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充盈天地的缱绻柔情
[打印本页]
作者:
程庆昌
时间:
2012-1-14 18:16
标题:
充盈天地的缱绻柔情
充盈天地的缱绻柔情
——浅析若荷·影子的诗《爱情》
文:程庆昌
人间情爱,亘古有之,代代承袭,才有现时这么多的一唱三叹;爱情,洋溢于市井街衢的每一条闾巷,流连于山野乡村的每一条阡陌,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灵肉血脉,生命始终;每个人的体验,感受,行为,表达,都会有各自无可替代的特点,在他人的眼里,或者,被他人解读,都会有非同一般的意味;地域文化的熏陶,或者说一方山水的哺育,对爱情形形色色的特征,关联颇大,烙刻在男男女女的骨骸里,所彰显出的光彩或气质,又不会完全能够被模仿,譬如说北方人的豪爽热烈,江南水乡的温婉绵逸。
影子笔下的《爱情》,不是她这个江南女子自身情感际遇的恣肆,而是她从初谙人事时起,仰望的完全融入了她生命的关爱点点,是平常人家平常生活中的深刻记录;这样的爱情,一直澎湃于她的内心,或者说,她就是这场看似简拙实则深沉的爱情结晶,她本身就是这场爱情的最好阐述,是普通男女炽意浓情的生命延续。
相较于现在人的新潮,奔放,无所顾忌,毫无遮拦,父辈的爱情,内敛而含蓄,执着而热忱;这样的爱情,就是经由一天一天的柴米油盐,一天一天的井臼炊烟叠加而成,所累积的情笃意厚,淡化去生活中的艰辛和局促,相互扶持,相互帮衬,才有了家的温暖,才有儿女绕膝天真无邪的童稚与欢欣,而日子或者柔情,也如同窖藏的酒,愈久弥香。
“父亲从来不叫母亲的名字/母亲也从来不叫父亲的名字/把父亲叫老头子/就像父亲叫母亲老太婆一样”,在诗意的流淌中,质朴的人生画面,跃然纸上。爱情的双方,不是不需要表白,也不会不在乎阴晴圆缺,天地人伦里的水乳交融,更淋漓尽致的刻画出爱情的魅力和令人难以忘怀倾慕不已的身心体验;但是,爱情又来自于心海里的真心尊重,尽心呵护和体贴入微,来自对生活的担当,义不容辞的道义与责任;历经雨雨风风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男女,纳爱情于肺腑,就像珍惜自己的性命一样,珍视着这辈子的幸福和感受,而又缄于口,不习惯甚至不擅长用言辞来做直白的表达,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中,爱情就是天天在一起的居家过日子,就是在一起不辞辛劳的养儿育女,爱情就是不经意里脉脉含情的相视一笑,甚至就是纠缠不清的絮絮叨叨,在自己的心里,早已长满对方的依赖,在身体里流淌着对方的深情款款,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用不着遮遮掩掩,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心照不宣,默契或者心有灵犀,早根植于他们的生活,只要一举手,一投足,一吱声,对方都能够立马解读;这样的爱情,在当下的社会里,更显得弥足珍贵,更值得让人回味和思考。
“象老式收音机里调频电台/播放出来的音调一样/即使音量调高一点/也只不过是/母亲在楼上喊楼下的父亲”,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已成为爱情的代名词,因为时下的纷扰与困惑,更让我们去仰视父辈们这些平常爱情里的经典片段,或者说,值得永远珍藏感人至深的生活画面。“讷于言而敏于行”,已成为这一辈人爱情和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但并不表示,他们心里边,没有洋溢的情感波涛,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内心世界,简单而寡淡。
“直到,父亲再也听不到母亲的音调/直到,母亲变成黑白照嵌在盒子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父亲喊出了母亲的名字”,当被骤然而至的死别生离深深刺痛,当累积一生的情感高度轰然坍塌化为无形,当刻画在心里边这辈子都风情不见的青春形象,顷刻间散如烟云,生命里的所有力量,瞬间爆发,不在乎声嘶力竭,也不在乎老泪纵横,更不在乎注视的目光无数;这一刻,完全是无限深情地率性迸发,没有丝毫的牵强,刻在心扉平日里不敢有丝毫怠慢的名字,已不再是简单的名和姓,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人,这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就是阴阳相隔的无奈呼号,就是对生命另一半的依依不舍。
虽然影子的诗,记述的是她从小就见识到的父辈的爱情,貌似冷叙述的字里行间,饱含她内心炽烈而汹涌的情感,同时也蕴含对看似平常实际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追崇,对父母的依恋和敬仰,对已经故去的先人的缅怀。这样的爱情,是那一辈人最有风骨的写照,远非现在的一般男女能够媲美,在他们的身上,有一个时代的烙印,同时具有他们个人人格的特征。
在写这些浅显的评论文字之前,已有好几位大家手笔,对该诗做了概括性的精彩点评,我也知道,我的见解或者感想,难免贻笑大方;但越是在心中感喟,越发让我对上一辈人的爱情观念和生活状态,有某些无法割舍的情节,因为在这些诗情的背后,一样站立着我的父亲母亲的形象,虽然我无法写出这样的诗章,但在诗歌中凸显的所有情感,都非常切合我的内心;所以,还是顾不上班门弄斧,写下这些文字。我说过,写诗评,我是外行,尝试而已,只是本着欣赏后的感受,若有所思,希望大方之家多多指点,不恰当或有偏离本意的地方,还希望诗歌的作者能够理解。
附若荷·影子原诗:
爱情
◎ 若荷·影子
父亲从来不叫母亲的名字
母亲也从来不叫父亲的名字
把父亲叫老头子
就象父亲叫母亲老太婆一样
象老式收音机里调频电台
播放出来的音调一样
即使音量调高一点
也只不过是
母亲在楼上喊楼下的父亲
直到,父亲再也听不到母亲的音调
直到,母亲变成黑白照嵌在盒子上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父亲喊出了母亲的名字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