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汪杰 发表于 2016-9-4 10:18

小小说《上山下乡,小山村里结挚友; 红色旅游,金鸡岭上惑方言。》

本帖最后由 余汪杰 于 2016-9-5 07:57 编辑

上山下乡,小山村里结挚友;红色旅游,金鸡岭上惑方言。
文/余汪杰
刘国庆1953年12月8日出生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1970年12月,18岁的刘国庆高中毕业,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他主动报名到安徽省插队落户。
其实,他不主动报名也不行,赶上了”上山下乡”这项运动,你不去插队也得去插队。
当年底,刘国庆就和其他下放学生一道,到农村插队落户了。
刘国庆插队落户的地方是安徽省六安地区六安县独山区西河口公社黄涧河大队金鸡岭生产队。
金鸡岭生产队是一个山区小山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一条常年都不枯竭的小河流顺村而过,把一个小山冲分隔成两部分,河的南岸是水田,水田的再往南就是小山包了。村庄座落在小河的北面,坐北朝南,阳光充足,村庄的面前是一条砂石路,村子里的房屋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风水好,寓意后有靠山。
全生产队共计有36户人家,120多口人,人多地少,民风淳朴,人人都是踏踏实实的庄稼人,老实憨厚。
金鸡岭生产队的队长叫余承林,五十七八岁年纪,是本队有名的种庄稼好手,犁耙、插秧、收割样样在行,还是全生产队唯一的共产党员,剃着一个接近光头的短寸,脸盘黑里透红,两眼炯炯有神,走起路来大步流星。
他当生产队队长有很多年了,养成了习惯,有两样宝贝从不离手,一样是瞧水田用的锄头,二是集合全生产队社员用的口哨,“瞿”的口哨一响,全队社员都纷纷往队长家门口的稻场上赶,都知道要下地上工了。
老队长也时常享受着这份自豪。
余承林家庭四口人,老夫妻两人带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其实,也不能叫小孩了,大女儿大名叫余家桃,连根倒,小名就叫“桃子”,今年虚龄都22岁了。按理说,22岁的女儿在农村应该早已经出嫁了,但是,桃子挑对象挑拣得怪厉害。不过,目前对象也已经确定,对象是大队书记何希旺家的公子,一者大队书记何希旺是桃子的远房舅舅,也算是老亲开亲;二者何希旺的儿子何世金确实是一个诚实懂事的小伙子,相貌堂堂,倒也门当户对,桃子也比较满意,正准备择日完婚。
老队长的儿子叫余家和,虚龄17岁,比刘国庆小一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在家呆着。
余承林的老伴叫何希梅,五十三四岁年纪,半老徐娘,不说风韵犹存吧,但也长得不错,经常穿着一件蓝色对襟褂子,在左腋下用四粒布纽扣扣得紧紧的,面前系着一条白底开蓝色花的折边荷叶裙,全身的衣服虽然不是全新,但干净利朗,一尘不染。
许多年以来,老队长家奉行着“男主外,女主内”的策略,外面的事情都交给老队长去打理,屋里的事情,全部由何希梅亲自操持。如打扫卫生,洗烧刷抹等都是何希梅动手,二十多年如一日,屋里屋外都被何希梅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的地平虽然不是水泥浇成,但是,用木板夯过,结实光堂。
刘国庆一到金鸡岭,没有地方落脚,自然而然就只能在老队长家借住了。吃喝就在老队长家搭伙,每月按照一定的标准缴纳伙食费。
好在有余家和做伴,倒也并不孤单、寂寞。
同龄人毕竟有诸多的共同语言。
在共同生活,形影不离地相处了六七年后,刘国庆和余家和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时间一晃,七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
时间到了1978年6月,刘国庆复习高中知识,参加了高考,最后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1978年9月10日,刘国庆收拾收拾自己的东西,就到上海交大读书,四年后,毕业被分配在上海市交通局工作,现在是上海市交通局综合规划建设处处长,正处级,一个不大不小但有实权的位置。
刘国庆从读大学到现在,一直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时间再回过金鸡岭。
一次同学聚会,无意中不知怎么就谈起了六安,刘国庆在六安呆过七八年,对六安没有感情也有感情,自然话题就多些,酒后狂言,在同学们面前吹嘘:我在六安一个叫做金鸡岭的小山村呆了七八年,六安境内拐拐拉拉的方言,我没有不熟悉的。什么老婆方言称“后手”,明天方言叫“买个”,昨天方言叫“才个”等等,不一而足,这倒也并不是虚夸。以后,若有机会到六安旅游,我给你们免费当导游兼翻译。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还真组织起来,到六安来个红色旅游了。
当然忘不了喊刘国庆,特邀刘国庆做向导兼翻译。因为,他们知道六安的地方方言比较难懂,又都知道刘国庆在六安呆过多年,懂六安的方言,更因为刘国庆在上海市交通局是个实力派人物,有权有势有钱,旅游所需的费用好处理。
一行七八人趁假期一车直达六安,先后去了天堂寨、铜锣寨、万佛湖、皖西大裂谷,最后去了独山红色旅游一条街,该旅游的地方都去了,最后,还剩半天的空闲时间,没有地方去,刘国庆想起了铁哥们余家和,离独山也不远,就决定带同学们一起去一趟金鸡岭。
此时,老队长余承林夫妻两人早已作古,余家和也已经50出头了,头发已经稀疏花白。
余家和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是女儿,想生个儿子传宗接代,还好,第三胎还真来个一个小子,儿子女儿都有了,本来不准备要生第四胎,没想到老婆在接近四十岁的时候,不小心又怀了孕,结果超生了一个女儿。
目前,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已经出嫁,儿子也已经娶亲分开另过,家里只有余家和夫妻两人带一个小女儿过日子。
刘国庆的到来,余家和自然很乐呵,又是忙着杀鸡,又是忙着宰鹅,还要陪客人吁话,老伴忙着上河对面的菜园地里去弄些时令蔬菜,她知道,大城市来的客人总希望吃些新鲜蔬菜,对素菜感兴趣些,对大鱼大肉还在其次。
中午11点多了,马上要开饭了,余家和当着客人们的面,喊小女儿:“老侬,你赶快薅一把草把饭腾腾,等你姆妈回来就开饭了”。
来客们都和余家和在聊天在,没有一个人听懂了余家和讲的话,就问刘国庆:“刘处,你在六安呆了六七年,懂六安方言,你铁哥们刚才讲什么了呀?”
刘国庆也是一头雾水。
他还真不太懂余家和刚才讲的话。
虽然刘国庆在六安呆过,懂一部分六安的方言,但是,农民和刘国庆讲话时,都憋着音讲话,以相对普通话的标准来和刘国庆聊天,尽量少用或不用方言,二者,刘国庆也离开六安多年,对六安的方言生疏了,不懂很正常。
余家和的这句话用了四个方言词,“老侬”是指自己最小的女儿;“薅”是扯的意思;“腾腾”是用文火把饭加热的意思;“姆妈”的来源更有深意。原来,小女儿是超生的,当时害怕计生罚款,把小女儿寄养在余家和的姐姐家,小女儿本应喊余家和的老伴为“娘”,害怕镇村领导知道,故意改喊自己的亲娘为“姆妈”,喊了十几年,一直到把小女儿从她的大姑家领回来自己抚养,都没有改口。刘国庆当然不懂了。
其实,也没有改口的必要。
刘国庆考大学的时候,才26岁,余家和才25岁,毛头小伙子,都还没有结婚。
这些都是刘国庆走之后发生的事,刘国庆不知道情况,他怎么知道 “姆妈” 这个词语的含义呢?
倒是这样一来,刘国庆处长在同学们面前丢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面子,稍显尴尬而已。

作者简介:余汪杰,男,1965年12月出生,笔名:长江里的鱼,安徽怀宁人,通讯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人民政府,邮政编码237147。联系电话:13965468868.邮箱:614985204@qq.com。

飞常精彩 发表于 2016-9-4 11:32

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叙述的功夫到,但感觉前面铺陈太多,后面有关方言却一笔带过,显得有些虎头蛇尾。。。某不才,斗胆妄言,还请见谅!:loveliness:

微雨初晓 发表于 2016-9-4 11:55

故事很详尽,言语也流畅,描写叙述也恰当,稍微欠缺的就是前面很多地方跟主题没有很大关系,个见,问好老师,欣赏学习了。谢谢分享故事。

余汪杰 发表于 2016-9-4 18:31

微雨初晓 发表于 2016-9-4 11:55
故事很详尽,言语也流畅,描写叙述也恰当,稍微欠缺的就是前面很多地方跟主题没有很大关系,个见,问好老师 ...

嗯,我也有同感。但是,不写又觉得不妥。:handshake谢谢版主。

余汪杰 发表于 2016-9-5 07:57

飞常精彩 发表于 2016-9-4 11:32
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叙述的功夫到,但感觉前面铺陈太多,后面有关方言却一笔带过,显得有些虎头蛇尾。。。 ...

谢谢诗友点评。:handshake

余汪杰 发表于 2016-9-5 14:45

嘿嘿,按章回小说的题目来写。:lol:lol:lol敬请指正。: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小说《上山下乡,小山村里结挚友; 红色旅游,金鸡岭上惑方言。》