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6|回复: 0
收起左侧

关石文章:《说诗,或现代诗歌之我见》

[复制链接]

410

主题

5220

回帖

16

精华

贵宾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3-6-1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诗歌是奢侈品,永远为极少数人而存在着”。

  那么,我可以断言,此类群体,存在这种荒谬的思想言论与观念,是对“诗歌文学”极其偏颇的认知和解读,甚至是诋毁和污蔑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极不客观的主观臆断,甚至于是在亵渎和侮辱人类精神文明,违背了“人类具有对精神文明共享的权利”。文明属于全人类,精神依托没有群体等级划分。不要人为的划分“文明人”“野蛮人”“人有三六九等“。在信仰和文明面前,同自然规律意义相同,人人平等。你不是阳春白雪,我也不是下里巴人。全人类文明要进步基本法则谁也不可违背。你必须承认,人类新纪元的文明,不会是被一种极不负责任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之手去开启。

  我坚信有人会认为,我是在借“题”发挥。那么这个“题”就是“诗歌”,什么是诗歌?诗歌由来已久,诗歌的历史渊源证据确凿,谁也篡改不了。诗歌以多元的形式体裁发展至今,有目共睹。《诗经》是我国的第一本《诗歌总集》,一度被称之为“儒家经典”,所以,也始称“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诗经“民歌”。“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毋论哪一部分,这些诗歌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以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长期的流传于世。一如孔子所言:诗经的“义理”《鲁颂駉》中说的:“思无邪”,只此一句,全以概括。“诗歌”的作用除了赞美和讽刺,劝善惩恶,那就是对生命,人与自然最直接和真切的讴歌与颂扬。

  这些“诗歌”被古人奉之为“经”或“儒家经典”。这些“诗歌”被古人奉之为“精神食粮”。这些“诗歌”成为后来儒家思想和人们道德准则的依据和行为的依据和准绳。这些“诗歌”成就了中华文学之鼎盛和璀璨。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和地位。这些“诗歌”成就了无数的后来者,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向其求索智慧之渔的浩瀚海洋。这些“诗歌”成就了昨天和今天无数位“诗人”“作家”“精神领袖”。

  而今朝,有人荒唐的将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缘由(且不去议论这诺贝尔文学奖的实质价值和内容),归咎于这灿烂的文化瑰宝不被世界或异邦所认识和接受,归咎于今天翻译家们不堪其苦的委曲与水准,是这样么?果真如此么?倒不如实实在在的承认“羞愧啊”,我们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和有水准的作品,呈现给世界,奉献给全人类。(什么叫做世界的?什么叫做“全人类”?,诗歌永远是奢侈品,永远是为少数人而存在,或服务,果真是这样吗?此言差矣。那些自冠是正统的“贵族”,或是非“贵族血缘”的某些人,一贯的自以为是,将“高瞻远瞩”和“贵族气息”的高帽扣在自己并不高贵的脑袋上,装腔作势的摇旗呐喊,他们的旗帜似乎很鲜明,也很独特。高喊着文学和诗歌的口号,左冲右突,却不知用失败的眼泪来洗刷自己的耻辱,只会恬不知耻的自圆其说,振振有辞的渲染着自己并不鲜亮的的晦暗。就是把老祖宗们抬出来,换上老祖宗们的那身行头,也光鲜不到哪儿去。老祖宗们生气得很。)“诗歌是高雅的艺术”“高雅与文明不被普通人理解和接受很正常”,我看未必,“高雅“不是将自己束之高阁,故作姿态就可以居高临下的俯视,恰恰相反,这世上最“高雅”的姿态是“谦恭”的仰望,仰望生命,仰望尊严,朝圣和膜拜着自然。自我膜拜的人通常都有“自恋倾向”,这种倾向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譬如今天的“孤傲与不群”。

  上面提到中国“诗歌”的起源,多以民谣民歌的形式发展形成,其源头始于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以自娱自乐的形态而存在,而后被文人“雕琢”,终成正果,并不断的补充与灌输,传承造就了中华诗歌文明的鼎盛与璀璨。不难看出诗歌生存先决条件是扎根于最普遍的劳动人民这片沃土之上。一切离开土壤的种子或植物,生命就得不到延续,即便能够活下去,也只能于太空虚无缥缈化了。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等等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现当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后续至今,诗歌的发展趋向众所周知,不用例举,确切的讲是不堪例举。诗歌原是一对孪生姐妹,原可不必将其分化,涂抹的云里雾里,姊妹易嫁。竟有人大言不惭“中国的诗歌并没有没落到边缘化,而是再一次的到达其巅峰”,多么可怕的精神分裂,估计是抑郁症导致的结果。那些以“垃圾”或“肉欲”吸引大众眼球的糟粕,在现代媒体的簇拥之下堂而皇之的成为瞩目的焦点,并“高雅的”俯视着大众,告诉人们:“看那,我就是这个时代最杰出或伟大的诗人”。而并不觉得于这个时代,将“诗人”的头衔或“桂冠”挂在嘴边,是一件多么悲哀和耻辱的事情。那些毫不知情的人的蜂拥而上,将其标榜为“现代诗歌的神与偶像”,众星捧月一样的竟随波逐流与其同流合污,糟蹋着“诗歌”原本的贞洁与姣好。

  有人如是说“今后,孩子看的书籍要过目,诗歌也不例外,垃圾太多”。我料想应是如此,那些垃圾不会成为教科书的内容,未来的孩子不需要在课堂之上被灌输一些不洁内容。那些内容等同于利用诗歌贩卖淫秽物件无异,那些生产其“商品”的高雅之人,与众目睽睽之下竟大言不惭的称之为“这是现代人需要抚慰和释放自己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这也是一种文明的回归”,如此的厥词及放肆,令人膛目结舌。即使理由充分,文明必须回归,灵魂必须得以解放,我想此类“文明”终归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回归,更不适宜于大庭广众面前“解决与释放”。今天不会,将来不会,永远也不会。直到上帝来审判的那一刻,也不会。

  记得某位“名人”有过类似的措辞“诗歌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于这个时代了”。这样的说法未免偏颇,却有着一针见血的效应,在我看来有力度,最起码代表了“诗歌最普遍的受众的群体观念”。这句话有力的证明了诗歌于这个时代严重脱节的局面,抨击和羞辱了了某些人虚伪的表演。而对于真正忧心于诗歌命运的作者来说,却是铭心刻骨之痛,痛彻于肺腑。还有人错误的理解“诗歌已被现代更可视媒介所替代,人们获取精神愉悦的目标已转移至更多元化的视觉传媒”。那么请问,纸质传媒的图书市场果然如是萧条了么?请不要混淆视听,切勿强奸理由。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书籍依然为大众所珍视,那些舶来书籍的文化产品依然为众人所趋向。甚至,某些称不上为文学的书籍,都可以成为畅销与赚取的手段。所以,请不要把籍口强加于“这是市场经济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请不要污蔑了大众,否则会自取其辱。究其根源,是因为所谓的现代“诗歌”,已麻木了其受众群体的身心,而导致了这种所谓的“边缘文化”之可悲局面。请不要归咎于出版界的苛刻和可视传媒的冷漠。

  在此,可举例诗歌最普遍受众的“雅”,李白杜甫的诗篇仍朗朗上口,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诗歌年会“仍然鼓荡着许多人的灵魂,甚至于为之内容感慨的落泪。什么是雅,雅与俗相对,这是众所周知的认知,那什么又是俗?俗的概念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可以例举这个“俗”,毋容阐述,把随地大小便,信手涂鸦,以及满嘴的口臭气息,搁置到一边。民俗,习俗,统称为世俗间沿袭或承袭下来的传统人文习俗,人文习俗是什么?是否可以理解为人类文明与发展进步的血脉与根源?或者称之为根基?这根基从何究起?这根基就是最普遍的民众,人类的文明与传承离不开最普遍的民众,没有民众何来传承?何来发扬,或者说光大?以我愚见,这个“雅”不是脱“俗”,凡人即食五谷杂粮,当“雅俗”共处之,一如现代所倡导的“雅俗共赏”。脱离了“俗”,还是人,不是神。凡是亲近最普遍民生的思想言行可视为雅,这雅即为体恤和关爱,缺乏了这一些,“雅”也就虚无飘渺了,如同泡沫。老百姓不喜欢泡沫,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实在就是感召与感化,人伦与情感,精神食粮。“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中独具光彩的一种语言形式方式,它存在的根本作用是“传达情感,传承语言,嫡传文明,愉悦身心,沐浴灵魂”。脱离了这一些,诗歌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语言和精神,人伦与情感,不是靠虚妄的颠倒与混淆和蒙蔽,不是靠光怪陆离的幻听幻视幻觉的欺骗,这是极其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语言行为。虚妄,混淆,蒙蔽,欺骗,不道德,不负责任,可否归纳为“俗”呢?

  至于诗歌如何写,如何写好诗歌,这是个很宏大的工程。这工程需要投身于诗歌写作和构建者全身心的介入,一砖一瓦的去构筑,岂可儿戏,又怎可儿戏,又怎可称之为“玩”而已,即便是玩,也需玩得精彩漂亮,不能玉树临风,也该洒脱飘逸。我们的祖先创造“诗”这个字意和字体的本身就已经蕴涵和说明了一切,“诗”是什么,就像佛家的语言和禅机,不可以随便乱说,想好了,有所觉或有所悟再去说,就不会错的离谱,免得贻害惑乱众生。顺便捎上一句“请问佛经,圣经,诗经,以及儒家经典算不算深奥?是雅还是俗?问众生人知否?”。最后,且抛去“诗歌”之教化意义或文以载道的说法,严肃点说,容不得马虎,这马虎的危害不容忽视,就像豆腐渣工程,害民害己,危害社会,妨碍人类语言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构建是很不光彩,甚至是可耻的行为,这样比喻,言过之却不及“豆腐渣”危害之罪孽深重。“诗歌”有“诗歌语言”的结构与规范,有自己的语言尺度与标杆,不是粗制滥造,也非哗众取宠,更不是虚浮的营造。标新立异可以,只要诗歌语言这道文明璀璨的人文长城不是于这个时代的卑劣与私欲面前而轰然倒塌,就是万幸,语言万幸,文明万幸,万民之幸。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难免口臭粗俗,祈大家斧正。

  赞美诗人,祝福诗歌!

  关石

  2011年5月1日
本文地址:http://www.tyswx.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111

本名陈泽,安徽舒城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别山诗刊编辑。新浪博客(点击链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别山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5 18:48 , Processed in 0.06931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