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魂兮归来
[打印本页]
作者:
程庆昌
时间:
2011-12-4 20:51
标题: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保圣寺西,仅一墙之隔,便是叶圣陶纪念馆,原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旧址,先生的墓,就安在这里,令无数后来者追崇敬仰。
先生年轻时,有段时间在甪直教书授徒,小桥流水间,自是留下的足迹无数水乡的毓秀,浸润他的才思,他的华彩,他的文章,也如这缓缓流水一般,绵邈不绝;虽然后来因为理想,因为不懈的追求,先生离开了甪直,离开了这一块熟悉的土地,离开了曾经热爱的讲台,但他脚下的那条长路,贯穿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家园,他的思想和学术成就,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在教育史,抑或在出版史上,都会留下浓重的一笔,都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勇向上。
瞻仰叶先生纪念馆时,我情不自禁的想,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又是怎样的一位先生,在水乡泽国,在晨烟暮霭里,调教些朗朗书声;我似乎看到一袭长衫的年轻先生,在乡村的阡陌上散步,在油灯下奋笔疾书,在教室里一字一句授业解惑;看到无数双求知的眼睛,因为有了知识的浇灌,不再茫然和麻木;看到坚毅和笑容,写在每一张童稚的脸上——回过神,只有时间,无声流淌,仿佛每一秒,都镗鎝有声;都说岁月无痕,有时也许未必,它的痕迹 ,可以留存于每一个空间,譬如先生的那些光景,就烙刻在这方水土,只要触及,就能感觉到心灵的柔软和恣肆,不单单是一桌一椅,一书一画。
三株高高的银杏树,陪先生伉俪度过了一段旖旎的时光。小桥流水,轻舟鸥鹭,本就是一副隽美图画,再添加些绿柳翠荷,桃花人面,自然更富于画意诗情;先生的文字,秀逸而平实,味永而绵厚,咀嚼再三,尚余韵悠长,就像这小桥下的流水,日夜流转又不着一丝痕迹,情愫万千又不流露丝毫轻浅。这般风物,自是深入肺腑,所以即便是在以后远离的日子里,先生的心里,都没有淡忘这三株参天古木;这古树,在他心里生了根,一年一年,根尖没停止过伸展。
自古人生百年,韶华难继,再怎么无法割舍,也拗不过光阴翻卷;先生暮年,还时常念叨着高高银杏树,为成全先生的心愿,其后人把他的墓,建在这里,虽离出生的地方,略有距离,也算得上桑梓之地,先生这也是魂归故里,了却生前遗愿。
墓园的碑刻四周,饰以桃李图案,喻先生桃李满天下;肃立于先生墓前,感慨万千,一代圣贤,非我辈能随便企及,惟有仰慕,敬佩,在仰慕中汲取教诲,在敬佩中陶冶情操,让自己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日趋完善,逐渐精美。
写这些浅薄的文字,以飨先贤,虽然我学浅才疏,内心里的尊崇,一样纯朴,一样清澈。
作者:
小芹
时间:
2011-12-9 23:37
甪直去过,很有文化底蕴的小镇。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