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浅析张凡修老师诗作《冬天》 [打印本页]

作者: 白希群    时间: 2011-10-22 20:44     标题: 浅析张凡修老师诗作《冬天》

张凡修老师的这首《冬天》,看起来不起眼,只有短短的十四行,但浸透了生活的体验。以冷静的意象写实手法,勾勒了一长幅乡村特定生活画面,人物景物栩栩生动,夹杂着怀旧的沧桑感。这首诗的容量是相当大的,带给人感官的冲击非常强烈,呈现出立体的逼真的意象。
    第一段“门四敞八开,连窗户纸也不糊/夜长,天短/卖秫秸的人,起早了”,第一句很有悬念,使人产生探究的欲望。为什么大冬天“门四敞八开,连窗户纸也不糊”?有经验的读者可能会自然地想到过去的农村,这里有一个生活习惯问题,也有一个时代背景问题,眼下的农村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但上溯十年或二十年之前,就不足为奇了。反映的是一个贫寒又粗犷的生活状态下的乡村即景,富有北方农村的色彩。接着“夜长,天短”,过渡一下,人物出现了:“卖秫秸的人,起早了”,同时疑问也出现了,“卖秫秸”是一个很少见的营生,这“秫秸”到底做什么用,使人产生思考。我对农村不是很熟,以我的理解,“秫秸”可能有三种用途:一是做编炕席的原料;二是作燃料;三是铡碎了喂牲口。因为有需求就有了卖秫秸的人,至于是卖自家的秫秸还是以此为谋生手段,不能断定,也不必细究。接下来“起早了”,告诉人们集市很远,行情可能也不是很好,间接反映出这一行当的艰辛。通过这样的思考读者眼前展现了一系列的画面,也增强了与人物的亲近感。作者始终不动声色,冷静叙述,没有任何修饰,但由于诗意与一般读者的生活距离比较远,所以就产生了陌生的隔离美感。这也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真正有阅读难度的是第二段,叙述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使用模糊的语言,复杂的修辞使情节有节制地展开,语意不是特别明确,表现出不太合乎常理的多义性,从而让张力十足。“一路裸露。”我感觉是句相关语,明面裸露的是火车,实际想要表达的是卖秫秸的人的“一路裸露。”也许他赶着个毛驴车,眉毛上挂着霜花,只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列从广州开来的火车/搓着手,揣进吉林的二道桥隧道/袄袖里很暖和”这三句更耐人寻味。“从广州开来的火车”代表着先进的东西和渴望,反衬出卖秫秸的人的窘迫和自嘲式的乐观。这段意象虽稍显突兀,比如火车、隧道等,但描写相当具体细腻,有可触的质感,反倒达到了心理上的真实。
    第三段也很有特色。第一句“铁轨旁的集镇听不见喧闹”反映的是一种冷清,突出了一种氛围。依旧沿袭了一种冷色调。第二句“柴草市捂着厚厚的耳套”是非常精彩的一句,通过形象的暗喻,加强了场面的气氛。接着“日头三杆子高时”这句方言土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本诗的语境极为贴切。与后面的“那人把秫秸戳靠向阳的墙根/打盹”,完成一个完整的物象再造。色调变暖,但更衬托出卖秫秸的人无奈和落寞,由形似到神似,产生印象卓著的艺术魅力!
    最后一段“——黑帽黑衣,黑棉裤黑棉鞋/“嘴唇是红的,一如一片被焚的田野”,首先在形式上有特点。先用了个破折号,用得好!它有转折、解释、省略等作用,其中真味只可意会!神来之笔,胜似长篇大论。二是第二句的引句,增加了句式的变化,使外在形式灵活多样。再一个就是色彩的运用,超出寻常。黑帽黑衣,黑棉裤黑棉鞋/“嘴唇是红的......”给人强烈的感受,然后的比喻“......一如一片被焚的田野”,喻体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引人思索。
    凡修老师这首诗总体来说,精炼,含蓄,内敛,意象奇丽。内涵清晰,感染力强。体现了凡修老师以小见大,细腻柔韧的风格特点,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我和凡修老师接触不多,今年仅有的一次见面机会(夏天时他来赤峰参加诗歌活动),也因我有事脱不开身而错过,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我与凡修老师诗风迥异,水平差距明显,所以在理解凡修老师作品上难免会产生误差曲解,望凡修老师海涵指正!

附原诗:

         冬天

门四敞八开,连窗户纸也不糊
夜长,天短
卖秫秸的人,起早了

一路裸露。
一列从广州开来的火车
搓着手,揣进吉林的二道桥隧道
袄袖里很暖和

铁轨旁的集镇听不见喧闹
柴草市捂着厚厚的耳套
日头三杆子高时
那人把秫秸戳靠向阳的墙根
打盹

——黑帽黑衣,黑棉裤黑棉鞋
“嘴唇是红的,一如一片被焚的田野”
作者: 岭南笔客    时间: 2011-10-23 11:03

慢慢品读,欣赏~!
作者: 白希群    时间: 2011-10-23 21:11

[quote]慢慢品读,欣赏~!
[size=2][color=#999999]岭南笔客 发表于 2011-10-23 11:03[/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8203&ptid=10825]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过梁兄!
作者: 溪边芳草    时间: 2011-11-1 22:51

中肯,诗评就应该不回避诗歌中的一些缺憾,这样是对作品负责,对诗人负责。问好
作者: 指冷笙箫寒    时间: 2011-11-4 14:42

好诗好评。学习。




欢迎光临 大别山诗刊论坛(旧址) (http://dbssk.xlwx.cn/old70/)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