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旧尼子大衣
本帖最后由 张宏雷 于 2017-2-22 22:26 编辑一件旧尼子大衣
这件尼子大衣,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光,虽说旧了我却始终保存它,每到冬天天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它,从衣柜里取出它送到干洗店洗一下,再用来挡风防寒。搬了五次家都没有丢下,而是第一个想带走的就是它。结婚时,帮媳妇买的红色的尼大衣,因为旧了不时髦了,她说送给乡下亲戚穿了,而我的那件尼大衣一直珍藏着,我根本舍不得送人。
没有人知道,我做这件大衣的曲折过程,八十年代初,我们还处于贫困状态,一个月的工资才31块5毛钱,我,花了八十元买下这块做尼子大衣的布料?,因为我也不知道像我这样1米73的个子,需要多少布料,我在百货大楼请教了那位年长的营业员,她他也不清楚,就用皮尺量了我的身高肩宽和胸围,确定我买多少。当我兴高采烈地去我最熟悉的裁缝店,她竟然红着脸告诉我:这么贵重的尼料子她从来没有做过,怕做坏了就让我找别人做。那时开裁缝店的个体户很多,因为还要上班,就这样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跑遍了县城所有的裁缝店,包括那些集体的裁缝铺,令人吃惊人的是竟然没有一个敢接这个活,有的直接说自己做不好,有的就找借口委婉地说布料不够长,我又不是裁缝,也不知道布料够不够,无奈之下,我只好把它放在那里。后来我找妹妹,他也带着我去,找他熟悉的裁缝,也是被婉言拒绝了,妹妹也不明白做一件大衣为什么这么难?又不是不给钱。那天周末我回家,向母亲求助,因为我们从小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做,何况我家还有一台缝纫机,我只会用它来扎鞋垫。母亲也感到很为难,因为他做了几十年衣服,可从没有做过这么贵重的尼子大衣,但母亲还是给我想了一个办法,她说:你不知道?我们县城有个王裁缝,很多高档的别人做不好的衣服,都拿到她那里请她做好的,并告诉我,她的店铺就在文化馆对面东侧。
第二天,上班时间我抽空,去了文化馆对面,找到了她的店铺,她个头不高,大大的眼睛,瘦瘦的身材,约莫有三十多岁,对人也挺热情。两间门面,又卖布又做衣服,五台缝纫机五个学徒的女徒弟,在这个小小的山城,除了东街那个被服厂,就算他家的店铺最大,货源最足。我说明了来意,呢子布料放在他的案板上,她打开布料用尺子量过之后,又量了我的身高,说:你的布料不够。说罢又重新用尺子量着布料,让我看着尺子和布料,确切地说:你自己看看刚好差四寸。我说买布的时候,百货大楼的营业员说布料够了。她笑道:她不是裁缝不知道要多少布料。
此时我有一种绝望的感觉,对整个县城都绝望了,因为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好我的尼大衣。嗯,站在那里也不是办法,我只好收起布料重新回到办公室。这样,一放就到了第二年,后来有人提议,你可以到市里或者省城找裁缝做,我母亲也这么建议,让我出差时顺便带过去,找省城的亲戚帮我找人做。不久前,家住省城的表嫂来这里拉沙发,我还帮他找了车,想到这里,我就有了希望。5月,我才有了一次出差省城的机会,其实我晕车不想出差,到了省城我才发现忘了把布料带过去。办完了公事,还是去合肥三八商店找到了表嫂,她他听完我的讲述,就亲自领着我沿长江路往东走,然后进入一个小巷子,不知道转了几个弯,终于进了一个小裁缝店,因为,熟悉表嫂主动说明了来意,那个女店主又问:有没有买做内胆的棉绸?我就看着表嫂,因为我不知道还有内胆。表嫂说,这个好办,这就去我们的店买,买卖来就放在这里,他家在乡下很远,过几天他再把面料送过来。因为包括口牮布所以要多买两尺。只因没有出差任务,我又担心布放在那里会弄丢,因为那里的布堆积如山。9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再来到省城找到了表嫂,因为我只去过一次店面根本找不到了,当我拿着布料兴致勃勃地赶到那个裁缝店时,表嫂和我都愣了:那个店早已关门了,一问才知道,他们搬走快一个月了。我花二十元买的棉绸丢了,值得庆幸的是我这块值钱的面料还在,这样我又带着那块面料,又坐了四个小时的长途车,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小县城。天渐渐凉了,又开始冷了,每当上街我总喜欢看那些穿大衣的人,特别是身穿呢子大衣的人,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稀少,只有那些领导干部们才有条件穿尼子大衣,你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穿着呢子大衣,多有风度,多么潇洒,多有气派。
那时的东大街,虽然是一条明清时代的老街,只有三百米,却是这个县城最繁华的地方,每天上班都要经过那个繁华地段,时常是水泄不通,为了不耽误上班时间?我经常从古城墙上经过走个捷径。东大街的中段叫中街,就是本县城的菜市场,随着经商风的兴起街中间搭起了简易棚,用竹芭做的墙壁却挡不住风,就是这样的房子也被人租用了,大部分都是卖农具的,卖土特产的。那天我从那里经过,无意中发现,有一家裁缝店夹在中间只有五平方米大的棚子,住着一家三口人,裁衣服用的案板在晚上就是床铺,加上生活用品,房子挤得满满的,听口音是舒城人。店主胖胖的,穿的像乞丐,还抽烟,一副邋遢的样子,说话十分小心却面带笑意。本地最有名的裁缝都做不好,他行吗?我犹豫了很久,还是破釜沉舟,打算找他试试,会不会又遭拒绝呢?会不会做得不合体,四不象呢?
那天,上班我带着布料,经过他们前我就停下来了,他正在裁衣服,见有人便笑着问:有什么事呀?我把抱着的呢子面料放在他的案板上,他看了看问你要做你大衣?是呀!他马上,打开面料,用尺子量好之后,说,布料刚好够,不过有的地方要用下脚料拼一下,要费点事。
他发现没有做内胆的布料,就说你给二十块钱我帮你买。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欣喜之余,我开始怀疑,他的技术了,但瞧他的样子是个诚实的人,不敢也不能把事情弄错的人。虽然已经11月份了,他的妻子穿的也很单薄,就坐在下他背后狭小的地方,小心地网着扣眼,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就趴在她的腿上傻傻的看着我。从前问了几家手工费要三十元,现在他只要十五元,并说一个星期以后来拿衣服。
这一个星期,我是一天一天数着过的,那天中午下班,特地拿出钱夹子,看有没有装钱,生怕没钱拿不到大服,让自己很难堪。他好像也在等我,我刚到门口,正在裁衣服的他就直起了腰,放下手里的活,就从案板的里头,一堆叠好的衣服和布料中,拿出我的大衣,先把它平铺在案板上,让我看看。嗯,我感到非常满意。他翻开尼子大衣的衣襟,说:这拼接的部分我把它放在里面,然后让我穿着试试。在他的帮助下,我穿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衣,他拿了一块不大的玻璃镜,让我上下照了一下觉得很威武。我感到很满意很开心,脱下大衣,她马上又小心翼翼的把它叠好放着我跟前,我就掏了两张十元放在案板上,他没有去拿钱,而是把手伸进自己的上衣口袋掏出一卷钱来,想拼个五块钱找给我。欣喜若狂的我,说:不用找了,拿起新尼子大衣就走了…………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他的样子。
有人说,现在没人穿这个尼了大衣了,过时了,是因为现在的消费观念变了,快消费,多消费,根本不顾及社会资源的有限,把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抛到了九霄云外,人类的资源,就是这样被大量浪费的。小的时候,穿旧的衣服照样穿,破了补好了再穿,老大穿过了老二穿。上学的时候学雷锋艰苦奋斗,南京路上好八连有一句名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师也常教育我们,衣服旧了没关系,打上补丁也不丑,干净整洁就好,爱慕虚荣,铺张浪费才是可耻的。伟人有句语录叫:“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用这句话来衡量,今天有很多人都在忘本犯罪。
三十多年过去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这件尼大衣依然伴着我,每当天寒地冻的时候,它就会冲出来为我挡风御寒,无论别人怎么帮我洗脑,贬低它的价值和意见义,我都无动于衷。很多东西是不用金钱来衡量的,也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一件尼大衣在今天不值几个钱,也不可能靠它发财,而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勤俭节约的品质,这是被当今很多人放弃的,可我却坚持下来了!人与人相处久了会产生感情,对物也一样,所以不会轻易的舍弃一件用旧的东西,除非像玻璃杯烂了不能用了,何况,这件尼大衣饱含着人间的冷暖苍桑,一个曲折难忘的故事!
注:文中“尼子大衣”应为“呢子大衣”。
一件呢子大衣,一份珍贵的回忆,一个时代的印记。学习佳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