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诗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4|回复: 5
收起左侧

小文:转一首七绝《宅翁》并点评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851

回帖

0

精华

功勋诗友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0-2-1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20-2-16 14:39 编辑

宅翁

明媚春光入户来,
衰翁起立笑颜开。
颤巍挪步凭窗望,
浊泪潸然滴石台。

————————————————————————————————————————————————————————
点评——

写的很好。对于“衰翁”来说,“熬过”冬季,可以走进阳光了,享受太阳的幸福了。有了这种想法自然要“笑颜开”了。但凭窗而望后,却“潸然泪滴”了,而且泪滴在了冰冷没有生机的石台上。
    情感变化的过程写得精细,如颤巍挪步。形象历历在目。情感浓烈不差杜甫晚年的诗作。从情感变化中可以窥见到祖国大背景环境。什么环境,大家都心知肚明。以小见大的手法妙矣!
    作者到底望见了什么,这里留下空白,留下未定点,凭读者去想象。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117

主题

1851

回帖

0

精华

功勋诗友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昨天去了渝水诗刊,读了一首七绝诗,感觉很好。诗不长,好抄写,转到这里,简略点评。更多欣赏,有待读者。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851

回帖

0

精华

功勋诗友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20-2-16 09:20 编辑
学习 发表于 2020-2-16 08: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昨天去了渝水诗刊,读了一首七绝诗,感觉很好。诗不长,好抄写,转到这里,简略点评。 ...


马契雷认为,“积极的文学批评应该谈论写作一部作品的条件”,即在包括作家、文本、读者和理论家在内的关联中对作品进行科学的阅读,这样才能完成对作品内涵的把握,才能最终理解历史。如何理解这种科学的阅读呢?马契雷认为,阅读(包括它的高级形态——批评在内)就是使作品的沉默之处“说话”,就是使作品之物“理论化”。为此,读者(包括批评家)必须把文本及其作者所不具备的理论认识引入到作品中来。显然,这是对阿尔都塞“依照症候的阅读”理论的发挥。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851

回帖

0

精华

功勋诗友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20-2-16 09:22 编辑
学习 发表于 2020-2-16 08:54
马契雷认为,“积极的文学批评应该谈论写作一部作品的条件”,即在包括作家、文本、读者和理论家在内的关 ...


马契雷和他的老师一样,坚信作品的意义在于阐明作品内涵的冲突和空白:“真正的分析并不局限于它的分歧对象,只解释已经说过的东西;分析面对着它的对象的沉默、否认和抵制。”文学的真正的内在功能不是让人享乐,而是提供一种可以建立科学认识的感知。批评家不必去填补作品,而是要寻找作品蕴含或含义所体现的原则,说明这种冲突是怎样有虚构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造成的。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851

回帖

0

精华

功勋诗友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习 于 2020-2-16 09:23 编辑
学习 发表于 2020-2-16 09:05
马契雷和他的老师一样,坚信作品的意义在于阐明作品内涵的冲突和空白:“真正的分析并不局限于它的分歧对 ...


在马契雷看来,作家和作品文本只是向我们暗示了虚构和意识形态,而不是对理论的理性说明。理论只是为批评家而非作家所具备的东西。作为理论家、批评家的读者,需要与意识形态和虚构文学文本保持一段距离,以便来理解文学作品中作家的沉默之处。马契雷认为,虚构造成了文本中的罅漏和未言明之处,批评家则阐明这些空白和沉默之处,以此作为某种阅读的“表症”,然后以自己的理论说明文本产生罅漏和省略的原因,从而使阅读的东西“理论化”。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851

回帖

0

精华

功勋诗友

Rank: 7Rank: 7Rank: 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照马契雷的文学理论,读《宅翁》一诗,至少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由笑到泪的中介是“望”,那么他到底望到了什么呢?是里边没说,这就是空白、沉默、未言处。未言处才是作品真正的存在。
2、作者到底要表现什么呢?
3、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4、马契雷发对“解释学”,因为解释学就是“复述”,都是作品中有了的东西,说的越多越没有意义。
5、伊格尔顿称马契雷为“当代最敢于挑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你同意伊格尔顿的定判吗?为什么?
   请大家参与讨论,多谢。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别山诗刊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5 18:32 , Processed in 0.11009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