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诗面临三个困境 [打印本页]

作者: 凤凰    时间: 2012-7-11 06:32     标题: 新诗面临三个困境

新诗面临三个困境:一西方诗歌压力,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压力,三白话不成熟的压力。

  不怕获数典忘祖的罪名,我认为,中国尽管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算是文明古国,然而文化却处于幼稚的阶段。中国人一般都比较自大,自以为华夏民族是所有古文明中唯一血统不断的民族。然而,从文化历史看,埃及、两河文明、前希腊的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比中国的历史要长。我说的倒不是这个。我说的是中国人的心智,远不如希腊发源的欧洲文明深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中国人幼稚,或者换个词:单纯或者天真。看西方人的诗歌,虽经过翻译,文体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其中表露的心智之深邃却非中国传统可比。其实对比古希腊悲剧和中国的传统戏剧,就知道中国人对人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层。不要跟我扯道家或是儒家,尽管他们都是天才,但属不同的类型,从思辨上讲,除了庄子和周易,中国的哲学在西方哲学面前真是小巫见大巫。佛家最深厚的思辨在玄奘的法相唯识学,可惜在中国并不流行,反而最简单的净土宗,获得了最大数人的青睐。

  传统诗歌中,最有力度要数杜甫,可是在他诗歌中,我们也看不到多少深层次的感慨,他所说的无非就是个人家国的遭际,而无法用更深层的世界观来透视。更别说王孟诗派那种轻松淡雅的诗意了。也难怪北岛、欧阳江河等人要写那么晦涩的哲学诗。尽管他们的诗歌有各种弊端,但对人世理解的深刻上大有贡献。也就说,其他人的诗歌,虽然可能文字更漂亮,节奏更美,但是缺少最重要的意涵,无论如何成不了大诗。

  说到这里,我们说一下北岛欧阳江河等人的毛病。那就是他们在追求意涵的时候,几乎完全抛弃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音乐性,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化和音乐有莫大的关系。每个历史时期的诗莫不是歌。古典诗歌的韵律、节奏、整齐、对称、简约隽永,几乎全被他们抛弃。无怪乎有人认为,所谓名家的诗歌不忍卒读。不客气的说,这些名家的作品文采很差,至少整体上很差。

  他们文采很差的原因不完全是个人的忽视,还有一个原因是白话的不成熟。每个时代的诗人都只能在历史的处境中创作,你无法想象在魏晋时代就出现李杜,很显然,李白得力于乐府民歌,而杜甫无所不学,才能暮年诗赋动江关。通过观察我们也可以知道,古典诗歌并不是用文言写成的诗歌,毋宁说,古典诗歌是在文言基础上传造出的诗歌体。它本身的节奏、用词、语法和文言散文有很大的区别。大家拿古籍对照一下,就看得十分明白。所以很多人文章写的好,诗歌并不一定好,反之亦然。苏轼开始,或者说从杜甫开始,很多人就开始用写文章的手法和语言来写诗,以扩大诗歌的内容和含量,结果证明并不容乐观。宋诗的成就远不如唐诗,大家有目共睹。相反,宋词反而比宋诗艺术成就更高,这是因为它创造了更自由的诗歌形式,而不是变成文言文。

  很多人认为白话诗就是用日常语言写诗,大错特错。韩东等人的诗歌虽有意涵,但其诗多寡淡无味,就连《大雁塔》(其代表作)艺术水准也很可疑。我相信,白话诗绝不是用口语写诗,而是在白话的基础上创造一种诗歌体,这种诗歌体有它自己的语法和节奏,和口语是不能通约的。诗歌就该简洁明快,这是基本的道德。我个人认为,“我手写我口”绝对是错误的,因为口语和文字是两个情境,一个是日常互动交流,一个是用于阅读,它必然要求不同的形式以适应自己的特点。两者完全一致,要不亏待了口语,要么妨碍了文字。我百分之百确定这一点。就我看来,现在很多网络诗人在语言上就很好,比如剑语、墨指含香、琪轩、叶落之吻等,可惜意涵不够深厚。

  说了这么多,宗旨也很简单,就是要这些在语言上华丽精巧的诗人,多增加意涵。否则再美的诗歌也无法伟大,因为内容毕竟是意蕴的主体。而那些一味求深刻,而抛弃形式和语言美的诗人,也多修炼文字,不要让自己的诗歌像裹脚布,又臭又长。

  没有老庄,就不可能有李白;没有儒家,就不可能有杜甫;没有佛教的传入,也就没有王维的田园诗。没有三者,就不可能有苏轼集三者于一体的彷徨。哲学和诗歌的关系就是这么密切。我当然不是说诗人一定要是哲学家。就像苏轼,其哲学思辨远不如同时代的二程,但是他的诗歌就比二程好。原因很简单,哲学家止步于观察,运用的妙观察智,而诗人还要用心感受它,体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两者虽是殊途,然而又相互影响。尤其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活,没有理性的洞察,你也无法感受世界最深刻的结构和运作。你发现不了世界背后的东西,何谈感觉呢?所以,现代诗人千万不要以为捧几本诗集就能大成,除此之外,必须借助哲学的的见地,除了传统的儒释道法名墨阴阳,还要吸取西方哲学的深厚滋养,当然还有印度的传统哲学。注意,我说的印度哲学并不是佛学,而是在佛法中被佛主贬斥的六外道,在印度中,他们被视为六种正统哲学。相反,佛教被视为外道而在印度逐渐衰落。
作者: 松山居士    时间: 2012-7-11 12:04

感谢赐稿!抽时间细读。问好!
作者: 松山居士    时间: 2012-7-11 12:20

还是忍不住马上拜读了。这篇诗论文章内容丰满,观点鲜明,论证有力,举例得体。既有纵论,也有横比,既谈文学,也涉哲学。不知道是否已经发表,如果尚未发表,居士有意推荐给我们主编考虑。欣赏问好!
作者: 逝水微澜    时间: 2012-7-11 12:25

白话诗绝不是用口语写诗,而是在白话的基础上创造一种诗歌体,这种诗歌体有它自己的语法和节奏,和口语是不能通约的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2-7-11 20:31

还要慢慢细读
作者: 凤凰    时间: 2012-7-13 23:49

[quote]感谢赐稿!抽时间细读。问好!
[size=2][color=#999999]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12-7-11 12:04[/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0590&ptid=26219]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还没有发表过,不过在博客和其他论坛有贴,如果不影响的话,就听从居士安排了,在此谢过。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