音人。
  
八位花一样的生命

余建国
  
这是一条黑龙江的支流
  一条沿着黑土地流淌的河流
  在华夏河流的字典里
  也许你已经被遗忘
  然而不该遗忘的是一段沉重的历史
  而八位不同民族花一样的生命
  让乌斯珲河青史留名
  你向流水一样远去的历史
  与你鲜活的面容
  随着历史的沉淀而逐渐清晰
  在英雄的史册里
  你象花木兰一样成为东方这个古老民族的骄傲
  在毁灭人类的战争里
  你告诉人们法西斯的
  残暴与罪恶
  当母亲和女人以及鲜花都可以毁灭时
  战争你将给人类带来什么
  八女投江的故事
  是东北大地一首英雄歌谣
  在你为民族殉难的背景里
  你为鲜花着锦,你使壮士断腕
  据说有一种鹭鸟常常绕飞与你的天空
  象无数纸鹤祈求人类的永久和平
  又象一种造访
  为八位握枪的女兵送去永恒的慰籍
  在春天大江开封的季节
  有一首挽诗写在珲河上
  人们会发现有一组浪花组成的花环
  那是生命之河中一座灵性的坟墓
  冰封住里八位花一样的生命
  从此清澈的江水中会映现他们清丽的身影
  花没有开放就凋谢了
  只是从阿妈妮悲伤的音符中我读懂了
  ——黑土地上神奇的传说
  你是小题琴手
  最后一抹晚霞中有你、我的姐妹
  她已随风而去
  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不息的松涛声
  经年不息 回应山谷
  
  北方的高梁以殷红的相思/以他那累累的果实/慰藉了南方的红豆/南方啊/那蒙蒙雨雾/使北方憨直的高梁汉子/猜也猜不透/是燕子衔走了南方的红豆/种在北方宽阔的胸膛/萌生了南方红豆的思念/还是红豆涉过黄河连天的波澜/延续了红豆的相思/种在那风雪飘飞的北方/也许红高梁和南方的红豆/是同一家族/他们都有相思的秉性……
  
《诗歌》

余建国

  历史像一幅巨大的画面
  折射悠远的年代
  在历史辽远的空间
  唐代的古镜、宋代的建筑、元代的散曲
  汇成古运河流淌的歌谣
  在大雪铺展的莽原
  记忆是纤绳、是夕照里深深的足迹
  在大河两岸
  谷穗在金色的晚风里成熟
  运河像苍鹰的翅膀
  抚尽从洛阳到扬州的空间
  石拱桥洁白的玉柱
  撑起无数思念、无数愁怨
  在追怀里琼花睡在情人的梦里
  无尽的流水
  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流去
  帆影在远天出现又消失
  在这条河流流经的地方
  一群白鸽衔着钟子
  用纯洁的精灵与羽毛
  装饰一种花朵、一种高贵的情思
  土地扩展了河流的性格
  献上精美的玉雕与闪烁的珠宝
  文明在木刻和墨汁里吐出清香的诗篇
  一簇簇奇异的花卉
  从心中生长到眼里
  在国土上像音响一样流动
  在牡丹之乡
  飘来国色天香
  古筝与箫声
  弹响北方与南方
  如花的少女
  在这片土地上
  繁衍这里的秀色山水
  在玉兰的雅香里
  呼吸北国与南国的情趣
  牵动太阳的胡须
  摇动帝京天子的龙椅
  如水的韵律
  交给扬子江
  让黄鹤惊奇的翅膀
  在如梦的花期
  溶入江中无尽的流水
  溶入唐代的风烟
  明末血腥的溅落
 在运河至扬子江的
 沉重惊叹里
 升起运河的辉煌
 大运河
 两岸青色的经络
 历史的喉管
 在那个年代的
 刀剑中嘶哑了声音
 幸福与美好
 是一对孩子
 正捧起珍贵的和平
 让大海回溯到一个崭新的东方


本名陈泽,安徽舒城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别山诗刊编辑。新浪博客(点击链接)

79

主题

2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诗友

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4-11-1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现实是照妖镜,历史是光线,我们看得很清楚。感谢直面现实的佳作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别山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6-18 19:54 , Processed in 0.08448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