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霍山黄芽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2     标题: 霍山黄芽简介

[b]贡茶品质[/b]  
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中李肇《唐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杨晔《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 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3

[b]历史记载[/b]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 ,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3

[b]产地介绍[/b]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4

[b]历史产地[/b]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4

[b]历史演变[/b]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4

[b]品质特点[/b]  

霍山黄芽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其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  黄芽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5

[b]炒制工艺[/b] 

 霍山黄芽炒制工艺未见记载,据金鸡山、乌米尖做过数十年黄芽的老农口传,解放前曾为山东商人生产“米茶”,采摘细嫩的一芽一叶,炒制技术与今相仿。   现今的霍山黄芽系散茶又称芽茶。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清明后,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其炒制技术分为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和复火踩筒等过程。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6

[b]现代以来发展[/b]  
七十年代以来,霍山黄芽每年都特贡中央国家机关为办公用茶。  
1990年霍山黄芽获商业部农副产品优质奖;  奥运用茶
1993年霍山黄芽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全国“七五”星火计划银奖;   
1999年霍山黄芽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00-2004霍山黄芽连续五年获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   
2000年500克极品霍山黄芽在安徽省博物馆以11800元高价成功拍卖,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   2001年霍山黄芽获中国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并获2001年日本茶叶评比大奖;   2001年霍山黄芽是第八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推荐产品;   
2004年“霍山黄芽”证明商标被省工商局评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商标”称号;   
2006年霍山黄芽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7年“霍山黄芽”茶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07年“霍山黄芽”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霍山黄芽”茶被评定为“奥运五环茶”,指定作为外国运动员及驻中国使馆专用礼品茶;   2008年,霍山黄芽在第七届国际名茶评比(韩国大会)上获得二金一银三项殊荣;   
2008年霍山黄芽还被指定为国家政协机关用茶;   
2009年“霍山黄芽”商标被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2009年霍山黄芽茶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金奖。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6

[b]名优产地[/b]    

霍山黄芽主产于我县海拔600米以上山区金竹坪、金鸡山、金家湾、乌米尖等地,这里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土质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并茂,生态条件良好,极适茶树生长。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7

[b]产销概况[/b]
  霍山黄芽常年产量1000余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及本省合肥、淮南等地,近年还出口德国、美国。霍山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似雀舌,芽叶细嫩多毫,叶色嫩黄,汤色黄绿清明,香气鲜爽,有熟栗子香,滋味醇厚回甜,叶低黄亮,嫩匀厚实。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7

[b]历史渊源[/b]
  茶,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仅取枝顶一枪),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之微 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择最嫩叶为之)、曰兰花头(取枝顶三五叶为之),曰松萝(仿徽茗之法 ,但徽制叶,霍制全叶)。皆由人工摘制,俱以雨前为贵。其任枝干之天然而制成者最上, 曰毛尖,有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等名(西山尖多出雨后,枝干长大,而味胜东山之雨前)。次曰连枝,有白连、绿连、黑连数种,皆以老嫩分等次也。至茶 既老而不胜细摘,则并其宿叶捋而雉之曰翻柯 ,皆为头茶。至五月初,复茁新茎,其叶较头茶大而肥厚,味稍近涩。价不及头茶连枝之半,是为子茶。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物产志》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8

[b]《史记记载》[/b]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黄芽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8

[b]《六安州志·物产》[/b]

  ——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物产》   货之属,茶为第一。茶山环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雾,所产必佳,以其得天地清淑之气,悬岩石罅偶得数株,不待人工培植,尤清馨绝伦,故南乡之雾迷尖、挂龙尖二山左右,所产为一 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茶商就地收买,倩女工检提分配花色,装以大篓,运至苏州。苏商薰以珠兰、茉莉,转由内洋至营口,分销东三省一带。近亦有与徽产出外洋者。次则东北乡与西南近城一带,多北运至亳州及周家口,半薰茉莉,转售京都、山西、山东,而西乡自土地岭以西,迤逦而南,茶叶厚,微苦,枝杆粗大,采焙不精,皆青齐茶商于大化坪 、五溪河收买,运销山东一路。诸佛庵以北数保,则由土人运潮枝至州境之流波石童,西商收买,自行焙制,运销山西、外蒙古等处。极西之九五保,所出极微,味制具逊,多为鄂人收买。至前志所载诸名目花:如银针、雀舌,则茶始萌芽者; 梅花片、兰花头、松罗春则茶初放叶者;统名之为小茶,价既数倍,采以维艰,故惟近城及 柳林河、诸佛庵数处有之,运销京都为多。气候则东南稍暖,谷雨前即可采摘,故有雨前、 毛尖之名。西山谷雨后,始能开山,间数日,采摘一次,须二旬始毕。故有头道、二道、三 道、四道之分。最后,并宿叶而撷雉之,曰翻 柯老茶,为民间常用。春茶既毕,五六月复生 新苗,谓之子茶。其干扁而味微涩,价亦半减。然爱惜茶株者,恒蓄不采,取次春茶必茂盛。   又一种名苦丁茶,虽名为茶,实则木本,枝叶似茶而大,有二种:一叶小上有刺;一叶大而 圆,皆天然自生深山岩石间,无子种,与茶同时采制,味苦,其性极凉,可入药,近年茶商 多喜购买,山民渐事觅植,极难长成。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8

[b]《博物志》[/b]
  饮真茶者,令人少眠。
[b]《潘志》[/b]  
六安茶,六与霍所并产也,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山多硗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不及什二。考州志有州茶黑、县茶黄之说,恐亦傅会。惟产茶之地,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西南,迟在雨后,故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9

[b]《吴志》[/b]
  土人不辨茶味,唯燕、齐、豫、楚需此日用。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而来,投行预质。牙狯负诸贾子母,每刻削茶户以偿之:银则熔改低色;秤则任意轻重;价则随日低昂,且多取样茶。茶户莫能与较;虽迭经告诫,申详各宪,严饬乡保稽查,茶户稍洁实惠,然弊 端犹未能尽除也。按茶之为利虽厚,工则最勤苦:日采摘,夜炒焙,恒兼旬不得安枕。人力不足,又须厚雇客工,茶值稍昂,犹可相偿。军兴后,厘捐日益浮费繁多。商人成本既重,则转而抑减民值。近日行户渐增,竟有汇缘茶商,预计价值把持行市者。黠贩收买,则又搀老叶加水潮,茶商得以借口,故茶价愈趋愈下。光绪以来,每斤银不过钱余,贱时才七八分,以是民用益绌。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本邑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利权操之于我,诸弊不禁自除矣。西人亦云:霍茶香味较胜徽产。
[b]《霍山县志》[/b]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  采茶
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 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本县农户拣雨前极品,新芽一枪一旗,依法择制,以黄绢为袋封贮,共四箱,用龙旗龙袱恭进。康熙四十七年,贡茶一千二百袋,雍正七年增办一百袋。乾 隆元年贡茶七百二十袋。   ——清乾隆十四年《霍山县志·茶考)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 ,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09

[b]金芽黄叶[/b]

综述
  霍山自古多产黄茶,金枝玉叶的黄大茶产于霍山,金芽黄叶的黄小茶的黄芽也产于霍山。     霍山
霍山黄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唐朝名茶。据唐朝李肇写的《国史补》中,关于开元至长庆(713-821年)年间史实的记载,有一段这样说:“寿州有霍山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货不在焉。”这说明当时的霍山黄芽很出名,但这里可能是指黄色的嫩芽,因唐朝都 是生产蒸青团茶,象现在的炒青散茶还未出现。   霍山黄芽作为贡茶,有史可考是自明代始。据《霍山县志》记载:朱明王朝把霍山黄芽列为贡茶。明初规定年贡20斤。正德十年(1515年)贡宁王府芽茶1200斤,细茶6000斤。芽茶1斤买银1两,尤恐不得。   霍山黄芽自古能挤入贡茶行列,还是因其品质超群。明王象晋(1620年)《群芳谱》曰:“寿州黄芽佳品也”。《六安州志》同治十一年(1872年)记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 ,久服得仙;六(安)霍(山)旧隶寿春,霍山黄芽故也一名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 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霍山黄芽虽在明朝就已成为贡品,但建国前后,仅闻其名,未见其茶。1971年为恢复和挖掘 名茶生产,进行研究炒制,形成现在的霍山黄芽叶茶,又称芽茶。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0

[b]采摘的区别[/b]  

黄大茶的鲜叶标准一芽四、五叶,其它黄茶则要求细嫩匀整。属于黄小茶的如黄芽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鹿苑茶、平阳黄汤、沩山毛尖等。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0

[b]制法特点[/b]
  霍山黄芽炒制技术,分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复火等过程。炒茶用小芒花扫帚,分生锅和熟锅,生锅起杀青作用,炒时扫帚要在锅中旋转并轻巧地挑动叶子,兼用手辅助抖散,避免产生闷味或不匀。熟锅起做形作用,炒时要炒中带轻揉,使叶子皱缩 成条。初烘至六成干,摊放1~2天,叶片变黄,拣去红梗老叶等杂物;再上烘至八、九成干,任其回软1-2天,最后进行一次烘焙。霍山黄芽的品质特点:芽叶细嫩多毫,形似雀舌,叶色黄绿,汤色绿黄带黄圈,叶底嫩黄,滋味浓厚鲜醇,有熟板栗香。霍山黄芽的主要产地在霍山大化坪金字山的金鸡〖HT5,7〗土〖KG-*3]〖HT5,6”〗当〖HT 5〗、乌米尖和漫水河、金竹坪等地,品质以金刚台出产的为最优。据考证,霍山黄芽以前销往淮河、长江两岸和济南、北京、天津一带。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0

[b]与绿茶区别[/b]  

主要是通过闷黄工序,使其叶片中叶绿素破坏,酚类物质发生氧化。氧化程度不同,变黄程度就不同。闷堆技术有几种形式:杀青后趁热闷堆,如台湾省黄茶;揉捻后闷堆,如黄汤;初干后闷堆,如黄大茶;纸包低温闷黄,如君山银针;薄摊闷堆,如霍山黄芽。采取不同的闷堆技术,芽叶变黄程度不一样,形成黄茶品质也各有不同,霍山黄芽在黄芽中的变黄程度算是轻的一类,因而品质接近绿茶。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1

[b]地理简介[/b]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芽是1972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  茶园
于89年获省优质奖,90年获商业部奖,同年获“七五”星火科技奖,97年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1

[b]霍山黄芽[/b]
  霍山黄芽现产于佛子岭水库上游的大化坪、姚家畈、太阳河一带,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鸡山、金山头;太阳的金竹坪;姚家畈的乌米尖,即“三金一乌”所产的黄芽品质最佳。黄芽产区位于大别山北簏,地处县境西南的深山区,可谓“山中山”。这一带峰峦绵延,重岩叠蟑,山高林密,泉多溪长,三河(太阳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一水(佛子岭水库)浩淼。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升,生态环境优越。   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因山高地寒,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3-5天,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黄芽要求鲜叶新鲜度好,采回鲜叶应薄摊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晚制完。
产量数据
  霍山黄芽解放前的产量数据没有查到,解放后国家收购自七十年代开始,1974年产量为110 斤,1978年1010斤,1981年上升到3061斤。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2

[b]常规茶部分[/b]

  1950年春,中国茶叶公司皖北分公司在诸佛庵建起第一个红茶精制厂,用手工方式制作红 茶102担,送上海口岸出口,受到苏联和东欧客商的好评。中国新茶讯社鉴评:“茶叶形状条 子紧;碎末少;水色红浓,稍欠透明,香味甚佳。”   1951年建“六安中心茶厂”,诸佛庵为分厂。   1952年,苏联茶叶专家一行两人,来霍山考查了解“霍山红茶”品质。由此,内外山茶由黄大茶改为红茶,出口苏联、内蒙等地。   1954年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教授来霍山考查茶叶产地、生产、品质情况。   1958年,霍山红茶入选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获好评,并作为全国红茶出口县之一。   1959年3月18日,“六安中心茶厂”迁至霍山,改名为霍山县茶厂,5月23日,陈椽教授带领安农茶叶系学生来诸佛庵茶校实习,复制历史名茶“菊花茶”成功。   1966年,县庐剧团《茶山新歌》剧组赴省参加戏曲调演,受到上下一致好评,省电台播放 该剧唱段。《茶山新歌》首次出现全国性的轰动效应。   1969年,县茶叶工程师吴巧生、王惟杰受国家农业部派遣赴柬埔寨,传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1970年元月12日。黄霍字(70)11号:“关于红茶改制绿茶报告”,上报省科委生产指挥部。71年2月批准由红茶改制炒青绿茶。   1972年,庐剧《茶山新歌》改编成歌舞,参加全省汇演。刘家王景李儒瑶分获演唱二等奖和音乐创作一等奖。再次出现省内外轰动效应。   1973年4月30日,中共霍山县佛子岭公社委员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一包霍山黄芽。当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给佛子岭公社回了信,并寄来茶款48元。   1975年春,霍山县被列为安徽省10个年产干茶5万担县之一。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2

[b]霍山黄芽[/b]
  1980年,“雨茶一级8147”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优质食品奖。   1984年,“舒绿珍眉茶”获省优食品奖。     黄芽茶汤
1985年春,县茶叶公司(又名县茶厂,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试制新品种“乌农茶”成功。   1985年,“珍眉一级9369”和“珍眉二级9368”双获部优产品。   1988年,“特珍特级41022”和“特珍一级9371”,在希腊雅典食品评选会上,双获第27 届 世界优质食品银牌奖,得到安徽省政府通令嘉奖。县委、县政府在南岳山庄举行规模庞大的庆祝活动。   1989年,一级雨茶和特珍特级被评为部优产品。   1990年,霍山县茶厂获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3

[b]黄芽部分[/b]
  1971年,霍山黄芽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   1972年4月27日-30日,县农业局茶叶生产办公室派茶叶技干胡翠成、李胜修、谢家琪在乌米尖同近八十高龄的詹绪纯等3位茶农共同炒制黄芽14斤,用白铁桶封装6斤上报国务院鉴评, 作为国家招待贵宾之用。   1973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金鸡山、金竹坪、乌米尖三处制作霍山黄芽。此后,经反复切 磋 、试验,改进制作技术,新制黄芽178公斤。经安徽农学院、省农业厅、省供销社审评,投 放市场后颇受青睐。后安徽农学院教授、著名茶叶专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陈椽教授亲临现 场教制“霍山黄芽”技术。霍山黄芽形、色、香、味进一步提高,从此声名远扬。   1985年,霍山黄芽送广交会试销,深得国内外客户好评,远销香港等地。   1986年,霍山黄芽被省商品局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   1990年,霍山黄芽荣获中国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一举成为中国名茶。这年,霍山黄芽经 安徽省茶叶公司出口销往欧洲、香港、东南亚1000余公斤。   1990年5月,国家科委在霍山南岳山庄召开了大别山地区茶叶产业研讨会。会上,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大教授王泽农到会题词。   1990年,霍山翠芽(在霍山黄芽基础上新创名茶)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   1990年9月,霍山县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国家科委体改司副司长,国家科委驻皖开发团团长高级工程师朱传柏、省科委大别山开发办主任、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副研究员王兢、王汉权、农学院农业系统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竺开华等为顾问。安农茶学系副教授叶银芳(当时任霍山县副县长)任理事长。1991年6月2日-5日,国家科委在霍山南岳山庄召开了由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为主, 江西、湖南等部分省派代表参加的“大别山茶叶产业开发研讨会”。国家科技部副主任马颜明,部长级顾问谢绍明,农业部司级巡视员黄继仁,安徽省科委主任常本英、省科委副主任丁俊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俞礼明,省科委大别山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王竞,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王泽农等参加了会议,国家外贸部, 中国农科院茶科所也派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130余人,安徽省副省长张润霞到会讲了话。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霍山诸佛庵茶山和茶厂。还举办了安徽省大别山名优茶产品展览。   1994年10月,原林业部副部长徐有芳来霍山并题词说:“中国黄芽,精品之最”。1996年,霍山县举办首届黄芽茶文化节。安徽黄梅戏著名演员韩再芬率团来霍演出《女附马》。   1998年,霍山举办第二届黄芽文化节,霍山中(国)荷(荷兰王国)扶贫项目办莫雷先生在会上讲话 ,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率团演出《红丝错》,主演黄新德、吴亚玲、马兰演折子戏。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4

[b]名人故事

历史名茶[/b]

  霍山茶叶从唐代开始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已具规模,并逐步形成名茶产地,成为历代王朝的 贡品,受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青睐。据民国《霍山县志》记载:民国四年,武汉茶庄来霍山 收购“抱儿钟秀”黄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牌奖。建国后人民政府更致力于恢复 和发展茶叶生产,现在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为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从七十年代起,先 后恢复了黄芽、菊花茶、小岘春等历史名茶;新开发了翠芽、雨花茶、银针等高档茶。出口 炒青、霍山翠青、霍山黄芽获得了省优、部优名茶称号。
曹雪芹笔下的霍山茶
 [b] 曹雪芹[/b]在《红楼梦》中对贾府喝茶进行了描述,文中写道:“贾府中常喝养生茶,六安茶是 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明代文霍亨《长物志》曾注:“此茶产于六安州霍山县宜人药品 茶之本性实佳”。
张星焕
  [b]张星焕[/b]称诸佛庵仙人冲的茶为“仙人茶”。   这位清朝文学家、旅行家在《皖游记闻》中曰:“霍山仙人冲以左元放故里得名,如今左姓 最多,皆为元放之后裔也。其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
郑板桥
  [b]郑板桥[/b]作联赞誉菊花茶   扬州八怪之一,清诗人、画家郑板桥,生平嗜霍山菊山茶。郑板桥曾作联云:“白菜青盐芡 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可见菊花茶是他的生活必需品。安徽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考证此茶 主要产于霍山诸佛庵、品质极佳。近年当地恢复了这一名茶,颇受顾客青睐,1990年一李姓台商一次就订购1000公斤。   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霍山在宋代时,年出售茶叶已超过五十万斤,占 当时全国出售茶叶总量的百分之五这位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在该书记载:“国朝六 榷货务:十三山场都贡茶。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租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 四十七贯四十……。霍山山场卖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五贯四百 八十九。
欧阳修
  [b]欧阳修[/b]称:自唐代开始霍山黄芽就上贡朝廷   他在《新唐书》中记载:“寿州、寿春郡士贡丝、布匹、茶、生石斛”。从这位北宋大文学 家 记述中,可以看出霍山茶叶,唐时即为贡品。因当时霍山属寿春郡,茶、石斛均为霍山出产。(霍山古时曾属寿春)
高一涵
  [b]高一涵[/b]身回故园赞新茶高,六安人,爱国主义教育家。1956年6月到佛子 岭水库参观,时值茶市旺季,沿途欣赏新茗,触动情怀,赋诗表达回乡之情。诗曰:“云雾 山中旭日红,饱赏新茗腋生风,茶歌声里闻乡语,真个身回故园中”。
[b]孔德[/b]  孔德成为李传轼《中国茶诗》题名李传轼生长在茶叶之乡霍山,长期从事 茶叶工作,编辑《中国茶诗》一书在台湾出版。孔子后裔,台湾国民党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先 生为该书题名。台湾汉学家苏莹女士为该书作序,极力向海内外推荐,同时宣传了霍山名茶——黄芽。
陈椽
  [b]陈椽[/b]指导霍山名茶开发世界农业科技名人,中国科技专家,安徽农业大学 教授陈椽对霍山的名茶开发,非常重视和关心。八十年代期间,他多次委派安农茶叶教授、 讲师到霍山指导茶叶开发,自己也多次亲临霍山。霍山恢复创制的名优茶都得到了他的指点 和审评。他鉴定的霍山黄芽品质特征是:芽叶细嫩多毫,形似雀舌,叶色黄绿,汤色黄绿, 滋味浓厚鲜醇,有清炖熟板栗香味;小岘春的品质特征是:形似三叉嫩竹叶,大小形状较一 致,色绿披毫、嫩香,高爽持久,滋味鲜浓甘爽,水色黄绿清澈、明亮,叶芽完整,稍有青 味;菊花茶的品质特征是:数十芽条扎成串,形似菊花,大小匀齐,色泽墨绿,稍有暗叶,味嫩香高,滋味醇和,水色黄绿,明亮,叶底形如菊花怒放,嫩黄绿明亮。1988年,他还亲 自在桃源河乡上谷园村指导生产绿茶,因为得到陈椽教授的指点和评审鉴定,故质量好,名气大,销路广,发展快,在中国名茶中占有一席之地。
[b]王泽农[/b]  王泽农指导精制“桃源金针”、“桃源云雾”原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学 院著名茶叶教授王泽农,对霍山茶叶开发十分关注。他多次到霍山鼓励和指导名茶的开发。1991年,当他看到桃源河乡在安农老师的指导下开发的名茶,十分高兴,当即以《吟桃源河 名茶》为题,赋诗祝贺。他在引言中写道:霍山桃源河乡创制的名茶桃源金针、桃源云雾, 外形紧凑,色泽翠绿,滋味醇甜,品质优异,特此赋诗祝贺:“桃源仙境绝凡尘,羽化登仙 真有神;守旧闭关叹自锁,创新开放任飞腾。黄芽瓜片贡天子,名茶新茗惠庶人;玉液清清 今胜昔,金针云雾无比伦”。表达了王教授对霍山茶叶开发的无比关心和喜爱之情。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5

[b]采制工艺
综述[/b]  霍山黄芽鲜叶细嫩,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黄芽要求鲜叶新鲜度好,采回鲜叶应薄摊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晚制完。霍山黄芽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工序
  黄芽制造分杀青、初烘、摊放、复烘、足烘五道工序。   杀青:用口径60-70厘米的平锅,两锅或三锅砌成一灶,两口锅分生锅和熟锅,三口锅分里锅(生锅)、中锅和外锅(熟锅)。以木炭为燃料。生锅温度较高,鲜叶下锅能听到有炒芝麻的响声为度,每锅投叶量100克左右。杀青用芦花帚或高粱帚炒制,生锅快炒透炒,叶子要捞净抖开,用力宜轻,不伤毫芽。熟锅继续完成杀青,要与生锅配合得当,防止“上锅催下锅,下锅等上锅”。至杀青适度,即起锅摊凉。   初烘和摊放:初烘用烘笼烘焙,火温100°C左右,每烘摊放5-6锅杀青叶,烘时勤翻匀摊,至五、六成干时,二烘并为一烘继续烘焙,约七成干时下烘。摊放1-2天,使其回潮黄变,剔除片杂后复烘。   复烘:将黄变后的茶叶继续烘焙,以蒸发水分,抑制黄变,温度视黄变程度而定,黄变程度不足,温度宜低,黄变适度时温度则要高。一般控制火温在90°C左右,烘至八、九成干为止。然后再任其回潮1-2天,以促使进一步黄变。   足烘:温度100-120°C,以增进茶香,翻烘要勤、轻、匀,烘至足干,趁热装筒封盖。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现时的霍山黄芽是1972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于89年获省优质奖,90年获商业部奖,同年获“七五”星火科技奖,97年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2000年以后获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金奖无数。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5

保健作用
降脂减肥
  (一) 常喝霍山黄芽有益于降脂减肥。   黄芽可以促进人体脂肪代谢和降低血脂。   黄芽为不发酵自然茶,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脂肪酸等多种有益成分。茶多酚可以清除动脉血管壁上胆固醇的蓄积,同时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从而达到血脂,预防和缓冲动脉硬化的目的。   此外,黄芽中富有的各种芳香族化合物,也能溶脂解脂肪,化浊去腻,防止脂肪积滞体内,而维生素B1,C和咖啡因能促进胃分泌,有助消化与消脂。因此黄芽可增加体液、营养和热量的新陈代谢,强化微血管循环,减低指肪沉积体内,从而达到较好的瘦身效果。
抗御辐射
  (二) 常喝霍山黄芽有助于抗御辐射。   电脑辐射不仅危害我们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经常使用电脑者可饮用黄芽茶,补充特异性植物营养素,消除因电脑辐射引起的黑眼圈。黄芽所含有的浓缩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对皮肤支持纤维造成破坏,是目前一致公认最有效的抗自由基因子。黄芽含有防辐射的有效成分,实验证明主要是茶多酚类化合物、脂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E及部分氨基酸。其作用机理也是针对辐射引起量自由基并导致过氧化毒害而产生的解毒作用,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因而达到抗辐射效果,起着一种辐射保护剂的作用。
护齿明目
  (三) 常喝霍山黄芽能护齿明目。   牙组织的基本成份是氟、磷、石灰质,它使牙齿光滑坚硬,耐酸耐磨。黄芽茶叶含氟量较高,每公斤含氟约75-100毫克。因此,常饮茶能摄取足够的氟,以满足人体对氟的需求,对护牙坚齿是有好处的。而且茶水还可防龋齿。因人机体的抗龋能力与牙体硬组织内含氟元素的多少有关。常饮黄芽茶或用茶漱口,是防治龋齿的有效方法。
长寿、抗衰老
  (四) 常有益于长寿、抗衰老。   黄芽能让女人更美丽,那是毋庸置疑的!黄芽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中的类黄酮,更有效地增加了维生素C的抗氧化功效。两者的结合中,对维持皮肤美白,年轻可说是有珍品的效果。   如果从茶叶提取茶多酚制成药物,那是很理想的抗衰老剂,但是,现在还做不到人人依赖茶多酚永葆青春,只能每天喝几杯绿茶延年益寿。
益思提神
  (五) 常喝霍山黄芽可以益思提神   黄芽含适量的咖啡碱,茶儿素的存在,使它的弊端不在体内发挥,而适量刺激骨胳肌,加速骨胳肌的收缩有兴奋中枢神经之功。加上茶叶中的挥发油清香芬芳,饮之令人心旷神怡,即有提神醒脑之效。在紧张工作、劳动之余,饮黄芽茶一杯可以振奋精神、解除疲乏;在办公时饮黄芽茶一杯可以提高功效。
增强免疫力
  (六) 常喝霍山黄芽可增强免疫力   人体具有其自身的免疫功能以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袭,保持机体的健康。这种免疫防御系统是通过免疫蛋白体的形成以识别入侵人体的病原,然后由人体中的白血球和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巨噬细胞来行使围歼任务。饮茶可以提高人体中的白血球队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以及促进脾脏细胞中白细胞间素的形成,因则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功能。
改善肠胃
  (七) 常喝霍山黄芽可消臭、助消化,改善肠胃   霍山黄芽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消除口臭有如下四方面的作用:①清除口腔中的口臭物质—甲基硫醇;②与口腔细菌作用的基质—氨基酸相结合;③对口腔中细菌有杀菌和制菌作用;④纯化口腔唾液中的酶类。   饮霍山黄芽茶一方面可以消除口臭,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消化。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芳香物质,这类物质不但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吸收,而且能消除胃中积垢,减轻口干、口臭等症状。   作为碱性饮料,黄芽中的矿物质能中和酸性食物,保持人体体液的正常酸碱度(呈微碱性),从而帮助人们远离“亚健康”、“富贵病”。加上黄芽中的鞣质具有摄制细菌的作用,咖啡碱又能增强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因此常饮黄芽茶,还能拥有强健的肠胃功能。
消热解暑
  (八) 生津止渴、消热解暑   据《茶谱》记载:“人饮真茶能止渴”。《日用本草》中记载:茶能“除烦止渴”。在孙大缓著《茶谱外集》中:“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茗之利,其功若神。”饮茶可以解渴,人所共知。盛夏酷暑,一杯绿茶顿感满口生津。除了茶汤为人体补充水分外,还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游离糖、氨基酸、维生素C和皂甙化合物与口腔中的唾液反应,使口腔得以湿润,产生清凉感觉,也起到明显止渴的效果。   茶叶还是一种清热消火的饮料。中国著名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从中医学角度而言,茶叶,特别是绿茶,是一种清火的凉性食品。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6

冲泡方法
  "茶兹于水,水籍于器,汤咸于火"。茶、水、器、火是泡茶的必要条件。要想泡好一杯茶,还须具备冲泡技艺。冲泡技艺包括对所泡茶叶的了解,对泡茶所需水温、时间的掌握,以及冲泡的手法、程序。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下面就霍山黄芽的冲泡方法简介如下:  冲泡
1.备器:冲泡黄芽宜用无色透明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黄芽汤色、茸毫。此外还须备有水壶、茗炉、杯托等。   2.择水: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正点"。泡茶用水以泉水、溪水、雪水、雨水为上,其次则为江河水。若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冲泡黄芽,要选择清轻甘活的软水。   3.候汤:"活水还须活火煎",烧水要用武火急煮。冲泡黄芽的水温宜在80度左右,即古人所谓的"蟹眼汤"。   4、洁杯:清洁茶杯。   5.投茶:茶与水的用量比例适中,泡出来的茶就清香宜人。冲泡黄芽,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茶叶2克左右,冲水100毫升。   6.浸润:候蟹眼乍起、松风欲鸣之时,采用"回旋注水法",轻轻地将水沿杯子周边旋转着冲入,注水量约占杯容量的1/4-1/3。浸润时间20-60秒,目的使黄芽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的析出。   7.冲泡: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举三次,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注入杯约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凤凰三点头"的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   8.品饮:品饮之前,先赏茶汤,观色、闻香、赏形,然后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黄芽形似雀舌、嫩绿披毫,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第一泡品茶之鲜醇和清香;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最佳,要充分体验茶汤甘泽润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特征;第三泡时茶味已淡,香气亦减。三泡之后,一般不再饮了。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6

霍山黄芽考
唐代
  霍山黄芽在唐朝即负盛名,明代被列为贡品,清朝更定为内用,清末民初作为贡茶忽然绝迹。霍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古籍测之当始于秦汉,如华佗《食论》中有:“苦荼久食、益思意”。“华佗(?~208)三国谯人,谯即今亳县、距霍山不远、可证。但尚未见到确切的文字记载 ,最早见诸文字的当推陆羽《茶经·八之出》(书成于758年左右):“淮南以光州上,义阳 郡 ,舒州次(原注盛唐县生霍山者与衡山同也)稍后李肇《唐国史补》(书成于806~858年为翰林 学士时作):“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此时方见霍山黄芽的名号。盖霍山初曰盛唐县属寿州,后改霍山、划归六安,故所谓寿州黄芽实乃产自霍山。又据《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撰、书成于1005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二月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之茶园。”可见当时霍山茶园之多、地位之重。   唐时茶叶虽然饼茶、散茶与末茶并存,甚至还有炒青的出现,如刘禹锡(772-843年)的《西 山兰若试茶歌》:“自傍芳丛摘鹰咀,斯须炒来满室香。”但这仅是极少数或偶尔为之,仍 是以饼茶为主的。霍山黄芽当亦系此种蒸青饼茶。杨华的《膳夫经手录》(书成于858年)中 有:“寿州霍山小团”之语可证。饼茶又叫团茶、片茶。据唐《食货志》:“贞元(785-804 年)江淮茶为大模一斤到五十两”,所谓“霍山小团”当系指此斤把重的小饼茶。饼茶制法 、陆羽《茶经》记述是:“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 霍山黄芽之制法当亦如是。
宋代
  宋朝制茶改捣为碾,并向小巧精致发展,反受其局限,加之“失茶真味”,故逐渐改饼为散并终为散茶所替代。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书成于1310年)中说:茗有片有散、片即龙 团旧法,散则不蒸而乾之如今之茶。始知南渡以后茶渐以不蒸为贵矣。”其同时人王桢在《 农书》(书成于1313年)上始有:“鲜叶微蒸放筐箔上摊晾,然后乘湿用手揉捻,最后入焙烘 干”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绿茶制茶工艺在元朝已基本形成,而此时霍山黄芽在制法上当亦系如此。
明代
  明朝是中国制茶工艺全面发展继往开来的光辉时代。元朝贡茶仍为团茶,饮茶仍为烹饮。到了明朝“杀青”就改蒸为炒(粗茶蒸、嫩茶炒),饮茶亦由烹改为冲泡(点)末茶产量也大减, (末茶在今天我县,山区仍未绝迹),从而形成散茶独盛的局面。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命罢贡龙团凤饼改为制芽茶以进。明人许次纾在其《茶疏》(书成于1597年)中说:“炒茶:生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多取入铛则手力不匀,久 于铛中过熟则香气散矣,甚至枯焦不堪烹点。炒茶之器最忌新铁,铁腥一入不复有香。尤忌脂腻害甚于铁。……炒茶树枝不可干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燃易灭。铛必磨莹、旋摘旋炒。一铛之内仅容四两。先用文火焙软,次用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炒转以半熟为度。微俟香发,是其侯矣。急用小扇之被笼,纯棉大纸衬底烘焙。积多候冷,入瓶收藏。人力若多 、数铛数笼。人力若少仅一铛、二铛、亦须四五竹笼,盖炒速而焙迟。燥湿不可相混,混则 大减香力。一叶稍焦全铛无用。然虽忌猛,尤嫌铛冷则枝叶不柔。以意消息、最难最难”。这里描述的制茶方法与我们今天绿茶的制法何其相似。同书中他对霍山茶的制法亦有专门记 载,则是:“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 ,去积滞亦甚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枯焦,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其同时人屠隆在《茶笺》上(书成于1577年)说:“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 ,茶之本质实佳。”这里记述的制法与今天霍山黄大茶制法基本相同。特别提到绿枝、紫笋 辄就萎黄这当是霍山黄芽(黄小茶)制法滥觞。这也正是黄茶与绿茶制法上的区别所在——“ 渥黄”过程(黄小茶的摊黄、黄大茶的渥闷)。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6

清代
  到了清王朝,所谓康、雍、乾百年盛世,农民得到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的繁荣,使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因为茶叶比其他农产品更富有商品性。但芽茶仍属贡品,霍山黄芽更被定为内用。据《清会典》(书成于1690年、阿世坦等撰);载:“顺治七年(1650年)礼部照会:产茶各省布政司每年谷雨后十天起解(贡茶)转送该衙门供用。各有定数具列于后…江南省六安州霍山县芽茶仍另委官起解。于进到时会同光禄寺〖ZZ( 〗交送内务府以供内用〖ZZ)〗,并定额数为:“庐州府六安州霍山县三百斤(原注:实解三 百六十袋,每袋一斤十二两,共芽茶六百三十斤)。又据姚范《援鹑堂笔记》(书成于18世纪 60年代):“六安茶产自霍山。第一蕊尖、无汁。第二贡尖、即皇尖,皇尖只取一旗一枪。第三曰客尖。第四曰细连枝。第五曰百条。……六安茶以谷雨前为上品,立夏后则无毛而生 骨。其产地周回八百里,可用者仅六处。仙人冲、黄溪涧、乌梅尖、佛寺岭〖KG-*3][H T5,6]蒙〖HT5〗潼湾共五处、脱一。其不佳者沿口东、西石笋、次则管驾渡、舞旗河、野鸡 岭、石盆、傅埠园。”这段文字对霍山黄芽的产地、采摘时间、标准和质量关系清楚道出。明清时黄芽仅取一芽一叶曰贡尖、皇尖;一芽二叶曰客尖;一芽三叶的细连枝则属黄芽(黄 小茶)之次者。黄小茶有白毫。有枝有梗的则为黄大茶矣。   历史的重复如同当年龙团饼茶一样,明清之际绿茶大量的兴起(特别应该说这是在我们霍山 ,因为绿茶在全国来说比黄茶早,比黄茶广)并逐渐取代了黄小茶。民国以后贡茶随着末代 皇帝垮台而被取消。据徐柯《可言》(书成于1924年)卷十二上载:“六安茶之通行者曰毛尖 ,亦有旗枪之名,与龙井同。”这里指定是绿小茶。可见民国时黄芽已濒绝迹。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县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为了发掘历史名茶,恢复黄芽生产 ,曾组织专人深入茶区调查。在技术人员、老茶工、老茶农的共同研究针对“黄”字与“芽 ”字上反复揣摩,终于在一九七三年第2次试制出“霍山黄芽”并送交广交会展销,及时投放市场颇受好评。85年获省优,90年获部优。目前年产量在3万~35万公斤左右。新的“霍山黄芽”采制要求极严,有“一要雨前采、二要芽头齐,三要槲炭火、四要炒烘功”之说。质量要求条索紧凑,体态匀称,芽头壮实。峰毫显露,有独特的甜和清爽的“熟板栗香”。要达到外观 金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的“三黄”。形成上述优良品质和原因除要求茶芽具有优良的内 质因素外,在加工工艺上对“渥闷”—黄小茶的“摊黄”,黄大茶的“堆闷”—过程要掌握 恰到好处。虽然目前“渥闷”对茶叶机理作用及变化情况尚未完全弄清。但国内外专家认定 :“渥闷”不是通过化学作用,而是在“湿热”作用下破坏酶的活性,促进叶内化学变化, 使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化。裂解作用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原来的苦涩味。从而形成 黄茶特有的金黄色和较绿茶醇和独特滋味。   总之:霍山黄芽之名古已有之,本系指茶树芽头泛黄者。前冠以霍山乃限定产地成为专名。原系生叶烹饮,唐时为蒸青饼茶。宋元间改饼为散,到了明朝黄茶的制茶技艺大成。霍山有黄大茶,黄小茶(细茶、次芽)和黄芽等系列茶类。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小茶摊黄、大茶堆闷) ,属黄茶类。由于黄小茶采制技艺难度较大,不能象黄大茶那样普及和畅销不衰。故清王朝除贡奉朝廷的黄芽外,我县绿茶生产有很大发展,有梅花片、兰花头、松萝春、银针、雀舌 等名茶。民国以后黄芽濒绝。当时霍山黄芽的产地也似乎不 是今天的大化坪金字山。因之我们恢复黄芽生产应主要着眼于“黄”字与“芽”字上狠下功 夫。要突出名茶的特点来。应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划片生产,严格掌握茶芽嫩度,保证茶芽具有优良内质,采制工艺要定型,逐步走向工艺数据化,产品规范化。要达到“三黄”的要 求和其独有的“熟板栗香”与甜和清爽的滋味来。霍山黄芽-中国名茶――霍山黄芽推介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中国名茶――霍山黄芽2008北京推介会于4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霍山黄芽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为了提高霍山黄芽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霍山县委、县政府跨出山门,走向市场,把名茶推向都市。这次活动邀请了有关领导、中直部分单位、近30家在京茶叶企业、6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霍山县委书记束学龙、县长陈俊率四个班子的领导、县直单位、产茶乡镇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这次推介会。  推介会
霍山自古产名茶,有据可考的种茶历史已有2000年,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史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在陆羽《茶经》、李肇《国史补》中均有记载,可见霍山茶叶历史悠久。   霍山自然环境优越,属北亚热带温湿气候,境内群峰竞秀,竹茂林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所产霍山黄芽,滋味浓郁,清香持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霍山茶叶基础良好,全县11.5万亩茶园,年产干茶4500余吨,产值1.5亿元。全县90%农户拥有茶园,10万多人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和营销,销售网络已遍布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地,销售行情呈上涨趋势。   霍山茶叶品质优良,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和经营管理的精细到位,霍山茶叶已有近10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可望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的验收。喝霍山茶叶就是喝放心茶叶,就是喝健康饮品。   2008年春,为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霍山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建设的意见》、《加强霍山黄芽茶质量保护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地促进霍山茶叶、霍山黄芽的健康发展。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7

“霍山黄芽”入选“2008奥运五环茶”
  2007年12月12日,  奥运用茶
迎奥运·五环茶战略合作高层研讨会在雅安市名山县召开。会上参会人员作了交流发言,观看了“圣山茶旅”、“五环茶”专题片,修订讨论并签署了五环茶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北京市宣武区,北京老舍茶馆,浙江新昌县,安徽霍山县、祁门县,福建安溪县,四川雅安市和名山县领导及茶业界代表等参加了研讨会。   霍山黄芽由国家农科院茶研所、茶叶质检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众多茶界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2008年奥运会服务茶样进行认真评选,我县选送的"霍山黄芽"样品被评审团评定为2008年奥运五环茶,指定作为外国运动员及驻中国使馆专用礼品茶。“霍山黄芽”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叶底嫩黄明亮,产品曾先后获商业部农副产品优质奖、全国“七五”星火计划银奖、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近年来,“霍山黄牙”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德、美等国际市场。
作者: 大别山诗刊    时间: 2011-11-16 12:17

国礼相赠
  胡锦涛主席将安徽名茶作为国礼赠送普京总统   国家主席胡锦涛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于2007年3月26日至28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互赠国礼
莫斯科当地时间3月27日下午一点四十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俄罗斯联邦第一副总理梅得韦杰夫的陪同下步入了茶叶展厅,饶有兴致地观看表演。中粮集团宁高宁董事长向普京总统赠送了来自安徽茶区,由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精心制作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绿牡丹四种名茶作为礼品茶,并展开带有中俄文茶叶说明的卷轴介绍说:“这四种茶来自胡主席的家乡。”胡主席亲手展开国礼茶的卷轴向普京总统介绍说“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喝的茶……”普京总统打开装有黄山毛峰的瓷罐闻了闻,称赞道“好”!展厅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一个茶叶生产大国的主席和一个进口大国的总统如此厚爱、关心中国茶叶、喜爱安徽茶叶,必将促进两茶叶界的交流与茶业贸易的发展,是中国茶叶行业的光荣,也是安徽茶业的荣耀,必将推进我省茶叶对俄罗斯贸易的发展。
作者: 桃园郎    时间: 2011-11-16 13:09

很有名堂啊
作者: 碧宇    时间: 2011-11-17 14:40


作者: 张义和    时间: 2011-11-17 14:54

不错!
作者: 蔡启发    时间: 2011-11-17 21:43

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杨晔《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 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作者: 山林退士    时间: 2011-11-18 22:18

霍山茶文化确是一门专业知识!值得学习!
作者: 高山松    时间: 2011-12-9 02:20

认真学习.
作者: 阡陌    时间: 2012-2-12 15:06

这几天准备写了。来熟悉一下。问候各位
作者: 闲风野影    时间: 2012-2-13 17:34

源远流长……助情热意,遣寂除烦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