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别山十二峰之五:卑微的发现,兼评顾金良的《蚊》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松
时间:
2011-1-21 00:06
标题:
大别山十二峰之五:卑微的发现,兼评顾金良的《蚊》
顾金良这个名字应该是实名,也是大别山诗刊论坛的新会员,或许是因为在论坛不是太活跃,因此没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我也是今天读了他这首《卑微的发现》其中的一首《蚊》后,才有了走近这个老会员的冲动的,按照作者本人提供的资料,我找到了作者的博客。作者的博客顶端赫然写着这样的一排文字:“用平常心,写平常文。”,我想,这应该是作者的座右铭了吧。果不其然,作者是山东某县的作协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这些头衔可谓风光,而作为这些头衔的拥有者却能以一位网络中行者的身份,孜孜不倦的笔耕不缀,却是难能可贵的,没有一颗平常心,我想是难以办到的吧。
依稀记得我们是加过QQ好友的,但似乎从来就没有聊过,具体原因我也记不清了,或许是因为大家都很忙,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是隐者,或许大家都在用一颗平常心在写着平常的文字,或许根本就没有或许,因为QQ好友名单对我们任何人来说都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只是一份闲置的资产而已,而心灵的交流不是用语言可以沟通的,唯有通过文字,通过诗歌。如果是真正的好友,大家都会心有灵犀,对方一句神来之笔,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有灵气的词组都能激起心灵上的浪花,引起双方的共鸣。而这时,语言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顾金良的这首《蚊》正是这样的文字,读第一句就把我的眼球深深吸引过去了,全诗正是在这样一句神来之笔的引导下铺展开来的,写得非常凝炼,非常干净,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却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由此可见其诗歌语言极具张力,这样的诗句是纯粹的诗句,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万万做不到的。全诗并没有太过华丽的语言,但也不是口语化的那种朴实,这首诗的亮点在于灵气,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诗思的灵巧,思路的开阔,以及叙述的从容,而这些,无一不在体现着作者的睿智,唯有智者才能达到如此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境地。看似随手拈来的几句话,却把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全部心得都包容进来了,不仅营造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还把一个卑微的事物提升到了人生这个大场面上来了。
“一口咬定夜的一角”,这就是我前面称其为神来之笔的亮点,我们都知道蚊子是在夜间活动的,而在作者的眼中,夜是有角的,有角自然就有形,有形也就有了色彩,有了空间,还有神有气,让我们触手可及。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夜的一角就是幕布的一角,一只蚊子一口就咬定了夜的一角,很自然地就拉开了夜的帷幕,在这里的夜已经由一种自然现象转化为了一个场景,一个道具,或者说是如同蚊子一样拥有卑微的生命活动的一个舞台。这样的视角是常人看不到的,或者说是经常被常人所忽视的,没有诗人敏锐的目光是无法捕捉到这样的场景和角度的,没有一颗纯粹的诗心也是不能将其转化为灵动的诗句的,这样的切入,是多么的自如而又令人拍案叫绝,这么灵动的句子,一生得一句足矣。蚊子是卑微的,不得不认命命运的安排,他们只能选择在夜晚登场,而这些卑微的生命,也不完全是逆来顺受的一滩软泥,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在不公平的境况下,他们也会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那么的无力,但他们在打不赢的情况下,咬也要咬你一口,让那些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人还能够感觉得到有一个卑微群体的存在。其实这个群体是纯朴善良的一群,是很容易满足的,他们在咬定夜的一角后,“细如蚕丝的声音,是/窃窃的笑”,而这笑里的含义,当然也包括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抗争,打开了舞台的帷幕,极大地增加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和范围,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自然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了。
在这里,黑夜是一位统治者,蚊子自然就是他的臣民,虽然卑微,却也是“黑夜里最锐利的词汇”,它虽琐碎、细小,却有一种执着的天性,看问题常常能够一针见血,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因此这个卑微的群体常常会令居于统治地位的黑夜感到不安。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文字,无一不在暗示我们生存的世界和生存的环境,无时不在把读者带进诗歌营造的气氛中,让我们在感叹蚊子的命运时往往会顾影自怜,同时也会感叹我们自己的命运。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们就是这群蚊子中的一只,我们就是广大民众中的一员,我们单个的力量是非常细小的,面对自然界,面对广袤的宇宙,面对频频发生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的力量都会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执着地追求着,抗争着,并随时拿起我们锐利的武器,让统治者惶恐不安,最终达到统一与和谐的大好局面。
“无须道破暗藏的秘密”,这是第三节开头的一句话,而这些秘密就隐藏在第二节中,尽管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但还是不要说透的好。这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行为艺术吧,面对强权,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行为,甚至面对宇宙中无常的变化,我们与其硬碰硬都只会徒劳无功,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于是我们会用“一根细细的针”就“足以让麻木和沉睡/自己抓挠着醒来”,在这里针的意象运用得相当神奇,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策略的象征,通过这一剂强心针,我们可以让强权自己觉悟,自己觉醒,这样既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对弱势的一群来说也不会有丝毫的损失,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而这些策略又暗合了佛家渡化的原理,也就是说作者在不经意间,把这些深奥的佛理也隐含其中了,并且不露一点痕迹就把一个写蚊子的诗歌提升到了人性与佛性的境界,这便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作者智慧的展现。
综观全诗,作者三节一直都没有离开蚊子,而在读者读来,这里的蚊子在诗中也成了一个意象,一个场景,一个道具了,作者通过含蓄和隐喻的手法,通过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的技巧,把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最后把作者的思想与读者的情感也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达到了心灵相通,和谐共振的最佳境界。
或许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只是凭着一股灵气贯穿始终,而正是诗歌的张力和多元性让读者有了很多的感悟和理解,而每一种理解又会通过蚊子的针管反馈到诗歌的信息中心,让这些气息更加通畅,于是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通道,这是心灵的隧道,也是时空的隧道,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气场和桥梁。顺着这座桥梁和隧道,也把读者渡到了彼岸,这,也是一首好诗独特的神奇功效吧。
附原作:《蚊》
一口咬定夜的一角
细如蚕丝的声音,是
窃窃的笑
黑夜里最锐利的词汇
它琐碎、细小、执着
一针见血,常令
黑夜感到不安
无须道破暗藏的秘密
一根细细的针
足以让麻木和沉睡
自己抓挠着醒来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