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锄禾人(那些写父亲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楼兰女子
时间:
2012-10-8 00:39
标题:
锄禾人(那些写父亲的)
●小人间
老水缸依着南墙,有只老猫蜷在黑漆漆的灶孔里
火钳插进灰堆
高板凳。矮板凳,木头桌子
亮瓦上积雪很厚
我的母亲,在大簸箕里张开双腿流泪
大门开了。我终于要落到人间来了
小人儿身体里有寒毒在所难免
这不能埋怨出生日。接生婆手脚麻利
剪刀淬火,脐带打结.碎花襁褓厚实
“母女平安,喜钱双份嘞。”
父亲走进来抱我。他有一双粗糙的大手
他像托着稀世珍宝那么小心翼翼的
●池塘边的小树上
萧条日子,父亲隔三岔五就要去帮人做衣服
他扛着缝纫机走前面,我就跟在后面
村里小伙伴都叫我撵脚狗儿
不和他们玩儿,我喜欢去河边
看小鱼儿跳舞,帮小蚂蚁搬家
去竹林里拣笋壳。拣碎布条扎毽子
一个人踢啊踢的。一天就过去了
●酒干倘买无
这个不再为人缝制衣服的老裁缝
他怕我饿死,怕我的女儿饿死
他牵着黄牛,认认真真耙田
固执地囤积粮食
恍惚灾荒年辰就要来到
今夜我很想光着脚丫走回他身边
将高跟鞋挂在脖子上。金银细软装进高跟鞋里
走一步,凋一层。淳朴重回皮相
那时,我就站在村口大声喊爸爸
他一定会走出来,捧着我被石子划伤的脚
伤心,落泪
一句囫囵话也不说
●父亲
你的声音总是那么轻
带着几声咳嗽.你说
挑八只鸡去集上卖了
钱都给曾二娃了
他媳妇生了二胎
"呃,我汇的钱收到了吧
你自己截留一部分零用."
电话那端很嘈杂
不知道你听清楚没有
●莫忘本
空壳稻子,在阳光下
多么虚弱
我一边喝冰红茶,一边听着父亲絮叨
"家里也不是没粮食吃,没了买就是."
轻巧的话。从电话这端
很轻易就传到老父亲耳朵里
他说我是忘本的人
可是我是一个很无辜的孩子
●大年初二的清晨
走过一个山头,爸爸追上来了
递给我一瓶儿豆腐乳
他说是妈妈做的
他说是妈妈叫他追来的
他像做错事情的孩子,语气不安
替他掸掸衣服,我轻声说
“爸爸今天真好看。这衣服穿着就是精神呢。”
●搪瓷碗里有冷汤圆
你在电话那头压低声音咳嗽
我在电话这头压低声音哭
隆冬多冷。我想回到火堆里
自小养成的陋习
让我失去深爱的月亮
好吧,这样说你一定听不明白
那换个话题。爸爸
你说大户型的房子好还是小户型好呢
旧搪瓷碗儿盛冷汤圆,你猜它甜蜜不甜蜜
●走到天黑
鹞子崖上野花盛开,茅草深深
掩小路荒凉
天色逐渐暗下来
雪儿坐进大背兜
父亲背着她消失在山坳里
我守着大包小包。在一块嶙峋的大石头上
听着虫鸣声声
DV掉进山谷里来不及惋惜
我害怕,有大蛇潜伏在草丛
我担心,星星要从矮矮夜空落下来
●旧事
手电筒的光,微弱又温暖
父亲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我小时候的事
说起我读初二时,缝小布袋装米
藏在狗窝
去学校食堂换包子吃
他狠狠揍了我
他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
●锄禾日当午
晒坝上的粮食金黄金黄的
我扛着旧木耙。隔一会儿翻动一遍
一边叮嘱树荫下的孩子多喝水
一边拿起破响杆。驱逐偷吃的鸡
日落西山。我将风车摇得嘎吱嘎吱响
草屑纷扬
爸爸汗流浃背的挑起满满箩筐的谷子
他赤裸裸的脊背多么像弯弯镰刀啊
被光阴锈蚀,依然坚硬,依然是铁
●雨天
这一整天都在下雨
店里生意也很冷清
我抽空拨了通电话
父亲说
披着蓑衣栽大秧呢
作者:
优雅水滴
时间:
2012-10-8 12:45
问候楼兰。
作者:
优雅水滴
时间:
2012-10-8 12:51
虽是忆童年点滴事,却难掩对父亲的深厚爱意。父女情深就那么轻盈地溢于字里行间。楼兰的字就是这么让你入心入意。
作者:
优雅水滴
时间:
2012-10-8 12:55
爸爸汗流浃背的挑起满满箩筐的谷子
他赤裸裸的脊背多么像弯弯镰刀啊
被光阴锈蚀,依然坚硬,依然是铁
多么形象啊!父亲的高大在此显现。
作者:
优雅水滴
时间:
2012-10-8 12:56
应当推荐了读。
作者:
紫藤晴儿
时间:
2012-10-8 13:22
DV掉进山谷里来不及惋惜
我害怕,有大蛇潜伏在草丛
我担心,星星要从矮矮夜空落下来
作者:
紫藤晴儿
时间:
2012-10-8 13:24
楼兰的诗,每一个故事都是动人的,今天的这些我全能读懂,深的晴儿要熟读。情感入脉,问好楼兰!
作者:
岳客行
时间:
2012-10-8 14:01
贴近生活的作品,支持!问好诗人!
作者:
凝眉
时间:
2012-10-8 22:03
[i=s] 本帖最后由 凝眉 于 2012-10-8 22:05 编辑 [/i]
真实生动的影像清晰呈现。楼兰体的诗歌形式,用清浅朴实的字还原最初的生活原型。赞。
作者:
松山居士
时间:
2012-10-8 22:08
这组作品以质朴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客观地再现了自己的“小人世界”(在父母面前,自己永远是“小人儿”)的点滴往事。让我们读到了作品中“小人儿”酸甜苦辣的回忆,亲切、感人。
作者:
松山居士
时间:
2012-10-8 22:12
都说父爱如山,其实父爱也有如水的……
作者:
松山居士
时间:
2012-10-8 22:13
第一首《小人间》写得客观、质朴,在平凡的事件中,凸显了父亲一双粗糙的大手,实际上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和出生背景。
作者:
松山居士
时间:
2012-10-8 22:14
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了一个大故事。有故事的人,写出来的作品就是有血有肉。
作者:
蝶小妖
时间:
2012-10-8 22:26
这一组诗中蕴含的本色心迹,在平静朴实中有一种内在心绪的波动,每一节都是源自灵魂底部的心音……
父亲走进来抱我/他有一双粗糙的大手/他像托着稀世珍宝那么小心翼翼的。生动的描摹!
作者:
蝶小妖
时间:
2012-10-8 22:29
父爱如山,父爱亦如水,诗歌纯粹而灵动,在柔软中隽永……
问好楼兰姐姐!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12-10-8 22:52
改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评定这样一首诗,我想说的是,深深的认同。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12-10-8 22:53
真实无比的感情,厚重的诗歌,平实的诗歌。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12-10-8 22:53
问好姐姐,喜欢你的诗歌。
作者:
楼兰女子
时间:
2012-10-9 00:35
大家好。感谢这么些朋友关注。多指正批评。
作者:
楼兰女子
时间:
2012-10-9 00:36
就不一一回复了,大家的善和鼓励我全收下了。秋安
作者:
山村墨人
时间:
2012-10-9 19:20
一种骨肉亲情,一种永远的牵挂,一种无言的爱。。。。。
作者:
高山松
时间:
2012-10-9 20:29
朴实明朗的诗句,亲切感人。
作者:
龙海办公室
时间:
2012-10-9 20:32
从字里行间领略到了父亲的伟大!
作者:
山西云花
时间:
2012-10-9 20:52
生活的点滴都是诗,楼兰语言功底扎实,提读问好
作者:
土元
时间:
2012-10-10 08:56
学习精华佳作!问好!
作者:
拈花汉
时间:
2012-10-10 15:13
细节是作者这首是里面成功的一面,细腻里面出情感!欣赏 问好!
作者:
中华民工
时间:
2012-10-10 18:02
亲切的感觉!熟悉的乡土!学习!
作者:
阡陌
时间:
2012-10-10 23:11
再来看看。
作者:
王清光
时间:
2012-10-11 07:45
流畅蕴深。
作者:
夜刀
时间:
2012-10-11 10:16
向楼兰学习
作者:
春霸
时间:
2012-10-11 10:48
构思醇厚,诗意灵动,饱满。
作者:
春霸
时间:
2012-10-11 10:48
构思醇厚,诗意灵动,饱满。
作者:
紫藤晴儿
时间:
2012-10-11 12:45
一边叮嘱树荫下的孩子多喝水
一边拿起破响杆。驱逐偷吃的鸡
作者:
紫藤晴儿
时间:
2012-10-11 12:45
很是连动的语言,情感诗浓!再次提读!问好楼兰!
作者:
巴芒
时间:
2012-10-11 13:31
喜欢这种诗歌的本色味道,好!
作者:
荆无涯
时间:
2012-10-11 13:55
小忧伤里蕴满温情,学习,问好。
作者:
落云听雨
时间:
2012-10-15 13:58
[quote]楼兰的字就是这么让人入心入意[/quote]
作者:
阿洋
时间:
2012-10-15 18:07
我也一直想为父亲写一些诗,可惜至今未动笔。问候楼兰!感动!!
作者:
茶人
时间:
2012-10-15 18:47
隐在生活背后的情愫,轻涂轻抹的文字,却诱发人联想颇多。茶人欣赏了,问好!
作者:
张一
时间:
2012-10-15 19:28
楼兰的女子很美吗?干嘛还要带着面纱?楼兰的女子一定很美,因为她戴着面纱!
作者:
张一
时间:
2012-10-15 19:30
真是的:文学来源于生活。
作者:
张一
时间:
2012-10-15 19:31
“人生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啊!
作者:
张一
时间:
2012-10-15 19:32
细腻入微,很注重生活里的细节。
作者:
张一
时间:
2012-10-15 19:33
美好的童年真的使人难忘!
作者:
张一
时间:
2012-10-15 19:36
语言朴素凝练,蕴藉深远。真诗也!
作者:
疏影
时间:
2012-10-15 22:25
质朴的语言,蕴含的深情。好诗歌就是这样的。欣赏问好!
作者:
山西云花
时间:
2012-10-16 04:52
萧条日子,父亲隔三岔五就要去帮人做衣服
他扛着缝纫机走前面,我就跟在后面
村里小伙伴都叫我撵脚狗儿
不和他们玩儿,我喜欢去河边
看小鱼儿跳舞,帮小蚂蚁搬家
去竹林里拣笋壳。拣碎布条扎毽子
一个人踢啊踢的。一天就过去了
作者:
山西云花
时间:
2012-10-16 04:56
诗意细腻,问好
作者:
王清光
时间:
2012-10-16 07:23
学习品读。远握!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