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诗歌与烹饪
[打印本页]
作者:
凭空远眺
时间:
2012-4-5 18:46
标题:
诗歌与烹饪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都感到有点可笑,可转念一想,又释然了。诗歌与烹饪,在很多方面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处。相互间以此喻彼,就避免了诗歌中说诗歌的乏味感觉。
一,怎么把握诗歌技巧与文字的处理
如果说,小说是一笼子白米干饭的话,那么,诗歌就是一碟碟富有灵性的菜肴。一般来说,做大餐要细,做小菜要精,而大锅菜,就不妨可以粗放一点。其实,每一道菜,从食材的配搭、加工,到最后的装盘,都是需要独具匠心的创新,才会成为赏心悦目的精典之作。
现在的厨师很多。从高档餐厅,到路边食店,甚至人力市场待价而沽猴急地期盼着好东家的“锅儿匠”,数不胜数。似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两手被称之为“菜”的东西。但是,最后真正能顺利通过餐厅老板,食客舌头的鉴定,能够达到“色、香、味、型”俱美的胜出者,想来不会太多。大多的还是属于自我感觉不错的“家庭类”的“厨师”。诗歌亦然。
有人说,我自己在家里做着自己吃。那不在此限。写作是一种热爱。只要喜欢,你都可以介入。就象在餐厅吃过一道好菜,你回家后总是想自己去试试。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它不但直接表达情感,咏物言志,抒发胸臆,而且还应该给人以美学的享受,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本融通,从而达或引起某种共鸣。就象菜肴的烹制,不仅要满足舌尖的感觉,胃的舒适度,同时还要满足视觉、嗅觉的需求。所以,制作的技巧与制作中各类食材的处理,就是一个厨师的水平的具体体现。同样的食材,可以红烧,可以清炖,甚至可以烹、炸、炒、煎和凉拌等。这就需要你对食材的了解程度,以及你可以操控的你的最纯熟的烹制工艺所能达到的烹制的最佳值来确定味型,确定烹制方法和工艺技巧的处理。最后是否能赢得食客,其实就是你在这些处理过程中的驾驭能力。诗歌的写作,也是同样道理。一次郊游,同一片景色,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学识以及感悟的不同,相信最后呈现给读者的会是千差万别。
一个好的厨师,能够做到“一味增一味,一味合一味,一味改一味”,而不是依靠油多,味精多来彰显味道。其实,那种味道已失去了食品的本色。做诗,也是同样道理。很多的初学者,想表达的感情非常的多,既舍不得这样,也丢不下那样,于是乎就全塞了进去,最后的就只能靠一些华丽的词藻来装饰,调味了。很多时候,一首诗眼和感觉都非常好的诗,就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但是,拿到行家手里,删几句,颠倒几个词,马上就会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这就是文字处理的技巧。换到厨艺方面说,也就是一种适合的配搭和改味,合味,增味的功夫。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如果增一味,合一味,改一味的方法使用得当,会让你的诗作增色不少。语词运用,就是把每个词放在它合适的位置,让它在合适的时间段出现,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效。写作就是堆文字,堆码的好坏,就是你的设计思想是否能得到体现的关键。当然,这需要作者在文字、美学诸多方面的积累。
要写好一首诗,首先要根据你题材来决定你的形式。是适合长诗,还是短诗,是自由诗,还是散文诗。这就是味型和烹制手段的问题,根据这些再来决定你所需要准备的和添加的辅料。一般来说,深邃的情感,适合长诗,而由景色引起的激情则比较适合短诗歌;严肃的话题适合长诗,活泼的感悟则适合短诗。自由诗与散文诗大致相同。运用自由诗难以言尽的情感,不妨可以使用散文诗的形式来试试。味型决定后,如何做,这就是关键问题了。比如做鱼。食材有了,辅料有了,味型也确定了,往下需要的就是厨师根据自己的感悟来运用好刀功、火功和各种原辅材料的的配搭。这就是手艺和技巧。用什么样的火,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怎样放,除了遵循一般的基本原则外,其它的就看厨师在整个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的驾驭。也就是我们作者对于文字和情感的驾驭。在整体呈现雏形后,如何勾味,怎样摆放才具美感,这种处理过程,就是技巧的运用过程。有时候不经意地颠倒一下词序,亮点就出来了。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渲染和强化主材。
二,成功需要独创性
怎么才叫独创性呢?有人说,我们是诗的国度,我们的老祖先把什么都说完了,于是乎,为了创新什么样的“探索”都出来了。当然,尝试并不是坏事。如果一味地去研究“旁门左道”,以此来彰显其“独创”,我以为,那种结果最终会“走火入魔”,进入一种怪圈。
我们不可否定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历史中,特别是咏物言志,警言,警语等方面,由于传统是经过几千年来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总结、认识和沉淀,所以,留下的空间不是很大。要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难度的确很大。但是,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发扬光大,去贴上我们这个时代对事物认识的标签。这就是独创性。相同的菜,可以做出不同的味;相同的汉字,同样可以堆码出不相同的意境。
据说,四川有的厨师毕业考试,就是三道菜。三道菜极为简单,但各具特色。在四川几乎家喻户晓,而又各不相同。这其中的意味,就值得每个写诗的人去品味。我相信,每一个学厨师的人都希望在自己的毕业考试上能够去做一道最豪华,最有品味的大菜,然而,就是这三道普通的菜还不一定都能拿到满分。诗歌也是这个道理。雕花的萝卜好看,但是无味,就“色、香、味、型”而言,也就在型上能得点分。诗歌的创新,不单要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内容上。一个大厨师不一定能开好一个小饭馆,但是,一个小老板很可能成为一个大厨师,重要的就是他敢于创新。
洋快餐进入中国,引领了一种时尚,一种品味。前不久有个报道,法国顶级葡萄酒年产量24万瓶,分到中国不足5万瓶,而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却是200万瓶。这一连串的数字说明什么?我们不是说外国的东西不好,这也不是外国人在整我们中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在整中国人。详细报道还说明,近一半的葡萄酒不含一滴葡萄汁,全是化学试剂勾兑出来的。曾经读过一篇小说,其中有一段描述也耐人寻味,它说的是一位很杰出的记者去采访一个企业家,当记者大谈《资本论》原理时,冷不防企业家反问了一句“你读过原著吗?”。不说外国著作,就是中国古典的《史记》,又有多少人真正地读过原著?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各种译本。站在这个角度说,过多的琢磨大菜,洋菜,还不如认认真真地做好你的一日三餐。很多洋餐的味道,其实,并不是你内心想要的品质和味道,只不过那是一种品味和时尚,只是,因为洋所以“洋”。
餐饮界的竞争的白热化,反映在诗歌的突破上,可以采集到很多的相似点。就说川菜,你任意走入一家川菜馆,随意叫上几道菜,你会发现很多的所谓新派川菜,其形式远远大于内容。都说四川人爱吃辣椒,于是,青椒,红辣,大辣椒,小辣椒,干辣椒,泡辣椒,切丁的,切丝的,大块的,小块的统统上阵,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而真正的主角却是千呼万唤还隐藏在闺阁里。很多菜品,要么刺激眼球,要么刺激舌头,就是没有温暖胃的作品。翻来覆去不但没变出新的东西,反而将自己本身的东西都丢光了,搞了个四不象,还沾沾自喜地以为在创新。这样的川菜有出路吗?
为新而新,为文字而文字。我们现在很多的所谓“突破”就是捏着鼻子唱歌,搞得大家非常难受,而又不得不鼓掌。在中国,农家乐的兴起,实际上就是对“都市味”的反嘲。不管怎么变,适合的食材配上合适的味型,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东西。要做到真正的突破,要做到能够异军突起,还是需要作者平日里对生活的搜集和沉淀,能够将一些平淡,通过笔墨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地发挥,发散出来。很多时候,或许一个根本就不懂得烹调的人,将一些原生态的食品用原生态的方法加以处理,就是一道美味。说不定你还会惊呼“天才!”
纵观大小餐厅,真正拿得出手,能招揽顾客的其实就那么一两道卖了若干年的的招牌菜。
美食如是,美诗如是。
三,论坛的发展和诗歌
随着网络的迅猛地发展,也催生了诗歌的发展。诗歌就像一场洪水,泛滥起来。由于网络无门坎或门坎很低,诗歌在网络就开始大放异彩,甚至成了很多论坛的主打菜。就象现在各式餐厅、餐馆一般,从城市到乡村,从高档酒楼到路边小店,从居民社区到农贸市场,甚至还有夜半三更四处行走的“鬼饮食”。随处可见,谁人可写。犹如城市的小广告,狗皮膏药一般地贴在各大网站。大凡能写两个汉字的似乎都成了诗人。仿佛一夜之间忽然都具备了写诗的能力。就象有几张桌子,就是一家餐馆,有一只火炉,就算一个厨师。生产,再生产,全民皆诗,全民诗歌大跃进。你亩产一万五,我就来个两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软件的发展。生产一经扩大,就自然避免不了工厂化生产,手工作坊终于成为了流水线生产。猎户星免费在线写诗软件,专门生产诗歌,品种齐全,花样繁多,什么朦胧诗、爱情诗、现实主义、古典主义等26种“产品”可供选择。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便“立等可取”。于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川人做的就叫川菜,粤人做的就是粤菜。以至于到了最后,很多人吃了一大肚子,尚不知道究竟是吃的是川菜,还是粤菜。似乎都以为有辣椒的就是川菜,有海鲜的就是粤菜。很多时候真不知是菜愚弄了人,还是人愚弄了菜。当然,最后各有所得的是老板赚足了票子,游人填满了肚子。
网络的存在,商业性不可否定的是第一位。由于商业的逐利性的客观存在,它就不可能不追逐利润的最大化。由此而来,就要求有更多的人的介入,诗的泛化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就象一个旅游景点的建立,需要餐饮的介入,以解决食宿一样,餐饮也需要这样一个赚钱的平台。在逐利的旗帜下,论坛繁荣了诗歌,但同时也放纵了诗歌,每况愈下的潮流就成了一种避免的倾势。
这是个没有大师的年代,诗歌是个没有权威的普通项目。而网络主导下的诗歌,也就形成了一种定势。这种定势的产生,其实是后工业化的结果。没有基根,但又不可小觎。就是这种定势,在人为的吹捧中将一些假冒伪劣的东西贴上了豪华的标签,而这些标签,又成为非此即彼的的某种评判。
与朋友吃饭,其间一道小菜上来,他便肯定地说是使用了生抽,要不就不是这味道。我含笑不语。良久,我告诉他,其实就只用了盐、普通酱油和味精,他便感到不可思议,并列举出味精的很多不是。他殊不知这平常的生抽又何尝与味精脱得干系。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是很矛盾,离开了这类化工用品,又走进了另一种化工用品中去了。原来的很多食品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现代人又出不起时间。象餐馆调味的高汤,需要原生态的食材长时间的煮熬。还有酱油,是要经过百余日的日晒夜露,那都是一种沉淀的美。社会进步了,时间成了第一要素。赢利和实惠就是追逐的最大目标,急功近利,用化工用品填补时间上的不足,就是人们利益最大化的手段。貌似繁荣的东西就这样应运而生,表面上看,也是色香味俱全,但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空泛,一种浮渣。诗于当今,又何尝不是?要么废话连篇,要么把一些生涩、生造的词汇堆叠在一起,掩盖着没有内容,没有实质的贫血的灵魂,在相互的吹捧中越做越大,仿佛只有这样方能吸引更多的眼球
诗歌,不知从此是上了一个台阶,还是走入沦落。
作者:
逝水微澜
时间:
2012-4-6 12:02
诗歌是个没有权威的普通项目。而网络主导下的诗歌,也就形成了一种定势。这种定势的产生,其实是后工业化的结果。没有基根,但又不可小觎
——正是如此也——没有基根,但又不可小觎。无解之题!
作者:
凭空远眺
时间:
2012-4-7 16:34
[quote]诗歌是个没有权威的普通项目。而网络主导下的诗歌,也就形成了一种定势。这种定势的产生,其实是后工业化的结果。没有基根,但又不可小觎
——正是如此也——没有基根,但又不可小觎。无解之题!
[size=2][color=#999999]逝水微澜 发表于 2012-4-6 12:02[/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32853&ptid=20392]
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
[/url][/size][/quote]
谢谢朋友来读。问好。
作者:
溪边芳草
时间:
2012-4-19 21:44
写得冷静、深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问好
作者:
凭空远眺
时间:
2012-5-5 17:15
[quote]写得冷静、深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问好
[size=2][color=#999999]溪边芳草 发表于 2012-4-19 21:44[/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38400&ptid=20392]
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
[/url][/size][/quote]
谢谢来读,问好。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