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心中有爱就有歌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圣凤
时间:
2012-7-12 17:35
标题:
心中有爱就有歌
心中有爱就有歌
——浅品马德俊《壮歌大别山》
黄圣凤
夏日午后,静静坐于书房。
案头放着一本书——《壮歌大别山》,这段时间,每天中午小憩之后,我都走过来细细阅读。这是六安市宣传部马德俊先生的一本文集,仔细端详古朴的封面,“壮歌”二字的右边有三行小字:一个热爱大别山的人,一个热爱淮河的人,一个追寻红军足迹的人。毫无疑问,这是作者给自己人生做的一个注解,可此时看上去却像设计者特意给书名加的一个注释:为谁而歌?为大别山而歌;为什么为大别山壮歌?因为心里装着热爱!
是的,有了热爱就有了歌!
所以,每次打开书,都感觉不仅仅打开了文字,而是打开了一首歌,打开了一份眷恋,打开了一个心灵;打开书,也打开六安历史的一角,打开大别山的过去。一页一页翻看,就看到这片土地的深邃和美丽,看到它的今朝和往昔。
人对自己的未来总是有些想法的,年轻的时候喜欢称之为理想。马德俊先生在上大学那会儿最大的愿望是做个小记者或文学编辑,这是大学中文系学生很普遍的一种想法,虽然并没有实现,但是命运却给他提供了这样的契机:与笔墨为伴。毕业后分配至六安一中当了一年多的教师之后,他被选调到宣传部门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马德俊先生总是和笔杆子打交道,三十年来,他走了很多地方,观察到很多现象,研究了很多史料,思考了很多问题,写了很多文章。
《壮歌大别山》是马部长这么多年来公开发表过的散文、报告文学的结集,他在自序中说:“在收集整理这些作品中,仿佛看到自己一路走来的人生轨迹,看到我所在地区与共和国一道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作者自1978年从安徽西部大别山一个乡镇怀揣录取通知书走进大学的殿堂,到他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宣传部长,人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脚印,在这些“合为时而作”的文章里,作者留下的不仅是难忘的个人足迹,也用文字给所在地区与共和国一道走过的历程留了影:从山村百姓吃饭都难的赤贫,到带领全区700万人口陆续走上小康之路;从城区的破旧、低矮、脏乱、拥挤,到六安城区的宏观规划、淠河治理,发展成著名的生态园林城市;从大山深处偏僻坎坷、人迹罕至到大力开发旅游,美丽风光彰显于世、诱人景点遍地开花;从经济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到茶叶、蚕茧、板栗、中药、草竹柳编等数百种产品走向四面八方,用不着一一列举,六安的腾飞硕果累累,有目共睹。《壮歌大别山》或用散文的精致、或用报告文学的写实,或多或少、或粗略或详实地记录,不是刻意,却极有价值。
作者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熟悉大别山,了解大别山,笔触涉猎很广,情绪投入很深,作品散发着一种严谨而真诚的力量。
《壮歌大别山》是一台歌会,走进它就像走进一片歌声的海洋——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赐封的首任六安国国王刘庆魂归六地,他的王陵的发掘,不仅为西汉“六安国”从实物和历史上找到了源头,而且大量的保存下来的文物极其蕴含的信息,也对研究吴楚文化、西汉文化和六安国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六安这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人文积淀,是古典的歌;
历次革命战争中,英雄的皖西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先后有三十万儿女慷慨捐躯,“这把泥土,春雷打过,野火烧过,杜鹃花层层飘落过;这把泥土,祖先耕过,敌人踏过,你我牵手走过”。这块圣土上英雄的人民,为共和国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这是红色的歌;
大别山是文化根基厚重的地方,作者从骨子里敬重文化和文化人。他到“革命的诗人,人类的歌童”蒋光慈的故乡去,写蒋光慈、歌蒋光慈、重新发现蒋光慈,不仅创作过曾获得安徽省政府文学奖的《蒋光慈传》,在《壮歌大别山里》还有六篇关于蒋光慈的文章;他在叶集小镇忆旧,寻觅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旧居,研究未名作家韦丛芜的梦与悟;他去上海参加李霁野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了解和探索现代文学史上六安作家群的生活和成就;他书写愿意到大别山教书的洋硕士;他研究考证出《八月桂花遍地开》不是江西民歌,而是流行于大别山鄂豫皖苏区的红军歌曲。文化是生命的力量,这是生命的歌;
闻名于世的六安瓜片,《红楼梦》中都能找到记载;产于文化名城寿县的八公山豆腐,被推为世界级营养珍品;产于舒城县城冲乡的优质板栗“大红袍”,色泽鲜红,香味纯正,甜而不腻,名扬四方;史河岸边与河南固始县一河之隔的叶集小镇,四季羊肉,风味独特,远近闻名。六安各地的风土民情,生活风貌也在做着笔下徐徐铺展,浓浓的爱溢满笔端,这是生活的歌;
大别山的山风吹来,大别山的清泉淌来。大别山峰高山青,涧底水蓝,林美石秀,谷壑神奇。大别山的美游不完看不尽赏不够,翻开《神奇的大别山》《六安赋》《腾飞中的六安》《到佛子岭去》等等篇章,你就会明白,在作者笔下大别山钟灵毓秀、气韵生动,何其壮美,这是最最动人的歌!
《壮歌大别山》弹奏了大别山的一曲交响乐,每一章节都满怀深情。
马部长那支慧笔里装着的似乎不是墨水,而是浓郁的深情。潇洒的笔端所至,无不溢出对大别山神奇土地的挚爱,或严谨考证、或娓娓叙说、或倾情描述,无不渗透着的缱绻。
为什么这样深情赞美山川土地,为什么书里遍布红军的足迹,为什么字里行间迂回或低沉或昂扬的情绪,为什么眼睛里常含泪水,只是因为,他爱这土地:心中有爱就有歌!
“有一片土地,山水相伴,历史悠久,红绿相连。这巍峨峻峭、峰峦叠嶂的山脉是横亘鄂、豫、皖三省的大别山,被中国和世界的自然科学家称为中原的脊梁。”(《神奇的大别山》)这段文字写了大别山的山川、历史、色泽、位置和地势上的特点,可谓句句赞叹,字字含情, “山水相伴”写出山和水的依偎:山,雄壮豪迈;水,温婉灵秀,山水相依相伴,情意绵绵。“红绿相连”,看似随意一笔,实则境界很大,它是一个远焦镜头,给我们看到了连绵起伏山岭的美丽容颜:绿树覆盖,红花掩映,波峰连绵。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词一句,看似写景,实则写情。情贵心中有,下笔恣意流,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一草一木美不胜收,一红一绿情深意长;只有笔下含情,才能山水有灵,草木知意,物我两会,点点滴滴!
“大别山因革命而崇高,因牺牲和奉献而神圣”、“大别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大别山又是一座团结的山”。(《壮歌大别山》)“崇高”“神圣”“英雄”“团结”等词无不渗透着作者对大别山的崇高敬意、由衷热爱、热情讴歌和真诚赞美,高度评价了大别山和大别山区广大群众在中国革命中所做的贡献,立下的不朽功勋。
马德俊先生说:“这本集子是典型的大情感,而没有个人的小情感。写的大都是发生在大别山中的人和事,写大别山的文章多,写淮河的文章多,写红军的文章多。……本书的主要写作内容,也是我人生岁月关注的主要内容。”读过《壮歌大别山》,掩卷而思,作者人生中关注什么?关注民族、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过去、关注现在、关注未来;关注民生、关注企业、关注孩子等等,都在马部长的文章中或多或少的呈现。作者关注很多东西,唯找不到写自己恩怨得失的篇章,找不到牢骚怨艾的篇章,找不到风花雪月卿卿我我的篇章,正是因为作者有这样的情怀,他的文章才宏观大气;有这样的大爱,他又怎么会为个人的小情小绪磋哦咏叹呢?
安静的下昼,该上班的上班去了,该上学的上学去了,闲人们被白花花的天阳逼在房间里,小区显得异常安静,我静静坐在书房翻阅《壮歌大别山》,心中升起许多感慨!
2012、06、27
作者:
逝水微澜
时间:
2012-7-13 17:55
品读,问好老乡!
作者:
黄圣凤
时间:
2012-7-26 11:30
问候微澜!
作者:
碧宇
时间:
2012-8-8 08:15
洋洋洒洒恢弘气派,欣赏学习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