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飘扬的夜色——我所认识的小芹,兼评《飘》(组诗) [打印本页]

作者: 松山居士    时间: 2012-6-5 12:56     标题: 飘扬的夜色——我所认识的小芹,兼评《飘》(组诗)

  飘扬的夜色
  ——我所认识的小芹,兼评《飘》(组诗)
  
  虽然我不是诗评大家,但早已承诺的事情却一直没有兑现,实在愧对我的六安老乡——大别山诗刊论坛诗歌大厅版主小芹。
  因最近一直较忙而沉不下来,是其中一个比较说得过去的理由,另外一个原因,当你读完这篇随感或可知道一些端倪。当我昨夜点开小芹的一组短诗《飘》(组诗)的时候,我想此时挤出一点时间提笔也许恰到好处。
  就从前几天我在六安参加一个的活动说起吧。
  在回顾大别山诗刊创办以来点滴片段的时候,碧宇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美还回荡在我的耳边:“……你看小芹,刚来大别山诗刊的时候是什么水平,再看看她现在是什么水平。”
  作为大别山诗刊的创办人,碧宇对小芹的称赞,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她一直关注着大别山论坛诗友们的动态;二是对那些取得明显进步和成绩的诗友们熟记在心。虽然她为了大别山诗刊的生存和发展而四处奔忙着、呼号着,但从她的赞美中,我们不难看出她为什么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
  同行者无不点头称是,尤其是我,感慨良多:我何尝不像小芹一样,也是在来到学术氛围浓郁的大别山诗刊论坛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诗歌,并在与诗友们的交流中增长了经验,收获了快乐。
  而小芹以及一大批诗友诗艺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其实也是大别山诗刊五周年发展和前进的一个见证和缩影,我们或可从小芹身上窥一斑而知全豹。因此,值大别山诗刊创办五周年之际,与诗友们共享小芹取得的成果,便显得尤为有意义了。
  小芹,原名韩芹,籍贯安徽六安,现居上海某区,职业公安干警。在与小芹简短的几次交谈中知道,公安系统中有些警种是非常忙碌的,例如刑警。同时也知道尤其在大城市,当遇到诸如世博会等大型活动时,警力便会显得尤为的不足,常常一个人要当几个人使。我也有好几位至亲好友曾在公安部门工作过,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其实我想,在哪个部门工作都一样,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比如爱好文学的人,即使再忙,他(她)也会挤出时间浇灌自己的文苑。我的家乡的公安系统中,也有一些热爱诗歌的诗人,如:杨定祥、乔茜、海之蓝等等。
  小芹也是忙碌的,自我认识小芹之后,我便知道她是一位善于挤时间的人,尤其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也是我用“飘扬的夜色”来做本文主题的主要原因。
  记得小芹刚来大别山诗刊论坛时,她的作品大多直抒胸臆,鲜有上佳之作。但她却一直在我关注的视线之中,这倒不仅仅她是一位从六安走出去的诗人,而是每隔几天(有时候更长一些),她就会在论坛上发一首或几首诗歌作品。
  在我的记忆里,她在大别山诗刊论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散文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作品语言成熟,作品具有厚实的生活经历作背景,其中部分作品写的很感人,但多数像抒情散文的断句,缺乏诗意,而且这一阶段还持续了一段时间;诗意化阶段,这个阶段大体出现在霍山黄芽杯之前或稍早一些时候,自那时起,小芹的作品诗意化水平不断提高,到《情感轮回》(组诗),再到《飘》(组诗)展现在我们面前。实际上,只要将目光稍微向前移挪一下,我们还可以发现,小芹参加天堂寨杯的作品已经开始“转型”,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遗珠之憾在所难免吧,这里就不多探讨了。
  写诗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以自己掌握的方式方法写自己关注的景或物、人或事,自觉的人会在作品出炉后,从某个点,甚至全面地否定自己,然后停下来学习,然后再写,如此循环一段时期;当觉得自己基本上能够驾驭诗歌语言时,便开始考虑尝试使用一些诗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作品当中去,如此再循环一段时期;最后,才是选择什么样风格时期。关于此,我们可以从余光中老先生写诗的经历去验证,当然,大多数人知道的,可能是余老先生的风格转型。我想,小芹也不例外。不过,对于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的她来说,提高的速度和步幅更快、更大一些罢了。
  就《飘》这组作品而言,小芹已经完全脱离了散文化倾向,也从以写实为主,到虚实结合,视野更加宽阔,手法更加丰富,技巧运用不露痕迹,整体上显得空灵而优美。
  我在读《飘》的时候,问过自己:为什么诗人会选择这样一个主题。读完我才明白诗人心中既有生活上感悟,比如自己觉得工作或家庭已相对稳定时,她有:“吐出一口气的时候”《启程》;当觉得有点累的时候,她会:“在一个城市上空停一会”《寻觅》;她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她说:“透明成一个大写的真诚”《不去雕琢》;她有不怕艰难险阻的个性,她敢:“而后,置于死地而后生”《明天》。这就是小芹的性格,这就是小芹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可谓不卑不亢,张弛有度,尽在掌握。
  虽然主题为“飘”,其实,我们读到的是小芹对生活的思考和积极的态度。对于“飘”,我们或可从另外的层面去理解。比如远离曾经哺育自己的山水、大地,以及伴随自己成长的亲人;再比如自我否定自己的文字,觉得提高得还不够等。我们可以窥测诗人的一丝不安:“休眠的时候还在眨巴眼睛”《夜的静思》;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坚毅刚强:“心里的那根线从未断过,于是不怕”《风筝》;我们还可以读到诗人的大彻大悟:“结局真的很重要吗?”《不要结局》。实际上,小芹还是一位不肆张扬的人,她喜欢:“在心底亲近后回味”《亲近与疏离》。
  虽然《飘》(组诗)理性色彩浓厚,但是这些理性的来源,却是自然的、客观的,而且也是丰富多彩的。像:“没有成形的器皿/或圆、或方、或尖利、或丰满”《不去雕琢》、“线越长,飞得越高”《风筝》、“房舍高耸着,差点撞了脊骨”《在路上》等等。
  所以说,《飘》这组作品情景结合、虚实结合,或可给予天衣无缝的评价。“实”就是她的经历和背景,“虚”就是增加了诗品意境,给人以提气爽心、悦目耐品的享受。当然,小芹的诗作仍然处于上升阶段,其中不足如在以小见大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些都有待于热爱诗歌的她继续打磨,我也期待小芹更上一层楼。
  行文至此,我想读者大概不难看出本文开始交代的“另外一个原因”了吧。
  2012年6月5日
  
作者: 碧宇    时间: 2013-1-3 11:08

2013备用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