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周庄夜韵 [打印本页]

作者: 程庆昌    时间: 2012-5-14 08:46     标题: 周庄夜韵

周庄夜韵

到达周庄的时候,夜色渐浓,薄薄的水汽,交织着夜霭,缓慢升腾,氤氲于水榭楼台之间,如纱似雾;远近的灯火,隐约,明灭,橘红色的光晕,慢慢洇散;左右的民居,被入夜的光影,勾勒得轮廓分明,好一幅江南古镇的水墨画卷,就这般凸显于眼前。
望望天,一弯浅浅的上弦月,在古镇的上空,如丽人的眼,半开半闭,只是被璀璨的灯火所遮掩,少了些澄明。夜幕下的古镇,虽暮色四合,依旧一片繁忙,大街小巷,依然是来往穿梭的人群,四处的灯火,落满他们的双肩,影影绰绰里的生活气息,就这么不经意深入每个人的心田,每一个日子的真切实在,也就这样清晰明了的矗立在人们眼前。站在临河的老街,放眼张望,交错于现代气息中的古朴风韵,沿小桥流水而来,直逼心灵,令人不自觉地进入到那些蕴味,如同满河的流水里,只要撇去些现代的浮华,就能够掬起所沉淀的清幽风雅。
闪烁的灯火,或远或近,或朦胧,或明亮,刻画出夜色中古镇的风韵万千;这些灯火,就是注视着世间万象的眼眸,无论是荣辱浮沉,生死契阔,都不会避开它的视线,当然,无论是风情依依,还是人潮汹涌,一样在它的视野里,描摹出无限风骨。
那些古老的民居,影影绰绰,被或明或晦的灯色涂抹,便多了些难以名状的婉约和深邃;参差斑驳的画面,如同夜色中洇散的水墨,随意一抹,便是动人心扉的写意;这种写意,自然多一些骤然相遇时的惊喜,惊喜过后的品咂,品咂良久后的内心翘盼,翘盼中的灯火阑珊,阑珊灯火中的古镇风味,总之,所有这些影像,就是恍然打开的画卷,清新自然中又满是怡情隽永,每一处,每一笔,每一种色调,都洋溢着无声涌动的绝世风情。
穿街而去的流水,因为人声喧嚣,似乎少了些声息,濡染些灯火,漾着细碎的波光,在夹岸的灰墙上,不是眩出浅浅的光影,细细的涟漪,一圈接着一圈,把时光和风物,都囊括其中,送走冬夏,迎来春秋,纵是光阴如流,这四季风情,人世万象,都融入流水,汩汩不绝,一直向前。房屋的倒影,印在河水中,随波而动,再落满明明暗暗的灯火,不亚于一幅动感的画卷,连欣赏的人,也如同行走于仙风渺渺的画轴中了。
不时有一叶小舟,咿呀而来,又咿呀而去,摇船的女子,看不真切夹岸的阑珊灯火,跳跃于她的四周,她的身姿,如同剪影,烙在心里,又是一幅绝妙的水乡风情画面,缓慢在记忆中铺展开来。舟来舟往,是水乡平常不过的生活点滴,又正是在这样的点滴中,让人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畅快,生活的惬意,感受到时光错落参差中的生命不息,流逝远逝中的生活眷念。
那轮弯弯的月,因为四处的灯火闪烁,显得有些浅淡,但不改它的媚妩,就如同秀丽的江南女子,风情万千的回眸一顾,这一顾一盼里的情怀无限,又何尝不让每一位有缘际遇的人,内心里生出情愫万千呢?这样的柔婉,这样的曼妙,得慢慢咀嚼,慢慢品咂,那韵味,那雅致,何异于清冽的泉水,在心坎里泛起无数的清凉和甘甜。
因为陈逸飞先生的《双桥图》,向往烟雨蒙蒙的水乡江南;因为江南的风雅灵秀,又钟情于名镇之一的周庄。江南的风雅,在每一处水乡的画卷,都能够领略;江南的灵秀,在每一处盐水苍茫的刻画中,都能够赏析;而周庄,就是这些风雅灵秀中,不能错失的一种景致,一种情绪舒张,一种油然而生的情感释放。
沐一身灯火,放任轻柔的夜风在身体左右调皮穿梭,甚至,不时摸一下我的衣襟,趟过曲折迂回的老街,踢踏有声,寻双桥而去,泻落的灯影,不时把我的身影印在流水中,山墙上,明明暗暗,像是渗透时光的斑斓,印在江南动感的画面上,有一些滋味绵长,也有些回头一望的感慨良多。
在离双桥大约十步之遥的地方,停下脚步,细细打量这在画作上观摩过无数次的江南写意,夜色虽浓,双桥却被明耀的灯火照映得轮廓分明,与四处的夜色氤氲相比,多了些珠光宝气,有别于意念中的水墨勾勒,但这不妨碍这时候对它的解读,对它细致的刻画,十步之遥的距离,正好可以与描摹双桥的灵魂,一起感受乡情悠悠里的魂牵梦绕,体验一笔一画中的小桥流水,如何穿过时光的河流,流淌成心中的乡谣不倦;正是有乡谣绵绵,一日一日在内心里律动,乡情浩荡,一日一日在思想里起落,才有了这勃发的激情,恣肆笔墨,挥毫一卷丹青,向世人展示乡光的风采,才使得经年平淡,与世无争,静看流水的双桥,刹那之间,矗立在无数人的视野,成为文明和文化的元素之一,成为一种天人合一,俊秀飘逸的象征,又使无数的人,心生念想,无数的目光,朝一个方向眺望。
一步,一步,缓缓在双桥上走一个来回,仿佛,厚重的历史,就踩在脚下,此时的我,就是历史风烟中的一粒尘埃,历朝历代的风物,这一刻,都浓缩在我的身影之中,生,或者死,贫,或者富,贵,或者贱,都只不过漫过桥下的一个瞬间,而生生不息里的怀望和祈盼,构筑起光阴的浑厚和无私。
跳跃明灭的灯光,这一刻,遮盖住了天上的月色,星光,唯有这些灯影和双桥的轮廓,释放出参差斑驳中的隽永和闲逸。灯火之中,月色之下,我站在桥上看风景,谁会是在不远的窗户里看我的人,双桥是我心中期盼已久的风景,今夜,我,又会成为谁眼中的风景?
不会有明确的答案,内心里突然冒出的一种假设罢了;流连一阵之后,捺住心中的不舍,迎着前方的灯色,曲折向前;回头一望间,立在身后的双桥,仿佛能说话一般,让人多了些私语一番的冲动;夜色里的周庄,渗透出神秘而撩拨人心的气息,让行走于它怀抱里的人,又禁不住向往着另一些遣兴怡情的地方。
河汊纵横,街巷相连,夹岸都是灯火,橙色的光辉,在夜色中肆意渗透,灰墙黛瓦间,也多些明灭可见的光斑,浓淡相间,明暗交织;徜徉于这样的时光里,心情,愈来愈闲适,渐渐多了些怀古探幽之慨,仿佛只需多走一步,就能考进历史,就能触摸到隐藏于历史之中风土人情,就能与那些风云一时的人物对话,就能回到历史的天空中,发万古之幽情。
染了些水汽,有些摇曳的灯火,照亮两个大字,“沈厅”,在朱门大院前,止住有些匆忙的脚步,无声之中,仔细打量这充满传奇色彩的“名人豪宅”;大门上的兽形铜环,已经被时光侵蚀出斑斑锈迹,沧桑和过往,一目了然;曾经的荣耀和鼎盛,也一目了然,虽然时光流逝,人事更迭,但出自这座庭院的人情冷暖,情节故事,至如今,还流传于大江南北,世间旮旯,且不管君君臣臣,对错荣辱,是非功过,生命的张力和浩瀚,与历史的某一页,书写着江南一隅小镇的富有和辉煌,自然凸显出水乡古镇的富庶和繁华,沈家大院,只是一个缩影,一个纽带,一个核心,四野八乡的民众,成就了一个风云人物,一个鼎盛家族的历史传记。
不去在乎四处的人声依稀,只注视着一座深深庭院,仿佛,又回到那个朝代,屋子的主人还在,他就在厅堂里就着灯火,运筹帷幄,把一个家族的兴盛,攥在手心之间,无论是经济往来,或是起居饮食,都少不了他的关注和盘算,仿佛那些琴棋书画茶香炉烟里的风雅,正随着穿堂之风,隐隐而出,香幽了门前的一河清波。
灯影不改阑珊,庭院深深难就,终究只能投以深深一瞥,略一迟疑,远沈厅而去,那些朝代的人物兴衰,就这样收藏于心海,留待有暇的时候,再慢慢品读,慢慢从历史的烟尘中,去感悟生命或者金钱财富的意义,而这,需要对历史的了解,对人情风土的顿悟,恐怕,只有穿梭于周庄的历史和典故中,走遍周庄的巷闾阡陌,寻找到那些蕴藉,才会有些许可能吧。
有些累,时间有些晚,街上的行人,正渐渐稀疏,只有远远近近不知疲倦的灯火,或高或低,或暗或明,映衬出夜色里的飘逸和幽远,周庄,如同沉默不语的老人,用他的不言不语和处处风情,展示出一个古老村落的素雅和古拙,虽然,隐隐虹霓,给他涂抹些时下的色泽,而他的本色,活灵活现,并未衰落,湮灭。
终究敌不过“轿从门前进,舟从家中过”的旖旎,循迹往“张宅”而去,等立在气派古雅的大门前,心中又不免唏嘘,昔日大户人家的气势,一下子显露无遗。迎来送往的轿子,大抵在世间的更迭中,成为记忆的亮点,而那些风雨无阻的小舟,却划过百年,依然在河道里来回穿行,只不过,时间变了,人物变了,风韵变了,弥散的歌谣变了,但这流水无声,依旧未变。
夜渐深沉,水汽弥漫而上,多了些凉意,少了些灯火的恣肆,天上的月,比前阵子明晃了不少,整个水乡,都在它的注视之下,周庄,行走于巷陌里的男女,无一例外,都成了它眼里的风景,连同那些灯火绰约,楼影叠叠,都是夜色中,难以描摹的婉约画面。
透过《双桥图》怀想周庄的时候,一直有秉烛夜游的心愿,真的披一身夜色,行走于周庄的小巷深深,四周隐约的灯火,倒是省去了秉烛的琐繁;夜色里的周庄,渐入眼眸,深深印下一幅一幅动感的画面。放任思绪,在小桥流水间行走,不带一丝目的,在老街院落间流连,浓厚而俏俊的水乡气息,迷醉了心灵,多少如我一般满怀一腔幽情的人,会在这样的夜色里,品味周庄,感受周庄,描写周庄,于这般的韵味悠扬中,刻画那些扣人心弦的诗情画意。“长醉不复醒”,便是雅韵悠长,陶醉心灵无数;不仅仅因为夹岸的灯色,参差斑驳的民居,小桥,流水,大街小巷,更是因为某些无法割弃的情怀,不能舍却的人文底蕴;周庄,已成为江南水乡的一处缩影,绝世不衰的风情连绵,会一如既往,在时间的连绵不断中,彰显出不一般的文化情怀,人文蕴藉,有心品读,有心触摸,便是心头奔涌的万千情愫。
作者: 刘光荣    时间: 2012-5-14 11:47

好一幅江南古镇的水墨画卷,就这般凸显于眼前。
这篇散文写得很好,看了后就是这一句话的感受,“水墨画卷”应是全文的题眼,然后,暗中有自己的心潮如水暗涌。好!加精。
不过希望注意一下格式,即每一段首字空两格。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